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29雜篇 盜跖第二十九》原文及譯文

  雜篇 盜跖第二十九

  【導讀】全文分三章:一寫盜跖怒斥孔丘;二寫子張與滿苟得關於名利之辯;三寫無足與知和關於富貴之辯。皆以破名利觀念為宗旨。作者認為: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故應以快樂、長壽為目的。指出追逐名利,對身心是大有危害的,批判了歷史上、社會上一切聖賢名士,說他們是一些為名為利、殘命傷性之徒。

  【原文】孔子與柳下季為友1,柳下季之弟名日盜跖2。盜跖從卒九千人3,橫行天下,侵暴諸侯。穴室樞戶4,驅人牛馬,取人婦女。貪得忘親,不顧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過之邑,大國守城,小國入保5,萬民苦之6。孔子謂柳下季曰:「夫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7;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父不能詔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則無貴父子兄弟之親矣。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為盜跖,為天下害,而弗能教也,丘竊為先生羞之。丘請為先生往說之8。」柳下季曰:「先生言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聽父之詔,弟不受兄之教,雖今先生之辯9,將奈之何哉?且跖之為人也,心如湧泉十,意如飄風⑾,強足以距敵,辯足以飾非。順其心則喜,逆其心則怒,易辱人以言⑿。先生必無往。」孔子不聽,顏回為馭⒀,子貢為右,往見盜跖。

  【註釋】1柳下季,魯大夫,姓展名獲,字禽,食邑柳下,謚曰惠,故又稱柳下惠。 據《左傳》,展禽是魯僖公時人,至孔子生時年八十餘歲,若至子路之死,則已百五六十歲。故孔子和他交朋友的說法,是假設之辭。 2盜跖(zhi 直),《漢書》李奇注說是秦之大盜,《史記·伯夷列傳》正義說是黃帝時大盜。古無定說。在戰國的史籍中,如《孟子》、《荀子》、《韓非子》等都有提到,在歷史上有其人其事是不成問題的。但在戰國以前的著作中從未提過,因而可能是春秋末、戰國初的一位人民起義的領袖。 3從卒,跟隨跖的起義者。 4穴,作動詞,穿破。 室樞戶,室之樞戶。 樞,門軸。 穴室樞戶,與下句「驅人牛馬」同一句法。 孫詒讓認為「樞」應作摳,解探取。但按上下文意,跖的部隊所做的,不是小偷小摸,而是聲勢浩大的暴動,無須探取,而必然是破門而入的。 5保,通堡,小城。 入保,說明小國的統治者龜縮自保。 6萬民句:實質上只苦在統治階級而並非萬民。這句暴露了作者反起義的立場。 7詔,教導。 8說(shui 稅)之,說服盜跖。 9辯,善辯,口才。 十湧泉,形容心血橫流。 ⑾意如句:即意氣風發。 ⑿易辱句:輕易地用語言侮辱人,即罵人。 ⒀馭,駕車。 顏回是孔子一個短命的得意門生,死於公元前四八一年,比子路早死一年。

  【原文】盜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陽1,膾人肝而餔之2。孔子下車而前,見謁者曰3:「魯人孔丘,聞將軍高義4,敬再拜謁者。」謁者入通5。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6,發上指冠,曰:「此夫魯國之巧偽人孔丘非邪7?為我告之: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冠枝木之冠8,帶死牛之脅9,多辭繆說十,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⑾,以迷天下主之,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⑿,妄作孝弟,而僥倖於封侯富貴者也⒀。子之罪大極重⒁,疾走歸⒂!不然,我將以子肝益晝餔之膳。」

  【註釋】1休卒徒,叫士兵休息。 大(tai 太)山,即泰山。 陽,山之南。 2膾(kuai 快),細切。 餔(左右甫,bǔ 補),食。 3謁(ye 業)者,接待的人。 4將軍,對跖的稱呼。 高義,高尚的義氣。 5入通,進去向跖報告。 6目如二句:眼睛像明星一樣炯炯有光,頭髮豎起來把帽子都撐住。 7此夫,這個。 巧偽,狡猾虛偽。 8冠枝木句:上一「冠」字作動詞,戴。 枝木之冠,說明孔子所戴帽子的裝飾華麗繁複如樹枝。 9脅,身體兩邊肋骨之後。 皮帶多用牛的脅皮做,故稱之為死牛之脅。 十多辭,囉囉嗦嗦。 繆,通謬。 繆說,胡言亂語。 ⑾擅生句:專門造謠生非。 擅,專。 ⑿反,通返。 本,本性。 ⒀僥倖,希望獲得意外成功。 ⒁罪大極重,罪大而當重重誅罰。 極,借為殛,誅也(俞樾說)。 ⒂疾,快。

