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達生第十九
【導讀】本篇是談養生的。取篇首二字為題,明達養生之意。作者認為:養生的關鍵在於把生死看破,拋棄名位,排除雜念,在飲食和色慾方面要特別謹慎,保持心地純樸專一。無所用心,順乎天理,一切都可以獲得成功了。
宣穎謂:「前三段(至『反以相天』)大意已明,後凡十三段橫側引喻,或明養神之妙,或明養形之非。末段借子扁慶子寄慨。」(《南華經解·達生》)主旨與《養生主》篇相近。文中描述技藝的寓言,蘊含精闢的美學思想,對文藝思想產生了特殊的影響。
【原文】達生之情者1,不務生之所無以為2;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3。養形必先之以物4,物有餘而形不養者有之矣5。有生必先無離形6,形不離而生亡者有之矣7。生之來不能卻8,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為養形足以存生,而養形果不足以存生,則世奚足為哉9!雖不足為而不可不為者十,其為不免矣!夫欲免為形者⑾,莫如棄世。棄世則無累,無累則正平⑿,正平則與彼更生⒀,更生則幾矣⒁!事奚足棄而生奚足遺⒂?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⒃。夫形全精復⒄,與天為一⒅。天地者⒆,萬物之父母也。合則成體⒇,散則成始(21)。形精不虧,是謂能移(22)。精而又精,反以相天(23)。
【註釋】1達,明白。 生,生命,此指養生。 情,情理。 2務,求。 生,性。 所無以為,無法做到的。 3知,通智。 所無奈何,無能為力的。 4形,身體。 物,物質條件,如衣食等。 5物有餘句:物質是先決條件,但不是最重要的條件,所以有些人物質條件雖然有餘而身體保養得並不好。 6無,通毋。 離形,即死。 7形不離句:性命不離形體即活,活是養生的先決條件,但也不是最重要的條件,故雖不離形,有些人也等於死了一樣。 8生之二句:卻,使之退。 去,死。 止,留。 生死出於自然,出於必然,並非人為所能定的。 9則世句:在社會上做事本來是為了謀生,而養形不足以存生,因而何必去管世務! 十雖不足二句:雖然不值得去管,但有時不得不管。否則形亦難以自養,故說不可免。 ⑾為形,謀生。 ⑿正平,指心性純正平和。 ⒀正平句:彼,指形體。 更生,新生。 句謂心性純正平和則身體亦會隨之健康。 ⒁幾,近。指近於「免為形」。 ⒂事,世事。 生,人生。 遺,忘懷。 ⒃精不虧,精神不會消耗。 ⒄夫形全句:形體不勞累,故健全;精神不消耗,故恢復如初。 ⒅為一,結合一體。 ⒆天地二句:《至樂》篇:「天無為以之清,地無為以之寧。故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生。」故說是「萬物之父母」。 ⒇合則句:天地兩無為交合則生成萬物(包括人)的形體。 (21)散則句:天地分離則物各變為它的開始——返歸於天地未分之時的混沌狀態。 (22)移,變。 能移,指能隨天地更生變化。 (23)精之句:相,助。 如果養生得法,使精神進一步完美,進入無為之道那種爐火純青的境界,就有助於天地自然的發展。故說「反以相天」。
【點評】說明養生的關鍵在於拋棄世事,忘卻人生。
【原文】子列子問關尹曰1:「至人潛行不窒2,蹈火不熱,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栗3。請問何以至於此?」關尹曰:「是純氣之守也4,非知巧果敢之列5。居6,予語女。凡有貌象聲色者7,皆物也,物與物何以相遠!夫奚足以至乎先8!是色而已。則物之造乎不形9,而止乎無所化十。夫得是而窮之者⑾,物焉得而止焉⑿!彼將處乎不淫之度⒀,而藏乎無端之紀⒁,游乎萬物之所終始⒂。壹其性⒃,養其氣⒄,合其德⒅,以通乎物之所造⒆。夫若是者,其天守全⒇,其神無郤(21),物奚自入焉(22)!夫醉者之墜車(23),雖疾不死(24)。骨節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25),其神全也(26)。