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31雜篇 漁父第三十一》古文翻譯

  雜篇 漁父第三十一

  【導讀】本篇塑造了有道者漁父的形象,並以之教訓孔丘。批評孔丘不在其位而謀其政,太多事了。宜傳安分守真的處世態度。其中夾雜了忠貞慈孝的言論,反映作者儒道混雜的思想。故事以有道者漁父與孔子對話的形式展開,有情節,有人物形態與神情的描寫。故胡文英謂之「小說雜記點綴體」(《莊子獨見》)。

  【原文】孔子游乎緇帷之林1,休坐乎杏壇之上2。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鬚眉交白3,被發揄袂4,行原以上5,距陸而止,左手據膝6,右手持頤以聽7。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8。客指孔子曰:「彼何為者也?」子路對曰:「魯之君子也。」客問其族9。子路對曰:「族孔氏。」客曰:「孔氏者何治也十?」子路未應,子貢對曰:「孔氏者,性服忠信⑾,身行仁義⑿,飾禮樂⒀,選人倫⒁。上以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齊民⒂,將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又問曰:「有土之君與⒃?」子貢曰:「非也。」「侯王之佐與⒄?」子貢曰:「非也⒅。」客乃笑而還行⒆,言曰:「仁則仁矣,恐不免其身⒇。苦心勞形以危其真(21)。嗚呼!遠哉,其分於道也(22)。」

  【註釋】1緇(zī 資),黑。 或因叢林幽暗密茂如帷幕,故稱為緇帷之林。 2杏壇,壇名,在魯東門外。 宋孔傳《東家雜記》曰:「夫子車從出國東門,因觀杏壇,歷級而上,顧弟子曰:『茲魯將臧文仲誓將之壇也。』睹物思人,命瑟而歌。」 3交,皆。 4被,通披。 披髮,散發。 揄(yu 於),揮。 袂(mei 昧),袖。 5行原二句:《爾雅·釋地》:「廣平曰原,高平曰陸。」 距,至。 陸高於原,故先行原而後距陸。 6據,按。 7持,撐。 頤(yi 移),面頰。 以,而。 8俱對,一齊來對話。 9族,氏族,指姓。 十治,為。 ⑾性服忠信,用心於忠信。 性,心。 服,用。 ⑿行,實踐。 ⒀飾禮樂,以禮樂進行修飾,如《論語》說的「文之以禮樂」。 ⒁選,通撰,制定。 人倫,指人與人關係的準則。 ⒂齊民,平民。 ⒃有土之君,指國君,因為國君是土地的佔有者。 ⒄侯王之佐,指做官的人。 佐,助。 ⒅非也,這時孔子沒有當官,故說非。 ⒆還行,回頭走。 ⒇不免其身,難免身心受累。 (21)真,天性。 (22)分,離。

  【原文】子貢還,報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其聖人與1?」乃下求之,至於澤畔,方將杖拏而引其船2,顧見孔子,還鄉而立3。孔子反走,再拜而進。客曰:「子將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緒言而去4,丘不肖,未知所謂,竊待於下風5,幸聞咳唾之音6,以卒相丘也7。」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學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學8,以至於今,六十九歲矣,無所得聞至教,敢不虛心!」客曰:「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固天之理也。吾請釋吾之所有而經子之所以9。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離位而亂莫大焉十。官治其職,人憂其事,乃無所陵⑾。故田荒室露⑿,衣食不足,徵賦不屬⒀,妻妾不和,長少無序,庶人之憂也;能不勝任,官事不治⒁,行不清白⒂,群下荒怠⒃,功美不有⒄,爵祿不持⒅,大夫之憂也;廷無忠臣⒆,國家昏亂,工技不巧⒇,貢職不美,春秋後倫(21),不順天子(22),諸侯之憂也;陰陽不和,寒暑不時,以傷庶物(23),諸侯暴亂,擅相攘伐(24),以殘民人,禮樂不節,財用窮匱(25),人倫不傷(26),百姓淫亂,天子有司之憂也(27)。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而擅飾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不泰多事乎(28)?且人有八疵(29),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非其事而事之(30),謂之摠(31);莫之顧而進之(32),謂之佞;希意道言(33),謂之諂;不擇是非而言,謂之諛;好言人之惡(34),謂之讒;析交離親(35),謂之賊;稱譽詐偽以敗惡人(36),謂之慝;不擇善否(37),兩容頰適(38),偷拔其所欲,謂之險。此八疵者,外以亂人,內以傷身,君子不友,明君不臣。所謂四患者:好經大事(39),變更易常(40),以掛功名(41),謂之叨(42);專知擅事(43),侵人自用(44),謂之貪;見過不更,聞諫愈甚,謂之很(45);人同於己則可,不同於己,雖善不善,謂之矜(46)。此四患也。能去八疵,無行四患,而始可教已。」

