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山之農者侵畔》(《韓非子》)全文意思

作者或出處:《韓非子
古文《歷山之農者侵畔》原文:
歷山之農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畝正。河濱之漁者爭坻,舜往漁焉,期年而讓長。東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歎曰:「耕、漁與陶,非舜官也,而舜往為之者,所以救敗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處苦而民從之。故曰:聖人之德化乎!」
或問儒者曰:「方此時也?堯安在?」
其人曰:「堯為天子。」
然則仲尼之聖堯奈何!聖人明察,在上位,將使天下無奸也。今耕漁不爭,陶器不窳,舜又何德而化?舜之救敗也,則是堯有失也。賢舜則去堯之明察,聖堯則去舜之德化,不可兩得也。楚人有鬻楯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楯,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堯舜之不可兩譽,矛楯之說也。
且舜救敗,期年已一過,三年已三過。舜壽有盡,天下過無已者。以有盡逐無已,所止者寡矣。賞罰使天下必行之,令曰:「中程者賞,弗中程者誅。」令朝至暮變,暮至朝變,十日而海內畢矣,奚待期年!舜猶不以此說堯令從己,乃躬親,不亦無術乎?且夫以身為苦而後化民者,堯舜之所難也;處勢而驕下者,庸主之所易也。將治天下,釋庸主之所易,道堯舜之所難,未可與為政也。


《歷山之農者侵畔》現代文全文翻譯:
歷山耕地的人越出田界侵佔別人的耕地,舜便去那裡耕種,一年之後,田界不再被破壞侵佔。河邊打漁的人爭著在水中高地捕魚,舜便去那裡打漁,一年之後,都讓年長的人占水中高地。東夷制陶器的人制的陶器粗劣不結實,舜便去那裡制陶器,一年之後,陶器制得很牢固。孔子歎息說:「耕地、打漁和制陶器,都不是舜的職責,舜去幹這些事情,是為了挽救社會風氣的敗壞。舜確實稱得上仁呀!他能夠親身耕田做勞苦的工作,百姓都跟著他幹。所以說:聖人的德行真能感化人啊!」
有人問儒家的人說:「當這個時候,堯在哪裡?」
那個人答道:「堯做天子。」
那麼孔於把堯看作聖人又該怎麼說呢!聖人能清楚地瞭解一切,處在帝王的位置上,要使天下沒有邪惡的事情發生。如果耕地打漁不發生爭執,陶器質量不粗劣,舜又哪裡用得著用德行去教化他們呢?當舜挽救社會風氣敗壞的時候,就說明堯有過錯。認為舜很賢,便排除了堯能清楚地瞭解一切;認為堯是聖人,便排除了舜用德行進行教化的可能,不可能兩方面同時成立。有個賣盾和矛的楚國人,稱讚他的盾說道:「我的盾非常堅固,沒有什麼東西能穿透它。」又稱讚他的矛說:「我的矛十分銳利,沒有什麼東西不能穿透。」有人說:「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麼樣呢?」那個人不能回答。不可穿透的盾和什麼都能穿透的矛,不可能同時存在。現在對堯、舜不可能兩方面都稱讚,這就像楚人對矛、盾的說法一樣。
再說舜挽救社會風氣的敗壞,一年只能消除一件過錯,三年不過消除三件過錯。舜的壽命有終了的時候,天下的過錯沒有完結的時候。用有限的生命跟在永遠沒有完結的過錯後面,一個個地糾正,所能制止的就太少了。如果有賞功罰過的規定讓天下一定要實行,並且下命令說:「符合規定的就獎賞,不符合規定的就懲罰。」命令早晨到達,晚上情況就得到改變;晚上到達,第二天早晨情況就得到改變;十天功天天下就能全部改變情況,為什麼還要等到一年以後呢?舜還不用這個辦法來勸說堯,讓他聽從自己的意見,竟然親自做那些勞苦的事,豈不是太沒有辦法了嗎?進一步來說,親自去做勞苦的事情然後才能感化百姓,這是堯舜也感到困難的事;處在有權勢的地位用命令矯正百姓的錯誤,這是平庸的君主也感到容易的事情。準備去治理天下,卻放棄平庸君主容易做到的事,而提倡堯舜很難做到的事,這種人是不可以和他一道治理國家的。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