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20外篇 山木第二十》古文現代文翻譯

  外篇 山木第二十

  【導讀】本篇與《人間世》篇相表裡。全文一連九個寓言排比而成,將議論寄托於人物之對話。闡明生逢亂世,動輒招禍。只有虛己以游世,才能免除憂患。

  【原文】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1,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2。」夫子出於山3,捨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4。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5。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6:「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7,無譽無訾8,一龍一蛇9,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十。一上一下,以和為量⑾,浮游乎萬物之祖⑿。物物而不物於物⒀,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⒁。若夫萬物之情⒂,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⒃,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⒄!悲夫,弟子志之⒅,其唯道德之鄉乎⒆!」

  【註釋】1木,樹。 2不材,不成材。 天年,按自然發展應有的壽命。 3夫子二句:夫子,指莊子。 捨,住。 故人,老朋友。 4命豎子句:豎子,童僕。 雁,野鵝。 烹,讀為享,古書「烹」與「享」通用。享,通饗。 句謂故人見莊子來,故殺雁招待。 5不材,指不能鳴。 6莊子五句:莊子見弟子所提的問題有趣,故笑。 周,莊子名。 將,假設之辭。 數句意謂:如果一定要在材與不材的關係上有所抉擇的話,則只好選擇材與不材之間。而其實材與不材之間也沒有合乎天道,而只是有點兒近似天道罷了。因此還是難免要受累的。真正得天道的話,則如下文所說。 7若夫句:乘,用。 乘道德,掌握了天道天德。 浮游,活動。 不然,指不會有所拖累。 8無譽句:對榮譽與指責都無所謂。 訾(zǐ 子),詆毀。 9一龍句:一時可為龍,一時可為蛇。意即不拘高下。 龍,比喻飛黃騰達。 蛇,比喻低下平庸。 十無肯,不願。 專為,固守一端。 ⑾和,和順,指與外物不矛盾。 量,量度,引申為標準。 ⑿萬物之祖,指虛無的境界。 ⒀物物,主宰外物。 不物於物,不為外物所主宰。 ⒁法則,規矩。 這句說明作者以神農、黃帝為榜樣。 ⒂若夫二句:物,事。 倫,類。 傳,習俗。 萬物與人倫都是指當時社會說的。 ⒃合則七句:廉,窮困。 挫,壓抑。 這幾句說的是當時萬物之情與人倫之傳的具體情況:你想合,別人就使你離;你想成功,別人就要破壞;你窮困,別人就壓抑你;你尊貴,別人就非議你;你要有所作為,別人就要損害你;你賢能,別人就謀算你;你不肖,別人就欺負你。 ⒄必,指一定如願。 ⒅志,記。 ⒆其唯句:只有天道無為的境界才是最美好的。 用個「唯」字就把材與不材之間也排除在外了。

  【點評】說明做一個人,成材為患,不成材也為患,不得已的話,只好處於材與不材之間。而處於材與不材之間也難免帶來拖累的,只有游於無為的道德境界才是最理想的。

  【原文】市南宜僚見魯侯1,魯侯有憂色。市南子曰:「君有憂色,何也?」魯侯曰:「吾學先王之道,修先君之業;吾敬鬼尊賢,親而行之,無須臾離2。居然不免於患,吾是以憂。」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術淺矣3!夫豐狐文豹4,棲於山林,伏於巖穴,靜也;夜行晝居,戒也5;雖飢渴隱約6,猶且胥疏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7,定也8。然且不免於罔羅機辟之患9,是何罪之有哉?其皮為之災也十。今魯國獨非君之皮邪⑾?吾願君刳形去皮⑿,灑心去欲⒀,而游於無人之野⒁。南越有邑焉,名為建德之國⒂。其民愚而樸,少私而寡慾;知作而不知藏⒃,與而不求其報⒄;不知義之所適⒅,不知禮之將。猖狂妄行⒆,乃蹈乎大方⒇。其生可樂(21),其死可葬。吾願君去國捐俗(22),與道相輔而行(23)。」君曰:「彼其道遠而險(24),又有江山(25),我無舟車(26),奈何(27)?」市南子曰:「君無形倨(28),無留居,以為君車。」君曰:「彼其道幽遠而無人(29),吾誰與為鄰?吾無糧(30),我無食,安得而至焉?」市南子曰:「少君之費(31),寡君之欲,雖無糧而乃足(32)。君其涉於江而浮於海,望之而不見其崖(33),愈往而不知其所窮(34)。送君者皆自崖而反(35)。君自此遠矣(36)!故有人者累(37),見有於人者憂(38)。故堯非有人(39),非見有於人也。吾願去君之累,除君之憂,而獨與道游於大莫之國(40)。方舟而濟於河(41),有虛船來觸舟(42),雖有惼心之人不怒(43)。有一人在其上(44),則呼張歙之(45)。一呼而不聞(46),再呼而不聞,於是三呼邪,則必以惡聲隨之(47)。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虛而今也實(48)。人能虛己以游世(49),其孰能害之!」

