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修身種德 事業之基
【原文】
德者事業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棟宇堅久者。
【譯文】
一個人的高尚品德就是他一生事業的基礎,這就如同興建高樓大廈一般,假如不事先把地基打得很穩固,就絕對不能建築既堅固而又耐久的房屋。
【解說】
品德好壞決定一個人在社會上的行為是建設性的還是破壞性的,無論何時,沒有良好的品德,即使學識淵博,其行為也會對社會不利;甚至學的越高,危險越大。至於其個人事業,則如在沙灘立基建樓,風暴一來,樓房即垮。周佛海曾為一代理論大師,卻因品格不堅,最終淪為漢奸,為公敵服務,事業自無從架起。
【例解】
將軍愛人民 人民敬將軍
抗日戰爭時期,有一天,劉伯承下部隊檢查工作。他來到一個旅的司令部,這個旅的領導都下基層了,旅部值班員作戰股股長劉鵬旭快步迎上去:「報告師長,我是值班員——作戰股長劉鵬旭。」
劉伯承很隨便地在一張椅子上坐下,和劉鵬旭搭起話來:「現在,部隊都轉到哪幾個地方住下啦?」
「三個團都在武鄉拐一帶:兩個團在山上,一個團靠河邊。」
「部隊是喝哪裡的水呀?是飲河水,還是井水?」
這個問題完全出乎劉鵬旭的意料之外,不由得愣了一會兒,便大而概之地回答:「一個團是飲用河水,另外兩個團基本上都用老百姓的井水。」
「那兩個團,到底有幾個連是用井水的?不能只是基本上,要搞清楚。」劉伯承認真地詢問。
「嗯……」劉鵬旭有點「卡殼」了。
「回頭再瞭解一下罷。」劉伯承沉思地說,「你知道嗎?這一帶老百姓喝水很緊張,真是滴水貴似油啊,部隊喝水的事情關係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我們千軍萬馬,圍在人家的小水井旁邊喝,老百姓怎麼辦呀!」
劉鵬旭聽了連連點頭,腦子裡不停地轉著:師長趕來這裡,就是為了吃水的事,他時刻關心著群眾的利益啊!
「告訴你們旅長,部隊不要與民爭水。那是人家老祖宗留下的。我們要照顧群眾的利益。」
「越是戰爭環境艱苦,越要注意到這一條。那兩個團不要再喝井水了,小伙子們年輕力壯,讓他們到漳河裡去挑,把井水留給老百姓喝。」劉伯承講完,就站起身來,又語重心長地叮嚀說:「劉鵬旭同志,要跟部隊傳達清楚,關心群眾的利益可不是小事情啊!」
劉伯承時刻關心群眾的利益,保護群眾的利益,並以自己的模範行動教育整個部隊。
每次行軍、作戰,他總要大家「腳下留情」,不要踩倒老百姓的莊稼苗。當看到行人把麥田踩成小路,便督促部隊把道路修好,保全老百姓的麥田。當知道鬼子拉壯丁的時候,他便馬上寫出保護壯丁的指示。當聽到日本強盜燒房子,馬上就提出挖窯洞來幫助解決人民的居住問題。當發現有不關心群眾利益的,他總要嚴肅地提出批評和指責。
有一回騎兵班護送劉伯承去開會,到一個村子裡停留,借了老鄉一個籮筐喂牲口。結果牲口把籮筐啃了一個洞。他看見以後趕緊掏錢給警衛員:「快找老鄉賠個禮。照價賠償。」
有一年臘月,在香城固戰鬥以前,正趕上過大年,為了讓老百姓過年能吃上餃子,劉伯承親自佈置部隊搞好警戒,又指揮部隊從側面把敵人「牽引」到偏僻的深山溝,保護老百姓到棗林裡包餃子吃。鄉親們都念叨著說:「不是劉師長派隊伍站崗,俺們哪能吃上餃子過新年啊!」
劉伯承就是這樣時刻關心群眾的利益,永遠把人民放在心中。他在一次題詞中寫道:「勉作布爾什維克,必須永遠與群眾站在一起。」1942年,當小女兒誕生的時候,他還依著「密切聯繫群眾」的意思,給女兒取名叫「密群」。
當國家主席 不脫離群眾
1961年5月,劉少奇回到了闊別四十年的故鄉——湖南寧鄉縣花明樓公社炭子沖大隊。這次他不是來探親的,而是有意為解決「大躍進」以來出現的嚴重經濟困難回家鄉調查研究來的。
有一天,劉少奇在炭子沖故居約見了「泥腿子朋友」王升萍。王升萍原是該村負責人,早在1953年,他給劉少奇寫了一封信,如實反映了炭子沖當時的情況。劉少奇很快親筆給他回了信,並希望他今後每年寫一兩封信,實事求是地反映當地情況。王升萍先後給劉少奇寫過七封信。就這樣,他們交上了朋友。
「王升萍同志,你認識我嗎?」王升萍剛一進門,劉少奇就親切地問。
王升萍使勁眨了一下眼睛,驚喜地說:「呵!劉主席,原來是您回來了!」
「是呀,回來看看。今天特地來見見你這位沒見過面的老朋友。」
「老朋友!」王升萍一聽到這個親切的稱呼,頓時心裡就熱乎乎的,他激動地說:「我不知道是您回來了。要曉得劉主席在這兒,我自己早就跑來了。」
接著,他們倆就親熱地拉起了家常話。談了一會兒,劉少奇就問起了公共食堂的情況,說:「王升萍,你看公共食堂到底好不好?」
提起食堂,王升萍一下緊張起來了。要知道,他在去年的整風整社運動中剛被撤職,挨整的事如今還心有餘悸。說又不敢說,真使他左右為難。劉少奇看出來他有顧慮,就鼓勵他講。王升萍這才說:「報告劉主席,公共食堂到底講得講不得?我講了實話,右傾的帽子又來了怎麼辦?」
劉少奇笑了笑,懇切地說:「怎麼講不得哩,把你請來就是要你講講心裡話。實事求是嘛,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好,講得我就講。」王升萍激動說,「要是叫我和群眾說心裡話,公共食堂還是快點散伙的好,再辦下去,要辦得家破人亡了。」
「哦,有那麼嚴重嗎?」
「不是我說得嚇人,問題確實嚴重……」王升萍一五一十地把食堂的問題擺了出來。
聽到這些情況,聯繫到下鄉調查以來瞭解到的其他反映,劉少奇沉思了半晌,然後認真地對王升萍說:「你們認為食堂不好,群眾大都不願意再辦下去,那你敢不敢回去宣佈食堂停辦?」
王升萍忙說:「報告劉主席,我不敢。人家已經說我犯了右傾錯誤,我已經是個普通老百姓了。」
「你還是共產黨員嘛,還要為群眾辦事嘛。你回去跟群眾商量一下,就說這是省委工作組說的。」王升萍興奮得站了起來,說:「只要上面允許停辦,我保證群眾會高興得跳起來。我下午就去和社員們商量!」
就這樣,兩人交談了四個多小時。飯後,劉少奇把王升萍一直送到門口池塘邊,還一再囑咐說:「今後還是希望你每年給我寫一兩封信,把這裡農村的情況如實告訴我,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如果信寄不到,還可以直接送到北京來。為了群眾的事到北京來,路費歸我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