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06人品各卷_0071.【陽城】原文及譯文

陽城,貞元中,與三弟隱居陝州夏陽山中,相誓不婚。啜菽飲水,莞蕈布衾,熙熙怡怡,同於一("同於一"三字原作"難名其",據明抄本改)室。後遇歲荒,屏跡不與同裡往來,懼於求也。或採桑榆之皮,屑以為粥。講論詩書,未嘗暫輟。有蒼頭曰都兒,與主協心,蓋管寧之比也。裡人敬以哀,饋食稍豐,則閉戶不納,散於餓禽。後裡人竊令於中戶致糠核十數杯,乃就地食焉。他日,山東諸侯聞其高義,發使寄五百縑。城固拒卻,使者受命不令返,城乃標於屋隅,未嘗啟緘。無何,有節土鄭倜者,迫於營舉,投人不應,因途經其門,往謁之。倜戚容瘵貌,城留食旬時,問倜所之,及其瘠瘁之端。倜具以情告。城曰:"感足下之操,城有諸侯近貺物,無所用,輒助足下人子終身之道。"倜固讓。城曰:"子苟非妄,又何讓焉?"倜對曰:"君子既施不次之恩,某願終志後,為奴僕償之。"遂去。倜東洛塋事罷,杖歸城,以副前約。城曰:"子奚如是?苟無他系,同志為學可也,何必雲役己以相依?"倜泣涕曰:"若然者,微軀何幸。"倜於記覽苦不長,月餘,城令諷毛詩,雖不輟尋讀。及與之討論,如水投石也。倜大慚。城曰:"子之學,與吾弟相暱不能捨,有以致是耶?今所止阜北,有高顯茅齋,子可自玩習也。"倜甚喜,遽遷之。復經月餘,城訪之,與論國風,倜雖加功,竟不能往復一辭。城方出,未三二十步,倜縊於梁下。供餼童窺之,驚以告城。城慟哭若裂支體,乃命都兒將酒祭之,及作文親致祭,自咎不敏。我雖不殺倜,倜因我而死。自脫衣,令僕夫負之。都兒行檟楚十五,仍服緦麻,厚瘞之。由是為縉紳之所推重。後居諫議大夫時,極諫裴延齡不合為國相,其言至懇,唐史書之。及出守江華都,日炊米兩斛,魚羹一大鬻。自天使及草衣村野之夫,肆其食之。並置瓦甌樿杓,有類中衢樽也。(出《乾鐉子》)
【譯文】
貞元年間,有個叫陽城的人和他的三弟隱居在陝州夏陽山中,兩個人發誓一輩子不結婚。他們每日粗茶談飯,睡草編的蓆子,蓋粗布做的被,兩個人快快樂樂地住在一間屋子裡。後來遇到一個災荒年,他倆隱藏蹤跡不與同鄉的人來往,怕有求與別人。他倆採集桑樹和榆樹的皮切碎了做粥吃,在這種條件下仍然堅持學習詩詞書籍,從來沒有間斷過學習。他們有一個僕人叫都兒,與主人一條心。人們將陽城比作三國時辭官不作的管寧,同鄉的人都很尊敬他們。人們贈送給他們的食物如果稍稍好一點,他們就關起門來,不肯接受,或是扔給鳥吃。有一次同鄉人暗中送給他們米糠十幾杯,他們就地吃了。山東的諸侯聽到他們的行為高尚,派使者送來五百匹縑。陽城不收,使者按照命令不收就不回去。陽城只好將縑堆到屋子的角落裡,從來也沒使用過。不久,有個有節操的人叫鄭倜,為了辦理喪事,找親友借錢沒有借到,回來路過陽城的門前,進屋拜見陽城。鄭倜一副悲傷瘦弱的樣子,陽城留他住了十多天,問鄭倜悲傷瘦弱的原因。鄭倜將情況告訴了陽城,陽城說:"被你的品德節操所感動,我這裡有諸侯近來贈送的物品,放在這裡沒有用處,全都送給你,以盡孝道吧。"鄭倜推辭不要。陽城說:"這東西不是我所需要的,你還讓什麼呢?"鄭倜說:"你既然給了我這個不尋常的恩惠,我願意辦完事後,做你的奴僕以償還你的恩情。"說完便走了。鄭倜在東洛辦理完喪事以後,回到陽城這裡,以履行自己的諾言,陽城說:"你如果沒有其他的地方可以去,作為同學留在這就可以了,何必要當奴僕呢?"鄭倜流著淚說:"要像你說的這樣,我這個卑賤的人是多麼的幸運。"鄭倜在讀書記憶上很不擅長,一個月以後,陽城叫他背誦《詩經》,雖然鄭倜不停地學習,可是一討論,他一句也回答不上來。鄭倜非常慚愧,陽城說:"主要是因為你和我弟弟太親近了,所以效果不好。這裡的北面,有一幢高大的茅屋,你可以到那裡單獨學習。"鄭倜很高興,立刻搬了過去。又過了一個月,陽城去看他。與他討論《國風》,鄭倜雖然用功,但竟一句話也接不上。陽城剛走出二三十步,鄭倜就吊死在房樑上。送飯的童子看見了告訴了陽城,陽城哭得要昏死過去。他命令小僕人備酒祭奠鄭倜,並且作了祭文親自在祭奠儀式上朗讀。他說:"我雖然沒有殺鄭倜,鄭倜卻是因我而死。"然後脫去衣服,讓老僕人背著他,由小僕人用檟木荊條鞭打十五下。他再穿上喪服,將鄭倜埋葬了,後來由於貴族以及官員們的推薦,陽城在當了諫儀大夫以後,極力向皇帝提意見,認為裴延齡不適合當宰相,其言詞的誠懇,唐朝的史書上有記載。等到他出任江華都,每天都做兩斛米的飯和一大鍋魚湯,召集皇帝的使者和沒飯吃的村夫一起食用,並且準備了餐具,供大家吃飯的時候使用,真是恩澤於眾人。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