  【註釋】1市南宜僚,《左傳·哀公十六年》:「市南有熊宜僚者,若得之可以當五百人矣。」可見宜僚姓熊,住在市南,故稱市南宜僚。 2離,指離開先王之道與先君之業。 3術,方法。 淺,淺陋。 4豐狐,毛長得十分豐厚的狐狸。 文豹,身上長有花紋的豹,如金錢豹之類。 5戒,警惕。 6隱約,困苦。 7且,原本作旦,依唐寫本改。 胥疏,猶趑趄,瞻顧而行的樣子。 8定,審慎。 9罔,同網。 網羅機辟,都是用來捕捉野獸的工具。 機辟,見《逍遙游》篇注。 十其皮句:因為它們的皮上有厚毛、花紋吸引獵人來捕捉,故說「為之災」。 為,造成。 ⑾今魯句:意即魯國就給你帶來災禍。 ⑿刳(kū 枯),剖開而挖空,割棄。 刳形,忘身。 去皮,指忘國。 ⒀灑心去欲,拋棄一切心思慾望。 ⒁無人之野,猶言虛無之地,亦即道德之鄉。 ⒂建德,大德,高尚的道德。 ⒃作,勞動耕作。 藏,私藏。 ⒄與,施捨給人。 報,報答。 ⒅不知二句:適,往。 將,行。 二句意謂:不懂所謂遵循什麼禮義。 ⒆猖狂句:無理智、無目的地活動著。 ⒇乃蹈句:蹈,踏。 大方,大道。 句意謂建德之國的人民可說是走上大道了。 (21)其生二句:說明生死都得其所。 (22)捐,棄。 俗,世俗。 (23)相輔,相助。 道助人,人亦助道。《達生》篇「精之又精,反以相天」,就是人助道的意思。但這是自然的輔助,而不是人為的輔助。 (24)遠而險,說明十分難行。 (25)江山,表示障礙。 (26)舟車,比喻達道的手段、方法。 (27)奈何,哀歎無法達到大道的境界。 (28)君無三句:無,毋。 形,勢。 倨(ju 據),傲慢。 形倨,以形而倨,憑著自己的勢位而對人傲慢。 留居,安於所處的地位。 車,運行工具,比喻到達大道的方法。 三句意謂:拋棄勢位得失,就是邁進大道的方法。 (29)彼其二句:表明未能忘人。 (30)吾無三句:表明未能忘物。 (31)少君二句:費用、慾望都是無止境的,所以應該減少。 (32)雖無句:無止境即不知足,少用寡慾即自然知足,故無糧亦足。 作者總是用抑制主觀的要求來解決主客觀的矛盾。 (33)崖,岸。 不見其崖,比喻大道的境地遼闊無際。 (34)愈往句:愈進愈見大道之寬廣。 (35)送君句:反,通返。 自崖而反,從海岸往回走。指未入道的人。亦說明我與世人告別。 (36)自此遠矣,從此以後遠離人世,到達彼岸了。 (37)有人,得民,指統治人民。 累,拖累,負擔。 (38)見有於人,被人所統治。 (39)故堯二句:堯時屬無階級社會,無所謂統治與被統治。故作者借用來說明無為的道理。 (40)大莫,廣漠。 (41)方舟,兩舟並連。 (42)虛船,無人的船。 觸,撞擊。 (43)雖有句:惼(biǎn 貶)心,心胸狹隘。 因來撞的船無人,故「不怒」。 (44)其上,來撞的船上。 (45)則呼句:張,開。 歙(xi 細),收斂,合攏。 句謂呼叫對方撐開或者靠攏,使雙方避免撞擊。 (46)不聞,指對方不聽。 (47)惡聲,辱罵之聲。 隨,伴隨。 (48)虛、實,指船上無人、有人。 (49)人能二句:虛己,把自己看作不存在一樣。 二句謂人能像虛船一樣,無心於事,在社會上與人交往,人亦不會與我計較,故不會被人所害。

