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18外篇 至樂第十八》文言文翻譯解釋

  外篇 至樂第十八

  【導讀】至樂,最大的快樂。作者取首句中二字為題,同時標示全文的中心。首段以六個問句虛提篇旨,接著就世俗之所尊、所樂、所苦諸命題正反辯難,然後提出「無為誠樂」的主張。文情抑揚起伏。末段「人也孰能得無為哉」一句,帶起以下五個寓言,針對喪妻、病、死、憂愁等俗人之所大苦者,指點迷津,說明死亡、疾病都是自然的變化,只要想通看破,就不值得憂傷了。篇末「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的科學設想,企圖證明生死同流,物我無異,無所謂憂,無所謂樂。故以無為為至樂。故事奇特異趣,出人意表。然情調低沉灰暗。

  【原文】天下有至樂無有哉?有可以活身者無有哉1?今奚為奚據2?奚避奚處3?奚就奚去4?奚樂奚惡5?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所下者,貧賤夭惡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若不得者,則大憂以懼6,其為形也亦愚哉7!夫富者,苦身疾作8,多積財而不得盡用,其為形也亦外矣9!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十,其為形也亦疏矣⑾!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惛惛⑿,久憂不死,何苦也!其為形也亦遠矣⒀!烈士為天下見善矣⒁,未足以活身⒂。吾未知善之誠善邪?誠不善邪?若以顯善矣,不足活身;以為不善矣,足以活人⒃。故曰:「忠諫不聽⒄,蹲循勿爭。」故夫子胥爭之⒅,以殘其形;不爭,名亦不成。誠有善無有哉?今俗之所為與其所樂,吾又未知樂之果樂邪?果不樂邪?吾觀夫俗之所樂,舉群趣者⒆,誙誙然如將不得已⒇,而皆曰樂者,吾未之樂也(21),亦未之不樂也。果有樂無有哉?吾以無為誠樂矣(22),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樂無樂(23),至譽無譽。」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24)。雖然,無為可以定是非(25)。至樂活身,唯無為幾存(26)。請嘗試言之:天無為以之清(27),地無為以之寧。故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生(28)。芒乎芴乎(29),而無從出乎(30)!芴乎芒乎,而無有象乎(31)!萬物職職(32),皆從無為殖(33)。故曰:「天地無為也而無不為也(34)。」人也孰能得無為哉(35)!

  【註釋】1可以活身者,即無為。至樂,亦是無為。分兩句設問,一是表示強調,二是說明至樂之道亦即活身之道。 2據,定,安止。與「為」相對。 3避,迴避。 處,居。 4就,趨向。 去,離開。 5樂,喜歡。 惡(wu 誤),厭惡。 以上四句設問,提示讀者思索如何才能至樂活身。 6以,而。 7為(wei 位)形,指保養身體。 8苦身,使身體勞苦。 疾,快。 疾作,拚命幹。 9外,外行。 十否(pǐ 匹),本指《周易》中的卦名,意思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故有阻塞、衰敗的意思。 善否,指官運亨通與阻滯。 ⑾疏,遠。與上「外」字義近。 ⑿惛惛,神智不清的樣子。 ⒀遠,指與活身之道相距甚遠。 ⒁烈士句:為,被。 見,通現。 句謂烈士被天下人所稱善。 ⒂未足句:因為已經犧牲,所以無身可活。 ⒃足以句:烈士多為救人救國而犧牲,故說「活人」。 活,作使動用。 ⒄忠諫二句:忠諫而君主不接受,往往會因此得罪,故不如退卻而不要與君主強爭。 蹲(dūn 噸)循,通逡巡,遲疑退卻的樣子。 ⒅故夫二句:吳王夫差接受越王勾踐求和的要求,子胥忠諫強爭而不接受,後來還賜劍讓子胥自殺。見《胠篋》篇「子胥靡」注。 ⒆舉群,成群。 趣,趨向,傾向。 ⒇誙誙(經換,kēng 坑),爭著跑去的樣子。 (21)吾未二句:之,指世俗所說是快樂的事。 未之樂,即未樂之,還未感到快樂。 未之不樂,即未不樂之,沒有感到不快樂。 意即樂與不樂都有待證實。其實作者認為這是不樂的,但文中這樣左右假設,是行文的變化,以此加強說服力與吸引力,並表現自己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22)吾以二句:無為才是真正的快樂,而世俗以追名逐利為快樂,故以寂寞無為為「大苦」。 (23)至樂二句:最大的快樂就是無所謂快樂,最大的榮譽就是無所謂榮譽。 (24)天下句:從上述對苦樂看法的分歧,引出是非難辨的問題。 (25)無為句:是非難辨,只好不去辨它。 無為即忘卻是非,任由是非自然存在。是,自然就是是,非,自然就是非,故說:「可以定是非。」 (26)唯無句:幾,近。 存,在。 句謂只有無為接近於至樂活身之道。 說「幾存」而不說必然如此,是因為還有待於在下文加以論證。 (27)天無為二句:無為之道又叫「一」,即絕對的統一,沒有矛盾鬥爭,故天地因此而清靜。 以,因。 意出於《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28)生,原本無,據劉文典《莊子補正》補。 (29)芒芴,即恍惚,形容無為的景象。《老子》:「無為之像是謂恍惚。」 (30)無從出,沒有生出的地方。 上句說,萬物都是在恍惚中化生出來的,故無法知道它們的出處。 (31)象,跡象。 無為之道難以捉摸,故說「無有象」。 (32)職職,繁多的樣子。 (33)皆從句:都是從兩無為相交合中繁殖出來的。 (34)天地句:無為,指一清一寧。 無不為,指能繁殖萬物。 (35)人也句:世俗之人只知有為,不懂無為,故作者有這種感歎,感歎學得無為的人太少,感歎無為難得。

