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01神仙女仙卷_0002.【老子】原文及譯文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曲仁裡人也。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雖受氣天然,見於李家,猶以李為姓。
或雲,老子先天地生。
或雲,天之精魄,蓋神靈之屬。
或雲,母懷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時,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謂之老子。
或雲,其母無夫,老子是母家之姓。
或雲,老子之母,適至李樹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樹曰:以此為我姓。
或雲,上三皇時為玄中法師,下三皇時為金闕帝君,伏羲時為郁華子,神農時為九靈老子,祝融時為廣壽子,黃帝時為廣成子,顓頊時為赤精子,帝嚳時為祿圖子,堯時為務成子,舜時為尹壽子,夏禹時為真行子,殷湯時為錫則子,文王時為文邑先生。
一雲,守藏史。
或雲,在越為范蠡,在齊為鴟夷子,在吳為陶朱公。皆見於群書,不出神仙正經。未可據也。
葛稚川云:洪以為老子若是天之精神,當無世不出。俯尊就卑,委逸就勞。背清澄而入臭濁,棄天官而受人爵也。夫有天地則有道術,道術之士,何時暫乏。是以伏羲以來,至於三代,顯名道術,世世有之,何必常是一老子也。皆由晚學之徒,好奇尚異,苛欲推崇老子,故有此說。
其實論之,老子蓋得道之尤精者,非異類也。

按史記云:老子之子名宗,事(明吳郡沈氏野竹齋抄本——以後簡稱明抄本;清陳鱣校本——以後簡稱陳校本;「事」作「仕」。)魏為將軍,有功,封於段。至宗之子汪、汪之子言、言之玄孫瑕,仕於漢。瑕子解,為膠西王太傅,家於齊。則老子本神(宋賈翔猶龍傳序云:老子本亦人靈,神字疑訛。)靈耳,淺見道士,欲以老子為神異,使後代學者從之,而不知此更使不信長生之可學也。何者,若謂老子是得道者。則人必勉力競慕;若謂是神靈異類,則非可學也。
或云:老子欲西度關,關令尹喜知其非常人也,從之問道。老子驚怪,故吐舌聃然,遂有老聃之號。亦不然也。今按《九變》及《元生十二化經》,老子未入關時,固已名聃矣。老子數易名字,非但一聃而已。
所以爾者,按《九宮》及《三五經》及《元辰經》云:人生各有厄會,到其時,若易名字,以隨元氣之變,則可以延年度厄。今世有道者,亦多如此。
老子在周,乃三百餘年,二百年之中,必有厄會非一,是以名稍多耳。欲正定老子本末,故當以史書實錄為主,並老(《太平御覽》六五九,引神仙傳無老字。)仙經秘文,以相參審。其它若俗說,多虛妄。

洪按《西升中胎》及《覆命苞》及《珠韜玉機》(明抄本「機」作「機」,《初學記》二三《御覽》三六三,引《神仙傳》作「札」。當是札訛為機,寫作機。)《金篇內經》,皆云:老子黃白(《藝文類聚》七八、《太平御覽》三六三引無白字。)色,美眉,廣顙長耳,大目疏齒,方口厚唇;額有三五達理,日角月懸;鼻純骨雙柱,耳有三漏門;足蹈二五,手把十文。以周文王時為守藏史,至武王時為柱下史。時俗見其久壽,故號之為老子。夫人受命,自有通神遠見者,稟氣與常人不同,應為道主,故能為天神所濟,眾仙所從。
是以所出度世之法,九丹八石,金醴金液;次存玄素守一,思神歷藏,行氣煉形,消災辟惡,治鬼養性,絕谷變化,厭勝教戒,役使鬼魅之法。凡九百三十卷,符書七十卷,皆老子本起中篇所記者也,自有目錄。其不在此數者,皆後之道士,私所增益,非真文也。老子恬淡無慾,專以長生為務者,故在周雖久,而名位不遷者,蓋欲和光同塵。內實自然,道成乃去,蓋仙人也。