  【點評】說明放棄權位,洗心寡慾,就可以達到彼岸——建德之國。「故有人者累,見有於人者憂。」認為當統治者與當被統治者都不好,而要謀求一種既不統治人、也不被人統治的生活,超脫於社會之外。要做到這樣,主要是「虛己以游世」,避免與任何人事產生矛盾。這是作者的「除患之術」。

  【原文】北宮奢為衛靈公賦斂以為鍾1,為壇乎郭門之外2。三月而成上下之縣3。王子慶忌見而問焉4,曰:「子何術之設?」奢曰:「一之間無敢設也5。奢聞之:『既雕既琢6,復歸於樸。』侗乎其無識7,儻乎其怠疑8。萃乎芒乎9,其送往而迎來。來者勿禁,往者勿止。從其強梁十,隨其曲傅⑾,因其自窮⑿。故朝夕賦斂而毫毛不挫⒀,而況有大塗者乎⒁!」

  【註釋】1北宮奢,衛國大夫,名奢,因居住北宮,故以為號。 賦斂,徵收,指徵收造鐘的材料。 2壇,用土築高而成,作為祭祀的場所。 造鍾要先祭神,故為壇。 3縣,通懸。 鍾是掛在鍾架上的,懸掛鐘的部分就叫縣。 架分兩層,故說上下之縣。這是一種編鐘。 4王子慶忌,可能是周的王子而又在衛國做官的,慶忌是名。 5一之間句:只抱純一之道,除此之外不敢存有別的想法。 6既雕二句:經過了一番雕琢之後,返歸於原始純樸的狀態。 7侗(tong 同),幼稚無知的樣子。 8儻(tǎng 倘),通戃(左右黨),思慮遲頓的樣子。 怠疑,通佁儗,呆笨的樣子。 9萃乎句:萃,聚集。 芒,昏昧不明的樣子。 句謂造鐘的材料不斷地收集,但心裡還是沒個打算。 十強梁,強橫,即不服從的樣子。 ⑾傅,通附。 曲傅,順從依附。 ⑿因其句;由他們盡力而為。 窮,盡。 從「既雕既琢」到這裡,說的都是賦斂時的態度,是「一之間無敢設也」的具體描寫,顯得毫不著急,不管人們交納多少、好壞、服從與不服從,都聽其自然。 ⒀挫,損害。 ⒁大塗,大道。

  【點評】記敘了北宮奢賦斂造鐘的故事,說明做事時能夠心不在焉,聽其自然就可以完成迅速而又效果良好。

  【原文】孔子圍於陳蔡之間1,七日不火食。大公任往吊之2,曰:「子幾死乎?」曰:「然。」「子惡死乎?」曰:「然。」任曰:「予嘗言不死之道3。東海有鳥焉,其名曰意怠4。其為鳥也,翂翂翐翐5,而似無能;引援而飛6,迫脅而棲7;進不敢為前,退不敢為後;食不敢先嘗,必取其緒8。是故其行列不斥9,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於患。直木先伐十,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飾知以驚愚⑾,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聞之大成之人曰⑿:『自伐者無功⒀,功成者墮⒁,名成者虧。』孰能去功與名而還與眾人⒂!道流而不明居⒃,得行而不名處;純純常常⒄,乃比於狂⒅;削跡捐勢⒆,不為功名。是故無責於人⒇,人亦無責焉。至人不聞(21),子何喜哉(22)!」孔子曰:「善哉!」辭其交遊,去其弟子,逃於大澤,衣裘褐(23),食杼栗(24),入獸不亂群(25),入鳥不亂行。鳥獸不惡,而況人乎!

