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之墟,羽山之北,有善鳴禽。人面鳥喙,八翼一足,毛色如雉,行不踐地,名曰鸐,其聲似鐘磬笙竽也。《世語》曰:「青鸐鳴,時太平。」乃盛明之世,翔鳴藪澤,音中律呂,飛而不行。禹平水土,棲於川岳,所集之地,必有聖人出焉。自上古鑄諸鼎器,皆圖像其形。銘贊至今不絕。(出《拾遺錄》)
【譯文】
幽州一帶,羽山北面,有一種善於鳴叫的鳥。長著人面鳥嘴,八隻翅膀一隻爪,毛像野雉,行走時不踩地面,名叫鸐。它的叫聲像樂器發出的聲音。《世語》上說:青鸐鳴,天下太平。就是昌盛繁榮的時代。它在沼澤上鳴叫,叫聲符合音律。它只飛而不行走。大禹治水之後,它便棲息在高山大地上。它們聚集的地方,必能出聖人。自從上古開始,鑄造各種鼎器,都用鸐鳥的形象做圖案,鼎器上銘文中的讚美之辭,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