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論》云:十二律呂候氣,先於平地為室三重,重有三重壁,揚子所謂九閉之巾也。外室南戶,以布為幔;次室北戶;內室南戶,並以布為幔。皆上圓下方,閉密無風。人居其中,三日觀之,十二律各以木為按,每律各內庳外高,以律加其上,依位安置之。以河內葭莩灰實其端,若氣至,吹灰去管首,小動為和,大動為臣強。李淳風云:自古言樂聲律呂者,皆本於十二管,以氣應灰飛為驗。後魏末,孫僧化造六甲一周歷,其序雲,以管律候某月某時律氣應推校。前後五六事,皆不與算歷家術數相符。此外諸書,無言候氣得應驗者。以理推尋,恐無實錄。後魏信都芳,自雲,造風扇候二十四氣,每一氣至,其扇輒舉。斯又驗矣。(出《感應經》)
【譯文】
《物理論》說:十二個音調和節氣相對應。先在平地建造有三層牆壁的房子,而每一層牆壁又分為三層,正如揚子所說的「封閉覆蓋一共九層」。外面一層房屋的門朝南開,並用布做的門簾擋上,次外牆壁或者叫房屋的門朝北開,內室的門朝南開,並且都用布做的門簾擋上。三層房屋都是上圓下方的形狀,封擋得密不透風。人在裡面,三天以後觀察。用木頭十二支具有十二種聲調的一種叫做「管」的樂器,每個音調的管都是內部低沉,外部高亢。如果將這十二隻管按照十二個聲調的順序排列起來,用蘆葦裡面的薄膜燒成的灰放置在管的一端,如果節氣到了,則相對應聲調的管的頂端的灰就會被「吹」掉,動的輕微叫做和諧,動的大叫做臣強。李淳風說:「自古以來的各種樂器,都起源於十二種音調的管,以節氣『吹』掉管上的灰作為音調準確與否的檢驗依據。」後來魏朝末期,孫僧將音律和曆法相附會,他在著作的序言裡說:「以管的音調和某月某時的節氣相對應,可以推算和校驗事物。」但是實際上總是和曆法以及數學運算的結果不一致。其它書籍沒有提到音調和氣候相對應的,按照道理推斷,恐怕不大可能有成功的記錄。後魏信都芳說:「造一種比較靈敏的代表二十四節氣的風扇,每一個節氣到了,相對應的風扇就會自動地抬起來,則又驗證了它們之間的相互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