  【註釋】1孔子句:見《天運》篇注。 2大公,對老者的稱呼,猶今語老爺爺。 任,名。 吊,慰問。 3嘗,試。 4意怠,這只海燕的名稱。古時燕叫乙或鳦(左鳥右乙),意與乙同音假借。 怠,是取其怠慢無能的特點而命名。 這是寓言。 5翂翂(fēn 紛)翐翐(zhi 秩),飛得遲緩不高的樣子。 6引援,作被動用法,被引援,被同群所牽帶。意即跟隨。 7迫脅,意即偎倚,擠在群鳥中間。 8緒,剩餘。 9是故二句:行(hang 杭)列,隊伍。 斥,排斥。 卒,終於。 得,能。 十直木二句:直木比較有用,故被人先砍掉;甘美的井,人人來取,故水先枯竭。 都是說明有用的害處。 ⑾子其三句:見《達生》篇注。 ⑿大成之人,指道德修養極高的人,如老子。 ⒀伐,誇。 ⒁功成二句:說明有所成則有所敗,有所得則有所失。 墮(huī 灰),通毀,敗。 ⒂孰能句:本來自己與眾人一般,功成名遂之後,則顯得出眾過人。如果拋棄了功名,又可以返同於眾人了。 孰,誰。 還,返。 ⒃道流二句:明居,居於顯露的地方。 得,通德。 名處,處在被稱頌的位置。 流、行,都是運動、作用的意思。 道德的作用,反映在有道德的人身上,就是與萬物共處,而並非顯露在萬物之上。 ⒄純純常常,純樸而又平凡的樣子。 ⒅比,似。 狂,比喻舉動無目的。 ⒆削跡,不留痕跡。當然更不願留芳千古之類了。 捐勢,拋棄權勢。 ⒇責,求。 (21)至人,即大成之人。 不聞,不求以功名聞於世。 (22)喜,指熱衷於功名。「喜」下省「聞」字。 (23)衣,穿。 裘褐(qiu he 求賀),粗陋的衣服。 (24)杼(shu 樹),通芧,橡實。芧與栗都是粗糙的食物。 以上幾句都是說明孔子棄世的態度。 (25)入獸二句:說明與鳥獸同心,所以能與鳥獸同群,鳥獸也不驚怕。

  【點評】說明拋棄功名,與世無爭,則可以免禍。寓言中所寫的孔子是作者塑造的孔子,而並非真正的孔子。

  【原文】孔子問子桑雽曰1:「吾再逐於魯2,伐樹於宋3,削跡於衛,窮於商周,圍於陳蔡之間。吾犯此數患,親交益疏,徒友益散,何與?」子桑雽曰:「子獨不聞假人之亡與4?林回棄千金之璧5,負赤子而趨6。或曰:『為其布與7?赤子之布寡矣;為其累與8?赤子之累多矣。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9,此以天屬也十。』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害相棄也⑾;以天屬者,迫窮禍患害相收也⑿。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⒀。君子淡以親⒁,小人甘以絕⒂,彼無故以合者⒃,則無故以離。」孔子曰:「敬聞命矣!」徐行翔佯而歸⒄,絕學捐書⒅,弟子無挹於前⒆,其愛益加進⒇。異日,桑雽又曰(21):「舜之將死,真泠禹日(22):『汝戒之哉!形莫若緣(23),情莫若率(24)。』緣則不離(25),率則不勞(26)。不離不勞,則不求文以待形(27)。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28)。」