乘亦不知也(27),墜亦不知也,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是故遻物而不慴(28)。彼得全於酒而猶若是(29),而況得全於天乎(30)?聖人藏於天(31),故莫之能傷也(32)。復仇者(33),不折鏌干;雖有忮心者(34),不怨飄瓦(35),是以天下平均(36)。故無攻戰之亂,無殺戮之刑者,由此道也(37)。不開人之天(38),而開天之天。開天者德生(39),開人者賊生(40)。不厭其天(41),不忽於人(42),民幾乎以其真(43)。」
【註釋】1子列子,即列禦寇。古人稱老師為子,並冠在姓氏之前,故稱子列子。《莊子》全書對列禦寇或稱名或稱子,而《達生》、《讓王》二篇則在列子上加子字。從這兩篇看,不少與《列子》書中《黃帝》、《說符》兩篇同。故疑是作者抄《列子》文而未改。 關尹,老子弟子,姓尹名喜,字公度,為函谷關令,故稱關令尹。 2至人,指得道的人。 潛行,入水而行。 窒,窒塞。 3萬物之上,最高處。 4是,此,指上述情況。 純氣之守,指在心裡保持著純正之氣。 5知,通智。 列,類。 6居,坐。 7凡有三句:雖然萬物不同,但同樣都是有形狀聲色的東西,故相差不遠。 貌象,形狀。 8先,指物之先,物產生之前,即虛無狀態。與下句「色」對舉。 色,指可以見到的東西。 9造,塑造,產生。 不形,沒有形體的,指道。 十止,終。 無所化,指無為的道。因為萬物是道所化育的,而道是萬物之祖,它不是誰所化育的。 ⑾是,此,指上述萬物為道所生,而又終返於道這種反覆循環的道理。 窮,通曉。 ⑿物焉得句:由於看破萬物變化的道理,因此對萬物毫不介意,故不會把外物放在心上。 焉得,哪能。 止,留。 焉,於此。此指通曉天道的心。 ⒀彼,指「得是而窮之者」,亦即至人。 處,守。 淫,濫,超越。 不淫之度,即恰如其分,指合乎天道的分寸。 ⒁端,盡頭。 無端之紀,即循環之理。 ⒂游,游心。 萬物從道生,又終返歸於道。故萬物之所終始即是無為之道。 ⒃壹其性,使心性純一。 ⒄養其氣,保養純正之氣。意同上文說的「純氣之守」。 ⒅合其德,使德性與天道相合。 ⒆物之所造,即造物者,亦即是道。 ⒇天守,指得道者的心性,因能保守天道,故稱。 全,完滿,健全。 (21)郤,通隙,漏洞。 (22)物奚句:天守完滿,故外物不能入。意即精神上沒有缺口,外物則無路可進。 自,從。 (23)墜車,從車上跌下來。 (24)雖疾句:雖然會跌傷,但不會致死,即比常人傷勢輕些。 (25)犯害,受害。 (26)全,健全,指無心於生死得失。因為在作者看來,有心有為就是精神上不健全的人。 (27)乘亦二句:由於喝醉酒,故乘車與跌車都沒有感覺。 (28)是故句:遻(e 餓),同咢,遇到,碰著。指身體跌下來與地相撞。 慴(she 設),恐懼。 句意謂身體雖與外物相碰,但只要精神上不介意,無知無覺,是不會害怕的。 (29)彼得句:從醉酒中得來的精神健全,尚且有這樣的效果。 (30)而況句:況且從天道修養中所獲得的精神健全呢!言外之意是效果更是不可估量。 (31)藏於天,居心於天道。 (32)故莫句:由於與物無遻,故不能傷。 (33)復仇二句:鏌干,即鏌琊干將的簡稱。古代傳說楚國有夫婦二人善鑄劍,夫叫干將,妻叫鏌琊。後干將鏌琊引申為利劍的代稱。 句意謂仇敵雖然用利劍殺我,但我報仇只殺仇敵而不折斷利劍,因為利劍無心殺我。 (34)忮(zhi 至)心,忌恨之心。 (35)不怨句:雖然被飄落的瓦片打傷,但瓦片無心傷我,故我無所怨。 以上二例說明:只要無心,雖與別人發生矛盾,別人也不會怨我。 (36)平均,平等。意指人人平等相待。 (37)此道,指無心無為之道。 (38)不開二句:意謂不要導致人為造成的情勢,而要順應自然的情勢。 (39)德生,養成良好的道德。 生,養成。 (40)賊生,產生殘害的心腸。 (41)不厭句:厭,滿足。 天,天德。 句意謂無為之道的涵養越充分越好。 (42)不忽句:忽,疏忽。 人,人為。 句意謂要謹防人為之害。 (43)幾,近。 真,天性。 以其真,按著他們天真的本性行事。
