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07文才技藝卷_0048.【溫庭筠】全篇古文翻譯

溫庭筠字飛卿,舊名岐。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才思艷麗,工於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多為鄰鋪假手,號曰救數人也。而士行有缺,搢紳薄之。李義山謂曰:"近得一聯句雲,遠比趙公,三十六年宰輔,未得偶句。"溫曰:何不雲,近同部令,二十四考中書。"宣宗嘗試詩,上句有"金步搖",未能對,遣求進士對之。庭筠乃以"玉條脫"續也。宣宗賞焉。又藥有名"白頭翁",溫以"蒼耳子"對。他皆此類也。宣帝愛唱菩薩蠻詞,丞相令狐綯假其修撰,密進之,戒令勿他洩,而遽言於人,由是疏之。溫亦有言云:"中書內坐將軍。"譏相國無學也。宣皇好微行,遇於逆旅,溫不識龍顏,傲然而詰之曰:"公非長史司馬之流耶?"帝曰:"非也。"又白:"得非大參簿尉之類耶?"帝曰:"非也。"謫為坊城尉。其制詞曰:"死門以德行為先,文章為末。爾既德行無取,文章何以補焉。徒負不羈之才,罕有適時之用。"竟流落而死也。豳國公杜悰自西川除淮海,庭筠詣韋曲林氏林亭,留詩云:"卓氏爐前金線柳,隋家堤畔錦帆風。貪為兩地行霖雨,不見池蓮照水紅。"豳公聞之,遺絹千匹。吳興沈徽云:"溫曾於江淮為親檟楚,由是改名庭筠。又每歲舉場,多為舉人假手。"侍郎沈詢之舉,別施鋪席,授庭筠,不與諸公鄰比。翌日,於簾前請庭筠曰:"向來策名者,皆是文賦托於學士。某今歲場中,並無假托,學士勉旃。"因遣之,由是不得意也。(出《北夢瑣言》)
【譯文】
唐時,溫庭筠,字飛卿,舊名岐。當時和詩人李商隱齊名,被人們稱為"溫李"。他擅長號小賦,才思敏捷,用詞美艷美麗。每次考試,按規定韻作賦。他只需要叉八次手而八韻作成,速度很快,他經常為鄰座的考生代作文章,人們送他外號"救數人"。由於他不嚴格約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受到一些有身份的人的輕視。李義山對他說,我近來作了一聯:"遠比趙公,三十六軍宰輔。"沒有得到偶句。溫庭筠說,你怎麼不對:"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書。"唐宣宗曾寫有"金步搖"的句子,未能對出下句。收進士們對,溫庭筠以"玉條脫"對上了,宣宗很讚賞。又有一藥名"白頭翁",溫庭筠以"蒼耳子"為對,這樣類似情況很多。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丞相令狐綯叫溫庭筠代他撰詞。並告訴溫不要洩露此事,溫庭均卻把這事說了,因此令狐綯便疏遠了他,溫庭筠也說過,中書省內坐將軍,是譏諷那些宰相們沒學問。宣宗喜歡微服出行,有一次遇上了溫庭均,溫不認識皇帝,很傲慢地追問皇上說:"你是長史司馬之流的大官嗎?"皇帝說,不是。溫又問,那你是大參簿尉之類的吧?皇上說,不是。因此,把溫庭筠貶為坊城尉。皇帝在詔書中說:讀書人應以器德為重,文章為末,你這樣的人,品德不可取,文章再好也是彌補不上的。溫庭筠負有不羈之才,沒有得到機遇用他,最後竟流落而死。豳國公杜悰從西川調到淮海,溫庭筠到了韋曲的林亭,寫了一首詩:
卓氏爐前金線柳,隨家堤畔錦帆風。
貪為兩地行霖雨,不見池蓮照水紅。
豳公看到後,賞他絹布一千匹。吳興的沈徽說:"溫庭筠曾在江淮一帶當過老師,因此改名庭筠。每年科舉考試時,他常為人代作文章。"侍郎沈詢主持的一次考試中,為溫庭筠單設了一個座位,不和其他考生相鄰。第二天,在簾前請溫庭筠說:"以前那些應舉考試的人,都是托你代作詩文,我這次的考場上,沒有人托你吧。希望你自我勉勵吧。"把溫庭筠打發走了,由此,更加不得意。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