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新注卷七十六 趙尹韓張兩王傳第四十六》全篇古文翻譯

漢書新注卷七十六 趙尹韓張兩王傳第四十六

  【說明】本書敘述趙廣漢、尹翁歸、韓延壽、張敞、王尊、王章等人的事跡。這是一篇官於京輔、並稱廉能者的類傳。趙廣漢,治穎川、打擊豪強,為京兆尹「廉明」,摧辱霍氏及貴戚無所迴避。後為蕭望之劾奏,被腰斬。尹翁歸,為官「公廉」。曾任東海太守,打擊豪猾。官右扶風,抑制豪強,京師大治。為政任刑。卒後家無餘財。韓延壽,為穎川、東郡太守,政尚禮義,所至今行禁止。為左馮翊,被蕭望之劾以僭越不道,棄市。張敞,敢於切諫。為膠東相,平息「盜賊」。為京兆尹,懲治「盜賊」。賞罰分明,儒法並用。為婦畫眉,傳為笑談。王尊,治地方有績。為司隸校尉,劾奏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張譚阿順宦官石顯。為京兆尹,「誅暴禁邪」,吏民稱之。王章,「在朝廷名敢直言」。為京兆尹,劾奏王鳳專權,不可任用,宜更選忠賢。遂為王鳳所陷,罪至大逆,死於獄中,這六人都敢作敢為,為政有績,對上敢碰硬,但多不得善終。京輔,實是非之地,不易處之。班固集此數人合傳,顯示當時政治的一個側面,很有意味;然所論並不精當。
  趙廣漢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1),故屬河間(2)。少為郡吏,州從事(3),以廉潔通敏下士為名(4)。舉茂材(5),平准令(6)。察廉為陽翟令(7)。以治行尤異,遷京輔都尉(8),守京兆尹(9)。會昭帝崩,而新豐杜建為京兆掾(10),護作平陵方上(11)。建素豪俠,賓客為奸利,廣漢聞之,先風(諷)告。建不改,於是收案致法(12)。中貴人豪長者為請無不至(13),終無所聽。宗族賓客謀欲篡取(14),廣漢盡知其計議主名起居(15),使吏告曰:「若計如此,且並滅家。」令數吏將建棄市,莫敢近者。京師稱之。
  (1)涿郡:郡名。治涿縣(今河北涿縣)。蠡(lǐ)吾:縣名。在今河北蠡縣。(2)河間:郡名。治樂城(在今河北獻縣東南)。(3)州從事:官名。州刺史的佐官。(4)下士:謙以待士。(5)茂材:即「秀才」,漢代選舉科目之一。(6)平准令:官名,管理物價。(7)察廉:謂經孝廉科目的考核。陽翟:縣名。今河南禹縣。(8)京輔都尉:官名。輔佐京兆尹。(9)守(shou):暫時代理或試任職務。京兆尹:官名。主管京城及長安以東地區的行政長官。(10)新豐:縣名。在今陝西臨潼東北。京兆掾(yuan):京兆尹掾屬之總稱。(11)平陵:漢昭帝陵墓,在今陝西咸陽市西。方上:謂陵頂。現存平陵頂仍為正方覆斗式。(12)收案致法:拘捕法辦。(13)中貴人:指有權勢的宦官。豪長者:指有聲望的豪紳。(14)篡取:謂劫獄。(15)主名起居:為首者及其動向。
  是時,昌邑王征即位(1),行淫亂,大將軍霍光與群臣共廢王(2),尊立宣帝。廣漢以與(預)議定策,賜爵關內侯(3)。
  (1)昌邑王:指劉賀,漢昭帝之侄子。詳見《武五子傳》。(2)霍光:本書有其傳。(3)關內侯:秦漢爵名,第十九等。
  遷穎川太守(1)。郡大姓原、褚宗族橫恣(2),賓客犯為盜賊,前二千石莫能禽(擒)制(3),廣漢既至數月,誅原、褚首惡,郡中震慄(4)。
  (1)穎川:郡名。治陽翟(今河南禹縣)。(2)橫恣:暴放縱橫。(3)二千石:指稱郡守。漢代郡守俸祿為二千石。(4)震慄:恐懼。
  先是穎川豪桀(傑)大姓相與為婚姻,吏俗朋黨(1)。廣漢患之,厲(勵)使其中可用者受記(2),出有案問,既得罪名,行法罰之,廣漢故漏洩其語(3),令相怨咎。又教吏為缿筒(4),及得投書,削其主名,而托以為豪桀(傑)大姓子弟所言。其後強宗大族家家結為仇讎,奸黨散落,風俗大改。吏民相告訐(5),廣漢得以為耳目,盜賊以故不發,發又輒得。壹切治理(6),威名流聞,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聞廣漢。
  (1)朋黨:樹黨結伙。(2)記:指古時的一種公文。(3)故:故意。(4)缿筒(xiangtǒng):形似筒的密告箱。(5)相告訐(jie):互相揭發陰私。(6)壹切:權宜之意。
  本始二年(1),漢發五將軍擊匈奴(2),征廣漢以太守將兵,屬蒲類將軍趙充國(3)。從軍還,復用守京兆尹,滿歲為真(4)。
  (1)本始二年:前72年。(2)漢發五將軍擊匈奴:此指本始二年秋,漢朝遣田廣明(祁連將軍)、趙充國(蒲類將軍)、田順(虎牙將軍)、范明友(度遼將軍)、韓增(前將軍)出師擊匈奴。(3)趙充國:字翁孫,隴西上邽人。本書有其傳。(4)滿歲為真:試任滿一年便正式任命。
  廣漢為二千石,以和顏接士,其尉薦(慰藉)待遇吏,慇勤甚備。事推功善,歸之於下,曰:「某掾卿所為(1),非二千石所及。」行之發於至誠。吏見者皆輸寫(瀉)心腹(2),無所隱匿,鹹願為用,僵仆無所避。廣漢聰明,皆知其能之所宜,盡力與否。其或負者(3),輒先聞知,風(諷)諭不改,乃收捕之,無所逃,按之罪立具(4),即時伏辜(5)。
  (1)掾卿:長官對屬吏之稱謂。(2)輸瀉心腹:傾訴心裡話。(3)負:違背。(4)立具:立即結案。(5)伏辜:伏罪。
  廣漢為人強力,天性精於吏職,見吏民,或夜不寢至旦。尤善為鉤距(1),以得事情(2)。鉤距者,設預知馬賈(價),則先問狗(3),已問羊,又問牛,然後及馬,參(三)伍其賈(價)(4),以類相準,則知馬之貴賤不失實矣(5)。唯廣漢至精能行之,它(他)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盜賊,閭裡輕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請求銖兩之奸(6),皆知之。長安少年數人會窮裡空捨謀共劫人(7),坐語未訖,廣漢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蘇回為郎(8),二人劫之。有頃,廣漢將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長安丞龔奢叩堂戶曉賊(9),曰:「京兆尹趙君謝兩卿(10),無得殺質(11),此宿衛臣也。釋質,束手(12),得善相遇,幸逢赦今,或時解脫。」二人驚愕,又素聞廣漢名,即開戶出,下堂叩頭,廣漢跪謝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獄,敕吏謹遇(13),給酒肉。至冬當出死(14),預為調棺(15),給斂(殮)葬具(16),告語之,皆曰:「死無所恨!」
  (1)鉤距:猶反覆調查。(2)事情:事實情由。(3)問狗:指問狗價。下文「問羊」、「問牛」,即問羊價、問牛價。(4)三伍:錯綜比驗。(5)以類相準二句:據《居延漢簡》考之,西漢中晚期牧畜之價,貴賤的次序是:馬:牛、羊、狗。故「欲知馬價,則先問狗……」。(6)求:楊樹達曰:「『求』當讀為『賕』。」賕,賄賂。《漢書·刑法志》有「吏坐受賕枉法」之說。(7)窮裡空捨;指偏僻無人處。劫人:謂劫持人質而勒索錢財。猶今綁票。(8)郎:官名。侍從天子左右。(9)曉:告知。(10)謝兩卿:勸告兩位。(11)質:人質。指蘇回。 (12)束手:謂自動束手就擒。 (13)敕(chi):命令。(14)出死:押赴刑場處死。(15)調:發給之意。(16)殮葬具:收殮時衣被之具。
  廣漢嘗記召湖都亭長(1),湖都亭長西至界上(2),界上亭長戲曰:「至府(3),為我多謝問趙君(4)。」亭長既至,廣漢與語,問事畢,謂曰:「界上亭長寄聲謝我,何以不為致問?」亭長叩頭服實有之。廣漢因曰:「還為吾謝界上亭長,勉思職事,有以自效,京兆不忘卿厚意(5)。」其發奸擿伏如神(6),皆此類也。
  (1)記召:指下公文召人。湖:縣名。在今河南靈寶縣西。都亭:漢代設於城內和城廂之亭。當時在鄉村也設亭。亭長負責治安與民事。(2)界上:地名。(3)府:官署的通稱。此指京兆尹的官署。(4)謝問:問候之意。(5)京兆:京兆尹自稱。(6)發奸擿(tī)伏:揭發奸邪和隱秘。
  廣漢奏請,令長安游徼獄吏秩百石(1),其後百石吏皆差自重(2),不敢枉法妄系留人(3)。京兆政清,吏民稱之不容口(4)。長老傳以為自漢興以來治京兆者莫能及。左馮翊、右扶風皆治長安中(5),犯法者從(蹤)跡喜過京兆界。廣漢歎曰:「亂吾治者,常二輔也(6)!誠令廣漢得兼治之,直差易耳(7)。」
  (1)游徼:鄉官名。掌察捕奸盜。(2)差:比較之意。(3)系留:拘留。(4)不容口:說不盡之意。(5)左馮翊(pingyi)、右扶風:皆官名,又政區名。治長安中:指官署設在長安。(6)二輔:指左馮翊、右扶風。二輔加京兆尹,合稱「三輔」,(7)直差易:意謂那就較為容易治理。