【點評】說明堅信虛無的天道,做到一切順乎自然,如醉如癡,避免與外界事物矛盾、衝突,就是精神最健全的境界了。有了這樣的境界,就能避免許多危害。
【原文】仲尼適楚,出於林中1,見痀僂者承蜩2,猶掇之也3。仲尼曰:「子巧乎4,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5,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6,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7,若厥株拘8;吾執臂也9,若槁木之枝十。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⑾。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⑿,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⒀。其痀僂丈人之謂乎⒁!」
【註釋】1出,經過。 2痀僂(gōu lou 溝樓),或作佝僂,駝背。 承,通拯,引取。 蜩(tiao 條),蟬。 承蜩,在竹竿頂端裝上膠狀物把蟬粘住,是抓蟬的一種方法。 3猶掇句:說明他粘蟬十分熟練。 掇,拾取。 4巧,純熟。 5五六二句:累,疊。 錙銖(zī zhū 資朱),表示極少數。古代六銖等於一錙,四錙等於一兩。 二句意謂:承蜩者為了提高技巧,在竹竿頂上疊上丸子,使丸子不跌,訓練運手鎮定。經過五六個月的訓練之後,竹竿頂上疊著兩個丸子可以不跌下來,這時候承蜩而失敗的就極少了。 6累三,即「累丸三」之省。下句「累五」亦同。 十一,十分之一。說明失敗的更少了。 7處身,運身。指承蜩時身體的動作。 8若厥(jue 決)句:厥,通橛。 橛株,樹墩。 拘(jū 駒),止。 句謂身體像木頭一樣靜止不動。 9執,持,控制。 十槁木,枯乾的樹。 ⑾而唯句:承蜩時要粘住蜩的翅膀,故集中注意,除蜩翼之外,一切都不知不顧。 ⑿不以句:不因為其他東西而轉移對蜩翼的注意。 易,轉換。 ⒀凝,或作疑。俞樾、馬敘倫等都認為應作疑。疑通擬,比。 以上二句意謂:如果用心專一,就可以與神工相比。 ⒁丈人,古代對老年人的尊稱。
【點評】寓言的本身意義說明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擾,精神集中,做事就容易取得成功。
這個寓言的「用志不分」,與作者所說的「無心」,是矛盾的統一。對他物無心,才能在承蜩上「用志不分」。
【原文】顏淵問仲尼曰:「吾嘗濟乎觴深之淵1,津人操舟若神2。吾問焉曰:『操舟可學邪?』曰:『可。善游者數能3。若乃夫沒人4,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吾問焉而不吾告5,敢問何謂也6?」仲尼曰:「善游者數能,忘水也7;若乃夫沒人之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彼視淵若陵8,視舟之覆,猶其車卻也。覆卻萬方陳乎前而不得入其捨9,惡往而不暇十!以瓦注者巧⑾,以鉤注者憚⑿,以黃金注者殙⒀。其巧一也⒁,而有所矜⒂,則重外也⒃。凡外重者內拙⒄。」
【註釋】1濟,渡。 淵,深水的地方。 觴深,淵名。按下文稱「津人」,可見也是渡口。 2津人,撐渡船的人。 操舟,撐船。 神,神妙。說明技巧高明。 3數(shuo 朔),速。 數能,很快就會。 4若乃二句:沒人,善於潛水的人。 便,輕巧。 二句意謂:善於潛水的人,由於熟悉水性,雖然連船都未見過,但撐起來卻能輕巧。 5不吾告,不告吾。指津人答非所問。 6敢問句:問津人所說的是什麼意思。 7忘水,不把水放在心上。因為熟悉水性。 8彼視三句:陵,丘山。 卻,退。 三句謂善潛水的人,把深淵當作丘山,把翻船當作車退坡。 9覆卻句:方,端。 捨,本指住宅,這裡指心,因為心為精神所居,故稱。 句謂翻船也好,倒車也好,各種危險、挫折出現在眼前都毫不在乎,心裡若無其事。 十惡往,到哪兒。 暇,閒暇自由。 ⑾注,賭博所投下的錢或物品。 巧,輕快。因為輸了也只不過是瓦片,故心裡沒有半點負擔。 ⑿鉤,銀錁。見《胠篋》篇「竊鉤者誅」注。 憚,怕。 ⒀殙(hūn 昏),心緒紊亂的樣子。 ⒁巧,指賭博的技巧。 一,一樣,指同一個人說。 ⒂矜(jīn 斤),慎重,拘謹。因為怕輸掉了貴重的東西,所以態度拘謹。 ⒃重外,注重於身外物(黃金等)。 ⒄凡外重句:由於被身外的利害得失所牽制,故內心顯得笨拙。說明一切都要無心。