  【點評】說明無為就是最大的快樂,無為才能無所憂慮,無所懼怕。

  【原文】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1。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2,不哭亦足矣3,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4,我獨何能無概5!然察其始而本無生6;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7;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8,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9。人且偃然寢於巨室十,是我噭噭然隨而哭之⑾,自以為不通乎命⑿,故止也⒀。」

  【註釋】1方,正在。 箕踞(jī ju 基據),古人席地而坐,坐時兩腿伸直岔開,像個簸箕,這是一種不拘禮節的坐法。 鼓,敲擊。 鼓盆,當作奏樂。 2人,指莊子妻。 居,生活。 長子,生育兒女。 3亦足,也夠得上不合情理。 4是,此,指其妻。 5概,借為慨,感歎。 6察,考察,推究。 始,原先。 其始,指其妻未有性命的時候。 7形,形骸。 8雜乎句:在尚未有人的性命、人的形骸、以及變成人的那種氣(一種微妙的道的作用)的時候,而混雜在恍惚之間的是什麼呢?就是無為之道。 以下三句說明「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生」的過程。 9是相句:是,此,指其妻的生死變化。 句謂這種變化只不過如四季的運行變化一樣,是自然而然地進行的。 十偃,通晏,安。 寢,臥。 巨室,指天地。 ⑾噭噭(jiao 較),表現哭聲的狀聲詞。 ⑿自以為句:生死是自然的變化,而我卻為之而哭,故說是不懂天命。 以為,認為。 ⒀止,指停止哭泣。

  【點評】說明生死是自然的變化,無須為之而悲傷。

  【原文】支離叔與滑介叔觀於冥伯之丘1,崑崙之虛2,黃帝之所休3。俄而柳生其左肘4,其意蹶蹶然惡之5。支離叔曰:「子惡之乎?」滑介叔曰:「亡6,予何惡!生者,假借也7。假之而生生者8,塵垢也9。死生為晝夜十。且吾與子觀化而化及我⑾,我又何惡焉!」