  【註釋】1子桑雽(hu 戶),即《大宗師》篇的子桑戶。 2吾再逐句:魯昭公時,昭公想除掉季氏的勢力,結果失敗,出奔國外。孔子當時站在昭公一邊反對季氏,故亦被迫跑到齊國去。魯定公時,孔子為大司寇,參與國政。齊人擔心魯國強大後危及自己,故送女樂給魯定公及季桓子,使魯國君臣無心管理國家政事,孔子又不得已跑到衛國去。這就是孔子兩次被逐的事。詳見《史記·孔子世家》。 3伐樹四句:見《天運》篇注。 4假,國名。 亡,逃亡。 5林回,假國逃亡者之一。 千金之璧,價值千金的玉璧。 6負,背負著。 赤子,小孩。 趨,快走。 7布,錢。 8為其累,為了減輕拖累。 9彼,指那些不捨得千金之璧而不顧小孩的人。 以利合,根據利害來相互結合。 十此,指林回與赤子。 以天屬,從天性出發相關懷。 ⑾迫窮禍患害,表示艱難的處境。 ⑿相收,相關照。 ⒀醴(lǐ 禮),甜酒。 甘若醴,比喻一種利害相關的甜密親熱的感情。 ⒁君子句:不講利害,故顯得淡;天性相屬,故變得親。 ⒂小人句:一切計較利害,故有利則甘,無利則絕交。 ⒃彼無故二句:無故,無緣無故。 這幾句答覆孔子「親交益疏,徒友益散,何與」的問題。 ⒄徐行,慢步。 翔佯,猶徜徉,徘徊。 ⒅絕學句:把學問書本拋棄,表示從此不學不教。 ⒆挹,通揖,拱揖行禮。 ⒇其愛句:說明愛不在禮儀形式上,而在於內心上。 (21)桑雽句:他日孔子又求教於子桑雽。因承上文而省。只記載了桑雽回答的話。 (22)真,王引之認為是「迺」字誤為「直」,再誤為「真」。 泠,唐寫本作命。 真泠,即迺(通乃)命。宣穎作「其命」。 (23)形,形態,行為表現。 緣,順。 (24)率,率真。 (25)緣則句:既然與萬物和順,故相混同而無區別。 (26)率則句:既然性情率真,就無須費心機。 勞,費心神。 (27)文,裝飾。 既然與萬物無所謂區分,何須要裝飾?故說不求文。連心神都不用花費,哪裡還需要外表的行為表現?故說不待形。 文,裝飾。 以,與。 待,需要。 形,形跡,指行為表現。 (28)固,通故,或作故。

  【點評】說明人與人之間不能以利害相交,而應該從天性出發,感情像清水那麼淡薄。

  【原文】莊子衣大布而補之1,正緳系履而過魏王2。魏王曰:「何先生之憊邪3?」莊子曰:「貧也,非憊也。士有道德不能行4,憊也;衣弊履穿5,貧也,非憊也,此所謂非遭時也。王獨不見夫騰猿乎6?其得柟梓豫章也7,攬蔓其枝而王長其間8,雖羿、蓬蒙不能眄睨也9。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間也十,危行側視⑾,振動悼栗⑿,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⒀,處勢不便⒁,未足以逞其能也⒂。今處昏上亂相之間而欲無憊⒃,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見剖心⒄,征也夫!」

  【註釋】1大布,粗布。 2緳(xie 邪),麻的一端。 正緳,使麻絲的頭端整齊。 系履,綁好鞋子。古代見國君是要整容的。 過,過訪。 魏王,梁惠王。 3憊(bei 備),潦倒的樣子。 4行,實行。 5弊,破。 6騰猿,善跳躍的猿。 7得,遇上,處在。 柟(nan 南),即楠樹。 梓,又叫楸。 豫章,即樟樹。 都是大樹。 8攬,把捉。 蔓,通曼,攀引。 王長其間,在其間稱王稱長。 9雖羿句:羿,傳說是堯時的著名射手。 蓬蒙,是羿的學生。都以善射著稱。 眄(mian 面)睨(ni 逆),斜視。 句謂騰猿得其所,故活動自如,連善射的人也不敢看它一下。意即對它無可奈何。 十柘(zhe 蔗),桑屬。 棘,似棗樹而小,多刺。 枸(gōu 勾),香櫞,有短而硬的刺的一種小樹。 ⑾危行,正色而行。因樹多刺,故行走時嚴肅謹慎。 側視,害怕而不敢正視的樣子。 ⑿振,通震。 悼,懼怕。 栗,戰慄。 ⒀急,緊。 柔,鬆軟。 ⒁便,利。 ⒂逞,顯示。 能,本領。 ⒃今處二句:前說非憊,今又說不能無憊,關鍵在罵昏上亂相,說明非遭時。 昏上,昏庸的君主。 相,本指宰相,這裡代指執政的人。 亂相,敗壞的執政者。 ⒄此比干二句:說明比干忠諫商紂王而被紂王剖心,與今處昏上亂相之間而欲無憊而不可得的現實,可相互印證。 見,被。 征,證實。