【點評】說明能排除精神上外加的負擔,做事才易於成功。
【原文】田開之見周威公1,威公曰:「吾聞祝腎學生2,吾子與祝腎游,亦何聞焉?」田開之曰:「開之操拔篲以侍門庭3,亦何聞於夫子4!」威公曰:「田子無讓5,寡人願聞之。」開之曰:「聞之夫子曰:『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威公曰:「何謂也?」田開之曰:「魯有單豹者6,巖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利7,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不幸遇餓虎,餓虎殺而食之。有張毅者,高門縣薄8,無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內熱之病以死9。豹養其內而虎食外十,毅養其外而病攻其內。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後者也⑾。」仲尼曰:「無入而藏⑿,無出而陽⒀,柴立其中央⒁。三者若得⒂,其名必極⒃。夫畏塗者⒄,十殺一人⒅,則父子兄弟相戒也⒆,必盛卒徒而後敢出焉⒇,不亦知乎!人之所取畏者(21),衽席之上(22),飲食之間,而不知為之戒者(23),過也!」
【註釋】1田開之,姓田名開之,未詳。 周威公,崔本作周威公灶。疑灶字為注文誤入。《史記·周本紀》:「孝王封其弟於河南,是為桓公。桓公卒,子威公代立。」威公的名,史書上沒有記載,崔本「灶」字即應是威公名。 2祝腎,姓祝名腎,未詳何人。 學生,學習養生之道。 3操,做。 拔,把。 篲(hui 會),掃帚。 操拔篲,做掃地的工作,意即當學徒。 4夫子,先生。 田開之似乎是向祝腎學道的,故稱祝腎為夫子,而且自稱是替祝腎做雜務的。 5無,通毋,不要。 讓,謙讓。 6單(shan 善)豹,姓單名豹,魯國隱士。 7不與句:共利,同利。 句意謂與一般所追求的利益不同,因而不會與人爭。 8高門,富豪之家。 縣,通懸。 薄,通簿。 懸簿,垂簾。竹簾做的門,即指貧苦之家。 無不走,說明只要有利可圖,即無不鑽營。 9內熱之病,指為謀利而煩悶引起心火過旺而成的病。 十豹養二句:其內,他的心。 養其內,修心養性。 其外,他的形體。 養其外,謀衣食。 ⑾皆不句:都是顧頭不顧尾、顧得不顧失的人。 鞭,策勵。 ⑿無,通毋。 入而藏,深深地隱藏起來,如單豹。 ⒀陽,外露。 出而陽,太過出頭露面,如張毅。 ⒁柴立,像木頭一樣站立,表示無心。 中央,指出與入之間。 ⒂三者,指前面說的三句話。 得,辦得到。 ⒃其名句:必然獲得最高的稱號。如至人、神人之類。 極,最高處。 ⒄畏塗,害怕路途不平安。 塗,通途。 ⒅十殺句:假如途中發生十人中有一人被殺害。 ⒆戒,告誡。 ⒇盛卒徒,人馬眾多。 (21)取,江南古藏本作最。 最畏,最可怕。 (22)衽(ren 任)席,睡覺用的蓆子。 衽席之上,指色慾之事。 (23)為之戒,指對真正可怕的飲食色慾要有所戒備。
【點評】說明養生不能貪圖一時痛快,必須顧及自己行為的後果,尤其在食、色之間,更需謹慎。
文中所記單豹與張毅,二人結局雖然相同,但一個年至七十、一個年僅四十,還是有高低之分的。隱士比追名逐利者好一些,這是作者的傾向性。這又一次證明作者並不主張隱居,而主張做到既混居人中而又要與世無爭。
【原文】祝宗人玄端以臨牢筴說彘1,曰:「汝奚惡死2!吾將三月㹖汝3,十日戒4,三日齊,藉白茅,加汝肩尻乎雕俎之上,則汝為之乎?」為彘謀曰5:「不如食以糠糟而錯之牢筴之中6。」自為謀7,則苟生有軒冕之尊,死得於腞楯之上、聚僂之中則為之。為彘謀則去之8,自為謀則取之,所異彘者何也9!
