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常遇春傳》
常遇春,字伯仁、懷遠人。貌奇偉,勇力絕人,猿臂善射。初從劉聚為盜,察聚終無成,歸太祖於和陽。未至,困臥田間。夢神人被甲擁盾呼日:「起起,主君來。」驚寤,而太祖適至,即迎拜。時至正十五年四月也。無何,自請為前鋒。太祖曰:「汝特饑來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遇春固請。太祖曰:「侯渡江,事我未晚也。」及兵薄牛渚磯元兵陳磯上舟距岸且三丈餘莫能登遇春飛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應聲奮戈直前。敵接其戈,乘勢躍而上,大呼跳蕩,元軍披靡。諸將乘之,遂拔採石,進取太平。
授總管府先鋒,進總管都督。友諒薄龍灣。遇春以五翼軍設伏,大破之,通復太平,功最。太租追友諒於江州,命遇春留守,用法產,軍民肅然無敢犯,進行省參知政事。從取安慶。漢軍出江游微,遇春擊之,皆反走,乘勝取江州。還守龍灣,援長興,俘殺吳兵五千餘人。
先是,太祖所任將帥最著者,平章邵榮、右丞徐達與遇春為三。而榮尤宿將善戰,至是驕蹇有異志,與參政趙繼祖謀伏兵為變。事黨,太祖欲有榮死,遇春直前曰:「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義不與共生。」太祖乃飲榮酒,流涕而戰之,以是益愛重遇春。
明年,太祖即吳王位,進遇春平章政事。太祖復視師武昌。漢丞相張必先自岳來援。遇春乘其未集,急擊擒之。城中由是氣奪,陳理遂降,盡取荊、湖地。從左相國達取廬州,下吉安。圍贛州,熊天璃固守不下。太祖使使諭遇春:「克城無多殺。苟得地,無民何益?」於是遇春浚壕立柵以困之。領兵六月,天瑞力盡乃降,遇春果不殺。太祖大喜,賜書褒勉。會元將也速攻通州,詔遇春還備。進攻大興州,遂拔開平。師還,次柳河川,暴疾卒,年僅四十。太祖聞之,大震悼。賜葬鍾山原,追封開平王,謚忠式。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二。
(選自《明史‧常遇春傳》,有刪節)
常遇春,字伯仁,懷遠人。容貌奇特雄偉,果敢有力,無人能比,手臂很長,善於射箭。開初跟從劉聚作強盜,察覺劉聚最終不會有什麼成就,就在和陽歸順太祖。還沒到時,因困乏躺臥田間,夢見神仙身披鎖甲手持盾牌喊道:「起來起來,君主來了。」驚醒,而太祖恰巧到達,於是迎上前跪拜。當時是至正十五年四月。不久,自己請求作前鋒。太祖說:「你不過因飢餓來找口飯吃罷了,我怎麼能留你呢。」常遇春堅決請求。太祖說:「等渡過長江,再事奉我也不晚。」等到軍隊逼近牛渚磯時,元軍在石磯上列陣,船距離岸邊還有三丈多,沒有誰能登上岸。常遇春駕小船飛快地到來,太祖指揮他向前。常遇春答應一聲,持戈奮力直衝向前。敵人抓住他的戈,他乘勢躍起跳上了岸,大喊著跳躍掃蕩,元軍紛紛潰敗。眾將趁機而上,於是拔取採石,進軍攻取太平。
拜授為總管府先鋒,進升總管都督。陳友諒逼近龍灣,常遇春以五股軍隊設置埋伏,大敗陳友諒,於是收復太平,戰功第一。太祖追趕陳友諒到了江州,命常遇春留守,執行法令嚴明,軍民都很畏懼沒有人敢違犯,進升行省參知政事。隨從攻取安慶。漢軍在長江上巡遊,常遇春攻擊他們,都掉頭逃走,乘勝奪取了江州。回來守衛龍灣,支援長興,俘虜斬殺吳軍五千多人。
在此之前,太祖所任用的將帥中最著名的,是平章邵榮、右丞徐達和常遇春三位。而邵榮尤其是位善戰的老將,到這時傲慢不遜有了二心,和參政趙繼祖密謀埋伏軍隊發動兵變。事情被發覺,太祖想寬恕邵榮的死罪,常遇春徑直上前進言說:「為人臣子犯了謀反罪,還有什麼可以寬恕的,臣按道義不能和這種人共存。」太祖於是讓邵榮飲酒,流著眼淚殺了他,由此更喜愛器重常遇春。
第二年,太祖即位稱吳王,進升常遇春為平章政事。太祖又來視察進攻武昌的軍隊。漢丞相張必先從岳州前來支援武昌守軍。常遇春趁他們還沒有集結,突然出擊擒獲了他們。城中人因此鬥志喪失,陳理於是投降,常遇春完全奪取了荊州、湖州的地盤。又隨從左相國徐達攻取廬州,攻下吉安。包圍贛州,熊天瑞固守而未能攻下。
太祖派使者告諭常遇春:「攻克城池之後不要多殺人。如果得到了土地,沒有百姓又有什麼好處呢?」於是常遇春挖深壕溝豎起柵欄來圍困他們。軍隊圍攻了六個月,熊天瑞財力耗盡,於是投降,常遇春果然沒有殺人。太祖非常高興,賜信褒獎勉勵。
恰逢元將也速進攻通州,下詔令常遇春回來守備。進攻大興州,於是攻取了開平。軍隊返回,駐紮在柳河川,突發重病而去世,年僅四十歲。太祖聽說了此事,大為震驚悲痛。賜令葬在鍾山的高平地上,追封開平王,謐號忠武。在太廟陪祭,在功臣廟繪畫肖像,排位都在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