孔子嘗往問禮,先使子貢觀焉。子貢至,老子告之曰:「子之師名丘,相從三年,而後可教焉。」
孔子既見老子,老子告曰:「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也。」
孔子讀書,老子見而問之曰:「何書?」
曰:「易也。聖人亦讀之。」
老子曰:「聖人讀之可也,汝曷為讀之?其要何說?」
孔子曰:「要在仁義。」
老子曰:「蚊虻噆膚,通夕不得眠。今仁義慘然而汩人心,亂莫大焉。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染而黑,天之自高矣,地之自厚矣,日月自照矣,星辰固自列矣,草木固有區矣。夫子修道而趨,則以至矣,又何用仁義!若擊鼓以求亡羊(明抄本「羊」作「子」)乎?夫子乃亂人之性也。」
老子問孔子曰:「亦得道乎?」
孔子曰:「求二十七年而不得也。」
老子曰:「使道可獻人,則人莫不獻之其君;使道而可進人,則人莫不進之其親矣;使道可告人,則人莫不告之兄弟矣;使道可傳人,則人莫不傳之其子矣;然而不可者,無他也,中無主而道不可居也。」
孔子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誦先王之道,明周、召之跡,以干七十餘君而不見用,甚矣人之難說也。」
老子曰:「夫六藝,先王之陳跡也,豈其所陳哉。今子所修者,皆因陳跡也。跡者履之出,而跡豈異哉?」
孔子歸,三日不談。子貢怪而問之。孔子曰:「吾見人之用意如飛鳥者,吾飾意以為弓弩射之,未嘗不及而加之也;人之用意如糜鹿者,吾飾意以為走狗而逐之,未嘗不銜而頓之也;人之用意如淵魚者,吾飾意以為鉤緡而投之,未嘗不釣而制之也。至於龍,乘雲氣,游太清,吾不能逐也。今見老子,其猶龍乎,使吾口張而不能翕,舌出而不能縮,神錯而不知其所居也。」

陽子見於老子,老子告之曰:「虎豹之文,猿猱之捷,所以致射也。」
陽子曰:「敢問明王之治。」
老子曰:「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以(明抄本「以」作「似」)不自己;化被萬物而使民不恃;其有德而不稱其名;位乎不測而游乎無有者也。」

老子將去而西出關,以升崑崙。關令尹喜占風氣,逆知當有神人來過,乃掃道四十里。見老子而知是也。老子在中國,都未有所授,知喜命應得道,乃停關中。
老子有客徐甲,少賃於老子,約日雇百錢,計欠甲七百二十萬錢。甲見老子出關游(明抄本「游」作「遠」)行,速索償不可得,乃倩人作辭,詣關令,以言老子。而為作辭者,亦不知甲已隨老子二百餘年矣,唯計甲所應得直之多,許以女嫁甲。甲見女美,尤喜,遂通辭於尹喜。得辭大驚,乃見老子。
老子問甲曰:「汝久應死,吾昔賃汝,為官卑家貧,無有使役,故以《太玄清生符》與汝,所以至今日。汝何以言吾?吾語汝到安息國,固當以黃金計直還汝,汝何以不能忍?」
乃使甲張口向地,其太玄真符立出於地,丹書文字如新,甲成一聚枯骨矣。喜知老子神人,能復使甲生,乃為甲叩頭請命,乞為老子出錢還之。老子復以太玄符投之,甲立更生。喜即以錢二百萬與甲,遺之而去。並執弟子之禮,具以長生之事授喜。
喜又請教誡,老子語之五千言,喜退而書之,名曰《道德經》焉。
尹喜行其道,亦得仙。漢竇太后信老子之言,孝文帝及外戚諸竇,皆不得不讀,讀之皆大得其益。故文景之世,天下謐然,而竇氏三世保其榮寵。
太子太傅疏廣父子,深達其意,知功成身退之意,同日棄官而歸,散金布惠,保其清貴。及諸隱士,其遵老子之術者,皆外損榮華,內養生壽,無有顛沛於險世。其洪源長流所潤,洋洋如此,豈非乾坤所定,萬世之師表哉。故莊周之徒,莫不以老子為宗也。(出《神仙傳》)