  初,大將軍霍光秉政,廣漢事光。及光薨後,廣漢心知微指,發長安吏自將(1),與俱至光子博陸侯禹第(2),直突入其門,搜索私屠酤(3),椎破盧(壚)罌(4),斧斬其門關而去(5)。時光女為皇后,聞之,對帝涕泣(6)。帝心善之,以召問廣漢。廣漢由是侵犯貴戚大臣。所居好用世吏子孫新進年少者,專厲強壯蜂(鋒)氣(7),見事風生(8),無所迴避,率多果敢之計,莫為持難(9)。廣漢終以此敗。
  (1)將(jiang):率領。(2)第:第宅。(3)私屠酤(gū):指私自宰殺牲畜及釀酒賣酒。當時榷酒酤,故搜索之。(4)壚:謂酒壚。安放酒罈的土檯子。罌(yīng):一種酒罈。(5)門關:門閂(shuān)。此處指門。(6)帝:指漢宣帝。(7)鋒氣:鋒芒銳氣。(8)風生:如風之興,形容異常快速。(9)莫為持:謂無人自持而與其為難。
  初,廣漢客私酤酒長安市,丞相吏逐去。客疑男子蘇賢言之,以語廣漢。廣漢使長安丞按賢(1),尉史禹故劾賢為騎士屯霸上(2),不詣屯所,乏軍興(3)。賢父上書訟罪,告廣漢,事下有司覆治。禹坐要(腰)斬,請逮捕廣漢。有詔即訊(4),辭服,會赦,貶秩一等(5)。廣漢疑其邑子榮畜教令(6),後以它法論殺畜。人上書言之,事下丞相御史,案驗甚急。廣漢使所親信長安人為丞相府門卒,令微司(伺)丞相門內不法事(7)。地節三年七月中(8),丞相傅婢有過(9),自絞死。廣漢聞之,疑丞相夫人妒殺之府捨。而丞相奉齋酎入廟祠(10),廣漢得此,使中郎趙奉壽風(諷)曉丞相(11),欲以脅之,毋令窮正己事(12)。丞相不聽,按驗愈急。廣漢欲告之,先問太史知星氣者(13),言今年當有戮死大臣,廣漢即上書告丞相罪。制曰:「下京兆尹治。」廣漢知事迫切,遂自將吏卒突入丞相府,召其夫人跪庭下受辭(14),收奴婢十餘人去,責以殺婢事。丞相魏相上書自陳(15):「妻實不殺婢。廣漢數犯罪法不伏辜,以詐巧迫脅臣相,幸臣相寬不奏。願下明使者治廣漢所驗臣相家事。」事下廷尉治(16),實丞相自以過譴笞傅婢,出至外弟(第)乃死,不如廣僅言。司直蕭望之劾奏(17):「廣漢摧辱大臣,欲以劫持奉公,逆節傷化,不道。」宣帝惡之,下廣漢廷尉獄,又坐賊殺不辜(18),鞠(鞫)獄故不以實(19),擅斥除騎士乏軍興數罪。天子可其奏(20)。吏民守闕號泣者數萬人(21),或言「臣生無益縣官(22),願代趙京兆死,使得牧養小民。」廣漢竟坐要(腰)斬。
  (1)按:審訊。(2)尉史:主管刑獄的佐官。故:故意。霸上:地名,在今西安市東。(3)乏軍興:耽誤軍事。這是違反軍律之罪。(4)有詔即訊:詔命立即審訊。(5)貶秩:降低俸祿。(6)邑子:猶今言同鄉。此謂許廣漢同鄉。教令:唆使。(7)微伺:暗中偵察。(8)地節三年:即公元前67年。(9)傅婢:保姆。(10)奉齋酎(zhou):謂沐浴齋戒奉獻酎金,參加天子宗廟祭祀。(11)中郎:官名。掌在宮中護衛侍從。(12)窮正:徹底查處。(13)太史:官名。掌天文曆法。星氣:以星象占卜人事吉凶之方術。(14)受辭:受審對質。(15)魏相:字弱翁,濟陰定陶人。本書有其傳。(16)廷尉:官名。最高司法長官,九卿之一。(17)司直:即丞相司直。丞相重要的屬官。蕭望之:疑誤。沈欽韓曰:「《史記·丞相傳》云:『丞相繁君奏:「京兆尹趙君脅迫丞相。」按《蕭望之傳》,霍光薨,地節三年夏望之上書,拜為謁者,歲中累遷諫大夫、丞相司直,歲中三遷。是望之為司直即在地節三年。趙廣漢以元康三年冬腰斬,則望之已遷官。《百官表》元康二年少府蕭望之為左馮翊。是其去司直官久矣。作『繁延壽』者是。」(18)賊殺:虐殺。不辜:無罪之人。(19)鞠(jū)獄:審訊案件。(20)可:許可,批准。(21)闕(que):宮闕。(22)縣官:指天子。有時也指朝廷、官府。
  廣漢雖坐法誅(1),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強,小民得職(2)。百姓追思,歌之至今。
  (1)誅:據《公卿表》元康元年「守京兆尹彭城太守遺」,是廣漢死於元康元年(前65)。(2)小民:平民。得職:各得其所。
  尹翁歸字子兄(1),河東平陽人也(2),徙杜陵(3)。翁歸少孤,與季父居(4)。為獄小吏,曉習文法。喜擊劍,人莫能當(5)。是時大將軍霍光秉政,諸霍在平陽,奴客持刀兵入市斗變(6),吏不能禁,及翁歸為市吏(7),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饋(8),百賈畏之(9)。
  (1)兄:顏師古曰:「『兄』讀曰『況』。」陳直曰:「『兄』字雖可通假為『況』,然在人名上,仍應讀作本音。」並舉漢印文字為證。陳說為是。(2)河東:郡名。治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平陽:縣名。在今山西臨汾西南。(3)杜陵:陵名,縣名。在今陝西西安市東南。(4)季父:叔父。(5)當:抵敵。(6)奴客:家奴、門客。兵:武器。(7)市吏:為市掾等之通稱(陳直說)。(8)饋(kui):指贈送的禮物。(9)百賈(gǔ):設肆售貨之商人。
  後去吏居家(1)。會田延年為河東太守(2),行縣至平陽(3),悉召故吏五六十人(4),延年親臨見,令有文者東,有武者西。閱數十人,次到翁歸(5),獨伏不肯起,對曰:「翁歸文武兼備,唯所施設(6)。」功曹以為此吏倨敖(傲)不遜(7),延年曰:「何傷(8)?」遂召上辭問,甚奇其對,除補卒史(9),便從歸府(10)。案事發奸,窮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歸,徒署督郵(11)。河東二十八縣,分為兩部,閎孺部汾北(12),翁歸部汾南。所舉應法(13),得其罪辜,屬縣長吏雖中傷(14),莫有怨者。舉廉為緱氏尉(15),歷守郡中(16),所居治理,遷補都內令(17),舉廉為弘農都尉(18)。
  (1)去吏:離職。(2)田延年:字子賓。《酷吏傳》有其傳。(3)行縣:巡視各縣。(4)故吏:舊官吏。(5)次:謂依次。(6)施設:安排。(7)功曹:官名。此指郡守的佐吏。(8)何傷:有啥妨礙。(9)除:授與官職。卒史:漢代官署中的小吏。(10)便從歸府:謂令尹翁歸從已歸府。(11)徙:調動。署:試充某官職。督郵:官名。西漢郡縣皆設此官。代表長官督察所屬縣鄉官吏,宣達教令,兼司訟獄等。郡督郵有分兩部、四部、五部者,督郵為督察屬吏過尤之意。(12)閎孺:姓閎,名孺。部:謂分部按察。汾:汾河。在今山西省境。(13)舉:檢舉。(14)長(zhǎng)吏:吏秩之尊者。中(zhong)傷:受到懲罰。 (15)緱(gōu)氏:縣名。在今河南偃師東南。(16)歷守郡中:歷任郡守屬下各職。(17)都內令:官名。主管皇帝私人財物、屬大司農。都內:又稱「大內」。京城內藏皇帝傢俬之處,(18)弘農:郡名。治弘農(在今河南靈寶北)。都尉:官名。輔佐郡守並掌全郡軍事。
  征拜東海太守(1),過辭廷尉於定國(2)。定國家在東海,欲屬(囑)托邑子兩人,令坐後堂待見。定國與翁歸語終日,不敢見(現)其邑子。既去,定國乃謂邑子曰「此賢將(3),汝不任事也(4),又不可干以私(5)。」
  (1)東海:郡名。治郯縣(在今山東郯城西北)。(2)於定國:字曼倩,東海邦縣人。本書卷七十一有其傳。(3)賢將:指太守尹翁歸。兩漢郡守有郡將之稱。(4)任事:謂勝任職事。(5)干:求也。干以私:以私情相求。
  翁歸治東海明察,郡中吏民賢不肖,及奸邪罪名盡知之。縣縣各有記籍(1)。自聽其政(2),有急名則少緩之(3);吏民小解(懈)(4),輒披籍(5)。縣縣收取黠吏豪民,案致其罪(6),高至於死(7)。收取人必於秋冬課吏大會中(8),及出行縣,不以無事時。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東海大豪郯許仲孫為奸猾(9),亂吏治,郡中苦之。二千石欲捕者,輒以力勢變詐自解,終莫能制。翁歸至,論棄仲孫市(10),一郡怖慄(11),莫敢犯禁。東海大治。
  (1)記籍:登記簿。(2)自聽其政:謂親自過問各縣政事。(3)急名:謂為政急酷之名。有說「急名」乃「急召」之訛(沈北宗說)。少緩;謂稍微寬緩。(4)懈:懈怠。(5)披籍:謂查閱登記薄案名處治之。(6)案致:審訊處治。(7)高:猶「極」。(8)收取:拘捕。課:考核。(9)郯:縣名。在今山東郯城北。(10)論:判處。棄市:斬首示眾。(11)怖慄:恐懼。
  以高第入守右扶風(1),滿歲為真。選用廉平疾奸吏以為右職(2),接待以禮,好惡與同之;其負翁歸,罰亦必行。治如在東海故跡(3),奸邪罪名亦縣縣有名籍。盜賊發其比伍中(4),翁歸輒召其縣長吏,曉告以奸黠主名(5),教使用類推跡盜賊所過抵(6),類常如翁歸言(7),無有遺脫。緩於小弱,急於豪強。豪強有論罪,輸掌畜官(8),使斫莝(9),責以員程(10),不得取代。不中程(11),輒笞督(12),極者至以鈇自剄而死(13)。京師畏其威嚴,扶風大治,盜賊課常為三輔最(14)。
