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12雷雨山石草木卷_107.【麥積山】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

麥積山者,北跨清渭,南漸兩當,五百里岡巒,麥積處其半。崛起一石塊,高百萬尋,望之團團,如民間積麥之狀,故有此名。其青雲之半,峭壁之間,鐫石成佛,萬龕千室。雖自人力,疑其鬼功。隋文帝分葬神尼舍利函於東閣之下,石(「石」原作「加」據明抄本改)室之中,有庾信銘記,刊於巖中。古記云:「六國共修。自平地積薪,至於巖巔,從上鐫鑿其龕室佛像。功畢,旋旋折薪而下,然後梯空架險而上。其上有散花樓,七佛閣,(「閣」原作「用」,據明抄本改)金蹄銀角犢兒。由西閣懸梯而上,其間千房萬屋,緣空躡虛,登之者不敢回顧。將及絕頂,有萬菩薩堂,鑿石而成。廣若(「若」原作「古」,據明抄本改)今之大殿。其雕樑畫栱,繡棟雲楣,並就石而成。萬軀菩薩,列於一堂。自此室之上,更有一龕,謂之天堂,空中倚一獨梯,攀緣而上。至此,則萬中無一人敢登者,於此下顧,其群山皆如堷樓。王仁裕時獨能登之,仍題詩於天堂西壁上曰:「躡盡懸空萬仞梯,等閒身共白雲齊。簷前下視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絕頂路危人少到,古巖松健鶴頻棲。天邊為要留名姓,拂石慇勤手自題。時前唐末辛未年,登此留題。」於今三十九載矣。(出《玉堂閒話》)
【譯文】

麥積山,北跨清水、渭水,南面接近兩當縣,岡巒亙延五百里,麥積山位於五百里岡巒的中間。崛起一塊巨石,高有百萬尋,望去成圓形,好像民間麥堆的形狀,固此有麥積山之名。在半山腰裡,懸崖峭壁之間,鑿岩石而成佛像,萬龕千室,雖然是人工雕鑿,但好像是借助鬼神之力。隋文帝楊堅將佛教神尼的骨頭匣子分別放在東閣下面的石室之中,庾信在岩石上刻文字進行記載。過去有記載說是六國共同修建的。自平地上堆積木柴一直達到岩石的頂端,從上面開始開鑿龕室佛像,完工後,一面撤去堆積的木柴,一面曲折回轉地下來。然後建梯級於險處上去,上面有散花樓、七佛閣、金蹄銀角犢兒等。由西閣爬懸梯而上,那裡有千房萬屋,好像懸於空中,下無基礎一般,登上去的人不敢回頭看。快要到最頂上,有萬菩薩堂,是鑿石而成,大小如現在的大殿,雕樑畫拱、繡棟雲楣都是用石頭雕鑿而成。一萬尊菩薩雕像,排列在一個大室內。在這個室的上面,還有一龕,叫做天堂。空中靠著一個獨木梯子,可以順著它爬上去。到了這個地方,就一萬個人當中也沒有一個人敢攀登的。從這裡向下看,群山都像一些小土丘。當時只有王仁裕能單獨登上去。並在天堂的西牆上題詩說:「登到懸空萬仞高梯的盡頭,已經身與白雲同高。在簷前向下望去,群山變得矮小,天堂和落下的太陽一樣高低。絕頂路險很少有人到達,古老的岩石強勁的青松引誘得仙鶴經常來這裡棲息。到達天際為的是要留下姓名,輕輕擦試岩石情意深重地在這裡自己題寫詩句。」當時是前唐末辛未年,登到這裡題詩留念的,到現在已經三十九年。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