  【原文】孔子復通曰:「丘得幸於季1,願望履幕下。」謁者復通。盜跖曰:「使來前!」孔子趨而進,避席反走2,再拜盜跖。盜跖大怒,兩展其足,案劍瞋目,聲如乳虎3,曰:「丘來前!若所言順吾意則生,逆吾心則死。」

  【註釋】1丘得二句:幸,親近。 望履幕下,在帳幕之下望見你的鞋子,意即望見足下。 二句表明:孔子想借他與柳下季的關係,求跖給他一點面子,接見接見。 2避席,離開所到席位。 反走,退步而走。表示謙讓。 3乳虎,哺乳期間的雌虎。

  【原文】孔子曰:「丘聞之,凡天下有三德:生而長大1,美好無雙,少長貴賤見而皆說之2,此上德也;知維天地3,能辯諸物4,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眾率兵,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稱孤矣5。今將軍兼此三者,身長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6,齒如齊貝7,音中黃鐘8,而名曰盜跖,丘竊為將軍恥不取焉9。將軍有意聽臣十,臣請南使吳越,北使齊魯⑾,東使宋衛,西使晉楚,使為將軍造大城數百里⑿,立數十萬戶之邑,尊將軍為諸侯,與天下更始⒀,罷兵休卒,收養昆弟,共祭先祖⒁。此聖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願也⒂。」

  【註釋】1長(chang)大,高大。 2說,通悅。 3維,包羅。 維天地,形容知識廣博。 4辯,通辨,分析。 諸物,各種事物。 5南面稱孤,做國君。因為國君接見臣下時南向而坐,自稱為孤。 6激,明。 激丹,鮮紅的丹砂。 7貝,珠。 齊貝,整齊的珠子。 8中(zhong 眾),合。 黃鐘,六律中比較宏亮的音調。 9竊,暗暗。 恥,感到羞恥。 不取,指不選擇做盜跖的道路。 十臣,孔子自稱。 ⑾北使二句:跖時在太山之陽,說齊魯在北、宋衛在東,是不切合實際方向的。這只好作寓言讀。 ⑿使為二句:按周朝的制度,規定王城方圍九里。戰國時最大的城市僅有七萬戶左右。今說數百里、數十萬戶,都是信口開河之辭,不能信以為真。 ⒀更始,變化。 與天下更始,與天下的潮流相一致。 ⒁共(gōng 工),通供。 ⒂孔子以上一番說教,成為歷代統治者對人民起義軍的招安伎倆。

  【原文】盜跖大怒曰:「丘來前!夫可規以利而可諫以言者1,皆愚陋恆民之謂耳2。今長大美好,人見而悅之者,此吾父母之遺德也3。丘雖不吾譽,吾獨不自知邪?且吾聞之,好面譽人者4,亦好背而毀之5。今丘告我以大城眾民,是欲規我以利而恆民畜我也6,安可久長也!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堯、舜有天下7,子孫無置錐之地;湯、武立為天子8,而後世絕滅。非以其利大故邪9?且吾聞之,古者禽獸多而人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栗十,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煬之⑾,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神農之世⑿,臥則居居,起則于于。民知其母⒀,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⒁。然而黃帝不能致德⒂,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⒃,流血百里。堯、舜作⒄,立群臣⒅,湯放其主⒆,武王殺紂⒇。自是之後,以強陵弱,以眾暴寡(21)。湯、武以來,皆亂人之徒也。今子修文、武之道(22),掌天下之辯(23),以教後世。縫衣淺帶(24),矯言偽行(25),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貴焉。盜莫大於子,天下何故不謂子為盜丘,而乃謂我為盜跖?子以甘辭說子路而使從之(26),使子路去其危冠(27),解其長劍,而受教於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28),其卒之也(29),子路欲殺衛君而事不成(30),身菹於衛東門之上,是子教之不至也(31)。子自謂才士聖人邪,則再逐於魯(32),削跡於衛(33),窮於齊(34),圍於陳蔡(35),不容身於天下。子教子路菹(36)。此患(37),上無以為身,下無以為人,子之道豈足貴邪?世之所高(38),莫若黃帝。黃帝尚不能全德(39),而戰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堯不慈(40),舜不孝(41),禹偏枯(42),湯放其主,武王伐紂,文王拘羑里(43)。此六子者(44),世之所高也。孰論之(45),皆以利惑其真而強反其情性(46),其行乃甚可羞也。世之所謂賢士:伯夷、叔齊(47)。伯夷、叔齊辭孤竹之君,而餓死於首陽之山,骨肉不葬。鮑焦飾行非世(48),抱木而死。申徒狄諫而不聽(49),負石自投於河,為魚鱉所食。介子推至忠也(50),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後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51),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此六子者,無異於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52),皆離名輕死(53),不念本養壽命者也。世之所謂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子胥沉江(54),比干剖心(55)。此二子者,世謂忠臣也,然卒為天下笑。自上觀之(56),至於子胥、比干,皆不足貴也。丘之所以說我者,若告我以鬼事,則我不能知也(57);若告我以人事者,不過此矣(58),皆吾所聞知也。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視色,耳欲聽聲,口欲察味,志氣欲盈(59)。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喪憂患(60),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天與地無窮,人死者有時。操有時之具(61),而托於無窮之間(62),忽然無異騏驥之馳過隙也。不能說其志意、養其壽命者,皆非通道者也。丘之所言,皆吾之所棄也。亟去走歸(63),無復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64),詐巧虛偽事也,非可以全真也(65),奚足論哉!」