  (1)高第:指考核的成績優秀。守右扶風:暫任右扶風的長官。(2)右職:高級職務,重要職位。(3)故跡:指老辦法。(4)比伍:指近鄰。比,鄰近。伍,古時戶籍五家為「伍」。(5)。主名:指為首者。(6)所過抵:所經過與歸投之處。(7)類:猶「率」,大抵。(8)掌畜官:掌管畜牧之宮。此是右扶風的屬宮。(9)斫莝(zhuocuo):鋤草。(10)員程:計人工及日程。(11)不中(zhong)程:不滿額。 (12)督:責也。(13)鈇(fū):切草的鍘刀。自剄(jǐng):自殺。(14)盜賊課:考核肅清盜賊的成績。最:優等。
  翁歸為政雖任刑(1),其在公卿之間清潔自守,語不及私,然溫良嗛(謙)退,不以行能驕人(2),甚得名譽於朝廷。視事數歲,元康四年病卒(3)。家無餘財,天子賢之,制詔御史:「朕夙興夜寐(4),以求賢為右(5),不異親疏近遠,務在安民而已。扶風翁歸廉平鄉(向)正,治民異等(6),早夭不遂,不得終其功業,朕甚憐之。其賜翁歸子黃金百斤,以奉其祭祠(7)。」
  (1)任刑:喜用刑。(2)行能:德行與才能。(3)元康四年:即公元前62年。(4)夙興夜寐:起早睡晚。(5)為右:為上;為重。(6)異等:優等。(7)奉其祭祠:謂供奉祭祀之。
  翁歸三子皆為郡守。少子岑歷位九卿(1),至後將軍(2)。而閎孺亦至廣陵相(3),有治名。由是世稱田延年為知人(4)。
  (1)歷位九卿:謂官至九卿。(2)後將軍:據《表》,尹岑元延元年為右將軍。表、傳不一,必有一誤。(3)廣陵:漢諸侯王國名。都廣陵(在今江蘇揚州市東北)。廣陵相:廣陵王國之相,相當於郡守。(4)知人:謂識人才。
  韓延壽字長公,燕人也(1),徒杜陵。少為郡文學(2)。父義為燕郎中(3)。刺王之謀逆也(4),義諫而死,燕人閔(憫)之。是時昭帝富於春秋(5),大將軍霍光持政,征郡國賢良文學(6),問以得失。時魏相以文學對策(7),以為「賞罰所以勸善禁惡,政之本也。日者燕王為無道(8),韓義出身強諫,為王所殺。義無比干之親而蹈比干之節(2)。宜顯賞其子,以示天下,明為人臣之義。」光納其言,因擢延壽為諫大夫(10),遷淮陽太守(11)。治甚有名,徒穎川。
  (1)燕:漢諸侯王國名。都薊(在今北京市西南)。(2)文學:官名。漢代郡國皆置文學,相當於後世之教官。(3)郎中:官名。侍衛官。(4)刺王:指燕刺王劉旦。燕刺王謀逆事,詳見《武五子傳》。(5)富於春秋:謂年幼。昭帝即位時,僅八歲。(6)賢良文學: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7)對策:自漢代以來考試取士,以政事、經義等設問並出於簡策,讓應考者對策,稱「對策」。(8)日者:往日。(9)比干:商末人,紂王的叔父,官少師。相傳因諫紂王而被剖心而死。(10)諫大夫:官名。掌議論,屬郎中令(光祿勳)。(11)淮陽:郡國名。治陳縣(今河南淮陽)。
  穎川多豪強,難治,國家常為選良二千石(1)。先是,趙廣漢為太守,患其俗多朋黨,故構會吏民(2),令相告訐,一切以為聰明(3),穎川由是以為俗,民多怨仇。延壽欲更改之,教以禮讓,恐百姓不從,乃歷召郡中長老為鄉里所信向者數十人(4),設酒具食,親與相對,接以禮意,人人間以謠俗(5),民所疾苦,為陳和睦親愛銷(消)除怨咎之路。長者皆以為便,可施行,因與議定嫁娶喪祭儀品,略依古禮,不得過法。延壽於是令文學校官諸生皮弁執俎豆(6),為吏民行喪嫁娶禮。百姓遵用其教,賣偶車馬下裡偽物者(7),棄之市道。數年,徒為東郡太守。黃霸代延壽居穎川(8),霸因其跡而大治。
  (1)二千石:指郡守。(2)構會:聚集。告訐(jie):告發,檢舉。(3)以為聰明:猶言以為耳目。(4)歷召:普遍召請。所信向者:所崇拜的人。(5)謠俗:風俗習慣。(6)校官:學官。皮弁(bian):冠名。以白鹿皮所製。俎(zǔ)豆:古代宴會祭祀用的器具。(7)偶車馬:仿製的車、馬等殉葬品。下裡:指葬處。下裡物:指隨葬物。(8)黃霸:字次公,淮陽陽夏人。《循吏傳》有其傳。
  延壽為吏,上(尚)禮義,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賢士,以禮待用,廣謀議,納諫爭(諍);舉行喪讓財(1),表孝弟(悌)有行(2);修治學官(3),春秋鄉射(4),陳鐘鼓管弦(5),盛升降揖讓(6),及都試講武(7),設斧鉞旌旗,習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賦租,先明佈告其日,以期會為大事(8),吏民敬畏趨鄉(向)之。又置正、五(伍)長(9),相率以孝弟(悌),不得捨奸人(10)。閭裡仟佰(阡陌)有非常(11),吏輒聞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煩,後吏無追捕之苦,民無箠(棰)楚之憂,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約誓明。或欺負之者,延壽痛自刻責:「豈其負之(12),何以至此?」吏聞者自傷悔,其縣尉至自刺死(13)。及門下掾自剄(14),人救不殊(15),因暗不能言(16)。延壽聞之,對掾史涕泣(17),遣吏醫治視,厚復其家(18)。
  (1)舉:薦舉。行喪讓財:指先人去世而後輩服喪盡禮、推讓遺產。(2)表:表彰。(3)學官:本指教官。這裡指學校之校舍。(4)鄉射:古代社會上層所舉行的射禮。(5)鐘鼓管弦:古代四種樂器。(6)盛:倡導之意。升降揖讓:指賓主上下台階迎送之禮儀。(7)都試講武:即「都講」。指古代農閒時演習軍事。(8)期會:如期會集。(9)正:指鄉正、裡正一類的鄉官。(10)捨:指留住。(11)阡陌:田間小道。此指鄉間。(12)豈其負之:意謂可能是我虧待了他。(13)縣尉:官名。掌縣之軍事。(14)門下掾:指屬吏。(15)殊:絕也。指死。(16)喑(yīn):嗓子啞。(17)遺吏醫治視:派遣屬吏看護、醫生治療。(18)復:指免除賦稅徭役。
  延壽嘗出,臨上車,騎吏一人後至(1),敕功曹議罰白(2)。還至府門,門卒當車(3),願有所言。延壽止車問之,卒曰:「《孝經》曰:(4):『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5)。』今旦明府早駕(6),久駐未出(7),騎吏父來至府門,不敢入。騎吏聞之,趨走出謁,適會明府登車。以敬父而見罰,得毋(無)虧大化乎(8)?」延壽舉手輿中曰:「微子(9),太守不自知過。」歸捨,召見門卒。卒本諸生(10),聞延壽賢,無因自達(11),故代卒,延壽遂待用之(12)。其納善聽諫,皆此類也。在東郡三歲,令行禁止,斷獄大減(13),為天下最。
  (1)騎吏:騎從小吏。(2)議罰白:定罪處分並作回報。(3)當:阻攔。(4)《孝經》:儒家經典之一。有古文、今文兩種本子。(5)「資於事父以事君」等句:意謂,取事父之道以事君,其敬相同。母則極愛,君則極敬,兩者不同,故不如父之兼敬與愛。資,取也。(6)明府:漢代對郡守牧尹之尊稱。或稱「府君」、「明府君」。(7)駐:指車馬停留。(8)虧大化:有損教化。(9)微:無也。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微子:意謂假如沒有您。(10)諸生:泛指儒生。(11)自達:自己引進。(12)待用:謂以禮接待和任用。(13)斷獄:指發生與判決案件。
  入守左馮詡,滿歲稱職為真。歲余,不肯出行縣。丞掾數白(1):「宜循(巡)行郡中,覽觀民俗,考長吏治跡。」延壽曰:「縣皆有賢令長,督郵分明善惡於外,行縣恐無所益,重為煩擾(2)。」丞掾皆以為方春月,可壹出勸耕桑(3)。延壽不得已,行縣至高陵(4),民有昆弟相與訟田(5),自言(6),延壽大傷之,曰:「幸得備位,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爭訟,既傷風化,重使賢長吏、嗇夫、三老、孝弟受其恥(7),咎在馮翊(8),當先退。」是日移病不聽事,因入臥傳捨,閉閣思過。一縣莫知所為,令丞、嗇夫、三老亦皆自系待罪。於是訟者宗族傳相責讓,此兩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袒謝(9),願以田相移(10),終死不敢復爭。延壽大喜,開閣延見,內(納)酒肉與相對飲食,厲(勵)勉以意告鄉部,有以表勸悔過從善之民(11)。延壽乃起聽事,勞謝令丞以下,引見尉薦(慰藉)。郡中歙(翕)然,莫不傳相敕厲(勵),不敢犯。延壽恩信周遍二十四縣,莫復以辭訟自言者。推其至誠,吏民不忍欺給(12)。
