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承嘏,嘗寶惜法書一卷,每攜隨身。初應舉,就雜文試。寫("寫"原作"駕",據明抄本改。)畢,夜猶早。緘置篋中,及納試而誤納所寶書貼。卻歸鋪,於燭籠下取書貼觀覽,則程氏宛在篋中。計無所出,來往於棘闈門外。見一老吏,詢其試事,具以實告。吏曰:"某能換之。然某家貧,居興道裡,倘換得,願以錢三萬見酬。"承嘏許之。逡巡,繼程試入,而書貼出,授承嘏。明日歸親仁裡,自以錢送詣興道裡。疑問久之,吏家人出。以姓氏質之,對曰:"主父死三月,力貧,未辦週身之具。"承嘏驚歎久之,方知棘圍所見,乃鬼也。遂以錢贈其家。(出《尚書談尋》。)
【譯文】
郭承嘏,曾經把法書一卷當作寶貝一樣珍惜,常常隨身攜帶。當初應舉考試,應考雜文,寫完,夜還早,封閉放到箱中。到了交卷時而錯交了所珍藏的書貼。回歸到住處,在燈燭下取書貼觀看,那試卷完整地放在箱中。實在想不出辦法。在棘闈門外徘徊。看見一老吏。詢問他考試的事情,他把全部情況都告訴了他。老吏說:"我能換它,可是我家貧窮,住在興道裡,如果能給你換成,希望你給三萬錢作為酬勞。"承嘏答應了他。不一會兒,把試卷放入,把書貼拿出,交給承嘏。第二天回到親仁裡,親自把錢送到興道裡。打聽了很久,老吏的家人出來,按姓氏問他,回答說:"主人父親死了三月,家裡很貧窮,沒有辦理全身的安葬用品。"承嘏驚訝歎息了很久,才知道在棘闈看見的是鬼。於是把錢贈送給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