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新注卷十六 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
【說明】本卷表述高祖、惠帝、呂後、文帝時代的功臣侯者。《史記》表述功臣侯者,有三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記漢興功臣(兼及外戚和王子)封侯者百餘人,至太初年間的尊寵廢辱;《惠景間侯者年表》記惠景間封侯漢興老臣、從代來的功臣、平吳楚之亂的功臣、諸侯子弟以及外夷來歸降者,共九十餘人的終始(至於武帝之世);《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記武帝之世「外事四夷」有功將領的封侯情況。本表是摘取《史記》功臣侯者三表之第一表及第二表惠、文部分內容加以改編而成。《史記》表以侯者為經,以年代為緯,以紀侯者尊寵廢辱的時代,從而觀察歷史變化的消息。《漢書》表以侯者為經,以侯者世系為緯,以記侯者的家系和廢興,由此只可觀察侯者世系的存亡繼絕。本卷表序概說功臣侯者的歷史情況,同時反映出作者探究家系榮辱的旨趣。
自古帝王之興,曷(何)嘗不建輔弼之臣所與共成天功者乎(1)!漢興自秦二世元年之秋(2),楚陳之歲(3),初以沛公總帥(率)雄俊,三年然後西滅秦(4),立漢王之號,五年東克項羽(5),即皇帝位,八載而天下乃平(6),始論功而定封。訖十二年(7)。侯者百四十有三人(8)。時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戶口可得而數裁(才)什二三(9),是以大侯不過萬家,小者五六百戶。封爵之誓曰:「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10)。」於是申以丹書之信(11),重以白馬之盟(12),又作十八侯之位次(13)。高後二年(14),復詔丞相陳平盡差列侯之功,錄弟(第)下竟,臧(藏)諸宗廟,副在有司(15)。始未嘗不欲固根本,而枝葉稍落也。
(1)天功:天下之功業。(2)秦二世元年:即前209年。(3)楚陳之歲:指楚義軍陳涉於陳稱王之時。(4)三年:指起義第三年。(5)五年:漢高帝五年(前202)。(6)八載:指稱帝八年。(7)十二年:高帝十二年(前195)。(8)百四十有三:案此文總計高帝所封,並外戚二作、王子四人在內,故有一百四十三人。(9)裁:與「才」同。(10)誓曰等句:此誓謂朝廷欲使功臣侯傳祚無窮。「黃」字衍。帶:衣帶。厲:砥厲石。(11)丹書:即丹書鐵契。帝王頒賜功臣,使其享受特權的契券。(12)白馬之盟:謂刑白馬歃其血以為盟。(13)十八侯位次:師古曰:「謂蕭何、曹參、張敖、周勃、樊噲、酈商、奚涓、夏侯嬰、灌嬰、傅寬、靳歙、王陵、陳武、王吸、薛歐、周昌、丁復、蟲達,第一至十八也。」夏燮曰:「校以十八侯贊,則有張良、陳平、韓信三人,而無奚涓、丁復、薛歐。……大抵高帝原定位次,惟蕭、曹二人,灼見本紀中,余則自呂後差次,增損移易,已不可考。韓信以誅而去其第,陳平以善用奇計,慮為呂後所忌,故與張良俱差次在後,不可謂高祖原定十八侯位次中無此三人也。」(14)高後二年:前186年。(15)副:副本。有司:指主管的官府。
故逮文、景四五世間,流民既歸,戶口亦息(1),列侯大者至三四萬戶,小國自倍(2),富厚如之。子孫驕逸,忘其先祖之艱難,多陷法禁,隕命亡國。或亡子孫。訖於孝武後元之年(3),靡有孑遺(4),耗矣(5)。罔(網)亦少(稍)密焉(6)。故孝宣皇帝愍而錄之,乃開廟臧(藏),覽舊籍,詔令有司求其子孫,鹹出庸保之中(7),並受復除(8),或加以金帛,用之中興之德(9)。
(1)息:繁殖。(2)自倍:自增一倍。(3)後元:武帝后元僅二年(前88—前87)。(4)孑遺:殘餘,剩餘。(5)耗:消耗。(6)罔(網):法網。密:嚴密,苛細。(7)庸保:受雇被役使之人。(8)復除:免除賦役。(9)章:顯揚,表白。
降及孝成,復加恤問(1),稍益衰微,不絕如線。善乎,杜業之納說也(2)!曰:「昔唐以萬國致時雍之政(3),虞、夏以多群後饗(享)共(恭)已之治(4)。湯法三聖(5),殷氏太平。周封八百,重譯來賀(6)。是以內恕之君樂繼絕世,隆名之主安立亡國(7),至於不及下車,德念深矣(8)。成王察牧野之克,顧群後之勤,知其恩結於民心,功光於王府也,故追述先父之志,錄遺老之策,高其位,大其寓(宇)(9),愛敬飭(敕)盡(10),命賜備厚。大孝之隆,於是為至。至其沒也,世主歎其功,無民而不思。所息之樹且猶不伐(11),況其廟乎?是以燕、齊之祀與周並傳,子繼弟及(12),歷載不墮(13)。豈無刑辟(14),繇(由)祖之竭力,故支庶賴焉(15)。跡漢功臣,亦皆割符世爵,受山河之誓,存以著其號,亡以顯其魂,賞亦不細矣。百餘年間而襲封者盡,或絕失姓,或乏無主,朽骨孤於墓(16),苗裔流於道,生為愍隸(17),死為轉屍(18)。以往況今(19),甚至悲傷。聖朝憐閔(憫),詔求其後,四方忻忻(20),靡不歸心。出入數年而不省察,恐議者不思大義,設言虛亡,則厚德掩息(21),遴(吝)柬(簡)布章(22),非所以視(示)化勸後也。三人為眾,雖難盡繼,宜從尤功(23)。」於是成帝復紹蕭何。
(1)恤問:撫慰。(2)杜業:本書卷六十有其傳。納說:建議。(3)唐:唐堯之時。雍:和也。《尚書·堯典》有「黎民於變時雍」句。(4)群後:諸侯。恭已之治:無為而治。(5)三聖:謂堯、舜、禹。(6)重譯:輾轉翻譯。師古曰:謂越裳氏。(7)安立亡國:以立亡國之後為安。(8)不及下車:此指周武王入殷,未及下車,而封黃帝、虞舜之後裔。(9)宇:屋宇。(10)飭(敕):告誡。(11)不伐:此謂召公止於甘棠之下而聽訟,人思其德,不伐其樹。(12)及:謂弟繼兄之位。(13)墮:毀也。(14)刑辟:「邪辟(僻)」之誤(王念孫說)。(15)支庶:指功臣侯之子孫。(16)孤:猶「棄」。(17)愍隸:疑或作「隸」,即奴隸。(18)轉屍:猶言拋屍於野。(19)況:譬也。(20)忻忻:欣喜得意貌。(21)厚德:疑「德厚」誤倒。(22)吝:吝嗇。簡:簡略。(23)從尤功:封功最高者。
哀、平之世,增修曹參、周勃之屬,得其宜矣。以綴續前記(1),究其本末,並序位次,盡於孝文,以昭元功之侯籍(2)。
(1)以:「以」上脫一「是」字(王念孫說)。(2)籍:名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