  (1)丞掾:指屬吏。(2)重(zhong):更也。(3)壹:語助詞。(4)高陵:縣名。今陝西高陵縣。(5)訟田:為爭田產而訴訟。(6)自言:李慈銘以為「自言」之下還有「延壽」二字。(7)嗇夫:官名,掌管訴訟和賦稅。三老:官名。掌管教化、推行政令。孝弟:「孝弟力田」的省稱。官名。掌教民務農。(8)馮翊:左馮翊韓延壽自稱。(9)自髡肉袒謝:自動剃去頭髮,裸露上體,以示請罪。(10)相移:相讓。(11)表勸:表彰,鼓勵。(12)欺給(dai):欺騙。
  延壽代蕭望之為左馮翊,而望之遷御史大夫。侍謁者福為望之道延壽在東郡時放散官錢千餘萬(1)。望之與丞相丙吉議(2),吉以為更大赦(3),不須考(4)。會御史當問東郡(5),望之因令並問之(6)。延壽聞知,即部吏案校望之在馮翊時廩犧官錢放散百餘萬(5),廩犧吏掠治急(8),自引與望之為奸。延壽劾奏,移殿門禁止望之(9)。望之自奏「職在總領天下,聞事不敢不同,而為延壽所拘持(10)。」上由是不直延壽,各令窮竟所考(11)。望之卒無事實,而望之遣御史案東郡,具得其事。延壽在東郡時,試騎士(12),治飾兵車,畫龍虎朱爵(雀)(13)。延壽衣黃紈方領(14),駕四馬,傅總(15),建幢棨(16),植羽葆(17),鼓車歌車(18)。功曹引車,皆駕四馬,載棨乾(19)。五騎為伍(20),分左右部,軍假司馬、千人持幢旁(傍)轂(21)。歌者先居射室(22),望見延壽車,噭咷楚歌(23)。延壽坐射室,騎吏持戴夾陛列立(24),騎士從者帶弓鞬羅後(25)。令騎士兵車四面營陳,被(披)甲鞮鞪居馬上(26),抱弩負籣(27)。又使騎士戲車弄馬盜驂(28)。延壽又取官銅物(29),候月蝕鑄作刀劍鉤鐔(30),放(仿)效尚方事(31)。及取官錢帛,私假繇(徭)使吏(32)。及治飾車甲三百萬以上(33)。
  (1)侍謁者:常恃左右、掌管傳達的小吏。放散官錢:盜用官錢放高利貸。(2)丙吉:字少卿,魯國人。本書有其傳。(3)更(gēng)大赦:已接連大赦天下。(4)考:謂追究。(5)御史:官名。御史大夫的屬官。(6)望之因令並問之:顏師古曰:「望之以延壽代己為馮翊,而有能名出己之上,故忌害之,欲陷以罪法。」(7)部:佈置。案核:查核。廩犧:官名。屬左馮翊。廩主藏谷,犧主養牲,以供祭祀。(8)掠治:拷打審訊。(9)移:一種行於官署間的公文。此謂發出公文。禁止:禁止入朝。(10)拘持:挾制之意。(11)窮竟:徹底追究。(12)試騎士:每年騎士比武。即都試。(13)朱雀:南方七宿之總名。(14)衣(yi):穿。黃紈:黃絹之服。方領:直衣領。(15)傅:著。總(zōng):絲束。(16)建:豎起。幢棨(chuangqī):作儀仗用的一種旗幟和有繒衣的乾。(17)植:樹立。羽葆:飾以鳥羽的車蓋。(18)鼓車歌車:載著鼓的車和歌樂隊的車。(19)功曹引車三句:此是漢代太守出行之典制。(20)騎(ji);古代一人一馬稱「騎」。伍:行列。(21)軍假司馬:代理軍司馬。假:代理官職稱「假」。軍司馬:官名。管理軍務。千人:官名,轂(gǔ):指車。(22)射室:指比武射箭之廳堂。(23)噭咷(jiao tao):放聲高唱。(24)夾陛(bī):台階兩邊,(25)弓鞬(jiān):弓箭袋,羅後:羅列於後。(26)披甲:披著鎧甲。鞮鞪(dīmou):頭盔。(27)籣(lan):形似木桶的盛弩矢之器。(28)戲車弄馬盜驂:在車馬上表演雜技遊戲。弄馬盜驂:跑馬者迅速隱秘地解開車前騎馬而御車者尚不發覺的遊戲。(29)官:官府;公家。(30)鈞:似劍而曲的兵器。鐔(xin):似劍而狹小的兵器。 (31)尚方:官署名。主造皇室所用的兵器及玩好器物。屬少府。(32)假:雇也,使:當為「役」。因形近而誤。(33)三百萬:指花費三百萬錢。
  於是望之劾奏延壽上僭不道(1),又自陳:「前為延壽所奏,今復舉延壽罪,眾庶皆以臣懷不正之心;侵冤延壽。願下丞相、中二千石、博士議其罪(2)。」事下公卿(3),皆以延壽前既無狀,後復誣訴典法大臣,欲以解罪(4),狡猾不道。天子惡之,延壽竟坐棄市。吏民數千人送至渭城(5),老小扶持車轂,爭奏酒炙(6)。延壽不忍距(拒)逆(7),人人為飲,計飲酒石余。使掾史分謝送者(8):「遠苦吏民(9),延壽死無所恨。」百姓莫不流涕。
  (1)上僭(jian):指行為超越身份。(2)中(zhong)千石:官品之一。高於二千石。年俸二千一百六十石,故曰「中」(滿也)。博士:學官名。掌典籍,備顧問。屬太常。(3)公卿:三公九卿。(4)解罪:解脫罪責。(5)渭城:縣名。在今陝西咸陽市西北。(6)奏:進也。炙:烤肉。(7)拒逆:拒絕。(3)分謝:分別緻謝。(9)遠苦:意謂有勞遠送。
  延壽三子皆為郎吏(1)。且死,屬(囑)其子勿為吏,以己為戒。子皆以父言去官不仕。至孫威,乃復為吏至將軍。威亦多恩信,能拊(撫)眾,得士死力。威又坐奢僭誅(2),延壽之風類也(3)。
  (1)郎吏:即郎官。(2)坐奢僭誅:犯奢侈越分罪被誅。(3)延壽之風類:疑為「類延壽之風」(楊樹達說)。類:相似。
  張敞字子高,本河東平陽人也。祖父孺為上谷太守(1),徙茂陵(2)。敞父福事孝武帝,官至光祿大夫(3),敞後隨宣帝徒杜陵。敞本以鄉有秩補太守卒史(4),察廉為甘泉倉長(5),稍遷太僕丞(6),杜延年甚奇之(7)。會昌邑王征即位(8),動作不由法度,敞上書諫曰:「孝昭皇帝早崩無嗣(9),大臣憂懼,選賢聖承宗廟:東迎之日(10),唯恐屬車之行遲(11)。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12),天下莫不拭目傾耳,觀化聽風(13)。國輔大臣未褒(14),而昌邑小輦先遷(15),此過之大者也。」後十餘日王賀廢,敞以切諫顯名,擢為豫州刺史(16)。以數上事有忠言(17),宣帝征敞為太中大夫(18),與於定國並平尚書事(19)。以正違忤大將軍霍光,而使主兵車出軍省減用度(20),復出為函谷關都尉(21)。宣帝初即位,廢王賀在昌邑,上心憚之,徒敞為山陽太守(22)。
  (1)上谷:郡名。治沮陽(在今河北懷來縣東南)。(2)茂陵:縣名。在今陝西興平縣東北。(3)光祿大夫:官名。屬光祿勳。(4)有秩:官名。鄉官之一。卒史:官名。官署中的屬吏。(5)甘泉倉長:官名。掌管甘泉倉(在今陝西淳化西北)。(6)太僕丞:官名。輔佐太僕(掌管皇帝車馬)。太僕有兩丞。(7)杜延年:杜周之子。《杜周傳》附其傳。(8)昌嗣王:劉賀。《武五子傳》附其傳,(9)嗣:子孫。(10)東迎:昌邑王國在長安東,故迎昌邑王劉賀曰東迎。(11)屬(shǔ)車:也稱「副車」。皇帝車駕的侍從車。(12)盛年:指年輕。劉賀即位時十九歲。 (13)化、風:指教化。(14)褒:獎賞。(15)輦(niǎn):疑為「輩」字之誤。(16)豫州:漢十三刺史部之一。(17)上事:謂上封事。封事,是密封的奏章。(18)太中大夫:官名。掌議論,屬郎中令(光祿勳)。(19)尚書:官名。掌管文書奏章。(20)使:派遣。主兵車出軍省減用度:主管節制軍費開支的事務。(21)函谷關:關名。先是在河南靈寶縣東北,武帝時東移至新安縣東北。關都尉掌戍守。(22)山陽:郡名。治昌邑(在今山東金鄉縣西北)。
  久之,大將軍霍光薨,宣帝始親政事,封光兄孫山、雲皆為列侯,以光子禹為大司馬。頃之,山、雲以過歸第,霍氏諸婿親屬頗出補吏(1)。敞聞之,上封事曰:「臣聞公子季友有功於魯(2),大夫趙衰有功於晉(3),大夫田完有功於齊(4),皆疇(酬)其官邑(5),延及子孫,終後田氏篡齊,趙氏分晉,季氏顓(專)魯,故仲尼作《春秋》(6),跡盛衰(7),譏世卿最甚。乃者大將軍決大計(8),安宗廟,定天下,功亦不細矣。夫周公七年耳(9),而大將軍二十歲(10),海內之命,斷於掌握(11)。方其隆時,感動天地,侵迫陰陽,月朓日蝕(12),晝冥宵光(13),地大震裂,火生地中,天文失度(14),襖祥變怪(15),不可勝記,皆陰類盛長,臣下顓(專)制之所生也(16)。朝臣宜有明言,曰陛下褒寵故大將軍以報功德足矣。間者輔臣顓(專)政,貴戚太盛,君臣之分不明(17),請罷霍氏三侯皆就弟(第)(18)。及衛將軍張安世(19),宜賜幾杖歸休(20),時存問召見(21),以列侯為天子師(22)。明詔以恩,不聽(23),群臣以義固爭(諍),而後許,天下必以陛下為不忘功德,而朝臣為知禮,霍氏世世無所患苦。今朝廷不聞直聲(24),而令明詔自親其文(25),非策之得者也(26)。今兩侯以(已)出(27),人情不相遠,以臣心度之,大司馬及其枝屬必有畏懼之心(28)。夫近臣自危,非完計也,臣敞願於廣朝白髮其端(29),直(值)守遠郡,其路無由(30)。夫心之精微口不能言也,言之微眇書不能文也(31),故伊尹五就桀,五就湯(32),蕭相國薦淮陰累歲乃得通(33),況乎千里之外,因書文諭事指哉(34)!唯陛下省察。」上甚善其計,然不征也。
