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或出處:《列子》
古文《迷惘之疾》原文:
秦人逢氏有子,少而惠,及壯而有迷惘之疾。聞歌以為哭,視白以為黑,饗香以為朽,嘗甘以為苦,行非以為是。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火,寒暑,無不倒錯者焉。
楊氏告其父曰:「魯之君子多藝術,將能已乎?汝奚不訪焉?」
其父之魯,過陳,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證。老聃曰:「汝庸知汝子之迷乎?今天下之人皆惑於是非,昏於利害。同疾者多,固莫有覺者。且一身之迷不足傾一家,一家之迷不足傾一鄉,一鄉之迷不足傾一國,一國之迷不足傾天下。天下盡迷,孰傾之哉?向使天下之人其心盡如汝子,汝則反迷矣。哀樂、聲色、丑味,是非,孰能正之?且吾之此言未必非迷,而況魯之君子迷之郵者,焉能解人之迷哉?榮汝之糧,不若遄歸也。」
《迷惘之疾》現代文全文翻譯:
秦國(一戶)姓逢的家裡有個兒子,小的時候很聰明,等到大了卻犯了神經錯亂的病。聽到歌聲認為是哭,看到白色認為是黑色,吃到香味感覺是腐朽的味道,嘗到甜味認為是苦味,做事是錯的卻認為是正確的。(凡是)意識所感知的方面,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沒有不弄顛倒的。
(一位)姓楊的告知那孩子的父親說:「魯國的先生很有學問本事,也許可以治好呢?你何不去求訪求訪?」
(那孩子)父親前往魯國,經過陳國,遇到老子,就告訴(老子)他的兒子的病症。老子說:「你怎麼知道你兒子是神經錯亂呢?當今天下的人們都是非不清,不知道什麼是利什麼是害。有同樣的疾病的人多的是,完全沒有覺察(得到)的人。何況自己一個人迷惑是不足以毀壞全家的,一家人迷惑不足以毀壞鄉里,一個鄉的人迷惑不足以毀壞整個國家,一國人迷惑不足以使天下大亂。天下的人全都迷惑,那還有上什麼毀壞的了呢?假使天下人的意識都和你兒子一樣,那倒反而是迷惑的了。悲哀和歡樂、聲音顏色、味道、是非,(所有這些)誰又能證明哪是正確的呢?何況我現在所說的也未必不是胡言亂語,更何況魯國的先生是迷惑之最,哪還怎麼能解除別人的迷惑呢?你帶著你的錢財,不如趕緊回去吧。」
【註釋】
[1]證:通「症」。
[2]郵:通「尤」。
[3]遄(chuan):迅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