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讀書筆記
寒冬裡燃起紅紅的碳爐,三五知己把酒圍爐,一小小火爐,就使冬日裡顯得充滿溫暖,就連人們也被暖的溫柔醇厚了。
人世間,很多平實、淡然的道理,往往蘊藏無盡的睿智。《圍爐夜話》正是一本這樣的書。
某一著作,歷幾世而不衰,定有其獨到的魅力。中國人歷來注重修身養性,所以,王永彬的《圍爐夜話》、陳眉公的《小窗幽記》、洪應明的《菜根譚》並稱「中國人修身養性」的三本必讀書。
《圍 爐夜話》雖沒有《菜根譚》為後人所熟知,但觀其內容,也可稱之為句句雋永,字字珠璣了。掩卷後細細品味,無論是修身養性的途徑、做事待人的準則,或是求知 濟世的謀略,都給人以深刻啟迪,沒有因歲月的推移而銷磨其邃智的光彩。以下就是我信手拈來的幾則及自己的觀感,與大家共饗。
一、教育
教子弟於幼時,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檢身心於平日,不可無憂勤惕厲工夫。
一 個人的成功或失敗,往往決定於他的人格。而人格的形成,又往往決定於童年的教養。因此,教養孩子必須自幼時,便培養他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光明磊落的人格,以 及一種正直寬大的胸懷;那麼長大以後,無論在何種境況,也總能保持一種雍容大度的氣質和良好的心態去面對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正如現代人常常掛在嘴邊的話: 不奢求孩子出人頭地,只求子女有個健康的心態,平安、快樂的生活。
教子嚴成德。
現 在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偏於寬容,有的甚至可說是放縱。姑不論對是非大事的態度,就是日常的一些細微小事,也是不視其惡,聽之任之。並美其名曰:給孩子一個 寬鬆的成長環境。古人曰: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防微杜漸歷來為教育所首倡。要知教育子女首要的是讓他養成良好的習慣(包括道德習慣、行為習 慣、學習習慣等等)。在孩童成長時期,他們還不能分辨善惡是非,如果太過寬容,會導致他在善惡的分辨上不夠清楚。原諒孩子的小過錯而不求全責備,那麼他會 認為無所謂,下次又犯同樣的錯誤,最後將成為敗壞德行的主因。
為 人在平日的生活中,要養成隨時自我反省的修養,所謂「為人謀而不忠乎?與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總可以由身心兩方面來反省:所作所為,是否有怠惰而不 夠勤奮的地方呢?如果有這種現象,而還不覺得憂心,若不是對不起別人,就是對不起自己的生命了。所思所想,是否缺乏自我砥礪的警惕呢?如果有這樣的情形, 那麼便失去了向上的生命力,沒有進步便是退步。怎可不隨時自我警惕呢?
前說未成年教育,後言成人修養,皆由內在要求起,十分重要。
二、讀書
習讀書之業,便當之讀書之樂。
我 國科舉時代,讀書人「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這是把讀書當作求取功名的進階,但能一舉成名的畢竟不多,一輩子「懷才不遇」的比比皆是。其實做 任何事,如果將它視為達到目的的手段,做起來多半很辛苦,因為會為了目的而逼迫自己,甚至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了。現在許多為升學而讀書的莘莘學子就是如 此。讀書對他們來說,不是樂趣,而是壓力、痛苦。有人一擠進大學的窄門,教科書也就稱斤論兩地賣了。當然,這還關係著整個教育制度的大問題,我們姑且不 論。總之,要由讀書得到快樂,不妨將讀書當作一件適性的事,才是讀書的真正樂趣。就算讀一輩子書,還是以讀書為樂,因為那是一種享受。
讀書須切己用功。
為學無間斷,如流水行雲,日進而不已也。
讀書是自己的事,讀得好,學問是自己的;讀得不好,別人也無法幫你。「學問為濟世之本」,沒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即使有再好的機會,也沒有能力把握。所以,一定要切實地要求自己讀好書,才能談自我實現與服務社會。
知識不是一朝一夕即可獲得,要像流水不息,行雲不止,活到老學到老,永無止境。而不該像驟雨傾盆,或陽春之雪,三日而消。想要學有專長,就更需恆心與毅力了。
川學海而至海,故謀道者不可有止心。
「川 學海而至海」,這是一比喻,如果把讀書人的求學心當作河川,而把知識當作海洋,那麼,由一條河的發源一直匯流到海,其中必然要經過許多崇山峻嶺。然而河川 始終奔流不息,正如求知也應不畏艱辛,自強不息,知識道德才能更淵博深廣。而且,「泰山不辭小丘,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棄小流,故能成其大。」讀書也不要放 棄任何獲得新知的機會才是。
結語
「芸芸眾生,皆為利來;熙熙攘攘,皆 為利往」。多少日出日落,人們汲汲奔走於生活的勞頓中,忘記了太陽的亮麗姿態,察覺不到花草的青翠嬌艷,只任年華如流水般消逝,等到驀然回首時,卻已是兩 鬢如霜了。我們何不放寬心情,看淡名利,教子樂融融,讀書亦逸情,把自己投入到江山清風,山間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的良辰美景中,去享受那彈 劍高歌、放舟滄海、品茗論酒、誦詩讀史、觀棋圍坐的悠閒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