  (1)山、雲以過歸第二句:此詳見《霍光傳》。(2)公子季友:春秋時魯桓公少子,名友,號成季,故稱「季友」。因平慶父之亂與打敗莒國而有功於魯國。其後嗣曾專魯政。(3)趙衰(cui):即趙成子。春秋時晉國大臣,字子余。曾協助晉文公創建霸業。其後嗣世為晉卿,以至與韓、魏三家分晉。(4)田完:即田敬仲,又叫陳完。春秋時齊國大夫,因協助齊桓公稱霸有功,後嗣乃為世卿。至於田和篡齊。(5)官邑;景枯本、殿本作「庸」。似以「官邑」為佳。(6)仲尼:孔子之字。相傳孔子曾刪定《春秋》。(7)譏世卿:見《春秋公羊傳》隱公三年。(8)乃者:從前。大將軍:指霍光。(9)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因成王年幼,曾攝政七年。(10)大將軍二十歲:霍光執政二十年(自武帝后元二年至地節二年,即前87—前68)。(11)掌握:謂手掌之中。(12)月朓(tiǎo):農曆月底月亮現於西方。古人以為此乃反常現象。(13)晝冥宵光:白日昏暗,夜晚光明。(14)天文:指日、月、星辰等天體的分佈運行現象,有時也指宇宙間其它自然現象。(15)妖祥:指凶兆。(16)陰類盛長二句:古人以君為陽,以臣為陰,故此有「陰類盛長,臣下專制之所生」之說。(17)分(fen):名分。(18)霍氏三侯:指博陵侯霍禹、樂平侯霍山、冠陽侯霍雲。就第:回家。(19)張安世:字子孺,杜陵人,張湯之子。《張湯傳》附其傳。(20)賜幾(jī)杖:古時敬老之禮。幾,几案,靠身之用。杖,手杖,扶持之用。歸休:離職退休。(21)存問:慰問。(22)以列侯為天子師:此指對張安世言。(23)不聽:不聽從。(24)不聞直聲:言朝臣不進直言以陳其事。(25)自親其文:親自發表文告。(26)非策之得:謂失策。(27)兩侯:指樂平侯霍山、冠陽侯霍雲。 (28)枝屬:謂親屬。(29)白髮其端:首先倡儀。(30)無由:沒有機會。(31)微吵(miǎo):微細。(32)伊尹:商湯時賢相。相傳湯曾五次將他推薦於桀,他見槳暴虐無道,終於歸湯。(33)蕭相國:蕭何。本書有其傳。淮陰:指淮陰侯韓信。本書有其傳。累歲:連年。(34)因:依靠。
  久之,勃海、膠東盜賊並起(1),敞上書自請治之,曰:「臣聞忠孝之道,退家則盡心於親,進宦則竭力於君(2)。夫小國中君猶有奮不顧身之臣(3),況於明天子乎!今陛下游意於太平(4),勞精於政事,亹亹不捨晝夜(5)。群臣有司宜各竭力致身。山陽郡戶九萬三千,口五十萬以上(6),訖計盜賊未得者七十七人(7),它課諸事亦略如此(8)。臣敞愚駑(9),既無以佐思慮,久處閒郡,身逸樂而忘國事,非忠孝之節也。伏聞膠東、勃海左右郡歲數不登(10),盜賊並起,至攻官寺(11),篡囚徒,搜市朝,劫列侯。吏失綱紀,好軌(充)不禁。臣敞不敢愛身避死,唯明詔之所處,願盡力摧挫其暴虐,存撫其孤弱(12)。事即有業(13),所至郡條奏其所由廢及所以興之狀。」書奏,天子征敞,拜膠東相(14),賜黃金三十斤。敞辭之官,自請治劇郡非賞罰無以勸善懲惡,吏追捕有功效者,願得壹切比三輔尤異(15)。天子許之。
  (1)勃海:郡名。治浮陽(今河北滄東南東關)。有膠東:漢諸侯王國名。都即墨(在今山東平度東南)。(2)進宦:做官。(3)中君:中等的君主。(4)游意:關注。(5)亹亹(wēiwēi):同「娓娓」。勤勉貌。捨:息也。(6)戶九萬三千,口五十萬以上:此是地節年間山陽郡戶口數。案《地理志》,山陽郡戶十七萬二千八百四十七,口八十萬一千二百八十八,此是元始年間戶口數。自地節至元始,六七十年間,山陽郡戶口增加將近一倍。(7)訖計:共計。(8)它課:言其它方面。(9)愚駕:愚笨無能。常作自謙無詞。(10)不登:言歉收。(11)官寺:官署。(12)存撫:安撫。(13)即:猶「若」。有業:頭緒。(14)膠東相:膠東王國之相,為王國最高行政長官。(15)壹切:言權宜。三輔:指京畿地區。尤異:意謂特殊處置。如調補縣令。
  敞到膠東,明設購賞(1),開群盜令相捕斬除罪(2),吏追捕有功,上名尚書調補縣令者數十人(3)。由是盜賊解散,傳相捕斬。吏民欲(翕)然,國中遂平。
  (1)購賞:懸賞捕捉。(2)開:發動。除罪:抵罪,免罪。(3)上名:上報姓名。調:選也。
  居頃之,王太后數出遊獵(1),敞奏書諫曰:「臣聞秦王好淫聲(2),葉陽後為不聽鄭衛之樂(3);楚嚴好田(敗)獵(4),樊姬為不食烏魯之肉(5)。口非惡旨甘(6),耳非憎絲竹也(7),所以抑心意,絕耆(嗜)欲者,將以率二君而全宗祀也(8)。禮,君母出門則乘輜軿(9),下堂則從傅母(10),進退則鳴玉珮,內飾則結綢繆(11)。此言尊貴所以自斂制,不從(縱)恣之義也。今太后資質淑美,慈愛寬仁,諸侯莫不聞,而少以田(畋)獵縱慾為名,於以上聞(12),亦未宜也。唯觀覽於往古,全行乎來今(13),令後姬得有所法則(14),下臣有所稱誦,臣敞幸甚!」書奏,太后止不復出。
  (1)王太后:指膠東王劉音之母王氏。(2)秦王:指秦昭。淫聲:指鄙俗之樂。(3)葉(zhe)陽後:秦昭王之後。鄭衛之樂:指先秦時鄭、衛等地的民間音樂,因其與統治者提倡的雅樂不同,故為儒家譏為淫聲。(4)楚嚴:指楚莊王,春秋時楚國君,五霸之一。改獵:打獵。(5)樊姬:楚莊王夫人。劉向《列女傳·明賢篇》寫有樊姬諫止莊王狩獵的故事。(6)旨甘:味美的食品。(7)絲竹:指管絃樂器。此泛指音樂。(8)宗祀:指祖宗之祭祀。(9)輜軿(zīping):古代貴族婦女所乘的有帷幕之車。(10)傅母:老保母。(11)結綢繆(mou):緊密地纏束。(12)上聞:言被皇帝得知。(13)全行:完美的德行。(14)後姬:泛指帝王之妻妾。
  是時穎川太守黃霸以治行第一入守京兆尹(1)。霸視事數月,不稱(2),罷歸穎川。於是制詔御史(3):「其以膠東相敞守京兆尹。」自趙廣漢誅後,比更守尹(4),如霸等數人,皆不稱職。京師浸廢(5),長安市偷盜尤多,百賈苦之(6)。上以問敞,敞以為可禁。敞既視事,求問長安父老,偷盜酋長數人(7),居皆溫厚,出從童騎,間裡以為長者。敞皆召見責問,因貫其罪(8),把其宿負(9),令致諸偷以自贖(10)。偷長曰(11):「今一旦召詣府,恐諸偷驚駭,願一切受署(12)。」敞皆以為吏,遣歸休。置酒,小偷悉來賀,且飲醉,偷長以赭汗(污)其衣裾(13)。吏坐里閭閱出者,汗(污)赭輒收縛之,一日捕得數百人。窮治所犯,或一人百餘發(14),盡行法罰(15)。由是袍鼓稀鳴(16),市無偷盜,天子嘉之。
  (1)黃霸:《循吏傳)有其傳。(2)不稱(chen):不能勝任。(3)御史:指御史大夫。(4)比更(gēng):接連更換。守尹:指京兆尹。(5)廢:意謂治安鬆懈。(6)百賈(gǔ):各種商人。(7)酋長:首領。(8)貰:通「赦」,赦免。(9)把:執持。宿負:向來的威望。(10)致:招引。(11)偷長:盜首。(12)一切:暫且。受署:接受官府委任官職。(13)赭(zhě):赤褐色,衣據(jū):衣袖。(14)百餘發:猶言百餘次。(15)行法罰:重則致法,輕則行罰。(16)袍鼓稀鳴:謂盜賊少了。古代發生盜賊等非常之事,則以袍(鼓槌)擊鼓,以警告民眾。
  敞為人敏疾,賞罰分明,見惡輒取,時時越法縱捨(赦)(1),有足大者(2)。其治京兆,略循趙廣漢之跡。方略耳目(3),發伏禁奸,不如廣漢,然敞本治《春秋》)以經術自輔,其政頗雜儒雅,往往表賢顯善,不醇(純)用誅罰,以此能自全,竟免於刑戮。
  (1)越法:超越法度。縱赦:赦免釋放。(2)有足大者:有值得稱道之處。(3)方略:謀略。耳目:指偵探消息。
  京兆典京師(1),長安中浩穰(2),於三輔尤為劇(3)。郡國二千石以高弟(第)入守(4),及為真,久者不過二三年,近者數月一歲,輒毀傷失名(5),以罪過罷。唯廣漢及敞為久任職。敞為京兆,朝廷每有大議,引古今,處便宜(6),公卿皆服,天子數從之。然敞無威儀,時罷朝會,過走馬章台街(7),使御吏驅(8),自以便面拊馬(9)。又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嫵)(10)。有司以奏敞。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內(11),夫婦之私,有過於畫眉者。」上愛其能,弗備責也。然終不得大位。
  (1)京兆:指京兆尹。(2)浩穰(rǎng):指人口眾多。(3)劇:指複雜難治。(4)高第:指治績經考核列為優等。(5)毀傷:誹謗中傷。(6)處便宜:謂處置恰當。(7)過走馬:謂跑馬經過。章台街:長安城中街名之一,在章台宮下。(8)御吏:即馭吏。驅:指趕車。(9)便(bian)面:扇子。因其便於遮面而稱「便面」。拊(fǔ):拍。(10)嫵:美好。(11)閨房:指夫婦的臥室。