  【註釋】1支離叔、滑介叔,都是虛設的人物。支離表示忘形,滑介表示忘智。 觀,遊覽。 冥伯,丘名,有恍惚不清的意思。 觀於冥伯之丘,比喻進入了混混沌沌的境界。 2虛,通墟。 崑崙之墟,比喻遙遠渺茫、不易達到的境界。 3休,止。 所休,止步的地方。 《天地》篇說「黃帝登乎崑崙之丘」。可見上述三者其實是同一境界。 4俄而,一會兒。 柳,假借為瘤。 其,指滑介叔。 5蹶蹶(gui 貴),驚動的樣子。 6亡,通無。 7假借,寄托。把人生看作只不過是大道的一時寄托。 8假之而生,即假之而生者,指人的形骸,因為人的形骸是大道寄托而生的。 假之而生生者,即形骸生的,指腫瘤。 9塵垢,比喻渺小。 十晝夜,比喻平常而又自然的變化。 言外之意是說:死生尚且屬於平常的變化,而肘上生瘤就更不算什麼了。 ⑾觀化,觀察事物的變化。回應上文「觀於冥伯之丘」的「觀」字。 化及我,說明我也在變化中,指生瘤。

  【點評】說明疾病也是一種自然變化在人身上的反映,故不要為之介意。

  【原文】莊子之楚1,見空髑髏2,髐然有形3。撽以馬捶4,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5?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為此乎6?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丑而為此乎7?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為此乎8?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9?」於是語卒,援髑髏十,枕而臥。夜半,髑髏見夢曰⑾:「向子之談者似辯士⑿,視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⒀,死則無此矣。子欲聞死之說乎⒁?」莊子曰:「然。」髑髏曰:「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⒂,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莊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復生子形⒃,為子骨肉肌膚⒄,反子父母、妻子、閭裡、知識⒅,子欲之乎?」髑髏深矉蹙頞曰⒆:「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間之勞乎!」

  【註釋】1之,往。 2髑髏(du lou 獨樓),死人的頭骨。 3髐(左骨右堯,xiāo 消)然,骨頭乾枯的樣子。 有形,具有生人頭顱的形狀。 4撽(qiao 竅),敲擊。 捶,通箠(chui 垂),鞭子。 5貪生,過分追求人生慾望。 失理,違反天理。 為此,造成如此,指導致死亡。 6將,抑。 7遺(wei 位),給。 愧遺父母妻子之丑,羞愧地給父母妻子丟了臉。意即做了壞事。 8餒(něi 內上聲),餓。 9春秋,年紀。 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春秋二季,故古代多以春秋代表一年,再引申為年紀。 十援,拉。 ⑾見,通現,顯。 ⑿向,原本無,依《闕誤》引張君房本補。 ⒀累,拖累,負擔。 ⒁死之說,關於死的說法。 ⒂從(zong 粽),通縱。 縱然,放縱自由的樣子。 以,因,循。 以天地為春秋,隨順著天地自然的變化過日子。 ⒃司命,主管人生命的神。 ⒄為,造。 ⒅反,通返,恢復。 閭裡,指同一里巷住的人,即鄰居。 知識,熟悉的人。 ⒆矉(左目右賓,pin 貧),通顰。 頞(左安右頁),即額字。 深矉蹙頞,深深地皺眉頭,表示憂愁的樣子。

  【點評】說明死了比活著還要快樂。因為死了可以擺脫人生的憂患勞苦。這充分暴露了作者極端的厭世思想。

  【原文】顏淵東之齊,孔子有憂色。子貢下席而問曰1:「小子敢問:回東之齊,夫子有憂色,何邪?」孔子曰:「善哉汝問。昔者管子有言2,丘甚善之3,曰:『褚小者不可以懷大4,綆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適也5,夫不可損益6。吾恐回與齊侯言堯、舜、黃帝之道7,而重以燧人、神農之言8。彼將內求於己而不得9,不得則惑十,人惑則死。且女獨不聞邪?昔者海鳥止於魯郊⑾,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⑿,具太牢以為膳⒀。鳥乃眩視憂悲⒁,不敢食一臠⒂,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養鳥也⒃,非以鳥養養鳥也。夫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深林,游之壇陸⒄,浮之江湖,食之鰍䱔⒅,隨行列而止⒆,委蛇而處⒇。彼唯人言之惡聞(21),奚以夫譊譊為乎(22)!咸池九韶之樂(23),張之洞庭之野(24),鳥聞之而飛,獸聞之而走,魚聞之而下入(25),人卒聞之(26),相與還而觀之(27)。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死。彼必相與異(28),其好惡故異也(29)。故先聖不一其能(30),不同其事(31)。名止於實(32),義設於適(33),是之謂條達而福持(34)。