  【點評】表現了作者對生不逢時、生活潦倒的極度不滿。「今處昏上亂相之間」,就是對當時的統治者的斥責。

  【原文】孔子窮於陳蔡之間1,七日不火食。左據槁木2,右擊槁枝,而歌猋氏之風3,有其具而無其數4,有其聲而無宮角5。木聲與人聲,犁然有當於人之心6。顏回端拱還目而窺之7。仲尼恐其廣己而造大也8,愛己而造哀也,曰:「回,無受天損易9,無受人益難十。無始而非卒也⑾,人與天一也⑿。夫今之歌者其誰乎⒀!」回曰:「敢問無受天損易。」仲尼曰:「飢渴寒暑,窮桎不行⒁,天地之行也,運物之洩也⒂,言與之偕逝之謂也⒃。為人臣者,不敢去之⒄。執臣之道猶若是⒅,而況乎所以待天乎⒆?」「何謂無受人益難?」仲尼曰:「始用四達⒇,爵祿並至而不窮(21)。物之所利(22),乃非己也,吾命其在外者也(23)。君子不為盜(24),賢人不為竊,吾若取之何哉?故曰:鳥莫知於鷾鴯(25),目之所不宜處不給視(26),雖落其實(27),棄之而走(28)。其畏人也而襲諸人間(29)。社稷存焉爾(30)!」「何謂無始而非卒?」仲尼曰:「化其萬物而不知其禪之者(31),焉知其所終(32)?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33)。」「何謂人與天一邪?」仲尼曰:「有人(34),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35),性也。聖人晏然體逝而終矣(36)!」

  【註釋】1孔子句:事見《天運》篇。 2據,持。 3猋(biāo 標),當為焱字。(王先謙說) 焱氏之風,即炎帝時期的歌曲。 4有其句:具,指打拍子的器具。 數,指節拍的路數。 句謂只有打拍子的樣子,但實際上根本沒有節拍,只是隨意而唱。 5宮、角,都是五音之一。 無宮角,指不合音樂的聲調。 6犁然句:說明孔子擊木唱歌雖然不合節奏聲調,但頗有感情,能打動聽者的心。 犁然,即慄然,心神驚動的樣子。 7端拱,立正拱手。 還目,轉目。 窺,注視。 8仲尼二句:孔子擔心顏回把自己的問題人為地擴大了,看得太嚴重;由於愛自己而人為地造成哀痛。 9無受句:天損,指自然帶來的損害。 只要順乎自然就沒有害,故說易。如眼前的遭遇,勢所難免,只要達時安命,就無所謂危害了。 十人益,人為所加的。 ⑾無始句:從現在看將來是開始,從過去看現在就是盡頭。說明事物變化無窮,無所謂開始與結尾之分,所以不能只看一時。 卒,終。 ⑿人,人事。 天,自然的情勢。 一,共同,一致。 ⒀夫今句:仲尼並非有心歌唱,只是迫於客觀情勢罷了,所以發出「歌者其誰」的感歎。 ⒁桎,通窒,塞。 不行,不通達,不運行。 ⒂運物句:飢渴寒暑,窮困潦倒,都是萬物運行的主宰者的產物。 運物,運物者的省稱。 洩,排泄。 ⒃言與句:言,承上「無受天損易」句而言。 偕逝,一起變化。 所謂「無受天損易」,就是說隨著天地萬物的運行而變化。 ⒄不敢去之,不敢逃避君命。 去,離開,逃避。 ⒅執,遵守。 ⒆而況句:對君命尚且服從,對天命更應順從。 待,對。 ⒇始用,開始用於世。即指為當時的統治者服務。 四達,多方通達,各方面都順利。 (21)窮,盡。 不窮,指爵祿不斷而來。 (22)物之二句:物,指爵祿等。 爵祿有利於我,但並非我本分所應有。 (23)吾命句:是屬於我本分之外的。 (24)君子三句:不是自己所有的而取之,就如同做強盜、做小偷一樣。 (25)知,通智。 鷾(左意右鳥)鴯(yi er 意而),燕子。 (26)目之句:看到不適合居住的地方就不再多看。 目,看。 給,足,多。 (27)雖落句:雖然跌落所含的果實。 (28)棄之而走:由於懼怕受害。 (29)襲,鑽進。 燕子住在人屋裡,故說襲諸人間。 (30)社稷句:燕子之所以「畏人也而襲諸人間」,是因為人家屋堂上的窩,就是它們的「社稷」了。它們的社稷在那裡,除此別無安身之地。 以此比喻人也一樣。雖知「人益」不可受,但總不能離開社稷之地而生活。 (31)化其句:使萬物變化而又不知它們在如何交替代謝。 禪,交替代謝。 (32)焉知二句:事物變化相連,哪是開頭,哪是結尾,是很難分辨的。意即《寓言》篇說的:「始卒若環,莫得其倫。」 (33)正而句:既不知終始,故不需追逐本末,爭求先後,而靜心等待萬物的來去。 正,定,平靜。 (34)有人四句:支配人事與自然變化的都是天道。 有,支配。 (35)人之二句:人們不可能支配自然,這是人的本性決定的。 (36)聖人句:晏然,安樂的樣子。 體逝,體現了天道的變化發展。 終,指了結一生。

