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李昭亮傳》
李昭亮,字晦之,明德太后兄繼隆子也。四歲,補東頭供奉官,許出入禁中。繼隆北征契丹,遣昭亮持詔軍中。問方略及營陣眾寡之勢,昭亮年雖少,還奏稱旨。累遷西上閣門使。出為潞州兵馬鈐轄,徙領麟府路軍馬事,尋為管勾軍頭引見司兼三司衙司。軍士有逃死而冒請官廩者數百人,昭亮按發之。領高州刺史,知代州。以四方館使復領麟府路軍馬事。累遷真定路都總管。保州兵叛,殺官吏,詔遣王果招降之,叛者乘埤呼曰:「得李步軍來,我降矣。」於是遣昭亮,昭亮從輕騎數十人,不持甲盾弓矢,叩城門呼城上曰:「爾輩第來降,我保其無虞也。不爾,幾無噍類矣。」卒稍稍縋城下。明日,相率開城門降。改淮康軍節度觀察留後,復知定州。
敕使存勞,賜黃金三百兩,給節度使奉,以褒其功。都轉運使歐陽修言:「昭亮入保州,以叛卒女口分隸諸軍。」置不問。時承平久將士多因循樂縱弛昭亮本將家子雖以恩澤進然習軍中事既統宿衛政尚嚴多所建請萬勝、龍猛軍蒲博爭勝負,徹屋椽相擊,士皆惶駭,昭亮捕斬之,杖其主者,諸軍為之股慄。帝祠南郊,有騎卒亡所挾弓,會赦,當釋去。昭亮曰:「宿衛不謹,不可貸。」卒配隸下軍,禁兵自是頓肅。以宣徽北院使判河陽,徙延州。以南院使判澶州,徙并州、成德軍,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大名府。仁宗以塗金紋羅書曰:「李昭亮親賢勳舊。」命其子惟賢持以賜。徙定州,改天平、彰信、泰寧軍節度使。在定州數言老疾不任邊事,願還京師,乃以為景靈宮使,又改昭德軍節度使。卒,贈中書令,謚良僖。(節選自《宋史‧李昭亮傳》)
李昭亮,字晦之,是明德太后兄長繼隆的兒子。他四歲的時候,補任東頭供奉官,被允許出入禁中。繼隆向北征討契丹,皇帝派遣昭亮在軍中持詔。他被問及方法策略和軍營軍陣多少的態勢,昭亮年齡雖然小,但回奏符合皇帝心意。多次陞遷做了西上閣門使。出京擔任潞州兵馬鈐轄,兼任麟府路軍馬事,不久擔任管勾軍頭引見司兼三司衙司。有數百名利用逃跑、死亡而冒名請領國庫糧食的數百軍士,昭亮都審查揭發了他們。兼任高州刺史,擔任代州知州。以四方館使的身份又兼任麟府路軍馬事。多次陞遷至真定路都總管。保州士兵發動叛亂,殺死官吏,皇帝下詔派遣王果招降他們,叛者登上城牆上的矮牆呼喊道:「如果李步軍能來,我們就投降。」於是派遣昭亮,昭亮讓幾十名輕裝騎兵跟隨著他,並且不拿盔甲盾牌弓箭,叩擊城門向城上呼喊道:「你們只管來投降,我確保你們沒有可擔心的。如果不投降的話,幾乎不可能有活著的人。」士卒漸漸用繩子吊著出了城。第二天,一個接一個開城門投降。昭亮改任淮康軍節度觀察留後,又做了定州知州。
皇帝命使者省視慰勞他,賜給他三百兩黃金,給予了節度使的俸祿,來褒獎他的功勞。都轉運使歐陽修上奏:「昭亮進入保州後,把叛軍的女人分配給諸軍。」皇帝擱置不過問。當時太平盛世時間久了,將士大多因此尋求快樂放縱鬆懈。昭亮本來是將門後代,雖然憑借恩澤進官,但熟習軍中事務,統領宿衛後,政事嚴苛並有很多建議。萬勝、龍猛軍賭博爭勝負,拿屋上的椽子互相攻擊,士人都惶恐害怕,昭亮抓捕斬殺了他們,杖責他們的主官,諸軍因此戰戰兢兢。皇帝在南郊祭天,有騎兵丟了自己攜帶的弓箭,恰逢大赦,應當釋放。昭亮說:「值宿宮禁,擔任警衛卻不謹慎,不能寬恕。」這個士兵被發配隸屬給下軍,禁兵自此整肅。以宣徽北院使的身份任職河陽,又遷任延州。以南院使任職澶州,遷任并州、成德軍,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大名府。仁宗用塗金紋羅寫道:「李昭亮親賢勳舊。」命他的兒子李惟賢拿著賞賜給他。遷任定州,改任天平、彰信、泰寧軍節度使。在定州屢次上書年老有疾病不能承擔邊疆事務,希望回到京城,於是讓他擔任景靈宮使,又改任昭德軍節度使。死後,贈中書令,謚號良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