  【註釋】1下席,退出席位。 2管子,管仲,春秋齊國人。公元前六八五年起任齊桓公的宰相四十年,死於公元前六四五年。舊說他著《管子》一書,共二十四卷。但多屬後人所作。 3善,讚賞。 4褚小二句:褚(zhǔ 主),裝衣的袋子。 懷大,裝大的東西。 綆(gěng 哽),吊水用的繩子。 汲深,從深的井裡汲水。 這兩句不見於今本《管子》。 5以為句:成,定。 適,合。 句意謂事物各有其自然的本分。 6夫不可句:不能隨意減少或增加,否則失去了它的本分。 7道,與下句的「言」,都是指理論、主張。 8重,再加。 9彼,指齊侯。 內求於己,以堯、舜等人的主張來要求自己。 十不得二句:辦不到則產生疑惑,疑惑而不解則憂愁苦悶,甚至死亡。 ⑾昔者二句:《國語·魯語》:「海鳥曰爰居,止於魯東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國人祭之。」可見當時有這種傳說。這種鳥很大,舉頭則高達八尺,形似鳳凰。古人迷信,認為是神鳥。故設酒祭拜。 魯郊,魯城的郊外。 御(ya 訝),通迓,迎接。 觴(shāng 傷),本指飲酒器具,這裡作動詞用,意即以酒招待。 ⑿九韶,舜時代的樂曲名,是在十分隆重的場合才演奏的。 ⒀太牢,牛羊豬三者都具備的祭祀規格。 膳,所供食品。 ⒁眩視,看得眼花。 ⒂臠(luan 欒),切成小塊的肉。 ⒃此以二句:己養,自己生活所需的東西,如上說的酒肉、音樂之類。 鳥養,鳥生活所需的東西。 二句比喻顏回要用不適合於齊侯需要的一套主張去遊說齊侯。 ⒄壇,通坦。 坦陸,廣闊的大地。 ⒅鰍(qiū 秋),泥鰍。 䱔(tiao 條),亦作鰷或鯈,即蒼條魚。 ⒆行列,指海鳥群的行列。 ⒇委蛇(wēi yi 威移),通逶迤,從容自得的樣子。 (21)彼唯句:它只要聽到人的聲音就討厭。 (22)奚,何。 以,用。 夫,那個,指九韶之樂。 譊譊(左右堯,nao 撓),喧鬧的聲音。 為,語末助詞。 (23)咸池,黃帝時樂曲名。 (24)張,設,演奏。 (25)下入,深入水裡。 (26)人卒,眾人。 (27)相與句:共同圍繞著看。 還,通環,圍繞。 (28)相與異,相互不同,指生活各有特性。 (29)故,通固,本來。 (30)不一其能,不把他們的性能看作一樣。 (31)不同其事,不使他們的工作相同。 (32)名止於實,名義要限於與實際相符。 止,限。 (33)義設於適,義理要確定得適宜。 (34)是,此,指上述先聖所做的。 條達,條理通達,指心情順暢。 持,持有。 福持,與《漁父》篇「爵祿不持」意正相反,謂獲得幸福。

  【點評】說明時代不同、環境不同、種類不同,則好惡、本能亦不同。故不能相互勉強或強加於人,而應無為而順其自然。只有這樣,才能一切順心而獲得幸福。

  【原文】列子行,食於道,從見百歲髑髏1,攓蓬而指之曰2:「唯予與汝知而未嘗死、未嘗生也3。若果養乎4?予果歡乎?」種有幾5,得水則為㡭6,得水土之際則為蛙蠙之衣7,生於陵屯則為陵舄8,陵舄得郁棲則為烏足9,烏足之根為蠐螬十,其葉為胡蝶⑾。胡蝶胥也化而為蟲⑿,生於灶下⒀,其狀若脫⒁,其名為鴝掇。鴝掇千日為鳥,其名為干余骨⒂。干余骨之沫為斯彌⒃,斯彌為食醯⒄。頤輅生乎食醯⒅,黃軦生乎九猷⒆,瞀芮生乎腐蠸⒇,羊奚比乎不筍(21),久竹生青寧(22),青寧生程(23),程生馬(24),馬生人,人又反入於機(25)。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

