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選 佳人
杜甫
系列:杜甫詩選|杜甫詩集
杜甫詩選 佳人
【原文】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1。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2。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3。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4。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5。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6。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7。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8。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9。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十。
【註釋】
1絕代:冠絕當代,舉世無雙。幽居:靜處閨室,恬淡自守。上句是說她容貌的美麗,下句說她品格的高尚。
2零落:指飄零。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3關中:函谷關以西統稱為關中,這是指長安。喪亂:死亡和禍亂,指遭逢安史之亂。當時,天寶十五年(756)六月,安祿山攻陷長安。
4官高:指娘家官階高。連兄弟的屍骨都不能收起來埋葬,官職很高又有什麼用呢?
5轉燭:燭火隨風轉動,比喻世事變化無常。這兩句慨歎人世間的冷暖之情,以及世態的炎涼,因為娘家家境衰落,夫婿也就開始厭煩我了。從杜甫在夔州算起,首尾一共三年,開始居住西閣;後來遷到赤甲、滾西、東屯等地居住,所以以轉燭作為比喻。
6夫婿:丈夫。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合昏:夜合花,這種花早上開晚上合,因此得名。鴛鴦:水鳥,雌雄成對,日夜形影不離。花也有感情,鳥同樣有情誼,但是丈夫卻只注意到新人的歡笑,而聽不到舊人的哭泣,這一點甚至連花鳥也比不上,這裡寫夫婿的輕薄。
7舊人:佳人自稱。泉水:佳人的自喻。山:比喻丈夫的家。婦人居在丈夫家裡,被夫所疼愛,這就是在山的泉水,世道就是清明的;婦人被丈夫所拋棄,沒有在丈夫家,就是出山的泉水,世道就是混濁的。古代社會女子被丈夫所拋棄是讓人瞧不起的。
8賣珠:因生活窮困而賣珠寶。牽蘿:拾取樹籐類枝條,也是寫佳人的清貧。這兩句寫佳人生活之苦,所居之處的破敗。
9不插發:不戴在頭上。采柏:採摘柏樹葉。掬:兩手捧取。上句是說沒有心思修飾,下句說無論清苦,自己都能夠從容面對。由於柏樹味道最苦,所以這麼說。
十最後兩句精心描寫佳人那堅貞的形象。修竹:長竹。
【譯文】
有一位蓋世無雙的絕代佳人,幽居在空寂的山谷中。她說自己本是官宦人家之女,如今卻寄居在荒山野嶺之中。當年叛軍攻陷關中後,她的兄弟都慘遭殺戮。做了大官又有何用,連親人的屍骨都無法收斂。世風日下,世上之事都像燭光一樣隨風飄忽不定。可恨丈夫是個輕薄浪子,遺棄她後又娶了個年輕貌美的婦人。合歡花晨開夜合,鴛鴦雙飛雙棲。丈夫只看得見新人的歡顏,哪聽得見舊人的悲痛啼哭。泉水在山裡時清澈無比,但出山後便渾雜污濁了。侍女幫她賣掉首飾換取口糧剛剛回來,她們扯了一把青蘿修補破漏的茅屋。隨手摘下一枝山花,卻沒有心思插在頭髮上,只是常常把柏枝捧起來。天氣漸寒,她還穿著單薄的衣服,日落西山後,她靜靜地倚靠著修長的竹子。
【賞析】
這首詩作於乾元二年(759)秋。時年夏天,杜甫辭去了華州司功參軍一職。之後迫於生計,杜甫帶著家眷,來到邊遠的秦州,過起了負薪采橡栗的生活。詩中的主人公遭到丈夫拋棄,在空谷中獨自生活,艱難度日,有著與杜甫相似的遭遇。杜甫一心為國,卻遭到貶斥,淪落到偏遠之地,以采橡栗為生,但他依然不忘關心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所以這首詩是一篇寄托了作者無盡情思的佳作。
全文先借詩人之手寫出佳人生活的環境,再通過佳人自述來描繪佳人的不幸遭遇。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是對題目的照應。「空谷」是佳人生活的地方,「幽居」是她的生活狀態,交代了佳人的處境之苦,這兩句通過寫佳人的孤獨寂寞說明佳人命運的悲慘。其中蘊藏著詩人對自己命運的感慨,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意味。
第三句始,是佳人自述。佳人先介紹了自己的身世。「良家子」強調她來自於高貴、顯赫之家,下文的「官高」進一步說明了這一點。但不幸的是,佳人碰上了戰亂。兄弟被殺,連屍骨都無法收葬。
「世情惡衰歇」等八句進一步描寫了佳人的悲慘命運。家勢衰敗後,災難接踵而至。輕薄的丈夫喜新厭舊,無情地拋棄了她。「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中的比喻,「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中,「新」與「舊」、「笑」與「哭」的對比,把女子遭到遺棄的痛苦擺在了人們的眼前。這段自述把世態的炎涼、人情的冷暖深深地刻畫了出來。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兩句化用了《詩經·小雅》中的「相彼泉水,載清載濁」。就此詩而言,可有多種理解:有人把舊愛看成清,把新歡看成濁;有人把富貴時看成清,把落魄後看成濁;有人認為在家時為清,在外後為濁;有人按照守貞改節來分清濁;還有人認為,佳人把自己比喻為泉水,用山來比喻夫家,意思是說丈夫疼愛自己時,所有的人就認為她是清的,被丈夫遺棄後,所有的人就認為她是濁的。也有說法認為這是佳人對丈夫的抱怨之詞。居住於空谷的人,就像山上的泉水一樣,沒有什麼能讓它變濁。佳人的丈夫離山而去,是隨波逐流,於是就成了山外的濁泉。
「侍婢賣珠回」到「日暮倚修竹」,既是對佳人山中生活境況的描寫,又可以從中看出主人公的高尚情操。與山木為伴的佳人,采柏子當食物,靠賣以前的首飾過日子,而且茅屋還需要修補,可見生活之窘迫,境遇之淒涼。然而,佳人依然「摘花不插發」,品格高雅。結尾兩句,寫出了臨風而立的佳人天寒日暮之時心中的孤獨、哀怨,構成了一幅鮮活的畫面。這幅畫既體現了體態美,又包含著一種意態美,這種美不但是佳人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女性美,更是一種理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