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12雷雨山石草木卷_295.【嘉陵江巨木】原文全文翻譯

閬州城臨嘉陵江。江之滸有烏陽巨木,長百餘尺,圍將半焉。漂泊搖撼於江波者,久矣,而莫知奚自。閬之耆舊相傳云:堯時泛洪水而至。亦靡據焉。襄漢節度使勃海高元裕,大和九年,自中書舍人牧閬中。下車未幾,亦嘗見之,固以為異矣。忽一日,津吏啟事曰:「江中巨木,由來東首。去夜無端,翻然西顧。」高益奇之,即與賓僚徑往觀焉。因廣召舟子,洎軍吏群民輩,則以大索羈而出之。初無艱阻,隨拖登岸。太半之後,屹而不前,雖千夫百牛。莫能引之。人力既竭,復如前時。自是日曝風吹,僵然沙上。或則寺僧欲以為窣堵波之獨柱,或則州吏請支分剞劂,以備眾材。高以奇偉異常,皆莫之許。每擬還之於江,但慮勞人,逡巡未果。開成三年上元日,高准式行香於開元觀,僚吏畢至。高欲因眾力,得共牽復其木焉。及至,則又廣備縻索,多聚勇力。將作氣引拽之際,而巨木因依假籍,若自轉移,輕然已復於江矣。拒江尚餘尺許,欻然驚迸。百支巨索,皆如斬截。其木則沿洄汩沒,逕去絕江。上及中流,寂然遂隱。高遣善泅者數輩,遽往觀之。江水清澈,毫髮可見。善游者熟視而回,皆曰:「水中別有東西二木,鉅細與斯木無異。適自岸而至者,則南北叢焉(「焉」原作「馬」,據明抄本、許本改)。」高顧坐客,靡不駭愕。自是則不復得而見矣。有頃,高除諫議大夫。制到,詳其授官之日,即高役功之辰也。向使斯旬朔未獲移徙,高之新命既至,則那復留意乎轉遷,俾之仍舊。(出《集異記》)
【譯文】

閬州城靠近嘉陵江。江的邊上有一根烏陽大木頭。大木頭長一百多尺,粗細將近總長的一半。這木頭在水上漂蕩衝撞已經多年了,誰也不知它是哪裡來的。閬州的老年人相傳說,是堯帝的時候發大水,把這根木頭衝到這裡來的。也沒有什麼根據的。襄漢節度使渤海人高元裕,大和九年從中書舍人遷任閬州牧,來到不久就見過這根大木頭,覺得很稀罕。忽然有一天,江邊的官吏又來報告說,那江中的大木頭,從來都是頭向東,昨夜無緣無故地翻然向西了,高元裕便更加驚奇。他立即就和同僚們徑直趕到江邊觀看。於是就廣泛召集擺船的,再吸收一些軍吏群民,用大繩子掛住那大木頭往岸上拽。一開始還沒什麼阻礙,隨著大伙的一拖,那木頭就出水登岸了。但是出水大半以後,它就屹立在那裡不動了。即使是一千個人一百頭牛,也不能拽動它。人們的力氣竭盡之後,它就又恢復原樣了。從此,它便在風吹日曬之下,僵臥在沙灘上。有的和尚想要把這根大木頭做成大柱子,有的州吏想把大木頭鋸開,做木雕的原材料。高元裕因為此木奇偉異常,所以全沒同意。他常打算把大木頭送還到江裡去。但是考慮到要許多勞力,就猶猶豫豫一直沒有定下來。開成三年正月十五日,高元裕依照先例到開元觀燒香,同僚官吏全部到了,高元裕想趁人多力眾共同拉動那木頭。於是就又弄來不少大繩子,召集了不少有力氣的人,準備把大木頭送還江中。就在大家將一鼓作氣拉它的時候,它卻藉著眾人的聲勢,好像自己轉移,很輕易地就又回到水裡去了。在它離江水還有一尺來遠的時候,轟然一聲巨響,上百條大繩子全都迸斷,像斬斷一樣。那大木頭則沿著漩渦沉沒了。江面上立刻出現了從來沒有過的寂靜。高元裕派了幾個善潛水的人下到水底觀瞧。江水很清澈,一根頭髮也看得清。善潛水的人們在水底觀察了許久才出來,都說:「水裡另有東西方向兩根木頭,大小和剛才下去的那根沒什麼兩樣,剛才下去的那根南北向摞在那兩根木頭上。高元裕環視在座的人們,沒有不驚駭的。從此那木頭再也沒人看見。過了些日子,高元裕出任諫議大夫。皇命送到之日,就是高元裕動身赴任之時。如果前幾天那大木頭沒有被弄回江中,高元裕的新命令送到之後,他就會留意於自己的陞遷,使那大木頭仍然躺在那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