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何比干,通律法。元朔中,公孫洪闢為廷尉右平,獄無冤民,號曰何公。征和初,去官在家。天大陰雨,晝寢,夢有客車騎。覺而一老嫗年八十餘,頭盡白,求寄避雨。雨方甚,而嫗衣履不濡。比干異之,延入座。須臾雨止,嫗辭去,出送至門。跪謂比干曰:"君先出自後稷,堯至晉有陰德,及公之身,當繼一人。今天賜策,以廣公子孫。佩印綬者,當隨簡。"長九寸,凡百九十板。以授比干曰:"子孫佩印綬者,當隨此算。"嫗東行,忽不見。比干年五十八,有六男,後三歲,復生三男。徙平陵,八男去,一子留。常祭嫗如東行,及終,遺令東首。自比干已下,與張氏俱授靈瑞。累世為名族。三輔舊語曰:"何氏策,張氏鈞也。"(出《三輔決錄》)
【譯文】
汝南縣有位何比干,精通律令法典。漢武帝元朔年間,公孫洪徵召他作廷尉右平,監獄中沒有關押一個受冤的百姓,人們稱他為何公。武帝征和初年,他辭職回家。一天正下大雨,他白天就睡著了,夢見來了一輛大馬車。接著,就發現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婆從車上走下來,她的頭髮全白了。老太婆請求在此避雨。雨下得正急,而她衣服和鞋子卻沒有濕。何比干十分驚異,請她進屋落坐。一會兒雨停了,老太婆告辭,他出門相送。老太婆跪到地上對他說:"你的祖先是周族始祖後稷,從堯帝到晉文公已積下了陰德。現在到了你這代,應當再找一個繼承人。今上天送竹簡給你,以寬慰你的子孫後代。將來他們當中有佩以官吏印章的,就當把這竹簡送給他。"那竹簡九寸多長,一共一百九十塊。老太太把它送給何比干,說:"你子孫中佩以印綬的,應當得到這竹簡。"老太婆說完向東走,忽然就不見了。何比幹這年五十八,有六個兒子;三年之後,他又生了三個兒子。他們遷徙平陵時,只去了八個兒子,另一個兒子卻留了下來,常常在這裡祭奠向東而去的那位老太婆。何比干臨終之前,留下遺囑,讓他的墳墓朝東。自從比干死後,這個兒子同張氏所生之子,都做了官吏,世世代代為名門望族。《三輔舊語》上說:何氏的竹簡,張氏的鈞陶呵。(鈞轉陶以成器,比喻造就人才。)
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
欒侯 陽起 歐明 李高 黃原 賈逵 李憲 張璞 洛子淵 陳虞 黃翻 陽雍 錢祐 徐郎 丁氏婦 阿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