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游白水巖》
紹聖元年十二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山佛跡院。浴於湯池,熱甚,其源殆可以熟物。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壯甚。俯仰度數谷。至江,山月出,擊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矣。復與過飲酒,食餘甘1,煮菜,顧影頹然,不復能寐。書以付過。東坡翁。
(節選自蘇軾《記游白水巖》)
紹聖元年十月十二日,我與小兒子蘇過游白水佛跡院,在溫泉中沐浴,水很熱,它的源頭估計能把東西煮熟。沿著山向東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個彎道,每個彎道處就有潭。潭水深的地方,用繩子系石墜入五丈,還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飛濺,聲音如雷鳴般轟響,令人既喜又驚。在半山腰有幾十個巨大的腳印,大概就是所謂佛的痕跡吧。傍晚時我們順來路返回,在夕陽映照下山彷彿在燃燒,十分的壯觀。或彎腰或抬頭看這些山谷。到了江邊,此時月亮出來,江水擊打著,用雙手捧著像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更時分,我與蘇過再次飲酒。吃著橄欖菜,回頭看自己的影子,有種蕭索感,就再也睡不著了。寫下這些文字交給過兒,東坡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