  【註釋】1從,因。 以下本段文句多見於《列子·天瑞》。 2攓(jiǎn 柬),拔。屬南楚方言。 蓬,草。 因髑髏在草叢中,故要攓蓬。 3唯予句:女,你。 而,乃。 髑髏無知,「無知」即不知分辨所謂生與死。列子用道的觀點看,亦無所謂生死。故列子亦無所謂生,髑髏亦無所謂死,生死等同。 4若果二句:若,你。 養,通癢,心煩的樣子。這是指死而言。 歡,指生而言。 5幾,微。 種有幾,種子有微妙的地方。 6得水句:㡭,同繼,亦作繼,水綿。 句謂種子得到水的滋潤就會長出水綿。 7蠙(左蟲右賓,bīn 賓),蚌之類。 衣,能披蓋其他東西,故稱。 蛙蠙之衣,生在水邊而能遮蓋蛙蚌之類的一種植物。大概如蘊藻、浮萍之類。楚人叫蛙蠙之衣,江東叫蝦蟆衣。 8陵屯,土堆。 陵舄(xi 戲),車前、澤瀉之類。 9郁棲,糞土。 烏足,車前、澤瀉的變種。 十蠐螬(qi cao 齊曹),俗稱地蠶、土蠶,是金龜子的幼蟲。 ⑾其葉句:胡蝶的蛹寄生在烏足的葉上,化蟲時就好像是烏足的葉變成似的,故有此說。 ⑿胥(xū 須),不久。 ⒀寵,同灶。 ⒁其狀二句:鴝掇(qu duō 渠多),干余骨的幼蟲。由於形狀幼嫩,故好像剛脫殼出來一樣。 ⒂干余骨,可能是一種十分硬的甲蟲,故名。 在古代蜚蟲也可以稱為鳥的,如《大戴禮記·夏小正》:「丹鳥羞白鳥。」丹鳥指螢,白鳥指蚊蚋。 ⒃沫,吐出的黏液。 ⒄食醯(xī 希),醋。 斯彌經久發酸如醋,故稱。 ⒅頤輅(yi lu 夷路),即醯雞,又稱蠛蠓。古人以為酒醋上的白霉變成的。《爾雅》郭注說蠛蠓是小蟲似蚋。《荀子·勸學》:「醯酸而蚋聚焉。」荀子直把蠛蠓當作蚋(通蚋),說明兩者是很難分辨的,都是酸濕處滋生出來的小蟲。 ⒆黃軦(kuang 況),蟲名。 九,通久。 猷,通酋,酒。 九猷,過時的酒,即壞了的甜酒。 ⒇瞀芮(mao rui 冒銳),小蚊蟲。 蠸(quan 權),通獾,野豬。 腐蠸,腐爛的野豬。 (21)羊奚,疑即竹菰,生在腐朽的竹節上。 比,連。 不筍(sǔn 筍),不生筍的竹。 (22)久竹,陳腐的竹。 青寧,竹根蟲。 (23)程,豹。這是秦人的叫法。 (24)馬,高亨認為是「為」字形近而誤,或者後人對「為」字不理解而改為「馬」字。他又根據《說文》:「為,母猴也。」認為母猴即獼猴。如此下句「馬生人」則作「為生人」,與人出於猿之說合。(見《莊子新箋》)但恐怕作者當時還沒有猿變人的觀念。而且本段所說各種生物的轉化,不少推測之辭,並非科學。 (25)人又句:機,即上文「種有幾」之「幾」,故用一「又」字,表示承上。 句謂萬物從那微妙的地方變出來,變到了人,人死後又回到那微妙的境界中去。

  【點評】說明萬物的機變是循環反覆的,人的生死壽夭也是如此。瞭解了這種機變的必然性,就可以泰然置之,無須乎憂愁,亦無須乎快樂。這樣就能夠達到至樂的境界了。

  外篇 至樂第十八(終)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