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節度張守珪,少時為河西主將,守玉門關。其軍校皆勤勇善鬥,每探候深入,頗以劫掠為事。西域胡僧者,自西京造袈裟二十餘馱,還大竺國,其徒二十餘人。探騎意是羅綿等物,乃劫掠之,殺其眾盡。至胡僧,刀棒亂下而不能傷,探者異焉。既而索馱,唯得袈裟,意甚悔恨。因於僧前追悔,擗踴悲泣久之,僧乃曰:"此輩前身,皆負守將令,唯趁僧鬼是枉死耳。然汝守將祿位重,後當為節度大夫等官。此輩亦如君何?可(可原作不,據陳校本改。)白守將,為修福耳。然後數年,守將合有小厄,亦有所以免之。"騎還白守珪,珪留僧供養,累年去。後守珪與其徒二十五人,至伊蘭山探賊。胡騎數千猝至,守珪力不能抗,下馬脫鞍,示以閒暇。騎來漸逼,守珪謂左右:"為之奈何?若不獲已,事理須戰。"忽見山下紅旗數百騎,突前出戰,守珪隨之,穿其一角,尋俱得出。虜不敢逐。紅旗下將謂守珪曰:"吾是漢之李廣,知君有難,故此相救。後富貴,母相忘也。"言訖不見。守珪竟至幽州節度御史大夫。(出《廣異記》)
【譯文】
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年輕時是河西主將,駐守玉門關,他的軍兵都勤奮、勇敢、善戰。每當探兵,遠離防區,總把搶劫當成職業。有個西域胡僧,從西京製造袈裟裝了二十多匹馬馱著,回還大竺國,並帶徒弟二十多人。探兵以為是錦鍛等物品,就搶劫了,殺掉眾人,到了殺胡僧的時候,刀棒胡亂打下而不能傷著他,探兵驚異,隨即拿來馬匹,只得到袈裟,探兵非常後悔,就在胡僧面前追悔,拊心哭泣了好一會兒,胡僧才說:"你們這些人,都背叛了守將的命令,只是這些被劫殺的僧人成了冤死鬼。但你們的守將官氣很重,以後應該成為節度使大夫等官,你們這些人比他如何,可告訴守將,多修點福。而後幾年,守將當有小災,也有免除的辦法。"探兵騎馬回報守珪,守珪收留胡僧供養起來,幾年後走了。後來守珪和兵丁二十五人,到伊蘭山打探敵情,胡人兵馬幾千人突然到來,守珪力量不能對抗,就下馬脫鞍,以閒暇警示敵人,敵兵漸漸逼近,守珪對左右的兵丁說:"沒辦法了,若不想自己被俘獲,只能力戰。"剛說完,忽然看見山下有打著紅旗的幾百名騎兵,衝到前邊作戰,守珪跟隨他,穿過敵兵一角,大家都出來了,敵兵不敢追,紅旗下的將領對守珪說:"我是漢朝的李廣,知道你有難,特意到這相救,以後富貴,不要忘了我。"說完就不見了,張守珪後來果然官至幽州節度使、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