【註釋】1祝宗人,即祝人、宗人,都是掌管祭祀的官,《周禮·春官》中有大祝、小祝和都宗人、家宗人等。 玄,原本作「元」,依《續古逸叢書》本改。 玄端,是一種祭祀時穿的齋服,顏色玄黑而樣子端正,故稱。 臨,靠近。 筴(ce 策),通柙,木柵。 牢筴,豬圈。 說(shui 稅),說服。 彘(zhi 至),豬。 2汝,指豬。 奚,何必。 惡(wu 務),厭惡。 3㹖(huan 患),養。 4十日四句:齊,通齋。齋戒是祭祀的人為了表示自己潔淨清白的一種儀式。齋戒期間不飲酒不食肉等。 藉白茅,即《在宥》篇所說的「席白茅」,用白茅來做墊子,以表示潔淨。 尻(kāo 考陰平),屁股。 俎(zǔ 組),古代祭祀時裝肉的器具。上有雕飾,故稱雕俎。 5謀,設想。 6錯,放。 之,下省「於」字。 7自為三句:自為謀,指人為自己打算。 苟,假如。 軒,士大夫以上坐的車子。 冕,士大夫以上戴的禮帽。 乘軒戴冕,表示做了官。 腞(zhuan 篆),假為輇(quan 全)。 楯(shǔn 吮),假為輴(左車右盾,chūn 春)。 輇、輴,都是載柩車。 僂,通蔞(lou 樓),棺上的裝飾。 聚,堆積。 聚僂,指裝飾繁多的棺材。 三句意謂:替自己考慮的話,只要生時有爵祿虛榮,死時得厚葬就滿意了。 8去,拋棄。 之,指代得白茅、雕俎。 下句的「之」字指代得虛榮而死。 9所異句:意即和豬一樣蠢。
【點評】說明追求爵祿榮華的人,如同死豬一樣。
【原文】桓公田於澤1,管仲御2,見鬼焉3。公撫管仲之手曰4:「仲父何見5?」對曰:「臣無所見。」公反6,誒詒為病7,數日不出。齊士有皇子告敖者8,曰:「公則自傷,鬼惡能傷公!夫忿滀之氣9,散而不反,則為不足;上而不下十,則使人善怒;下而不上⑾,則使人善忘;不上不下⑿,中身當心,則為病。」桓公曰:「然則有鬼乎?」曰:「有。沈有履⒀。灶有髻⒁。戶內之煩壤⒂,雷霆處之⒃;東北方之下者倍阿⒄,鮭蠪躍之⒅;西北方之下者⒆,則泆陽處之⒇。水有罔象(21),丘有峷(22),山有夔(23),野有彷徨(24),澤有委蛇。」公曰:「請問委蛇之狀何如(25)?」皇子曰:「委蛇,其大如轂(26),其長如轅(27),紫衣而朱冠。其為物也惡(28),聞雷車之聲則捧其首而立。見之者殆乎霸(29)。」桓公辴然而笑曰(30):「此寡人之所見者也。」於是正衣冠與之坐(31),不終日而不知病之去也(32)。
【註釋】1桓公,齊桓公小白。春秋五霸中第一個霸主。 田,打獵。 澤,沼澤。 2管仲,管夷吾,齊相。見《至樂》篇「管子」注。 御,駕車。 3見鬼,指桓公看到有鬼。 沼澤中多怪物,桓公從未見過,因此以為是鬼。 4公撫句:表現了桓公驚慌的狀態。 5仲父,對管仲的尊稱。 6反,通返。 7誒詒(xī yi 希夷),呻吟聲。 8皇子告教,姓皇子名告敖。 9夫忿滀三句:疑見鬼,過度緊張,因而引起心氣憤急,擴散而不能收斂回復,以致體內氣虛。 忿滀(fen xu 憤旭),憤急。 反,通返。 十上而二句:憤急之氣集中於身體上部而不能下降,則使人易怒。所謂肝火上升之類。 ⑾下而二句:集中於下部而不能上,則心氣不足,精神疲弊,故善忘。 ⑿不上三句:集中在身體的中焦當心處,就會影響心機活動而成病。 ⒀沈,污水積聚的地方。 履,鬼名。 ⒁灶,通灶。 髻(ji 繼),灶神,傳說穿紅衣,形狀如美女。 ⒂煩壤,塵土積聚的地方。 ⒃雷霆,鬼名,或以聲大得名。 ⒄倍,通培。 培阿,土堆。 東北方之下者倍阿,即倍阿東北方之下。 ⒅鮭蠪(上龍下蟲,wā long 蛙龍),神名,傳說狀似小孩,長一尺四寸,黑衣,紅頭巾,大帽子,帶劍持戟。 躍之,在那裡跳躍活動。 ⒆西北方之下者,即倍阿的西北方之下,因承上文而省「倍阿」二字。 ⒇泆(yi 逸)陽,神名,傳說頭如豹,尾如馬。 (21)罔象,水神名。傳說狀如小兒,赤黑色,赤爪,大耳,長臂。 (22)峷(shēn 申),怪獸,形狀如狗,有角,身上有五彩花紋。 (23)夔(kui 葵),一隻腳的野獸。見《秋水》篇注。 (24)彷徨,形狀如蛇,兩個頭,色五彩。 (25)請問句:桓公是在澤中打獵看見鬼的,故皇子有意說及,果然引起了桓公的注意。 (26)轂(gǔ 谷),車輪中心套軸的部件。 (27)轅(yuan 袁),車轅子,車前駕牲畜的部分。 (28)惡,醜陋。 (29)見之句:殆,近。 霸,稱霸天下。 桓公早有稱霸的野心,見怪物以為不吉利,故過分激動,心氣憤急而成病。皇子告敖摸透了他的心思,又瞭解了他所見的情況,故投其所好,借意而說。 (30)辴(zhěn 枕)然,大笑的樣子。 (31)正衣冠,把衣冠整頓好。 之,指皇子告敖。 (32)不終日,不到一天。