  【註釋】1規,勸。 2恆民,常人。 3遺德,遺傳的品性。 4面譽,當面說好話。 5背,背後。 毀,詆毀。 6畜,待。 7堯舜二句:堯、舜時代屬原始社會,沒有私有財產,沒有後世的世襲制,自然他們的子孫都沒有繼承什麼,史書上也沒有任何記載。「無置錐之地」這種說法,是以階級社會看堯、舜的結果。 8湯武二句:湯,商湯王。 武,周武王。 商王朝早已過去,周室也已經衰微,故稱「絕滅」。 9非以句:說明佔有利益太多就會被人謀算。 十橡(xiang 象)栗,橡子,櫟樹的果實,可充飢。 ⑾煬(yang 揚),燒火取暖。 ⑿神農三句:;居居,安穩的樣子。 于于,混混沌沌的樣子。《應帝王》篇「泰氏徐徐,其覺于于」,與此義同。 ⒀民知二句:那時是母系社會,故知母不知父。 ⒁隆,盛。 至德之隆,最高尚的道德。 ⒂致德,做到至德。 ⒃蚩尤,原始時代部落首領之一。 涿鹿,在今河北省涿縣。 ⒄作,指稱帝。 ⒅立群臣,設立百官。這只是傳說。 堯、舜時未有國家,那時的首領不同於後代的君臣。 ⒆湯放句:商湯王起兵討伐夏桀王,桀流竄於南巢,如同流放,故雲。 ⒇武王句:周武王伐商紂王,紂燒死在鹿台。 (21)暴,殘害。 (22)文武之道,周文王、武王的政治禮制。 (23)辯,輿論。 (24)縫,通逢。 逢衣,寬大而長的儒服。 淺帶,《荀子·儒效》楊倞註:「淺帶,博帶也。《韓詩外傳》作逢衣博帶。言帶博則約束衣服者淺,故曰淺帶。」 (25)矯言偽行,言行造作虛偽。 (26)甘辭,甜言蜜語。 從之,指聽從孔丘。 (27)使子路三句:危,高。 子路初見孔子時,戴著很高的帽子,佩著長劍,對孔子很粗暴,而孔子以禮義教育了他,使他順從自己,脫了高帽,除掉長劍。 (28)止暴禁非,禁止殘暴、錯誤的行為。 (29)卒,後來,結果。 (30)子路二句:衛君,指蒯聵。 原來衛靈公趕走了蒯聵,立公子輒為繼承人。靈公死後,輒立為衛君,蒯聵從晉國回去作亂,並強迫衛大夫孔悝協助自己。子路當時是孔悝的家臣,想把孔悝救出而攻打蒯聵,結果被蒯聵指揮人夾攻打死。 菹(zū 租),剁成肉醬。 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480年。上文說「顏回為馭」,在時間上是顛倒的。 (31)不至,不成功。 (32)再逐於魯:見《山木》篇注。 (33)削跡於衛:見《天運》篇注。 (34)窮於齊:魯亂,孔子跑到齊國去,做高昭子的家臣,被齊景公所認識。景公想封尼谿之田給孔子,齊相晏嬰不同意,孔子於是又跑回魯國。 (35)圍於陳蔡,見《天運》篇。 (36)教,令,使得。 (37)此患三句:這種惡果,首先危及自身,其次危及別人。 此,指孔子的主張。 (38)高,推崇。 (39)全德,指具有完美的道德。 (40)堯不慈:傳說堯殺長子考監明。 (41)舜不孝:舜不能服侍父母,而且沒有稟告父母就自行結婚。 這些都是以奴隸、封建社會的道德標準去看堯、舜的表現。堯、舜時代根本沒有孝慈等觀念。 (42)偏枯,過分勞苦。指禹為治水而奔波。 (43)文王句:羑(yǒu 有)裡,殷代監獄名,在今河南的牖城。 商紂王無道,周文王為之感歎,後被崇侯告狀,於是紂王把他抓起來關在羑里。 (44)六子,堯、舜、禹、湯、文、武。 (45)孰,通熟。 熟論,認真說來。 (46)惑,迷惑。 其真,他們的本性。 反,違背。 情性,指所謂天然的本性。 (47)伯夷四句:見《讓王》篇。 (48)鮑焦二句:《韓詩外傳》說:「鮑焦,周朝隱者,飾行非世,荷擔採樵,拾橡充食。子貢過之曰:『吾聞非其政者不履其地,污其君者不受其利。今子履其地食其利者可乎?』焦曰:『吾聞康士重進而輕退,賢人易愧而輕死。』遂抱木立枯焉。」 飾行,粉飾自己的所為,意即裝作清高。 非世,不滿當時社會。 (49)申徒狄:見《大宗師》篇及《外物》篇。 (50)介子推(chui 椎)五句:介子推,《左傳》作介之推。 食(si 四),給人東西食。 文公,晉文公。 背之,忘恩負義。 晉文公做國君前因避驪姬的陷害,曾逃亡國外。介子推跟隨著,在沒有東西食的時候,他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給文公食。後來晉文公回國當國君時,獎賞跟從的人,卻沒有他的份,他就氣憤地跑掉,隱居在綿山上不肯出來。文公叫人放火燒山,企圖逼他出來。結果他始終不出,等火燒到身邊時,就抱著樹給燒死。 郭慶藩說:經傳沒有記載燔死之事,屈原有立枯之說,而燔死之說始於《莊子》。 (51)尾生,人名。 期,約會。 梁,橋。 (52)無異句:磔(zhe 折)犬,被拋棄在野外的死狗。 流豕,飄流在江河裡的死豬。 操瓢而乞,拿著瓢討飯。 (53)皆離二句:離,通罹。 罹名,被追求名聲的思想所蒙蔽。 念本,顧念自己的本性。 (54)子胥沉江:見《胠篋》篇。 (55)比干剖心:見《人間世》篇。 (56)自上句:從上述黃帝等十二人看來。 (57)不能知:表示不信鬼神。 (58)此,指上述歷史上的各種人物、事件。 (59)盈,充沛。 (60)瘦,王念孫認為當作「瘐」,也是病的意思。 (61)操,掌握。 有時之具,指人的形體。 (62)無窮之間,指天地。 (63)亟(ji 吉),急。 (64)汲汲,急於追求的樣子。 (65)全真,保養天真的本性。