【譯文】
老子姓李,名重耳,字伯陽,是春秋時代楚國苦縣曲仁裡的人。傳說他的母親有一次看見空中大流星飛過後就懷了身孕。由於是上界的神靈之氣出現在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後姓了凡人的李氏。
有人說,老子生於開天闢地之前,是天的精靈神魄,自然就是神靈了。
又有人說,老子的母親懷了他七十二年才剖開左腋生下了他,一出生就是白髮蒼蒼,所以才名叫老子。
有人說老子的母親沒有丈夫,他是隨母親娘家而姓李的。
也有人說老子的母親碰巧是在李樹下生了老子,老子一出生就能說話,指著李樹說:「就用它作我的姓吧。」
還有人說,老子在上三皇時是玄中法師,下三皇時是金闕帝君,伏羲氏時是郁華子,神農氏時是九靈老子,祝融時是廣壽子,黃帝時是廣成子,顓頊時是赤精子,帝嚳時是祿圖子,堯時是務成子,舜時為尹壽子,夏禹時是真行子,殷商時是錫則子,周文王時是文邑先生。
還有一種說法,說老子是文王的守藏史。
有的說,老子在越國就是范蠡,在齊國就是鴟夷子,在吳國就是陶朱公。
這些傳說在各種書籍中都有記載,但都不是出自神仙經書的正式傳記中,沒有什麼依據。

晉代的道學大師葛洪(字稚川,號抱朴子)曾說:「我認為老子如果真是上天的精靈神人,就會世世代代都出現在人間,放棄他尊貴的身份混跡於凡夫俗子之中,專門從事人間辛勞的工作,背離神界的清明高潔而進入人間的庸俗齷齪,拋棄天界的官位而接受人間的封爵。自有天地以來就有道術,修煉道術的人更是從來沒有間斷過。從伏羲以來,到夏、商、週三代,著名的道家世代都有,何止僅僅是一位老子呢?這都是因為後來的一些學道的人們為了推崇老子而誇大其詞,才編造了那些奇聞異說以聳人聽聞罷了。實事求是地說,老子就是在研究道學上成果最突出的一個人,而絕不是什麼神仙異類。」

根據《史記》上記載,老子的兒子叫李宗,在魏國作過將軍,由於有功被封邑在段干(地名)。李宗的兒子是李汪,李汪的兒子是李言,李言的玄孫李瑕。在漢朝作過官。李瑕的兒子李解,當過膠西王的太傅,家在齊國。
老子本人十分聰慧機靈,所以有些淺薄的道士想把老子描繪成神仙,好讓後代人更崇拜他學習他。殊不知這樣一來使得普通的人們更認為老子是長生不老的神仙,根本學不了。為什麼呢?因為如果說老子只是個得了道的凡人,人們一定會努力學他,如果說老子自來就是神仙,人們會望而生畏不知從何學起了。

據說老子要出關到西方去,守關的令尹名叫喜,知道老子不是一般人,就向他問道術。老子聽了又驚又怪,竟吐出舌頭來半天沒收回去,從此才有了「老聃」這個稱號。其實這個說法不對。根據《九變》及《元生十二化經》的記載,老子沒進關時已經有了「老聃」這個別號了。
老子改過好幾次名字,不僅是一個「聃」字而已。
他所以改名,是根據《九宮》、《三五經》、《元辰經》上說的,人這一生會有幾次命運中的坎坷,每到一個「坎兒」的時候,如果能改一下名字,以順應運氣的變化,就可以平安消災延年益壽。現在一些有道術的人,也常常這樣做。老子在周朝活了三百多年,這麼長的時間裡,必然會有多次的厄運坎坷,所以老子改名的次數也就必然多了些。