【點評】說明精神因素對人生命的作用,既可以致人於死地,也可以救死回生。
【原文】紀渻子為王養鬥雞1。十日而問:「雞已乎2?」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3。」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向景4。」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5。」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6,望之似木雞矣7,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8,反走矣。」
【註釋】1紀渻(shěng 省)子,姓紀名渻子。 王,《列子·黃帝》指周宣王。 養,訓練。 鬥雞,專供打架比賽用的雞。 2雞已乎,雞可以參加斗打了嗎?宣穎認為當從《列子·黃帝》作「雞可斗已乎」。 3方,正是。 憍,通驕。 虛驕,實質空虛而又神態驕傲。 恃氣,憑著意氣。 4猶應句:向,通響。 景,通影。 句意謂聽到別的雞的叫聲或見到別的雞的影子還會有反應。說明還存有好鬥的心理。 5疾視,憎惡而視。 盛氣,怒氣。表現鬥志昴揚。 6無變,不動聲色。表明已經沒有鬥心。 7望之二句:像木雞一樣靜寂淡漠,可算是德性完美了。 8異雞,別的雞。
【點評】說明無好勝之心則無所不勝。
【原文】孔子觀於呂梁1,縣水三十仞2,流沫四十里3,黿鼉魚鱉之所不能游也4。見一丈夫游之5,以為有苦而欲死也6。使弟子並流而拯之7。數百步而出8,被發行歌而游於塘下9。孔子從而問焉,曰:「吾以子為鬼十,察子則人也。請問:蹈水有道乎⑾?」曰:「亡,吾無道。吾始乎故⑿,長乎性,成乎命。與齊俱入⒀,與汩偕出⒁,從水之道而不為私焉⒂。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謂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曰:「吾生於陵而安於陵⒃,故也;長於水而安於水⒄,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⒅,命也。」
【註釋】1觀,遊覽。 呂梁,酈道元《水經注》:「泗水過呂縣南,水上有石樑,謂之呂梁。」在今江蘇省銅山縣東南呂梁洪。 2縣,通懸。 懸水,指水從上直流而下,似從上掛下來。 3流沫,飛流濺沫。 4黿(yuan 元),鱉的一種。 鼉(tuo 駝),俗叫豬婆龍,鱷魚的一種。 鱉(biē 憋),甲魚,俗稱王八。 不能游,說明水太急。 5丈夫,古代對男子的稱呼。 6欲死,指想投水而死。 7並,傍。 並流,沿著水流。 拯(zhěng 整),救。 8出,浮出水面。指所見丈夫。 9塘,堤。 十吾以二句:孔子見那一丈夫在水中如此悠然自得,感到驚奇,把他看作鬼,但仔細一看卻還是人。 察,細看。 ⑾蹈水,行水。 ⑿故,習慣。 ⒀齊,通臍,水漩洄而下時,形狀像肚臍,故稱。 ⒁汩(gǔ 骨),上湧的漩洄。 ⒂從,順。 道,流動的規律。 不為私,不按自己的私意動作。 ⒃吾生二句:陵,通淩,即淩水,在江蘇省宿遷縣故淩城一帶,已廢。 二句謂:初生於淩水,因而安於淩水的環境,這就是習慣。意即上文說的「始於故」,一開始就生活在習慣於水的環境。 ⒄長於二句:在水上長大,又安於水上的生活。這是培養出來的性能。 ⒅不知二句:水上活動已經完全成為自然,如同命中固有的本性一樣。
