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李文祥傳》全文翻譯

明史·李文祥傳》
原文
    李文祥,字天瑞,麻城人。祖正芳,山西布政使。父㵾,陝西參政。文祥自幼俊異。弱冠舉於鄉,成化末登進士。萬安當國,重其才。以孫弘璧與同榜,款於家,文祥意弗慊也。未幾,孝宗嗣位,即上封事1,略曰:祖宗設內閣、六部,贊萬幾,理庶務,職至重也。頃者,在位多匪人,權移內侍。賞罰任其喜怒,禍福聽其轉移。仇視言官,公行賄賂。阿之則交引驟遷,忤之則巧讒遠竄。朝野寒心。望陛下密察渠魁,明彰國憲,擇謹厚者供使令。更博選大臣,諮諏治理,推心委任,不復嫌疑,然後體統正而近習不得肆也。
    臣見登極詔書,不許風聞言事。古聖王懸鼓設木,自求誹謗。言之縱非其情,聽者亦足為戒,何害於國,遽欲罪之?昔李林甫持此以禍唐,王安石持此以禍宋。遠近驟聞,莫不驚駭。願陛下再頒明詔,廣求直言,庶不墮奸謀,足彰聖德。大率君子之言決非小人之利,諮問倘及,必肆中傷。如有所疑,請試面對。
    疏奏,宦官及執政萬安、劉吉、尹直等鹹惡之,數日不下。忽詔詣左順門,以疏內有「中興再造」語,傳旨詰責。文祥從容辨析而出。謫授陝西咸寧丞。南京主事夏崇文論救,不納。工部主事莆田林沂復請召文祥及湯鼐,納崇文言,且召陳獻章、謝梟等。時安已去,吉、直激帝怒,嚴旨切責之。廷臣多薦文祥,率為吉、直所沮。
    弘治二年以王恕薦召為兵部主事,監司以下饋贐皆不納。到官未逾月,復以吉人事下獄,貶貴州興隆衛經歷。都御史鄧廷瓚征苗,咨以兵事,大奇之,欲薦為監司。文祥曰:「昔以言事出,今以軍功進,不可。」固辭不得乃請繼表入都固乞告歸疏再上不許還經商城渡冰陷死焉年僅三十。(選自《明史,列傳第七十七》,有刪改)
註釋〕1古代臣下上書言事時,將奏章用皂囊緘封呈進,以防洩漏,謂之「上封事」。

譯文
    李文祥,字天瑞。麻城人。祖父李正芳,任山西布政使。父親李,任陝西參政。李文祥從小英俊非凡。二十歲時鄉試中舉,成華末年考中進士。萬安執掌國政,推重他的才能。因孫子萬弘璧和李文祥同列進士榜,便在家設宴款待,李文祥內心不滿。不久,孝宗即位,李文祥馬上密奏皇上,大致內容是:
    祖宗設置內閣、六部,輔佐國家大事,處理各種政務,官職特別重要。近來執政者多非其人,權力轉移到內侍手中。賞罰隨其喜怒確定,禍福聽憑其意志轉移。敵視諫官,公然施行賄賂。阿諛逢迎便交相引薦驟然陞遷,違背不從就巧言詆毀流放遠方。朝廷內外無不心驚膽戰。萬望陛下暗暗地訪察首惡,使國家大法顯明昭彰,選擇謙虛忠厚的人以供使喚。更廣泛選擇賢良大臣,咨詢治國策略,推心置腹委以重任,不再猜測懷疑,然後國家法制端正而親近之臣便不敢放肆了。
    臣見陛下即位時所頒布的詔書,不允許以傳聞議論時事。但古代聖明的帝王曾懸鼓設木,自己廣泛徵求不同意見。言論即使不合情理,聽的人也足夠作為警戒,這對國家有什麼害處,卻要馬上加罪呢?從前李林甫便如此,從而禍害唐代,王安石也是如此,從而禍害宋代。遠近多次傳聞,無不驚訝恐懼。望陛下再次頒布聖明詔書,廣泛徵求直言,希望不要墮入奸人的陰計,足以彰顯聖上的德行。大概君子的話決不會對小人有利,倘若詢問他們,必定會放縱中傷。如有所疑慮,請求當面對證。
    奏疏呈入,宦官和執政大臣萬安、劉吉、尹直等人都憎惡他,幾天都不批示下發。忽然被詔令去左順門,因奏疏中有「中興在造」的話,傳聖旨責問。李文祥從容不迫論辯析理而出。貶謫授任陝西咸寧丞。南京主事夏崇文上疏解救,不被採納。工部主事莆田林沂又請求召回李文祥和湯鼐,採納夏崇文的建議,並召回陳獻章、謝鐸等人。當時萬安已離任,劉吉、尹直激怒皇帝,已嚴厲聖旨嚴詞斥責。朝廷大臣多推薦李文祥,大多被劉吉、尹直阻撓。
    弘治二年,因王恕的推薦召任兵部主事,監司以下贈送的財物都不接受。到任不到一個月,又因吉人之事被捕入獄,貶官貴州興隆衛經歷。都御史鄧廷瓚征伐苗人,向他咨詢用兵之計,對他的才能非常驚奇,想推薦他任監司。李文祥說:「以前因上疏言事被貶謫出京,現又因軍功陞官,不可行。」堅決請求辭官還鄉。奏疏兩次呈入,不被批准。返回途中經過商城,渡河時冰沉陷,淹死於水中,年僅三十歲。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