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貞觀年中,頓丘縣有一賢者,於黃河渚上拾菜,得一樹栽子。大如指。持歸蒔之,三年,乃結子五顆。味狀如柰,又似林檎。多汁,異常酸美。送縣,縣上州,以其奇味,乃進之。上賜綾一十匹。後樹長成,漸至三百顆。每年進之,號曰朱柰。至今存。德貝(「貝」原作「具」,據明抄本改)博等州,取其枝接,所在豐足。人以為從西域浮來,礙渚而住矣。(出《朝野僉載》)
【譯文】
唐朝貞觀年間,頓丘縣有一個賢德的人,在黃河裡的一個小島上拾菜,拾到了一棵樹栽子,手指那麼大。他把它拿回去栽好蒔弄它。三年之後,這棵小樹結了五顆果子。果子的味道、樣子都像柰,又像林檎。果子多汁,又酸又甜,很好吃。他把果子送到縣上,縣上又送到州,因為它味道奇特,就獻給了皇上。皇上賜綾十匹。後來這棵樹漸漸長大,果子可以結到三百顆,每年都進貢,名叫「朱柰」。朱柰至今還有。德、貝、博等州,用它的枝條嫁接,產量大增。人們認為這是從西域漂來的,被小島子擋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