  【原文】孔子再拜趨走,出門上車,執轡三失1,目芒然無見2,色若死灰,據軾低頭3,不能出氣4。

  【註釋】1執轡三失,三次拿馬韁繩都拿不穩。說明孔子精神恍惚不定。 2芒,通茫。 3據,依靠。 軾,車前橫木。 據軾,扶靠著車前橫木。 4不能出氣:說明緊張得連氣都喘不過來。

  【原文】歸到魯東門外,適遇柳下季。柳下季曰:「今者闕然1,數日不見,車馬有行色2,得微往見跖邪3?」孔子仰天而歎曰:「然!」柳下季曰:「跖得逆汝意若前乎4?」孔子曰:「然。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5。疾走料虎頭6,編虎鬚,幾不免虎口哉!」

  【註釋】1今者,近來。 闕,缺,不在。 2有行色,有點像走過路的樣子。 3微,無。 得微,莫非。 4若前,如我前面所說的那樣。 5灸,「針灸」的「灸」。 無病自灸,說明無端生事找苦吃。 6疾走,急忙跑去。 料(liao 僚),通撩,挑弄。

  【點評】通過跖駁斥孔丘的寓言故事,論證聖人和盜賊是沒有區別的,揭露和批判了歷史上的所謂聖賢忠孝之士,指出他們都是名利之徒。宣揚為人主要是要活得快樂,長命百歲。
  在《孟子》、《荀子》、《韓非子》、《商君書》等先秦著作中,跖都被稱為「盜」,而他在群眾中又被讚口不絕,「名聲若日月,與舜、禹俱傳而不息」(《荀子·不苟》)。可見說他是一位人民起義的領袖是有道理的。對於他的事跡,本文寫得最詳細,但作者運用的是寓言手法,多非事實,不能以此作為認識、評價歷史上的「跖」的根據。
  本段對孔子的批判,在先秦著作中,其激烈、尖銳的程度是無與倫比的,而且確有切中要害的地方。但批判的立場、批判的武器,都是比較消極落後的。作者的正面主張並沒有比孔子有絲毫的進步。