如果想準確地考證確定老子的生平,還是應該以史書上的正式的記載為主,並參考一些神仙的經傳秘文。其它一些世俗的傳說大都很荒誕,不可憑信。
葛洪按《西升中胎》及《覆命苞》和《珠韜玉機》、《金篇內經》等典籍上的記載說,老子皮色黃白,眉毛很美,額頭寬闊耳朵很長,眼睛很大,牙齒稀疏,四方大口嘴唇很厚。他的額頭有十五道皺紋,額角兩端似有日月的形狀。他鼻子很端正,有兩根鼻骨,耳朵上有三個耳孔。他一步可跨一丈,雙手上有十道貴人的紋路。
周文王時,老子做守藏史(管庫的官名),到武王時,他還擔任柱下史(相當秦漢的御史),人們看他如此長壽,就稱他為「老子」。

凡是受命於天的人,必然是通達靈異的人,他的稟賦氣質也與平常人不同,這樣的人理所當然成為道家的首領,也自然會得到天神的佑助和神仙們的呵護。老子濟助世人的法術有九種丹八種石,有金酒、金液等仙藥;此外,以「玄而又玄,眾妙之門」的玄學修養心性,運氣煉身,消災辟邪,清除鬼魅,並有不食五穀、超脫變化之法,有符咒教戒、驅使鬼魅之法。
老子的道術共有九百三十卷,符術十卷,這些都在他的著作中詳載,有目錄可查。凡不在他著作中的,都是後來的道士們私自增添的,並不是老子本人的著作。
老子為人清心寡慾,專心致志於修煉長生之道,所以他在周朝雖然時間很久,但在官位上沒有什麼陞遷,他始終於世無爭。他傚法、自然、道術修煉成功後就羽化而去,進入天界成了仙人,這是必然的事。

孔子曾經去向老子請教《禮》方面的學問,先派了他的學生子貢去拜見。子貢見到老子後,老子對子貢說:「你的老師叫孔丘,他如果跟隨我三年,然後我才能教他。」
孔子見了老子,老子對孔子說:「善於經商的人雖然富有但卻像什麼也不擁有,德高的君子往往像個愚笨的人一樣毫不外露。你應該盡快去掉你的驕氣和過多的慾望,因為這些東西對你沒有一點好處。」
有一次老子問孔子讀什麼書,孔子說在讀《周易》,並說聖人都讀這本書。
老子說:「聖人讀它可以,你為什麼要讀它呢?這本書的精髓是什麼?」
孔子說:「精髓是宣揚仁義的。」
老子說:「所謂仁義,是一種白白惑亂人心的東西,就像夜裡咬得人不能睡覺的蚊蟲一樣,只能給人們增加混亂和煩惱罷了。你看,那鴻鵠不用每天洗浴羽毛就自然雪白,烏鴉也不用每天染墨而自然漆黑。天自來高,地自來厚,日月自來就放射光芒,星辰自來就是排到有序,草木生來就有區別。你如果修道,就順從自然存在的規律,自然就能夠得道。宣揚哪些仁義之類的有什麼用呢,那不和敲著鼓去尋找丟失的羊一樣可笑嗎?你是在破壞自然規律,敗壞人的天性啊!」
老子又問孔子,「你已經得道了吧?」
孔子說:「我求了二十七年,仍然沒有得到啊。」
老子說:「如果道是一種有形的東西可以拿來獻人,那人們會爭著拿它獻給君王。如果道可以送人,人們就會拿它送給親人。如果道可以說得清楚,人們都會把它告訴自己的兄弟。如果道可以傳給別人,那人們都會爭著傳給自己的子女了。然而上面說的那些都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一個人心裡沒有正確的對道的認識,那道就絕不會來到他心中的。」
孔子說,「我研究《詩經》、《書經》、《周禮》、《周樂》、《易經》、《春秋》,講說先三治國之道,深明周公、召公成功之路,我以此謁晉了七十多個國君,但都不採用我的主張。看來人們是太難說服了!」
老子說,「你那『六藝』全都是先王時代的陳舊歷史,你說哪些又有什麼用呢?你現在所修的,也都是些陳陳相因的舊東西。『跡』就是人的鞋子留下的印跡,腳印和腳印,還能有什麼不同嗎?」
孔子從老子哪兒回來,三天沒有說話。子貢很奇怪地問是怎麼了,孔子說:「我如果遇見有人的思路像飛鳥一樣放達時,我可以用我似弓箭般準確銳利的論點射住他制服他。如果對方的思想似麋鹿一樣奔馳無羈,我可以用獵犬來追逐它,一定能使他被我的論點所制服。如果對方的思想像魚一樣遨遊在理論的深淵中,我可以用釣鉤來捕捉他。然而如果對方的思想像龍一樣,乘雲駕霧,遨遊於太虛幻境,無影無形捉摸不定,我就沒法追逐和捕捉他了。我見到老子,覺得他的思想境界就像遨遊在太虛中的龍,使我干張嘴說不出話,舌頭伸出來也縮不回去,弄得我心神不定,不知道他到底是人還是神啊。」

