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06人品各卷_0258.【總敘進士科】古文翻譯註解

進士科,始於隋大業中,盛於貞觀永徽之際。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以至歲貢,恆不減八九百。其推重,謂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其負倜儻之才,變通之求,蘇張之辯說,荊聶之膽氣,仲由之武勇,子房之籌畫,弘羊之書算,方朔之詼諧,鹹以是而晦之。修身慎行,雖處子之不若。其有老死於文場者,亦無所恨。故有詩曰:"太宗皇帝真長算,賺得英雄盡白頭。"李肇曰:"進士為時所尚久矣,是故俊人由此出者,終身為文人。故爭名常切,為時所弊。其都會謂之舉場;通稱謂之秀才;投刺謂之鄉貢;得第謂之前進士;互相推敬,謂之先輩;俱捷謂之同年;(近年及第,未過關試,皆稱新及第進士。所以韓中丞儀,常有知聞近過關試。議以一篇記之日,短行軸了付三銓,休把新銜惱必先。今日便稱前進士。好留春色與明年。明抄本"議"作"儀",又明抄本、許刻本記之日作記之曰,軸作納,街作詩。)有司謂之座主;京兆府考而升者,謂之等第;外府不試而貢者,謂之拔解;(然拔解亦須預托人為詞賦,非為白薦。)將試相保,謂之合保;群居而賦,謂之私試;造請權要,謂之關節;激揚聲價,謂之還往。既捷,列姓名於慈恩寺塔,謂之題名;大讌於曲江亭子,謂之曲江會;(曲江大會在關試後,亦謂聞喜宴。後同年各有所之,亦謂之為離會可也。明抄本聞作關。)籍而入選,謂之春闈;不捷而醰飽,謂之打毷氉;匿名造榜,謂之無名子;退而肄業,謂之過夏;執業以出,謂之夏課;挾藏入試,謂之畫策:此其大略者也。其風俗繫於先達,其制置存於有司。雖然,賢者得其大者,故位極人臣,常十有二三;登顯列十有六七,而元魯山、張睢陽有焉,劉關、(國史補關作辟)元修有焉。(出《國史補》)
【譯文】
進士科起始於隋煬帝大業年間,到唐太宗貞觀、高宗永徽年間興盛起來。無論地位怎樣高的人,不是進士出身,終以為憾事。當時每年的舉子,往往八九百人。這些舉子常被譽稱為白衣公卿。要想參加科舉,是很艱難的。常有些三十多歲的人仍未考中,被稱為老明經。五十歲中了進士,還被稱為少年進士。風流才氣、善於變通,像張儀、蘇秦那樣的口才,荊軻、聶政那樣的膽量、仲由那樣的勇武、張良那樣的智謀、桑弘羊那樣的精於書算、東方朔那樣的詼諧,比較起做進士來,也黯然失色。修養品行,如處子那樣的潔身自好。有一生沒有考中的,無怨無悔。所以有詩說:
太宗皇帝真長算,賺得英雄盡白頭。
李肇說,進士為人們推崇尊重很久了。所以凡做官的人,由進士出身,才算正經的文人。當時的讀書人爭相參加科舉,流弊甚深。初考的地方叫舉場。考中的稱為秀才。由地方官保送的稱為鄉貢。參加過京都會試考中的人稱為前進士。這些人被稱為先輩。同科考中的稱同年。主考官稱座主。首都參加考試的稱等第。地方未經考試被推薦的,稱拔解。入考場之前要互相保證,稱為合保。大家在一起溫習文章,互相評點,稱為私試。請有權勢的人指點,稱為關節。互相推崇叫還往。京試一旦考中,把姓名列榜,貼在慈恩寺塔上,叫題名。在曲江亭宴會,叫曲江會。被舉薦參加春天鄉試,叫春闈。沒有考中的人,叫毷氉。使用假名字,叫無名子。沒有考中繼續讀書準備再考,稱過夏。預先打小抄,稱書策。科舉大體如此。這是先達們創立的科舉體制,規章記錄在禮部衙門。有才學有品行的人都遵循科舉的要求。由科舉中試做到最高官職的,十人中有二三人。做到顯要官職的,十有六七。元獸山、張(巡)睢陽、劉關、元修都是這樣的人。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