  【原文】子張問於滿苟得曰1:「盍不為行2?無行則不信3,不信則不任4,不任則不利。故觀之名5,計之利,而義真是也6。若棄名利7,反之於心,則夫士之為行,不可一日不為乎!」滿苟得曰:「無恥者富8,多信者顯。夫名利之大者,幾在無恥而信9。故觀之名,計之利,而信真是也十。若棄名利,反之於心,則夫士之為行,抱其天乎⑾!」子張曰:「昔者桀、紂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今謂臧聚曰⑿:『汝行如桀、紂。』則有怍色⒀,有不服之心者⒁,小人所賤也⒂。仲尼、墨翟,窮為匹夫,今謂宰相曰:『子行如仲尼、墨翟。』則變容易色⒃,稱不足者,士誠貴也⒄。故勢為天子,未必貴也;窮為匹夫,未必賤也。貴賤之分,在行之美惡。」滿苟得曰:「小盜者拘⒅,大盜者為諸侯。諸侯之門,義士存焉。昔者桓公小白殺兄入嫂⒆,而管仲為臣⒇;田成子常殺君竊國(21),而孔子受幣(22)。論則賤之(23),行則下之,則是言行之情悖戰於胸中也(24),不亦拂乎(25)!故《書》曰:『孰惡孰美,成者為首(26),不成者為尾。』」子張曰:「子不為行,即將疏戚無倫(27),貴賤無義,長幼無序。五紀六位(28),將何以為別乎?」滿苟得曰:「堯殺長子,舜流母弟(29),疏戚有倫乎?湯放桀,武王殺紂,貴賤有義乎?王季為適(30),周公殺兄(31),長幼有序乎?儒者偽辭(32),墨子兼愛,五紀六位,將有別乎?且子正為名(33),我正為利。名利之實,不順於理,不監於道(34)。吾日與子訟於無約(35),曰(36):『小人殉財,君子殉名,其所以變其情、易其性則異矣(37);乃至於棄其所為而殉其所不為則一也(38)。』故曰:無為小人(39),反殉而天;無為君子(40),從天之理。若枉若直(41),相而天極(42)。面觀四方(43),與時消息。若是若非,執而圓機(44)。獨成而意(45),與道徘徊。無轉而行(46),無成而義(47),將失而所為(48)。無赴而富(49),無殉而成(50),將棄而天(51)。比干剖心,子胥抉眼(52),忠之禍也;直躬證父(53),尾生溺死,信之患也;鮑子立干(54),申子不自理(55),廉之害也;孔子不見母(56),匡子不見父(57),義之失也。此上世之所傳、下世之所語以為士者(58),正其言(59),必其行,故服其殃、離其患也(60)。」

