杜甫詩選 羌村三首(選二)
杜甫
系列:杜甫詩選|杜甫詩集
杜甫詩選 羌村三首(選二)
其一
【原文】
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1。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2。
妻孥怪我在3,驚定還拭淚4。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5!
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6。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7。
【註釋】
1崢嶸:原本形容山之高峻陡峭的樣子,這裡是用來形容雲峰。赤雲西:赤雲之西。因太陽在雲的西邊,古人當時不知道是地球在圍繞太陽轉,而是認為太陽在走,所以有「日腳」之說。這兩句是寫未到達時的黃昏遠望。
2柴門:用樹枝柴木做成的門,一向是窮苦人家所用,這裡是代指杜甫的家。鳥雀噪:因為有人來,所以宿鳥聞人聲而驚喧。歸客:指杜甫自己。
3妻孥:指自己的妻子。怪我在:驚訝我的突然出現,雖然杜甫的妻子以前接到過杜甫的書信,知道他未死,可是當丈夫一旦真的出現在眼前時,仍不免驚疑,所有的反應也只是發愣,所以說是「怪我在」。
4這句是說詫異過後,心情恢復平靜,方才相信所見是真,一時間悲喜交加,淚水也不知不覺地流了下來。
5生還:活著回來。遂:指如願以償。
6歔欷:指悲泣感歎之聲。這兩句是寫鄰人對詩人歸來的關心和途中經歷的同情,而就在這些悲泣聲中,我們也能夠聽出家鄉的父老們對於這位愛國詩人的讚歎。
7夜闌:深夜。更:復,夜深了本應當去睡覺,可詩人反倒高燒蠟燭,所以說「更」。之所以有此舉,是因為九死一生後得以生還,和家人又是久別重逢,心情自然十分興奮,對當下的處境十分欣喜,不忍去睡也無法入睡,故高燒蠟燭,坐於燈前,面面相對,仍然疑心恐是在夢中。
【譯文】
高高的一片紅雲密佈村西,燦爛的夕陽落下平地。柴門前的鳥雀吱吱歡噪,歸客行走千里才回到這裡。妻子兒女驚怪我還活著,心神稍定便擦拭淚涕。世道到處動亂不止,使我長期漂泊四方浪跡。現在人活著回來,可算是偶然的遂意。鄰居滿滿地牆頭圍觀,有的感歎,有的抽泣。深夜裡燃起蠟燭,大家對坐,好像夢中會齊。
其三
【原文】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鬥爭。驅雞上樹木1,始聞叩柴荊。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2。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3。苦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4。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請為父老歌5,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歎6,四座淚縱橫。
【註釋】
1驅雞上樹木:讓雞在樹木上棲息。
2問:問遺,也就是攜帶著禮物去慰問人,也指以物遙贈。這裡是說家鄉的父老們帶著酒來看望杜甫。
3榼:酒器。濁、清:指酒的顏色清濁不一。
4苦辭酒味薄:是說父老們以為酒味劣薄而再三致歉。苦辭:再三地說,覺得很是抱歉。唐人的習慣用語,另有「苦憶」、「苦愛」等。寫出了父老們的熱情和淳厚,並且說出了酒味薄的原因:連年戰亂,導致了田地荒蕪,黍粱減產,因而也導致所釀之酒味道寡淡劣薄。
5為父老歌:一是為了表示感謝,二是為了寬慰父老。但又因強為歡笑,所以說「歌」也就變成了「哭」。
6杜甫作為一個「自比稷與契」的愛國詩人,一直是「窮年憂黎元」,而此時他又正在做左拾遺,然而面對著眼前如此災難深重的「黎元」,不但不能解決他們的困難,並且又喝著他們送來的酒,怎麼會不生發出感歎,又怎麼會不仰天長歎、淚流滿面呢?
【譯文】
成群的雞正在亂叫,客人來時,雞又爭又鬥。
把雞趕上了樹端,這才聽到有人在敲柴門。
四五位村中的年長者,來慰問我由遠地歸來。
手裡都帶著禮物,倒上一杯杯的濁酒和清酒。
一再地解釋說:「酒味為什麼淡薄,是由於田地沒人去耕耘。
戰爭尚未停息,孩兒全都東征去了。」
請讓我為父老歌唱,在艱難的生活裡,領受你們深厚的情誼,真是慚愧啊!
吟唱完畢,我不禁仰天長歎,在座的客人也都熱淚縱橫,悲傷之甚。
【賞析】
詩作於至德二年(757)秋天。杜甫就在這年五月,被任命為左拾遺,因房琯被罷相,杜甫上書為之援救辯護,觸怒了肅宗,幾乎導致獲罪。從此以後肅宗便對他厭棄疏遠,八月間准許他回鄜州的羌村去探望家小,實際上是趁機將他疏遠流放,這對杜甫的仕途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是卻給了詩人一個得以深入民間體察民生疾苦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