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大亮者,導江人也。家貧好道,亦無所修習。每道士方術之人過其門,必留連延接。唯一牛拽步磨以自給,一旦牛死,其妻對泣。歎曰:「衣食所給,在此牛爾。牛既死矣,何以資口食乎?」慈母山道士,每過其家,即憩歇累日。是時道士復來,夫婦以此語之。道士曰:「皮角在乎?」曰:「在。」即取皮鸞綴如牛形,斫木為腳,以繩系其口,驅之遂起,肥健如常。曰:「此牛不復飲食,但晝夜使之可也。慎勿解其口。爾以此牛拽磨,為倍於常。」道士亦不復耒。數年盛暑,牛喘甚急。牧童憐之,因解其口。遽成皮骨而已。然其家已漸富,改置酒肆。常以奉道祈感遇仙人,仍力行救物,好賓客。有樵叟三五人,詣其家飲酒,常不言錢,禮而接之,雖數益敬。忽一人曰:「我輩八人,明日具來,共謀一醉,無以人多為訝。」至時,樵叟八人偕至,客於袖中出柟木一枝,才五六寸,栽於庭中,便飲酒盡歡而去。曰:「勞置美酒,無以為報。此樹徑尺,則家財百萬。此時可貢助天子,垂名國史。十年後,會於岷嶺巨人宮,當授以飛仙之道。」言訖而去。旬日而樹已凌空,高十餘丈,大已徑尺。其家金玉自至,寶貨自積,殷富彌甚。雖王孫、糜竺之家,不能及也。五年,玄宗幸蜀,大亮貢錢三十萬貫,以資國用。(出《仙傳拾遺》)
【譯文】
馮大亮是導江人。他家裡貧窮,喜歡道術,但他沒有修習什麼。每當有道士或有方術的人從他家門前路過,他一定會捨不得人家離開而迎接到自己家裡。他家只有一頭老牛用來拉磨賺錢維持生活。有一天牛死了,他的妻子對他哭泣,歎道:「全家人的衣食供給,全憑這頭老牛,牛已經死了,靠什麼維持衣食呢?」慈母山上的一位道士,每次路過他家,就要在他家住上一些日子。這個時候道士又來了,夫妻二人就把牛死了的事告訴了道士。道士說:「牛皮和牛角還在嗎?」回答說還在。道士就把牛皮綁系成牛的形狀,砍四根木頭做牛腿,用繩子繫住它的嘴,一驅趕它就活起來,和往日一樣肥實健壯。道士說:「這頭牛不再喝水吃草料,只管讓它白天黑夜地幹活就行了。千萬不要解開它的口繩。你用這頭牛拉磨,它的力氣是一般牛的一倍。」道士也不再來了。幾年之後,一個盛夏的熱天裡,牛喘得很急,牧童可憐它,就解開了它的口繩,它立刻變成了一堆皮和骨頭。但是馮大亮家已經漸漸富起來,改磨房為酒館兒。他常常憑此酒館兒奉行道教,祈求感遇仙人。還努力去做救人濟物的事,喜歡與賓客交遊。有三五個打柴的老頭,到他家裡來喝酒。他常常不談錢,以禮相待,雖然白喝了多次,他更加尊敬他們。忽然有一天一個人說:「我們八個人,明天全都來,在一塊喝個一醉方休。你不要因為人多感到驚訝。」到了時候,八個砍柴的老頭一塊來了。有一人從袖子裡取出一棵小楠木,才五六寸高,栽在院子裡,然後就飲酒作樂。那人說:「有勞你為我們置辦美酒,沒有什麼報答你,就為你栽了這棵小樹。這棵樹長到徑尺粗的時候,你家就家財萬貫了。這時候,你可以進貢幫助天子,在國史上留名。十年後,咱們到岷嶺巨人宮相會,會教給你成仙的道術的。」說完他們就走了。十天之後,那棵小樹已經長入高天,十幾丈高,粗已夠徑尺,他家裡便金玉自己飛來,寶物自己堆積,非常富有,即使是卓王孫、糜竺這樣的大富人家,也不如他家。五年後,唐玄宗到蜀地避難,馮大亮貢獻三十萬貫錢,用來資助國家。
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
徐佐卿 拓跋大郎 魏方進弟 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