  【註釋】1子張,見於《論語》,姓顓孫名師,子張是字,是孔子弟子。這裡只是借用他的名字,並不是真的寫子張的其人其事。 滿苟得,是假托人名。 2盍,通曷,何不。 為行(xing 杏),進行品德修養。 3無行,沒有好的品行。猶今說「缺德」。 不信,不被信任。 4不任,不被任用。 5觀,察。與下句「計」義近,有考慮、計較的意思。 6而義句:意謂若要求得名利,則做到義才是品行修養的根本。 7若棄四句:就算是不要名利,捫心自問,那麼對於一個士人的品行修養來說,也不應有一天不為義。 反之於心,反求之於心,意即捫心自問。 8無恥二句:意謂無恥貪婪的人富有,善於誇耀多得信任的人顯要。 9幾,近,大概。 十而信句:意謂取信於人才能得名與利。 ⑾抱,保。 抱其天,保養他的天性。 ⑿今,假設之辭。下「今謂宰相」亦同。 臧聚,參加盜竊集團的人。 ⒀怍(zuo 作)色,翻臉的樣子。 ⒁者,也。 ⒂小人句:說明小人亦鄙視桀、紂的品行。 ⒃變容易色,指表現慚愧的樣子。 ⒄士誠句:貴,推崇。 句謂仲尼、墨翟的德行實在為士大夫所推崇。 ⒅小盜四句:見《胠篋》篇注。 ⒆昔者二句:桓公,齊桓公,名小白。曾把他的哥哥子糾殺掉,並將嫂嫂作為自己的妻子。 ⒇為臣,做桓公的國相。 (21)田成子常句:見《胠篋》篇。 田常即陳恆。 (22)而孔子句:《論語》說到陳恆弒君而孔子要求魯君進行討伐,沒有說過孔子接受田常的錢的事。「受幣」的說法,只見於本文,他書未見有記裁。 (23)論則二句:口頭上說的則認為是卑賤的行為,但行動上則順從這樣做。指管仲順從小白,孔子順從田常。 下之,甘為之下,順從。 (24)悖戰,次戰。 (25)拂,亂。 (26)成者二句:成功的就是好的,失敗的就是壞的。這是滿苟得以批判的態度引《書》來說明世人「成則為王,敗則為寇」的觀點。 道,上等。 尾,下等。都是從美惡好壞說的。 (27)疏戚,疏遠了親戚。 倫,關係。 無倫,失去了人與人應有的關係。 (28)紀、位,都是指人的關係等級。《白虎通·三綱六紀》說:六紀者謂諸父、兄弟、族人、諸舅、師長、朋友。 (29)舜流句:舜封同母弟象到有庳之國。《孟子·萬章》:「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象不得有為於其國,天子使吏治其國,而納其貢稅焉,故謂之放。』」意即像在有庳國是有職無權的,表面說封,實是流放。 流,流放。 (30)王季句:適,通嫡。 周太王傳位應傳給嫡子,但結果傳給了王季,而王季的兩個哥哥泰伯、仲雍則逃到吳國去。王季成了嫡子一般。 (31)兄,指管、蔡。 (32)偽辭,說假話,指以仁義等騙人。 (33)且子二句:屬假設之辭。 (34)監,通鑒,明。 (35)訟,爭訟。 無約,假托人名。 訟於無約,意謂以無約為裁判人。 (36)曰,指無約說。 (37)異,指變易性情的原因不同。 (38)其所為,即其所當為,指養性。 其所不為,即其所不當為,指追求名利。 (39)無為小人二句:意謂不要做為財而犧牲的小人,要轉過來為你的天性而努力。 無,毋。 而,你。 (40)無為君子二句:不要做為名而犧牲的君子,而要隨順自然之道。 (41)若枉句:意謂曲也罷,直也罷。 枉,曲。 (42)相而句:相,看。 而,你。 天極,自然的準則。 連上句意即:不管怎樣,照著你那自然的準則行事就是了。 (43)面觀二句:面向四方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亡、生長。 消,消亡。 息,生息。 (44)執,掌握。 圓機,循環變化的樞紐。 (45)獨成二句:與眾不同地形成了你自己的意境,隨道周旋。 獨,有卓然與眾不同的意思。 (46)無,毋。下三「無」字同。 轉,改變。 (47)無成句:做到義就會喪失天理,所以別做到義。 (48)將失句:意謂「轉而行」,「成而義」就將失去你所實踐的自然之道。 (49)赴,趨赴,追求。 (50)成,指成名成義。 (51)將棄句:意謂如果「赴而富」、「殉而成」,追名逐利就會拋棄了你自己的天然之性。 (52)子胥抉(jue 決)眼:傳說子胥自殺前對他的舍人說:「而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史記·伍子胥列傳》) (53)直躬,人名,或因忠直著稱而得此名。《論語·子路》記他證實了他父親偷了別人的羊的故事。 (54)鮑子,即鮑焦。 (55)申子句:申子即申生,晉獻公太子。因驪姬誣告他想謀殺晉獻公,出奔新城。有人曾叫他去申辯一下,但申生不去,上吊而死。 不自理,指他不去申辯道理。 (56)孔子句:這件事不見他書記載。或者就是指孔子整天外出遊說而不能時時看望母親。 (57)匡子句:據《孟子》記載,匡子姓匡名章,齊國人。勸諫父親,結果被父親趕跑。從此終身不見父親。 (58)以為,認為。 (59)正其言二句:指的是世俗士大夫的言行。 正,端正。 必,嚴格要求。 (60)服,受。 離,通罹,遭。

