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元謙,元輿之族。聰敏慧悟,富有春秋,元輿禮遇頗至。十年,元輿處之猶子,薦取明經第,官歷校書郎。及持(「持」原作「時」,據杜陽雜編中改)相印,許為曹郎命之。無何,忽以非過怒謙,至朔旦伏謁,頓不能見。由是日加譴責,為僮僕輕易。謙既不自安,遂置書於門下,辭往江表,而元輿亦不問。翌日,辦裝出長安,咨嗟蹇分,惆悵自失,即駐馬回望,涕泗漣如。及昭應,聞元輿之禍,方始釋然(是時於宰相宅收捕家口。不問親疏。並皆誅戮之)。當時論者,以王舒禍福之異,定分焉。(出《杜陽雜編》)
【譯文】
舒元謙是舒元輿的同族,聰明伶俐,正當盛年,舒元輿對他關懷招待得很周到,十年裡,舒元輿對待他像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推薦他考取了明經,做官做到校書郎。等到舒元輿當上了宰相,許願推薦他當個大官。可過了不久沒有什麼事,舒元輿忽然沒有什麼緣由地怪罪起元謙來。直到大年初一拜見長輩的時候,仍然拒不相見。從此舒元輿經常責備他,以至於僕人都敢輕視他。舒元謙心中非常難受,便寫了一封信放在大門下面,告辭前往江表,而舒元輿也不過問。第二天,舒元謙收拾好裝束騎馬走出長安,歎息惆悵好像丟失了什麼。他勒住馬回頭看,眼淚鼻涕流了滿臉。等到後來聽說舒元輿遭到災禍,心情才平定下來。當時人們議論,都說王沐和舒元謙的禍福不同,是兩個人的命運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