  【註釋】1其,指漁父。 2杖,撐。 拏(nu 奴),通挐,亦作挐,船槳。 引,引去,指撐開。 3鄉,通向。 4曩(nǎng 攮),昔。 緒,端。 緒言,開頭的話。 5竊,偷偷地。 下風,膝下之風。表示卑恭。 6幸聞句:表示自己卑下,不配聽尊者之言,只能聽咳唾之音。 7卒,終。 相(xiang 向),助。 8修學,從事學習。 9釋,推(見《經籍纂詁》)。 吾之所有,指道。 經,理,分析。 以,為。 十離位,社會地位轉化。表示鬥爭激烈。 ⑾陵,亂。 ⑿露,敗壞。 ⒀屬(shǔ 蜀),逮,及。 不屬,指不按時完成賦稅。 ⒁官事,職內的工作。 不治,做不好。 ⒂行,行為。 ⒃荒怠,荒廢怠慢。 ⒄功美,功績榮譽。 ⒅不持,不能保持。 ⒆廷,朝廷。 ⒇工技二句:工藝技術不夠精巧,進貢的任務完成得不滿意。 貢職,即職貢,把物品進貢給天子。 (21)春秋句:春天見天子曰朝,秋天見天子曰覲。 朝覲時比同列的諸侯後到。 倫,列。 (22)不順句:觸犯天子。 (23)庶物,眾物,指畜牧莊稼之類。 (24)擅相句:不聽王命,擅自互相攻伐。 (25)窮匱,貧乏。 (26)飭(chi 斥),整頓好。 (27)有司,有關負責人。不便直指天子,故以天子有司指代天子。 (28)泰,太。 (29)疵,毛病。 (30)非其句:不屬於自己管的事卻要去管。 後一「事」字作動詞,做的意思。 (31)摠,通總,包攬。 (32)莫之句:別人不理睬卻投合進身。 進,進身投靠。 (33)希意句:觀察人的心意神態而說出一些迎合人的話。 希,通睎,觀,望。 (34)好言句:喜歡講人壞話。 惡(e 厄),壞處。 (35)析交句:析,分。 交,朋友。 句謂使人與朋友親戚分離,意即挑撥離間。 (36)稱譽句:稱譽奸詐虛偽的人而又敗壞自己所憎惡的人的名聲。 (37)否(pǐ 痞),壞。 (38)兩容二句:兩容,兩種面孔。 頰,臉的兩邊。 適,合。 拔,舉,助長。 二句意謂:人有善惡兩種面孔,自己卻以同樣的面孔去投合他,暗中助長他心中所追求的東西。 (39)經,理。 (40)變更句:意即標新立異。 (41)掛,懸取。 掛功名,沽名釣譽。 (42)叨(tāo 滔),叨竊,意即不應當佔有而佔有了。 (43)專知句:自以為是,個人獨斷。 (44)侵人自用,恃勢陵人,剛愎自用。 (45)很,即《荀子·成相》「愎很遂過」之「很」,執拗的意。 (46)矜(jīn 斤),自尊自大。

  【原文】孔子愀然而歎1,再拜而起,曰:「丘再逐於魯,削跡於衛,伐樹於宋,圍於陳蔡。丘不知所失,而離此四謗者何也2?」客淒然變容曰:「甚矣,子之難悟也3!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4,舉足愈數而跡愈多5,走愈疾而影不離身6,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不知處陰以休影7,處靜以息跡8,愚亦甚矣!子審仁義之間,察同異之際9,觀動靜之變,適受與之度十,理好惡之情⑾,和喜怒之節⑿,而幾於不免矣⒀。謹修而身⒁,慎守其真,還以物與人⒂,則無所累矣。今不修之身而求之人,不亦外乎!」

  【註釋】1愀(qiǎo 巧)然,臉色改變的樣子。 2離,通罹,遭。 四謗,指被再逐於魯等四次打擊。 3悟,覺醒。 4畏影,害怕自己的影子。 惡跡,厭惡自己的足跡。 去,離,擺脫。 去之走,為了擺脫自己的影子、足跡而跑。 5數(shuo 朔),快。 6疾,急。 7處陰,到陰暗的地方。 休影,使影子不見。 8處靜,處於靜止的狀態。 息跡,使足跡不再出現。 9際,界限。 十適,調和。 受,接受。 與,給人。 度,分寸。 ⑾理,分析。 ⑿和,調和。 節,度,分寸。 ⒀不免,指不免於禍患。 ⒁而,你。 ⒂與,給。 還以物與人,把東西歸還給別人,意即與人無爭。