  【點評】說明客觀的情勢、人事的變化,都是被天道所支配的,只要做到安順於天道,任之自然,就可以做到天人合一了。

  【原文】莊周遊於雕陵之樊1,睹一異鵲自南方來者2。翼廣七尺3,目大運寸4,感周之顙5,而集於栗林6。莊周曰:「此何鳥哉!翼殷不逝7,目大不睹8。」蹇裳躩步9,執彈而留之十。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⑾。螳螂執翳而搏之⑿,見得而忘其形⒀。異鵲從而利之⒁,見利而忘其真⒂。莊周怵然曰⒃:「噫!物固相累⒄,二類相召也⒅。」捐彈而反走⒆,虞人逐而誶之⒇。莊周反入,三日不庭(21)。藺且從而問之(22):「夫子何為頃間甚不庭乎?」莊周曰:「吾守形而忘身(23),觀於濁水而迷於清淵(24)。且吾聞諸夫子曰:『入其俗,從其令。』今吾游於雕陵而忘吾身,異鵲感吾顙,游於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為戮(25),吾所以不庭也。」

  【註釋】1雕陵,栗園名。 樊(fan 凡),通藩,藩籬,指範圍之內。 2異鵲,不尋常的喜鵲。 3廣,與下句「運」都是指長度,東西為廣,南北為運。 4運寸,直徑一寸。 5感,觸。 顙(sǎng 嗓),額。 6集,止。 7殷,大。 逝,往,指飛走。 8不睹,看不見。指碰在莊周額上而言。 9蹇(jiǎn 檢),拉起。 躩(jue 覺)步,小心提步,逡巡前行的樣子。 十執彈,拿著彈弓。 留之,等候彈殺的機會。 ⑾忘其身,不注意自身的危險。 ⑿執翳(yi),舉臂。螳螂臂前有鋸齒,形狀似跳舞時所執的翳(邊上有鋸形的旗),故稱為執翳。 之,指蟬。 ⒀得,指要抓到的蟬。 ⒁從而利之,從中取利,指食螳螂。 ⒂真,本性。 翼大可飛而不飛,眼大應見而不見,故說「忘其真」。 ⒃怵(chu 觸)然,驚覺的樣子。 ⒄相累,互相牽累。 ⒅召,吸引。 ⒆捐,棄。 反,通返。 ⒇虞人,管栗林的人。 誶(sui 碎),責罵。 懷疑莊子偷栗子,故追逐斥罵。 (21)庭,門庭。 不庭,不出門庭。 (22)藺且(lin jū 吝居),莊子弟子。 (23)守形,守住物體,指追捕異鵲。 (24)觀於句:比喻沉醉於利害而忘卻了天性。 (25)以,將。 戮,辱,指逐而誶之。

  【點評】說明逐利忘形,必有後患。

  【原文】陽子之宋1,宿於逆旅2。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惡者貴而美者賤。陽子問其故3,逆旅小子對曰4:「其美者自美5,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6,吾不知其惡也。」陽子曰:「弟子記之:行賢而去自賢之行7,安往而不愛哉!」

  【註釋】1陽子,《列子·黃帝》作楊朱。 之,至。 2宿,寄宿。 逆旅,旅店。 3問其故,指問為什麼醜陋的妾被看重,而漂亮的妾被輕視。 4小子,對年紀小的人的稱呼。 5自美,自以為漂亮。 6自惡,自感醜陋。 7去,拋棄。 自賢,自以為賢。

  【點評】說明自我顯耀則被人所賤,謙卑才能被人敬愛。

  外篇 山木第二十(終)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