  敞與蕭望之、於定國相善。始敞與定國俱以諫昌邑王超遷。定國為大夫平尚書事(1),敞出為刺史,時望之為大行丞(2)。後望之先至御史大夫,定國後至丞相,敞終不過郡守。為京兆九歲,坐與光祿勳楊惲厚善(3),後惲坐大逆誅,公卿奏渾黨友,不宜處位,等比皆免(1),而敞奏獨寢不下(5)。敞使賊捕掾絮舜有所案驗(6)。舜以敞劾奏當免,不肯為敞竟事,私歸其家。人或諫舜,舜曰:「吾為是公盡力多矣,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復案事(7)?」敞聞舜語,即部吏收舜系獄。是時冬月未盡數日,案事吏晝夜驗治舜、竟致其死事(8)。舜當出死,敞使主簿持教告舜曰:「五日京兆竟何如?冬月已盡,延命乎?」乃棄舜市。會立春,行冤獄使者出(9),舜家載屍,並編敞教(10),自言使者。使者奏敞賊殺不辜。天子薄其罪(11),欲令敞得自便利(12),即先下敞前坐揮不宜處位奏,免為庶人。敞免奏即下,詣闕上印緩,便從闕下亡命(13)。
  (1)大夫:其上疑脫「光祿」二字(楊樹達說)。(2)大行丞:官名。輔佐大行令。(3)光祿勳:官名。掌宿衛侍隊。楊惲:字子幼。華陰人。楊敞之子,司馬遷外孫。本書卷六十六附其傳,(4)等比:與「等輩」同。(5)敞奏獨寢不下:謂獨有彈劾張敞的奏章擱置而未批下來。(6)賊捕掾:主管捕盜的佐吏。案驗:查證。(7)今五日京兆耳二句:漢代規定,冬月行刑。絮舜以冬月只剩下五天,估計張敞因時間緊迫難以處治之,故有此語。(8)致其死事:罪不至死,而以致之。所謂「文致」(胡三省說)。(9)行冤獄使者:由皇帝派遣巡行檢查冤案的使者。(10)編敞教:將張敞所言寫入控告書。(11)薄其罪:以其事輕。(12)得自便利:意謂由其自們輕罪而佔到便宜。(13)亡命:謂逃亡在外,不回其原籍。
  數月,京師吏民解(懈)弛,枹鼓數起,而冀州部中有大賊(1)。天子思敞功效,使使者即家在所召敞。敞身被重劾(2),及使者至,妻子家室皆泣惶懼,而敞獨笑曰:「吾身亡命為民,郡吏當就捕,今使者來,此天子欲用我也。」即裝隨使者詣公車上書曰(3):「臣前幸得備位列卿,待罪京兆,坐殺賊捕掾絮舜。舜本臣敞素所厚吏,數蒙恩貸,以臣有章劾當免,受記考事(4),便歸臥家,謂臣『五日京兆』,背恩忘義,傷化薄俗。臣竊以舜無狀,枉法以誅之,臣敞賊殺無辜,鞠(鞫)獄故不直(5),雖伏明法,死無所恨。」天子引見敞,拜為冀州刺史。敞起亡命,復奉使典州。即到部,而廣川王國群輩不道(3),賊連發,不得。敞以耳目發起賊主名區處(7),誅其渠帥(8)。廣川王姬昆弟及王同族宗室劉調等通行為之囊橐(9),吏逐捕窮窘,蹤跡皆入王宮。敞自將郡國吏(10),車數百兩(輛),圍守王宮,搜索調等,果得之殿屋重轑中(11)。敞傅吏皆捕格斷頭(12),縣(懸)其頭王宮門外。因劾奏廣川王。天子不忍致法(13),削其戶。敞居部歲余,冀州盜賊禁止。守太原太守(14),滿歲為真,太原郡清。
  (1)冀州:漢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大部分在今河北省境。(2)被重劾:指被動「賊殺不辜」。(3)裝:備行裝。公車:官署名。公車令掌宮中司馬門的警衛,並負責接待上書及被徵召的臣民。(4)受記考事:受書辦事。記:書也。(5)鞫獄:審理案件。(6)廣川王國:漢諸侯王國之一。都信都(今河北冀縣)。群輩:指廣川王劉海陽之親戚。(7)主名:為首之人。區處:居處。(8)渠帥:首領。(9)廣川王:指劉海陽。《景十三王傳》附其傳。通行:相互往來。為之囊橐(nāngtuo):謂窩藏盜賊。(10)將(jiang):帶領。(11)重轑(lāO):重屋之椽。重,指重屋(宮殿之上覆者曰屋)。轑:椽也。(12)傅:教導。(13)致法:以法治罪。(14)太原:郡名。治晉陽(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頃之,宣帝崩。元帝初即位,待詔鄭朋薦敞先帝名臣(1),宜傅輔皇太子。上以問前將軍蕭望之,望之以為敞能吏,任治煩亂,材輕非師傅之器。天子使使者征敞,欲以為左馮翊。會病卒。敞所誅殺太原吏吏家怨敞,隨至杜陵刺殺敞中子璜。敞三子官皆至都尉。
  (1)待詔:指等待皇帝召見者。漢時有待詔公車、待詔金馬門等名目。
  初,敞為京兆尹,而敞弟武拜為梁相(1)。是時梁王驕貴(2),民多豪強,號為難治。敞問武:「欲何以治梁?」武敬憚兄,謙不肯言。敞使吏送至關,戒吏自問武。武應曰:「馭黠馬者利其銜策(3),梁國大都,吏民調敝,且當以柱後惠文彈治之耳(4)。」秦時獄法吏冠柱後惠文,武意欲以刑法治梁。吏還道之,敞笑曰:「審如椽言(5),武必辨治梁矣。」武既到官,其治有跡,亦能吏也。
  (1)梁相:梁王國之相。梁王國都雅陽(在今河南商丘東南)。(2)梁王:梁孝王劉武(文帝子)之玄孫劉定國。(3)銜策,馬嚼子、馬鞭。借喻為刑罰禁令。(4)柱後惠文:法冠名。古代御史等法官所戴之冠。彈治:意謂嚴刑治理。(5)審:確實。
  敞孫棘,王莽時至郡守,封侯,博學文雅過於敞,然政事不及也(1)。竦死,敞無後(2)。
  (1)政事:施政辦事。(2)後:後嗣,後代。
  王尊字子贛,涿郡高陽人也(1)。少孤,歸諸父(2),使牧羊澤中。尊竊學問(3),能史書。年十三,求為獄小吏。數歲,給事太守府,問詔書行事(4),尊無不對。太守奇之,除補書佐,署守屬監獄(5)。久之,尊稱病去,事師郡文學官(6),治《尚書》、《論語》,略通大義。復召署守屬治獄,為郡決曹史。數歲,以令舉幽州刺史從事。而太守察尊廉,補遼西鹽官長(7)。數上書言便宜事,事下丞相御史。
  (1)涿郡:郡名。治涿縣(今河北涿縣)。高陽:縣名。在今河北高陽西。(2)諸父:對同宗族伯叔輩的通稱。(3)竊學問:謂私學。(4)行事:猶言往事、故事。(5)守屬:郡縣中屬吏之名。監獄:主管監視獄囚。(6)事師:事之為師。(7)遼西:郡名。治陽樂(在今遼寧義縣西南)。鹽官長:官名。掌管營鹽業。據《地理志》,遼西海陽縣(在今河北灤縣西南)有鹽官。
  初元中(1),舉直言,遷虢令(2),轉守槐裡(3),兼行美陽令事(4)。春正月,美陽女子告假子不孝(5),曰:「兒常以我為妻,妒笞我。」尊聞之,遣吏收捕驗問,辭服。尊曰:「律無妻母之法,聖人所不忍書,此經所謂造獄者也(6)。」尊於是出坐廷(庭)上,取不孝子縣(懸)磔著樹(7),使騎吏五人張弓射殺之,吏民驚駭。
  (1)初元:漢元帝年號,共五年(前48—前44),(2)虢:縣名。在今陝西寶雞西。(3)槐裡:縣名。在今陝西興平東南。(4)美陽:縣名。在今陝西扶風縣東南。(5)假子:或稱前母子。(6)造獄:非常刑名,造殺戮之法(顏師古說)。(7)取不孝子縣臃著樹:周壽昌曰:「漢制,春不行刑。此以非常逆惡,不能緩至冬。即今律之不待時也。」
  後上行幸雍(1),過虢,尊供張如法而辦。以高弟(第)擢為安定太守(2)。到官,出教告屬縣曰:「令長丞尉奉法守城(3),為民父母,抑強扶弱,宣恩廣澤,甚勞苦矣。太守以今日至府,願諸君卿勉力正身以率下(4)。故行貪鄙,能變更者與為治(5)。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又出教敕掾功曹「各自底厲(砥礪),助太守為治。其不中用(6),趣自避退(7),毋久妨賢。夫羽翮不修,則不可以致千里;闑內不理(8),無以整外。府丞悉署吏行能,分別白之。賢為上(9),毋以富。賈人百萬,不足與計事。昔孔子治魯(10),七日誅少正卯(11),今太守視事已一月矣,五官掾張輔懷虎狼之心(12),貪汗(污)不軌,一郡之錢盡入輔家,然適足以葬矣。今將輔送獄,直(值)符史詣閣下(13),從太守受其事。丞戒之戒之!相隨入獄矣(14)!」輔系獄數日死,盡得其狡猾不道,百萬奸臧(贓)。威震郡中,盜賊分散,入傍郡界。豪強多誅傷伏辜者。坐殘賊免。
  (1)上:指漢元帝。雍:縣名。在今陝西鳳翔南。(2)安定:郡名。治高平(今寧夏固原)。(3)城:謂縣城。(4)君卿:對尊者稱君,對卑者稱卿。(5)變更:謂改變行為。(6)不中用:謂無才幹。(7)趣(cu):趕快。(8)闑(nie):門橛,門中央所豎的短木。(9)賢為上:謂以賢為上。(10)魯:春秋時魯國。(11)少正卯:春秋末年人,尚法,相傳被孔子所誅。(12)五官掾:官名。郡國有之。(13)值符史:當值之佐史。其初可能因主管符傳而得名。(14)丞戒之戒之二句:此特告戒丞從中汲取教訓,否則跟著張輔入獄。
  起家,復為護羌將軍轉校尉(1),護送軍糧委輸。而羌人反(2),絕轉道(3),兵數萬圍尊。尊以千餘騎奔突羌賊(4)。功未列上(5),坐擅離部署(6),會赦,免歸家。
  (1)轉校尉:主管轉運工作的校尉,屬護羌將軍。(2)羌:古族名。活動於西部地區(今甘肅、青海一帶)。(3)絕轉道:截斷運輸線。(4)奔突:奔馳衝突。(5)功未列上:謂其功未登記上報於皇帝。(6)擅離部署:意謂不按上級部署,而擅自行動。
