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州臨漢縣內有湫,往往人見牝豕出入,號曰「母豬龍湫」。唐天復四年,蜀城大旱,使俾守宰躬往靈跡求雨。於時邑長具牢醴,命邑寮(「寮」原作「宰」,據陳校本改)偕往祭之。三奠迨終,乃張筵於湫上,以神胙客。坐於烈日,鋪席。以湫為上,每酒巡至湫,則捧觴以獻。俟雨沾足,方撤此筵。歌吹方酣,忽見湫(「則捧觴以獻」至「忽見湫」二十字原闕,據明抄本、陳校本補)上黑氣如雲,氛氳直上,狂電燁然,玄雲陡暗,雨雹立至。令長與寮吏,鼓舞去蓋,蒙濕而歸。翌日,此一境雨足,他邑依然赤地焉(「焉」字原空闕,據明抄本補)。夫人之至誠,則龍畜亦能感動。享德濟旱,勿謂不智。(出《北夢瑣言》)
【譯文】
邛州臨漢縣內有一個水池,常常有人看見有一隻母豬出入,人們便叫它「母豬龍池」。唐朝天復四年,蜀城大旱,大小官員都到有靈跡的地方去求雨。這時候臨漢縣令也準備了牛羊肉、甜酒之類的供品,讓縣邑所有僚屬一起到母豬龍池去祭祀。祭奠完了,就在池邊擺下酒宴,讓神賜福遊客。遊客們坐於烈日之下,鋪席,把池放在被尊敬的地位,每巡酒來到池邊,捧杯向池獻酒。要直等到雨下得淹腳面了才能撤掉此宴。歌聲樂聲正盛,忽然間池上黑氣如雲,霧氣濛濛地直往上升。狂暴的雷電炸響,黑雲密佈,雨雹立刻潑撒下來。縣令和同僚們歡欣鼓舞,丟掉帷蓋,任由雨澆濕了然後才回去。第二天,縣境中雨水已足,而其它地方依然是乾旱的土地。人極其真誠,那就連龍畜亦能感動。享有賢德救濟旱情,不能說不是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