【點評】作者這一寓言的用意,是說明順於自然而不應有個人的作為。但寓言的實際意義卻告訴我們:正是人在長期實踐活動中掌握和利用了自然的客觀規律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原文】梓慶削木為鐻1,鐻成,見者驚猶鬼神2。魯侯見而問焉,曰:「子何術以為焉3?」對曰:「臣,工人,何術之有!雖然,有一焉:臣將為鐻,未嘗敢以耗氣也4,必齊以靜心5。齊三日,而不敢懷慶賞爵祿6;齊五日,不敢懷非譽巧拙7;齊七日,輒然忘吾有四枝形體也8。當是時也,無公朝9。其巧專而外骨消十,然後入山林,觀天性形軀⑾,至矣⑿,然後成見鐻,然後加手焉,不然則已⒀。則以天合天⒁,器之所以疑神者⒂,其是與⒃!」
【註釋】1梓(zǐ 子),管木工的官。 慶,名。 鐻(左右豦,ju 據),通虡,一種懸掛鐘磬等樂器的木架子,上面雕刻著鳥獸等裝飾圖像。 2見者句:由於雕刻的工藝精巧,使看見的人都以為不是人工所做的,而是神鬼所做的。 3術,道術。 焉,此,指精巧的樣子。 4耗氣,損耗神氣。 5齊,通齋,齋戒。下同。 靜,「靜」字省,靜,通淨。 6而不敢句:說明無心於功名利祿。 慶,慶賀。 7不敢句:對別人的非議與稱讚、對自己做得精巧還是笨拙都不去想它。意即無心於是非美惡。 8輒然句:輒,止。 輒然,不動的樣子。 枝,通肢。 句意說明達到了忘我的境界。 9無公朝(chao 潮),無心於公事。 十其巧句:專心於工藝的精巧而排除了外界擾亂心神的事情。 骨,通滑,亂。 消,亡,排除。 ⑾觀天性句:觀察自然界鳥獸的神情形狀。 ⑿至矣三句:至,得到,指找到了需要的鳥獸情狀。 見,通現。 成見鐻,指把鳥獸的情狀畫在鐻上。鐻字前省「於」字。 加手,指動手雕刻。 ⒀不然,指找不到天性形軀。 已,止。 ⒁則以句:上一「天」字指自己心性自然,毫無主觀成見與矯揉造作。下一「天」字指外界鳥獸的天然神態。兩者相結合,則成鐻上的雕刻。 ⒂疑,通擬。 擬神,似神工所做一樣。 ⒃其是與,恐怕就是這個原因吧! 與,通歟。
【點評】以梓慶削木為鐻,說明做事要排除雜念,順於天然,就能事易工巧。
【原文】東野稷以御見莊公1,進退中繩2,左右旋中規3。莊公以為文弗過也4。使之鉤百而反5。顏闔遇之6,入見曰7:「稷之馬將敗8。」公密而不應9。少焉十,果敗而反⑾。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馬力竭矣而猶求焉⑿,故曰敗。」
【註釋】1東野稷句:東野稷在莊公面前顯示駕馭馬車的本領。 東野,氏。 稷,名。 《荀子·哀公》、劉向《新序》等書「稷」都作「畢」。「莊公」作「魯定公」。《呂氏春秋》與此篇同。 2進退句:中,合。 繩,指木匠用繩墨劃的直線。 句意說明馬走得很直。 3左右句:規,木匠劃圓圈用的工具。 句意說明旋轉時走的路線很圓。 4文,清人吳汝倫(著有《點勘莊子》)認為是「父」字之誤,且前脫「造」字。《呂氏春秋》作「以為造父弗過也」。造父是周穆王時駕馭馬車的能手。 5使之句:鉤,彎形,作動詞用,兜圈的意思。 反,通返。 句謂莊公又叫他去兜上一百個圈然後回來。 6顏闔,《人間世》篇謂「顏闔將傅衛靈公太子」。衛靈公之後為衛出公,衛出公之後為衛莊公,如此,則上文莊公可能指衛莊公。但《荀子》、《新序》記此事時顏闔作顏淵,《孔子家語》作顏回。唯獨《呂氏春秋》與此篇同。 遇之,指碰見東野稷在那裡御馬兜圈。 7入見,入見莊公。 8敗,垮。 9密,默。 十少焉,一會兒。 ⑾反,通返。 ⑿其馬二句:他的馬已經筋疲力盡,但為了顯示自己的本領還繼續強迫馬跑,故必然要垮。
【點評】以東野稷御馬的故事,說明追求名譽,違反天性,則事無不敗。與上一寓言梓慶以天合天形成鮮明對照。
【原文】工倕旋而蓋規矩1,指與物化而不以心稽2,故其靈台一而不桎3。忘足4,履之適也;忘要,帶之適也;知忘是非,心之適也;不內變5,不外從,事會之適也;始乎適而未嘗不適者6,忘適之適也。
【註釋】1倕(chui 垂),傳說是堯時工人。 旋,畫圈。 蓋,合。 規矩,偏義複詞,只取規義。 2指與句:手指動作隨著所造的器物而變化,而根本不用思索。說明他熟練得很。 稽,算,量度。 3故其句:靈台,心。 桎,通窒。 句謂他心性純一而通達。 4忘足六句:不管足的大小,不管腰的粗細,則不存在鞋子與腰帶是否合適的問題;不去計較是非,心性與外物是沒有不調和的。 要,通腰。 5不內變三句:心神如一,不追隨外物,遇事就可以順心應手。 事會,遇事。 適,合。 6始乎二句:心性本來是適應自然的,與外物沒有不適應的地方。但這種適應,並非是有心去適應,故稱之為「忘適之適」。 始,本。
