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第03卷 《學貴有恆 道在悟真》譯文

第三卷 學貴有恆 道在悟真

【原文】
憑意興作為者,隨作則隨止,豈是不退之輪;從情識解悟者,有悟則有迷,終非常明之燈。

【譯文】
一個憑一時感情衝動去做事的人,等到這五分鐘熱度一過事情也就跟著停頓下來,這哪裡是能維持長久奮發上進的做法呢?一個從情感出發去領悟真理的人,有時能領悟,有時也會被感情所迷惑,所以這種做法也不是一種永久光亮的靈智明燈。

【解說】
憑著一時興趣來養生,是不會把身體養好的。由於生命每一天都在走向死亡,每一天都會有病邪入侵到人體的內部,所以,生命每天都在完成新陳代謝的功能運動。但是,光靠生命自身各機能的力量是不夠的,它因受到自身條件的局限,有很多的病邪滯留在體內而無力全部消除。所以,我們通過養生之道,來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幫助人體正氣抵抗病邪。並且,我們以養生之道來護養身體,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給自身的身體增加其機能運動的阻礙因素。基於這一目的出發,我們必須養生,才能確保身體健康,但是,僅憑一時的興趣是不行的,只有長期堅持養生實踐,才能獲得健康。若是哪一天不再做養生了,那麼,你的身體便會從那一天起開始加速死亡的進程。每一天都堅持養生實踐,我們每天都在延續生命的衰老過程。
人由於受到他自身因素的影響,他若是超越不過自己所設的框框,那麼,他便終將使自己迷惑了心智。當然,他憑著自身的條件,有時也能領略一些道理,但是,他又會困於這新的東西之中。
本來,憑著自己的情感和認知方式,去探求事物,就已經將認識行為的重心偏向於自己,所以,他在整個認識活動中,都有意無意地拿自己為判斷事物的標準,這就如同拿一把刻度不精確的尺度,去量某物體一樣,得出的只能是錯誤的判斷。由此,我們在認識自己的心性時,不能帶著自己的情感去認識,因情感這東西本身就是偏頗的,若要這樣做,就會將心性引向更為偏執的境地。我們必須要先客觀地認識了事物的本質,再去認識自己的心性,只有如此,才能保證使自己的心性公正質樸。

【例解】
老中醫的健身之道
老中醫胡安幫教授說:「保持身體的健康,是要鍛煉身體。從36歲開始,40多年來,我每天清晨6時總是要打一套楊氏太極拳。鍛煉身體最要緊的是要有恆心,要長期堅持下去。沒有恆心,百事不成。」
他接著說,「腦子也要鍛煉,腦子是主帥,是總指揮,腦子的衰老是人體衰老的先導。所以,一定要勤用腦,使頭腦的血液處於流通狀態,延緩衰老,不會變成老糊塗。我於1987年退休後,一直在醫院的腫瘤特色專科門診工作。幾年來,我感到每週抽出一部分時間為病人看病,既能為人民服務,又能使自己的腦子處於積極思維的狀態。有利於身體健康。」
「一個人要身體好,除了要鍛煉身體,還要經常保持心情愉快。」胡老接著說,「我在治病時,與病人推心置腹,除了開藥方,還勸他們思想要想得開心情要放鬆。已經得了病,再憂心忡忡,等於雪上加霜。我還對病人說,我開給你的是兩個方子,一個是物質上的方子——藥方;一個是精神上的方子——思想放鬆。」
稍頓,胡老又說:「精神上放鬆,不光對病人很重要,對健康的人也很重要。怎樣才能使自己的精神放鬆呢?我常以古人說的『和為貴,仁者壽』自勉。其實,對人對事都要達觀,過去的事,不去計較,向前看;在有些事上受點委屈,就委屈點吧;有些無傷大雅的事,可以裝糊塗,『難得糊塗』一下也好。鄰里之間要互相關心,能幫助人家做的事就多做些,創造一個好環境。」

莊子講道
從前有個人叫順子,他同莊子住在一個城邑,並且住在城廓之東,人們稱他為東郭子。有一天,東郭子向莊子問道:「道家所講的虛通至道的『道』,究竟在什麼地方,先生可以告訴我嗎?」「道,隨處皆有,無所不在。」莊子說。「先生講得具體些。」東郭子要求。「在螞蟻的身上。」「啊!道如此的卑下?」東部子驚奇地問。「不光是如此,還混雜在米堆稗子裡。」「這又等而下之了。」「還在瓦罐內。」「豈不是下而又下了嗎?」「何至於此?還在尿溺糞便裡哩!」
東郭子原以為道雖然卑下卻很清高,未料越問越卑下,不敢再問了。
莊子說:「夫子所問的沒有觸及問題的實質,從前有個叫獲的集市小吏,問一個殺豬大戶如何判斷豬的肥瘦。大戶告訴他要看豬股和豬腿之間的肉膘,越接近腿的下部肉越少,脂油越不足,肥瘦俱視此而定。我說道在尿裡也是這個道理。道,原無卑下、高尚之別,你所謂的「清虛之道』的問法,本身就是偏執錯誤的命題,不切道的實際。再說,天下沒有離開物來說道的,論道這樣,高談教化也是這樣,譬如我們平時說某是『周』、『某』是『偏』、某是『鄉』一樣,『周』、『偏』、『全』三個詞的概念不一。但它們具有同一的意義,都涉及物所存在空間的際。際的極限,大,大到無限,小,小到無限;終而歸結是一。試想在那無垠無際的空間,『周』、偏』、『全』已失去相對性,哪有什麼界限之分。甚於無為的道,其性沖淡安寧,寂靜清虛、和諧閒逸,使人心寂然虛空。可以說,道的本身不存在根本和末梢;道是物的聚集和消散,聚集和消散的不是道的本身。」
憑著自己主觀地去認識事物,不但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而且反使自己離得更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