  【原文】孔子愀然曰:「請問何謂真?」客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而威,真親未笑而和。真在內者,神動於外,是所以貴真也。其用於人理也1,事親則慈孝,事君則忠貞,飲酒則歡樂,處喪則悲哀。忠貞以功為主,飲酒以樂為主,處喪以哀為主,事親以適為主2。功成之美3,無一其跡矣4;事親以適,不論所以矣5;飲酒以樂,不選其具矣6;處喪以哀,無問其禮矣7。禮者,世俗之所為也8;真者,所以受於天也9,自然不可易也十。故聖人法天貴真⑾,不拘於俗。愚者反此⑿。不能法天而恤於人⒀,不知貴真,祿祿而受變於俗⒁,故不足。惜哉,子之蚤湛於人偽而晚聞大道也⒂!」

  【註釋】1理,倫理。 2適,順。指順合父母之意。 3之,則。 4無一句:無,通毋。 跡,途。 句意謂不需限於一種途徑。 5不論句:以,用。 句意謂不管用哪種辦法。 6選,擇。 具,器具,指飲酒的器具。 7禮,指禮節儀式。 8所為,人為地造出來的東西。 9受於天,出於天然。 十自然句:易,改變。 改變則失真。 ⑾法天,傚法自然。 貴真,珍重精誠。 ⑿反此,與此相反。 ⒀恤,憂。 恤於人,憂心於人事。 ⒁祿祿,通逯逯,凡庸的樣子。 受變於俗,受世俗影響而變。 ⒂蚤,通早。 湛,通耽,沉溺。 人偽,人為的事情。 晚,遲。

  【原文】孔子又再拜而起曰:「今者丘得遇也,若天幸然1。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而身教之2。敢問捨所在,請因受業而卒學大道。」客曰:「吾聞之,可與往者3,與之至於妙道;不可與往者,不知其道。慎勿與之,身乃無咎4。子勉之,吾去子矣5,吾去子矣!」乃刺船而去6,延緣葦間7。

  【註釋】1幸,指得天道者的親近。 天,猶天師,即得天道者。 2不羞,不以為恥辱。 比之服役,視同弟子。 身,親身。 3與往,一齊前往。 4咎,禍害。 5去,離開。 6刺船,撐船。 7延緣句:順沿蘆葦邊而慢行。 延,慢行。 緣,順。

  【原文】顏淵還車,子路授綏1,孔子不顧,待水波定,不聞拏音而後敢乘2。子路旁車而問曰3:「由得為役久矣4,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5。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6,夫子猶有倨敖之容。今漁父杖拏逆立7,而夫子曲要磬折8,言拜而應9,得無太甚乎!門人皆怪夫子矣,漁人何以得此乎!」孔子伏軾而歎十,曰:「甚矣,由之難化也!湛於禮儀有間矣⑾,而樸鄙之心至今未去。進,吾語汝:夫遇長不敬,失禮也;見賢不尊,不仁也。彼非至人⑿,不能下人。下人不精⒀,不得其真,故長傷身。惜哉!不仁之於人也,禍莫大焉,而由獨擅之。且道者,萬物之所由也⒁。庶物失之者死⒂,得之者生。為事逆之則敗,順之則成。故道之所在,聖人尊之。今漁父之於道,可謂有矣,吾敢不敬乎!」

  【註釋】1授綏,把上車時拉的繩子交給孔子。 2不聞句:說明對漁父異常崇敬。 3旁,通傍。 4為役,做弟子。 5遇,接待。 威,肅敬。 6未嘗句:古時賓主相見有一定的禮法:主人在門口迎賓,賓由庭西躡步上西階而升堂,主人由庭東躡步上阼階而升堂。他們入門及上階時都相互作揖,這就叫分庭。 升堂之後,賓讓座主亦讓座,賓拜主亦拜,這就叫伉禮。 7逆,通迎。 8要,通腰。 磬(qing 慶),樂器,形曲折。 磬折,折腰鞠躬如磬的樣子。 9言拜而應,漁父說話,孔子先拜而後敢應答。 十軾,車前扶手橫木。 ⑾湛於句:有間,經過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句謂長期沉溺在禮樂之中。 ⑿彼非二句:彼,指漁父。 下人,使人謙下,意即使人信服。 ⒀下人句:對人表示謙遜卻不真誠。 ⒁由,從中產生。 ⒂庶物,眾物,指各種生物。

  雜篇 漁父第三十一(終)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