  【點評】論證追逐名利,必有後患,所以應該徹底拋棄。同時指出君子為名,小人為利,都是一路貨色。

  【原文】無足問於知和曰1:「人卒未有不興名就利者2。彼富則人歸之3,歸則下之4,下則貴之5。夫見下貴者6,所以長生安體樂意之道也7。今子獨無意焉8,知不足邪9?意知而力不能行邪十?故推正不妄邪⑾?」知和曰:「今夫此人⑿,以為與己同時而生,同鄉而處者,以為夫絕俗過世之士焉⒀,是專無主正⒁,所以覽古今之時、是非之分也。與俗化世⒂,去至重⒃,棄至尊,以為其所為也。此其所以論長生安體樂意之道,不亦遠乎!慘怛之疾⒄,恬愉之安⒅,不監於體⒆;怵惕之恐⒇,欣歡之喜(21),不監於心(22)。知為為而不知所以為(23)。是以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而不免於患也。」無足曰:「夫富之於人,無所不利。窮美究埶(24),至人之所不得逮(25),賢人之所不能及(26)。俠人之勇力而以為威強(27),秉人之知謀以為明察(28),因人之德以為賢良(29),非享國而嚴若君父(30)。且夫聲色滋味權勢之於人,心不待學而樂之,體不待象而安之(31)。夫欲惡避就(32),固不待師,此人之性也。天下雖非我(33),孰能辭之!」知和曰:「知者之為,故動以百姓(34),不違其度(35),是以足而不爭(36),無以為故不求(37)。不足故求之,爭四處而不自以為貪(38);有餘故辭之,棄天下而不自以為廉(39)。廉貪之實(40),非以迫外也,反監之度。勢為天子,而不以貴驕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財戲人(41)。計其患,慮其反(42),以為害於性(43),故辭而不受也,非以要名譽也。堯、舜為帝而雍(44),非仁天下也(45),不以美害生;善卷、許由得帝而不受(46),非虛辭讓也(47),不以事害己。此皆就其利、辭其害(48),而天下稱賢焉,則可以有之(49),彼非以興名譽也(50)。」無足曰:「必持其名(51),苦體絕甘,約養以持生,則亦久病長厄而不死者也。」知和曰:「平為福(52),有餘為害者(53),物莫不然,而財其甚者也(54)。今富人,耳營鐘鼓管籥之聲(55),口嗛於芻豢醪醴之味(56),以感其意(57),遺忘其業(58),可謂亂矣;侅溺於馮氣(59),若負重行而上阪(60),可謂苦矣;貪財而取慰(61),貪權而取竭(62),靜居則溺(63),體澤則馮(64),可謂疾矣;為欲富就利(65),故滿若堵耳而不知避,且馮而不捨,可謂辱矣;財積而無用,服膺而不捨(66),滿心戚醮(67),求益而不止,可謂憂矣;內則疑劫請之賊(68),外則畏寇盜之害,內周樓疏(69),外不敢獨行,可謂畏矣。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皆遺忘而不知察。及其患至,求盡性竭財單以反一日之無故而不可得也(70)。故觀之名則不見(71),求之利則不得(72)。繚意絕體而爭此(73),不亦惑乎!」