【點評】作者企圖說明,對任何事物都無所用心,做事才能順心。但工倕的經驗卻正好表明:多費心思才能掌握熟練技巧,達到做起來毫不在意的境界,而絕非無心的結果。
【原文】有孫休者1,踵門而詫子扁慶子曰2:「休居鄉不見謂不修3,臨難不見謂不勇4。然而田原不遇歲5,事君不遇世6,賓於鄉里7,逐於州部8,則胡罪乎天哉9?休惡遇此命也?」扁子曰:「子獨不聞夫至人之自行邪?忘其肝膽十,遺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⑾,逍遙乎無事之業⑿,是謂為而不恃⒀,長而不宰。今汝飾知以驚愚⒁,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⒂。汝得全而形軀⒃,具而九竅⒄,無中道夭於聾盲跛蹇而比於人數亦幸矣⒅,又何暇乎天之怨哉⒆!子往矣!」孫子出,扁子入。坐有間,仰天而歎。弟子問曰:「先生何為歎乎?」扁子曰:「向者休來,吾告之以至人之德,吾恐其驚而遂至於惑也⒇。」弟子曰:「不然。孫子之所言是邪(21),先生之所言非邪,非固不能惑是;孫子所言非邪,先生所言是邪,彼固惑而來矣(22),又奚罪焉!」扁子曰:「不然。昔者有鳥止於魯郊(23),魯君說之,為具太牢以饗之,奏九韶以樂之。鳥乃始憂悲眩視,不敢飲食。此之謂以己養養鳥也。若夫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則安平陸而已矣(24)。今休,款啟寡聞之民也(25),吾告以至人之德,譬之若載鼷以車馬(26),樂鴳以鐘鼓也(27),彼又惡能無驚乎哉(28)!」
【註釋】1孫休,姓孫名休,魯國人。 2踵門,古人相見,需經第三者介紹或引進,如親自叩門求見就叫踵門。 詫(cha 岔),驚訝而問。 扁,姓。 慶子,字。 「扁」前的「子」,表示學生對老師的尊稱,可能作者是扁慶子的弟子。但後文不再出現這樣的稱呼,故疑「子」是「於」之誤。 3休居句:見,通現,顯露,出名。 修,善。 句謂自己居住在鄉里而沒有點名望,說來是不太好的。 4臨難句:遇上危難而不站出來,可以說就是不勇敢的。 5田原,指田原耕作。 歲,好時歲。 6不遇世,沒有遇上聖君明主的時代。 7賓,通擯。 擯於鄉里,在鄉里被拋棄。 8州部,州邑。 9胡,何。 罪,得罪。 十忘其二句:意謂不顧形體,不求聰明。 ⑾芒,通茫。 茫然,無知的樣子。 彷徨,放縱行走的樣子。 塵垢之外,指一種清淨的境界。 ⑿無事,即無為。 ⒀是謂二句:這就是雖然有所作為但並不自恃,對事物有所助長但並不以主宰者自居。表明一切都順物自然,雖有為等於無為,雖無為而又有助於事物的發展。 ⒁今汝二句:知,通智。 飾智,美化自己的心智。 驚愚,令愚頑的人有所驚覺醒悟。 明污,把污穢的東西揭露出來。 二句都指以教育者自居。 ⒂昭昭,光明顯露的樣子。 揭,舉。 揭日月而行,比喻炫耀自己。 ⒃得,能夠。 全,保全。 而,你。 下句同。 ⒄具,具備。 九竅,指二眼、二鼻孔、一口、二耳、二陰。 ⒅無中句:於,借為閼(e 餓)。 夭閼,夭折。 蹇(jiǎn 檢),跛腳。 比,列。 比於人數,算作人。 句意謂炫耀自己的人,本該早就夭折殘廢了,而現在身軀完全,沒有變成鬼,還能算是屬於人的行列,也夠幸運了。 ⒆何暇,哪來得及。 天之怨,即怨天,賓語提前。 ⒇吾恐句:表示擔心孫休聞所未聞,震驚太過而變得更加迷惑。 (21)孫子三句:是,正確。 邪,也。 非,錯誤。 固,當然。 這三句作一面假設,下三句作另一面假設。 (22)固,本來。 (23)昔者句:所引寓言見《至樂》篇注。 (24)安,原本無,據《闕誤》引劉得一本補。 平陸,原野。 安平陸,放之於原野。 (25)款啟句:款,小孔。 啟,開。 款啟,打開一個小孔。猶言一管之見。 句謂孫休是個孤陋寡聞的人。 (26)鼷(xī 奚),小老鼠。 以,用。下同。 (27)樂,作動詞用。 鴳(左安右鳥,yan 雁),同鷃(左晏右鳥),小雀名。 (28)彼,指小老鼠與小雀。
【點評】說明對天命埋怨而不順從的人是難以接受至人的道德教育的。
外篇 達生第十九(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