陽子見到老子,老子對他說,「虎豹由於身上有花紋,猿猴因為過分敏捷,所以才招人射殺。」陽子問老子,君王很英明的統治會達到什麼樣的程度。
老子說:「一位真正英明的君王,應該是他雖有蓋世的功勞但老百姓卻不知道。他使萬物都井井有條,而老百姓認為本來就應該是那樣。他德行很高但老百姓卻並不歌頌他的名字。他在位或不在位都於天下百姓沒有什麼關係。」

老子將要出關西去,打算登崑崙山。守關的令尹喜通過占卜預知會有神人從這裡經過,就命人清掃了四十里道路迎接,果然是老子來了。
老子出行以來,在中原一帶都沒有傳授過什麼,他知道令尹喜命中注定該得道,就在那裡停留下來。
有一個叫徐甲的人,從少年時受雇於老子作僕人,老子每天大約應付給他一百錢,一共欠了他七百二十萬錢的工錢。徐甲見老子出關遠行,想盡快討回自己的工錢又怕不可能,就求人寫了狀子告到令尹喜那裡。替徐甲寫狀子的人並不知道徐甲已跟隨老子二百多年了,只知道他如果索回老子所欠的工錢就會成為富翁,就答應把女兒嫁給徐甲。徐甲見那女子很美,更加高興,就把告老子的狀子遞交給令尹喜。
令尹喜看了狀子大吃一驚,就去告訴了老子。
老子對徐甲說:「你早就該死了。我當初因為官小家窮,連個替我打雜的人都沒有,就雇了你,同時也就把『太玄清生符』給了你,所以你才能一直活到今天。你為什麼要告我呢?我當初曾答應你,如果你將來進入了『安息國』,那時我會用黃金計算你的工錢全數還給你。你怎麼竟這樣急得等不了呢?」說罷就讓徐甲面向地下張開嘴,只見那『太玄真符』立刻被吐了出來,符上的硃砂字跡還像剛寫時一樣,而徐甲則頓時變成了一具枯骨了。
令尹喜知道老子是神人,就跪下磕頭為徐甲求情,並自願替老子還欠債。老子就把那太玄真符又扔給徐甲,徐甲立刻復活了。令尹喜就給了徐甲二百萬錢打發他去了。
令尹喜向老子恭敬地執弟子之禮,老子就把長生之道的秘方授給了令尹喜。令尹喜又向老子請求更進一步的教導訓誡,老子就口述了五千字,令尹喜回去後記了下來,這就是老子著名的經典《道德經》。
令尹喜按照老子的教導去修行,果然也成了仙。

漢代的竇太后崇尚老子的著作,孝文帝及竇氏家族人人都必須讀老子的書,讀後都獲益匪淺。所以漢文帝、漢景帝在位時,天下太平國運興盛,而竇氏三代也保住了他們的富貴和皇帝的恩寵。太子的老師疏廣父子也深深理解老子的道義,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父子二人同一天辭官回家,把他們的財富散給了窮人,以保持高貴的節操。
後來的那些隱士們,凡是遵從老子道術的,都是拋棄了世俗的榮華富貴,著力於養身修性,而沒有在險惡的亂世遭到顛沛坎坷。老子的學說和道術淵博深遂,流傳很廣,這難道不是乾坤所定,值得後代萬世向他師法學習的嗎?所以莊週一派的門徒,也都把老子奉為他們的宗師了。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