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謝翱傳》全文翻譯

《謝翱傳》
原文
    1謝翱,字皋羽,福之長溪人,後徙建之浦城。父鑰,至孝,居母喪,哀毀廬墓,終身不仕。通《春秋》,著《春秋衍義》、《左氏辨證》傳於時。翱世其學,試進士不中,落魄漳、泉二州,倜儻有大節。會丞相文天祥開府延平長揖1軍門,署咨事參軍,聲動梁、楚間,已復別去。
    2及宋亡,天祥被執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東,逢山川池榭、雲嵐草木與所別處及其時、號2相類,則徘徊顧盼,失聲哭。嚴有子陵台,孤絕千丈,時天涼風急,翱挾酒以登,設天祥主荒亭隅,再拜跪伏,酹畢,號而慟者三,復再拜,起,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擊石作楚歌招之……,歌闕,竹石俱碎,聞者為傷之,然其志汗漫超越,浩不可御,視世間事無足當其意者。獨嗜佳山水,雁山天姥、金華洞天……,搜奇秘,所至即造游錄,持以誇人,若載七寶3歸者。……其詩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語卓卓有風人之餘。文尤嶄拔峭勁,雷電恍惚,出入風雨中,當其執筆時,瞑目遐思,身與天地俱忘。每語人曰:「用志不分,鬼神將通之。」其苦索多類此。婺睦人士,翕然從其學。
    3贊曰:翱一布衣爾,未嘗有爵位於朝,徒以被天祥之知,麻衣繩屨,章皇山澤間,若無所容其身,使其都重祿,受社稷民人之寄,其能死守封疆決矣。翱不負天祥,肯背國哉?翱蓋天下之士也。
(節選自《宋濂散文選集》有刪節)
【注】1長揖:投拜。2號:名稱。3七寶:用多種寶物裝飾的器物。也指珠寶、白象寶等七種寶物。

譯文
    謝翱,字皋羽,福建長溪人。他的父親謝鑰為人非常講孝道,為母親服喪期間,悲傷地拆掉自己的房屋住在墓邊守孝,並且終身沒有做過官,精通《春秋》,寫了《春秋衍義》《左氏辨證》,流行於世。謝翱沒有考中進士,落魄地住在漳、泉二州,風流灑脫,具有高遠宏大的志節。正趕上丞相文天祥在延平建立府署並自選僚屬,讓謝翱暫時代理諮事參軍。
    等到南宋滅亡以後,文天祥被俘而死,謝翱悲痛難忍,隻身在浙江以東地區遊蕩。遇到高山大川、池苑台榭、雲霧草木,如果與他跟文天祥分別時的情景正好相似,他就會失聲痛哭。浙江桐廬建有東漢時期的嚴子陵台,威嚴高聳達千丈。當時天寒風大,謝翱帶著酒登臨高台,在台上荒亭的一角設立文天祥的牌位,舉手行了兩遍禮,然後跪倒在地。祭奠完畢,多次嚎啕痛哭,又拜了兩遍禮才站起身。謝翱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就用竹如意敲擊著身邊的岩石,高唱楚地的歌謠來為文天祥招魂。唱完以後,竹如意與石頭都碎了。
    謝翱特別喜歡風景優美的山水,雁山的鼎湖、沃州的天姥山、四明山的金華洞,他到達後就造訪遊覽。累了,就憩息在浦陽江岸邊,等來到睦州的白雲村,與隱士方鳳、吳思齊晝夜吟詩。他的詩風直追盛唐。當他揮筆寫作時瞑目遐思,忘記了自己與周圍的一切。他常常對別人說:「運用心思,專一而不分散,鬼神都會迴避。」他深思苦索大都如此。婺、睦二州的文人墨士都紛紛跟著他遊學。到了元甲午年間,謝翱離開當地來到杭州西湖居住,前朝的遺老還有很多活著的,他們都詫異自己與謝翱相見恨晚。第二年乙未年間,謝翱因為肺病發作而死,時年四十七歲。在他快要去世的時候,囑咐他的妻子說:「我遠離家鄉千里,所交的朋友唯有韶卿、子善最親近,無異於親兄弟,小心收拾好我的文稿和屍骨托付給他們。」韶卿即方鳳,子善即吳思齊。不久方鳳等人果然來到,把謝翱安葬在嚴子陵台的南面,用謝翱的文稿來為他殉葬,採伐石材刻上「粵謝翱墓」的字樣。
    我稱頌評價他說:謝翱不過是一介平民,在朝中不曾有什麼高官爵位,只因為受到了文天祥的知遇,就穿著麻衣、草鞋,終日奔波於高山大澤之間。謝翱不辜負文天祥的知遇,難道會辜負國家嗎?謝翱可以說是才德非凡之士。(不完全對應)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