  涿郡太守徐明薦尊不宜久在閭巷,上以尊為郿令(1),遷益州刺史(2)。先是,琅邪王陽為益州刺史(3),行部至邛九折阪(4),歎曰:「奉先人遺體,奈何數乘此險(5)!」後以病去。及尊為刺史,至其阪,問吏曰:「此非王陽所畏道邪?」吏對曰:「是」。尊叱其馭曰:「驅之(6)!王陽為孝子,王尊為忠臣。」尊居部二歲,懷來徼外(7),蠻夷歸附其威信。博士鄭寬中使行風俗(8),舉奉尊治狀,遷為東平相(9)。
  (1)郿:縣名。在今陝西眉縣東。(2)益州:漢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約當今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區。(3)王陽:王吉,字子陽,故稱「王陽」。琅邪皋虞人。本書卷七十二有其傳。(4)邛崍:山名。在蜀郡嚴道縣(今四川榮經縣)西南。(5)乘:登也。(6)驅之:謂驅馬馳阪。(7)徽外:指邊塞各族。(8)鄭寬中:見《儒林傳》。行:巡視。(9)東平:王國名。其都在今山東東平縣東北。
  是時,東平王以至親驕奢不奉法度(1),傅相連坐(3)。及尊視事,奉璽書至庭(廷)中,王未及出受詔,尊持釜書歸捨,食已乃還。致詔後,謁見王,太傅在前說《相鼠》之詩(3)。尊曰:「毋持布鼓過雷門(4)!」王怒,起入後宮。尊亦直趨出就捨。先是王數私出入,驅馳國中,與後姬家交通。尊到官,召敕廄長:「大王當從官屬,鳴和鸞乃出,自今有令駕小車,叩頭爭之,言相教不得(5)。」後尊朝王,王復延請登堂。尊謂王曰:「尊來為相,人皆吊尊也,以尊不容朝廷,故見使相王耳。天下皆言王勇,顧但負貴(6),安能勇(7)?如尊乃勇耳。」王變色視尊,意欲格殺之,即好謂尊曰(8):「願觀相君佩刀。」尊舉掖(腋)(9)。顧謂傍侍郎:「前引佩刀視(示)王,王欲誣相拔刀向王邪?」王情得(10),又雅聞尊高名,大為尊屈,酌酒具食,相對極歡。太后徵史奏尊「為相倨慢不臣,王血氣未定,不能忍。愚誠恐母子俱死。今妾不得使王復見尊。陛下不留意,妾願先自殺,不忍見王之失義也。」尊竟坐免為庶人。大將軍王鳳奏請尊補軍中司馬(11),擢為司隸校尉(12)。
  (1)東平王:指漢宣帝之子劉字。(2)傅相連坐:謂首任傅、相頻坐以王得罪。(3)太傅:官名。此東平太傅,輔導王太子之官。《相鼠》:《詩經·鄘風》篇名。刺無禮之詩,暗譏王尊不致詔而歸捨就食之失禮。(4)布鼓過雷門:比喻在高手面前賣弄本領。布鼓:謂以布為鼓,故而無聲。雷門:會稽有大鼓的城門。《御覽》五百八十二,劉王獻定軍禮曰:「昔吳王夫差啟蛇門以厭越。越人為雷門以禳之,擊大鼓於雷門之下,而蛇門聞焉。」(5)相教不得:謂相教令不得如從前那樣。(6)顧:猶「特」。顧但:只是。負:恃也。(7)安能勇:哪能算得上勇。(8)好謂:假裝說好話。(9)腋:胳肢窩。(10)王情得:謂王知王尊猜得其實情。(11)王鳳:王政君(元後)之兄。《外戚傳》書其事。軍中司馬:當作「軍司馬」,「中」字衍(陳直說)。(12)司隸校尉:官名。漢武帝時置,掌糾察京師百官及所轄附近各郡,相當於州刺史。
  初,中書謁者令石顯貴幸(1),專權為奸邪。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張譚皆阿附畏事顯(2),不敢言。久之,元帝崩,成帝初即位,顯徙為中太僕(3),不復典權。衡、譚乃奏顯舊惡,請免顯等。尊於是劾奏:「丞相衡、御史大夫譚位三公,典五常九德(4),以總方略,壹統類,廣教化,美風俗為職。知中書謁者令顯等專權擅勢,大作威福,縱恣不制,無所畏忌,為海內患害,不以時白奏行罰,而阿諛曲從,附下罔上,懷邪迷國,無大臣輔政之義,皆不道,在赦令前。赦後,衡、譚舉奏顯,不自陳不忠之罪,而反揚著先帝任用傾覆之徒,妄言百官畏之甚於主上。卑君尊臣,非所宜稱,失大臣體。又正月行幸曲台(5),臨饗罷衛士(6),衡與中二千石大鴻臚賞等會坐殿門下(7),衡南鄉(向),賞等西鄉(向)。衡更為賞布東鄉(向)席,起立延賞坐,私語如食頃。衡知行臨(8),百官共(供)職,萬眾會聚,而設不正之席(9),使下坐上(10),相比為小惠於公門之下(11),動不中禮,亂朝廷爵秩之位。衡又使官大奴入殿中,問行起居(12),還言漏上十四刻行臨到(13),衡安坐,不變色改容。無怵惕肅敬之心,驕慢不謹。皆不敬。」有詔勿治。於是衡慚懼,免冠謝罪,上丞相、侯印緩。天子以新即位,重傷大臣(14),乃下御史丞問狀(15)。劾奏尊「妄詆欺非(誹)謗赦前事,猥歷奏大臣,無正法(16),飾成小過,以塗汗(污)宰相,摧辱公卿,輕薄國家,奉使不敬(17)。」有詔左遷尊為高陵令(18),數月,以病免。
  (1)石顯:《佞幸傳》有其傳。(2)匡衡:本書卷八十一有其傳。張譚:字仲叔、琅邪人。(3)中太僕:官名。《百官表》云:中太僕,「掌皇太后輿馬,不常置」。(4)五常:仁、義、禮、智、信。九德、寬而栗,柔而立,願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參考《尚書·皋陶謨》。(5)曲台:秦漢宮殿名。(6)臨饗罷衛士:如淳曰:「諸衛士更盡得代去,故天子自臨而饗之。」(7)賞:姓浩,名賞。見《公卿表》。(8)行臨:指天子當臨饗士時。(9)不正之席:言東向非禮。《論語·鄉黨篇》有「席不正,不坐」之說。(10)使下坐上:指讓賞坐東向席。漢時以東向為上。(11)比:謂比周。(12)行起居:指天子行止。(13)漏刻:古代計時器,即漏壺。晝夜百刻。行臨到:謂天子乘輿來到。(14)重:難也。(15)御史丞:一作「御史中丞」(宋祁說)。官名。屬御史大夫。(15)猥:濫也。(16)無正法:意謂無此法律條文。(17)奏使:司隸校尉督察三輔、三河、弘農及百官以下,故有「奉使」之稱。(18)高陵:縣名。今陝西高陵縣。
  會南山群盜傰宗等數百人為吏民害(1),拜故弘農太守傅剛為校尉(2),將跡射士千人逐捕(3),歲余不能禽(擒)。或說大將軍鳳:「賊數百人在毅下(4),發軍擊之不能得,難以視(示)四夷。獨選賢京兆尹乃可(5)。」於是鳳薦尊,征為諫大夫(6),守京輔都尉(7),行京兆尹事。旬月間盜賊清。遷光祿大夫(8),守京兆尹,後為真,凡三歲(9)。坐遇使者無禮。司隸遣假佐放奉詔書自尊發吏捕人(10),放謂尊:「詔書所捕宜密(11)。」尊曰:「治所公正(12),京兆善漏洩人事。」放曰:「所捕宜今發吏。」尊又曰:「詔書無京兆文,不當發吏(13)。」及長安系者三月間千人以上。尊出行縣,男子郭賜自言尊:「許仲家十餘人共殺賜兄賞,公歸捨(14)。」吏不敢捕。尊行縣還,上奏曰:「強不陵弱,各得其所,寬大之政行,和平之氣通。」御史大夫中奏尊暴虐不改(15),外為大言,倨嫚姍(訕)上,威信日廢,不宜備位九卿。尊坐免,吏民多稱借之。
  (1)南山:即今秦嶺。傰(peng):姓。(2)弘農:郡名。治弘農(在今河南靈寶縣北)。校尉:步兵校尉。周壽昌曰:「據後公乘興上書,知為步兵校尉。」(3)跡射:言能尋跡而射之。或作「積射」。古「積」與「跡」同。(4)轂下:謂在天子輦轂之下,明其逼近。(5)獨:唯獨。(6)諫大夫:官名。掌議論。屬郎中令(光祿勳)。(7)京輔都尉:官名。掌京畿地區治安。(8)光祿大夫:官名。屬光祿勳。(9)凡:總共。三歲:自建始四年至河平二年(前29—前27)。(10)司隸:指司隸校尉。假佐:官名。輔佐長官辦事。(11)密:保密,秘密。(12)治所:對司隸使人之尊稱。(13)「詔書無京兆文」二句:王先謙曰:「司隸有督察奸猾之責,故詔書下之,其時司隸已罷兵去節,因以詔書白尊發吏,而尊復以『無京兆文』也。以上遇使者無禮事。」(14)公歸捨:意謂公然歸捨,無所畏避。(15)中:當作「忠」,張忠。見《公卿表》。