  【註釋】1無足、知和,都是假設人物,以義命名。 2人卒,人眾,人們。 興(xing 幸)名,喜歡名聲。 就利,趨利。 3歸,歸附。 4下,甘為之下,服從。 5貴,尊敬。 6見,被。 見下貴,得人服從,被人尊敬。 7安體,使身體舒適。 樂意,使心情愉快。 8無意,無心。 焉,於此。此指興名就利。 9知,通智。 知不足,指才智不足以興名就利。 十意知句:抑或是才智雖然可以而沒有力量辦到呢? 意,通抑。 ⑾故推正句:還是本來就是要求走正道而不走邪路呢? 故,通固,本來。 推,求。 妄,原本作忘。《釋文》:「或作妄。」妄與正相對而言。 ⑿此人,這種人。指興名就利者。 ⒀絕俗,超社會。 過世,超時代。 ⒁是專二句:是,此,指上述的「此人」。 專,一,全。 無主正,無主見,無準則。故此把明明與自己同時而生的看作是超世,把與自己同鄉而處的看作是絕俗。並且以此去看待古與今不同的時代,是與非不同的標準。 ⒂與俗化世,混同世俗,一樣變代。因為無主正,當然就人云亦云,隨大流。 ⒃去至三句:至重,指生命。 至尊,指天道。 所為,指興名就利。 ⒄慘怛(da 達),痛苦的樣子。 ⒅恬愉,舒服的樣子。 ⒆監,察。 不監於體,不注意疾苦與安樂對身體的影響。 ⒇怵惕,驚慌的樣子。 (21)欣歡,高興。 (22)不監句:不注意恐懼與歡喜對精神上的影響。 (23)知為句:意謂只知埋頭追名逐利而不懂得這樣做的利弊。 (24)窮美句:窮,盡。 究,竟,終。 埶,通勢。 句意謂享盡美好,到達勢位的頂峰。 (25)速,及,達到。 (26)不能及,指比不上興名就利的人。 (27)俠(xia 狹),通挾,挾持,利用。 以為威強,以之作為自己的勢力。 (28)秉,持,掌握。 知,通智。 (29)因,憑借。 以上三句都是指利用別人為自己服務。 (30)享國,佔有國家,即掌握國政。 嚴,尊嚴。 君父,君主。 (31)體,身。 像,傚法。 安,樂,喜愛。 (32)夫欲二句:欲,喜歡的。 惡,厭惡的。 避,迴避的。 就,靠近的,追求的。 師,指導。 (33)天下二句:非我,以我為非。 孰,何。 辭,拒絕。 之,指聲色、滋味、權力。 (34)以,因,隨。 (35)度,分寸,標準。 據上述,即以是否利於養性為標準。 (36)足,與下文的「不足」、「有餘」都是據上句的「度」而言的。 (37)無以為,沒有需要這樣做的原因,即無須為。 (38)爭四處,到處爭奪。 (39)廉,清廉。 (40)廉貪三句:廉貪的實質,並非決定於外界條件,而要反過來檢查自己的標準。意即如果是被外界條件所迫,不得不如此的話,儘管爭四處也算不上貪,棄天下也算不上廉,主要看他用心如何。 實,實質。 以,因。 監,察,檢查。 (41)戲,戲弄,侮辱。 (42)反,反作用,報復。 (43)以為句:驕人、戲人則人必害之、報之,所以認為這是對心性的危害。 (44)雍,和,即不驕人、不戲人。 (45)非仁二句:並非有意對天下的人仁愛,而是為了不要因為富有天下之美而傷害自己的本性。 (46)帝,指帝位。 (47)虛,假裝。 (48)此皆句:此,這些人,指上述的堯、舜、善卷、許由。 句意謂他們都是有利於本性的就接受,有害於本性的就拒絕。 (49)則可句:有,得,接受。 之,指「賢」的稱譽。因為這種稱譽不是有心去追求的,而是自然而來的,所以可以接受。 (50)興名譽,沽名釣譽。 (51)必持四句:一定固守名聲,身受勞苦,棄絕滋味,生活上盡量節省,這樣來維持性命,那就等於長期病危而又死不了的人一樣。意即只要名聲而不求利,則受苦一生。 持,守。 苦體,令身體勞苦。 絕甘,拋棄美味。 約養,節約生活所需。 厄,危。 (52)平,不多不少,與「有餘」對舉。 (53)有餘句:有餘則過度,故有害。 (54)而財句:財物太多則為害尤其嚴重。 (55)營,謀,求。 管籥(yue 月),二種管狀樂器。 (56)嗛(qie 切),通愜,滿足。 芻豢(chu huan 除患),本指禽獸,食草的叫芻,食谷的叫豢。這裡指肉。 醪(lao 牢),淳酒。 醴(lǐ 禮),甜酒。 (57)感,引起。 其意,指享樂的意趣。 (58)業,指正業。 (59)侅溺(gāi niao 該尿)句:侅,呃逆出氣,咽喉噎住。 溺,即尿字。 馮,通憑,滿。 馮氣,氣脹。 句意謂由於氣脹而上呃氣、下出尿。 (60)若負重句:形容氣脹的痛苦。 阪(bǎn 版),山坡。 (61)取,帶來。 慰,讀作懟(dui 對),病。 (62)竭,指精神疲竭。 (63)溺(ni 匿),沉溺。《左傳·成公六年》:「於是乎有沉溺重腿之疾。」 (64)澤,肥。 馮,通憑,滿,脹。 (65)為欲四句:為了富貴求利,因而慾望膨脹到像耳朵都被堵塞了一樣,而又無法擺脫,而且繼續膨脹而不拋棄,這就相當於受辱了。 馮,脹滿。 捨,捨棄。 (66)服膺,時常掛在心上。 (67)戚醮(jiao 教),煩惱。 醮,借為焦,焦急。 (68)疑,慮,擔心。 劫請,強求。 強求則有害,故稱之為賊。 (69)周,圍。 樓疏,猶今窗口上的鐵絲網之類,古代用磚砌成。《釋名》:「樓謂牖戶之間有射孔婁婁然也。」射孔是用來防盜的。婁婁,說明射孔重疊。 疏,交疏。 樓疏,窗孔交疏。 (70)求盡句:盡,完全。 性竭,亡命。 單,借為殫,盡。 反,通返。 故,事。 句意謂就是想完全拼出一命、費盡家財而換回一天的平安無事都辦不到了。 (71)故觀句:意謂名聲得不到。 觀,察。 (72)求之句:說明利亦落空。 (73)繚意,心神繚亂。 絕,盡。 絕體,盡全身之力。 「絕」字原本無,依《續古逸叢書》本補。

  【點評】論證不知滿足,追求富貴,不但不能身心愉快,長命百歲,而且必然會帶來大災大難。說明知足無爭,保養心性,才是安樂長生之道。

  雜篇 盜跖第二十九(終)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