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州青溪山,秀絕無比。袁相公滋未達時,居復郢間。睛日偶過峻峰,行數里,漸幽奇險怪,人跡罕到。有儒生,以賣藥為業,家焉。袁公與語,言甚相狎,因留宿。乃問曰:「此處合有靈隱者,曾從容不?」答曰:「有道者五六人,每兩三日一至,不知居處。某雖與之熟,亦不肯言。」袁曰:「某來修謁,得否?」曰:「彼甚惡人,然頗好酒。足下求美醞一榼,就此宿候,或得見也。」袁公去,得酒持至,以伺之,數夕果到。五人鹿皮冠或紗帽,藜杖草履,遙相與通寒暄,大笑,乃臨澗濯足戲弄。儒生置酌列席,少頃,盡入茅舍,睹酒甚喜。曰:「何處得此?」既飲數杯,儒生曰:「某非能自致,有客攜來,願謁仙兄。」乃導袁公出,歷拜俯僂。五人相顧失(「失」原作「視」,據明抄本改)色,且悔飲此酒,兼怒儒生曰:「不合引外人相擾。」儒生曰:「茲人誠志可賞,況是道流,稍許從容,亦何傷也!」意遂漸解。復睹袁公恭甚,乃時與語笑。目袁生曰:「坐。」袁再拜就席。少頃半酣,頗歡。注視袁公,相謂曰:「此人大似西峰坐禪和尚。」良久云:「直是。屈指數日,此僧亡來四十七年矣。」問袁公之歲,正四十七。相顧撫掌曰:「覓官職去,福祿至矣,已後極富貴。」遂呼主人別,袁公拜,道流皆與握手。過澗上山頂,們羅跳躍,有若飛鳥,逡巡不見。(出《逸史》)
【譯文】
復州青溪山景色秀麗天下無比。丞相袁滋當初還沒有功名的時候,曾居住在復州和郢城之間。有一天,天氣晴好,他偶爾路過青溪山,走過幾里地後,山勢景物越來越幽深險峻,人跡很難達到那裡。這時,他遇到一個以賣藥為生的讀書人。這書生的家就住在這裡。袁滋同他交談,言語非常投機,當晚就住在書生家裡。袁滋問書生:「這裡應該有隱居的仙人啊!你同他們見過面嗎?」書生回答說:「有五六個道士,每隔二三天到這來一次,不知他們居住在什麼地方。我雖然同他們很熟悉,但他們也不肯告訴我。」袁滋說:「我想來拜見他們,可以嗎?」書生說:「他們非常厭惡生人,可是喜歡飲酒。你如果能夠準備一罈好酒,然後住在這裡等候,或許能夠見到他們。」袁滋離開後,弄到了一罈好酒,回來等候仙人。幾天後的一個傍晚,道士果然來了。五個道士有的人戴鹿皮帽子,有的戴紗帽,拄著藜杖,穿著草鞋。書生遠遠地和他們問候,這些人哈哈大笑著到了小溪邊,一邊洗腳一邊說笑。書生立即擺上酒席。不一會,他們進到茅草房裡,看見酒非常高興。問書生:「在哪地方弄到的酒?」喝了幾杯以後,書生說:「不是我弄到的酒,是位客人帶來的,他想要拜見幾們仙長。」於是引袁滋出來施禮相見。五個道士互相觀瞧變了臉色,都後悔喝了這酒。一齊對書生發脾氣說:「不應該引外人來打擾我們。」書生說:「這個人的誠心值得賞識,況且他也是信奉道教的人,結識他有什麼不好呢?」這時他們的態度才緩和了一些。又看到袁滋非常恭敬地站在那裡,便改變態度笑著同他談話,並對袁滋說:「坐吧。」袁滋再三拜謝坐下。不一會兒,酒喝到一半,大家都很高興。幾位道士仔細看著袁滋,相互說:「這個人非常像西峰的坐禪和尚。」過了好一會兒,又說:「真是他,屈指一算,這個和尚已經死了四十七年了。」又問袁滋多大年歲,正好四十七歲。幾位道士互相看著拍著手說:「尋求官職做官去吧,福祿全都會有的,你以後會非常富貴顯赫。」然後招呼主人告別,袁滋也向他們施禮拜別。幾位仙人拉著手越過山澗走向山頂。他們拉著籐蘿跳躍著,像飛鳥一樣迅速,轉眼之間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