  湖三老公乘興等上書訟尊治京兆功效日著(1)。「往者南山盜賊阻山橫行,剽劫良民,殺奉法吏,道路不通,城門至以警戒。步兵校尉使逐捕,暴師露眾,曠日繁費,不能禽(擒)制。二卿坐黜(2),群盜浸強,吏氣傷沮,流聞四方,為國家憂。當此之時,有能捕斬,不愛金爵重賞。關內侯寬中使問所征故司隸校尉王尊捕群盜方略,拜為諫大夫,守京輔都尉,行京兆尹事。尊盡節勞心,夙夜思職,卑體下士,厲(勵)奔北之吏,起沮傷之氣,二旬之間,大黨震壞,渠率效首(3)。賊亂蠲除,民反(返)農業,拊循貧弱(4),鋤耘豪強。長安宿豪大猾東市賈萬、城西萭章、翦張禁、酒趙放、杜陵楊章等皆通邪結黨(5),挾養奸軌(宄),上於王法,下亂吏治,並兼役使,侵漁小民,為百姓豺狼。更數二千石,二十年莫能禽(擒)討,尊以正法案誅,皆伏其辜。奸邪銷(消)釋(6),吏民說(悅)服。尊撥劇整亂,誅暴禁邪,皆前所稀有,名將聽不及。雖拜為真,未有殊絕褒賞加於尊身。今御史大夫奏尊『傷害陰陽,為國家憂,無承用詔書之意,靖言庸違,像龔滔天(7)。』原其所以,出御史丞楊輔,故為尊書佐,素行陰賊,惡口不信,好以刀筆陷人於法。輔常醉過尊大奴利家(8),利家捽搏其頰(9),兄子閎拔刀欲剄之。輔以故深怨疾毒,欲傷害尊。疑輔內懷怨恨,外依公事,建畫為此議(10),傅致奏文(11),浸潤加誣,以復私怨。昔白起為秦將(12),東破韓、魏,南拔郢都(13),應侯譖之(14),賜死杜郵(15);吳起為魏守西河(16),而秦、韓不敢犯,讒人間焉,斥逐奔楚。秦聽浸潤以誅良將,魏信讒言以逐賢守,此皆偏聽不聰,失人之患也。臣等竊痛傷尊修身潔己,砥節首公(17),刺譏不憚將相,誅惡不避豪強,誅不制之賊,解國家之憂,功著職修,威信不廢,誠國家爪牙之吏,折衝之臣,今一旦無辜制於仇人之手,傷於詆欺之文,上不得以功除罪,下不得蒙棘木之聽(18),獨掩怨仇之偏奏,被共工之大惡(19),無所陳怨訴罪。尊以京師廢亂,群盜並興,選賢徵用,起家為卿,賊亂既除,豪猾伏辜,即以佞巧廢黜。一尊之身,三期之間(20),乍賢乍佞,豈不甚哉!孔子曰:『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是惑也(21)。』『浸潤之譖不行焉,可謂明矣(22)。』願下公卿大夫博士議郎,定尊素行。夫人臣而傷害陰陽,死誅之罪也;靖言庸違,放殛之刑也(23)。審如御史章,尊乃當伏觀闕之誅(24),放於無人之域,不得苟免。及任舉尊者(25),當獲選舉之辜(26),不可但已(27)。即不如章(28),飾文深詆以訴無罪,亦宜有誅,以懲讒賊之口,絕詐欺之路。唯明主參詳(29),使白黑分別。」書奏,天子復以尊為徐州刺史(30),遷東郡太守(31)。
  (1)湖:縣名。在河南靈寶縣西北。三老:官名。此指湖縣三老。公乘:爵名,第八級。(2)二卿:指前京兆尹王昌貶為雁門太守、甄尊貶為河南太守。卿:三輔皆秩中二千石,號為「卿」。(3)效首:猶授首。(4)拊循:安撫,撫慰。(5)賈萬:《遊俠傳·萭章傳》作「賈子光」。剪張禁:《遊俠傳·萭章傳》作「箭張回」。「翦」當作「箭」。酒趙放:《遊俠傳·萭章傳》作「酒市趙君都」。「箭」、「酒」,皆市名。(6)消釋:消除。(7)「靖言庸違,像龔滔天」:《書·堯典》之辭。靖:治也。庸:用也。滔:漫也。謂其言假托於治,實用違僻,貌象恭敬,過惡滔天(顏師古說)。(8)利家:大奴之名。(9)捽(zuo)搏:揪打。(10)建畫:建議謀劃。(11)傅致:羅織入罪。(12)白起:戰國時秦國名將,因功封武安君。後被迫自殺。(13)郢都:戰國時楚都。在今湖北江陵。(14)應侯:范睢,戰國時魏國人,入秦為相,封為應侯。(15)杜郵:秦地名。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北。(16)吳起:戰國時魏國名將,為魏西河守。奔楚後,推行法治,被害。西河:魏郡名。在今陝晉間黃河之西。(17)砥節:砥礪名節。首:向也。(18)棘木之聽:謂聽訟。張晏曰:「《周禮》三槐九棘,公卿於下聽訟。」(19)被共工之大惡:指被劾奏云「靖言庸違,像龔滔天」。共工:相傳為堯之大臣,其與歡兜、三苗、鯀並稱「四凶」,被堯流放於幽州。(20)三期:三年。期(ji):一整年。(21)「愛之欲其生」等句:見《論語·顏淵篇》。原文是:「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22)「浸潤之譖不行焉」二句:見《論語·顏淵篇》。原文是:「浸潤之譖,膚受之訴,不行矣,可謂明也已矣。」(23)放:流放。殛:誅也。(24)觀闕之誅:相傳孔子誅正卯於兩觀之間。(25)任舉:保薦。(26)選舉之辜:漢法,保舉而其人不稱職者,與同罪。(27)但:徒也,空也。己:止也。(28)即不如章:言若不如所奏。(29)參(cān)詳:參酌詳審。 (30)徐州:漢十三刺史部之一。區域約當今山東省東部、江蘇省北部及安徽省東北一部分。(31)東郡:郡名。治濮陽(在今河南濮陽西南)。
  久之,河水盛溢(1),泛浸瓠子金堤(2),老弱奔走,恐水大決為害。尊躬率吏民(3),投沈白馬(4),祀水神河伯。尊親執圭壁,使巫策祝,請以身填金堤(5),因止宿,廬居堤上。吏民數千萬人爭叩頭救止尊,尊終不肯去。及水盛堤壞,吏民皆奔走,唯一主簿泣在尊旁(6),立不動(7)。而水波稍卻回還。吏民嘉壯尊之勇節,白馬三老朱英等奏其狀(8)。下有司考,皆如言。於是制詔御史:「東郡河水盛長,毀壞金堤,未決三尺,百姓惶恐奔走。太守身當水沖,履咫尺之難,不避危殆,以安眾心,吏民復還就作,水不為災,朕甚嘉之。秩尊中二千石(9),加賜黃金二十斤。」
  (1)盛溢:暴漲;氾濫。(2)匏子金堤:黃河一段堤名,在今河南濮陽西南。(3)躬率:親自率領。(4)投沈白馬:古時迷信,投沈白馬於河以祭水神。(5)填:塞也。(6)主簿:官名。掌文書簿籍和印鑒。(7)立不動:其上脫一「尊」字。(8)白馬:縣名。在今河南滑縣東。(9)秩尊中二千石:漢時郡守為二千石,給王尊秩中二千石,乃特優待遇。
  數歲,卒官,吏民紀之。尊子伯亦為京兆尹(1),坐軟弱不勝任免。
  (1)伯亦為京兆尹:《公卿表》無王伯為京兆尹之記載。
  王章字仲卿,泰山巨平人也(1)。少以文學為官,稍遷至諫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為左曹中郎將(2),與御史中丞陳鹹相善(3),共毀中書令石顯,為顯所陷,鹹減死髡(4),章免官。成帝立,征章為諫大夫,遷司隸校尉,大臣貴戚敬憚之。王尊免後,代者不稱職(5),章以選為京兆尹(6)。時帝舅大將軍王鳳輔政,章雖為鳳所舉,非鳳專權,不親附鳳。會日有蝕之(7),章奏封事,召見,言鳳不可任用,宜更選忠賢。上初納受章言,後不忍退鳳。章由是見疑,遂為鳳所陷,罪至大逆。語在《元後傳》。
  (1)泰山:郡名。治奉高(在今山東泰安市東)。巨平:縣名。在今山東泰安市南。(2)左曹:加官。中郎將:官名。秩比二千石。屬郎中令(光祿勳)。(3)陳鹹:陳萬年之子。本書卷六十六附其傳。(4)髡(kūn):古時一種剃去頭髮的刑罰。(5)代者不稱職:據《公卿表》代者齊宋登,貶為東萊都尉。(6)為京兆尹:王章任京兆尹在河平四年(前25)。(7)日有蝕之:謂日食。
  初,章為諸生學長安,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1),與妻決(2),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師尊貴在朝廷人誰逾仲卿者(3)?今疾病困厄,不自激卬(昂)(4),乃反涕泣,何鄙也!」
  (1)牛衣:以草編織的披牛衣(冬日使牛保暖之具)。(2)決:告別。王章自以為將死而與妻訣別。(3)逾:超過。(4)激昂:打起精神之意。
  後章仕宦歷位,及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當知足,獨不念牛衣中涕泣時耶?」章曰:「非女子所知也。」書遂上,果下廷尉獄,妻子皆收系。章小女年可十二(1),夜起號哭曰:「平生獄上呼囚(2),數常至九,今八而止(3)。我君素剛(4),先死者必君。」明日問之,章果死。妻子皆徙合浦(5)。
  (1)可十二:大約十二歲。(2)平生:往常。(3)數常至九二句:獄卒夜閱囚犯時,常呼問九人,今呼八人便止,知一人必死。(4)我君:猶言我家君。君:謂父。(5)合浦:合浦郡,治合浦(今廣西合浦縣東北)。
  大將軍鳳薨後,弟成都侯商復為大將軍輔政,白上還章妻子故郡。其家屬皆完具,採珠致產數百萬,時蕭育為泰山太守,皆令贖還故田宅。
  章為京兆二歲,死不以其罪,眾庶冤紀之,號為三王(1)。王駿自有傳(2),駿即王陽子也。
  (1)三王:指王尊、王章、王駿。(2)王駿:王陽(即王吉)之子。本書卷七十二附其傳。
  贊曰:自孝武置左馮詡、右扶風、京兆尹,而吏民為之語曰:「前有趙、張,後有三王。」然劉向獨序趙廣漢、尹翁歸、韓延壽,馮商傳王尊,揚雄亦如之(1)。廣漢聰明,下不能欺,延壽厲(勵)善,所居移風,然皆訐上不信,以失身墮功。翁歸抱公潔已,為近世表。張敞衎衎(2),履忠進言,緣飾儒雅,刑罰必行,縱赦有度,條教可觀,然被輕惰之名(3)。王尊文武自將(4),所在必發,譎詭不經,好為大言。王章剛直守節,不量輕重,以陷刑戮,妻子流遷,哀哉!
  (1)此處並舉劉向、馮商、揚雄序傳,皆指其續撰之《史記》而言,《史通·正史篇》提到遷書之後,又說劉向、馮商、揚雄等人「相次撰續,迄於哀平間,猶名《史記》」。(2)衎衎(kankan):同「侃侃」。強毅耿直貌。(3)惰(tuǒ):美好。或曰與「情」同。(4)將:助也。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