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林嗣環)原文翻譯成現代文

作者或出處:林嗣環
古文《口技》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口技》現代文全文翻譯:
京城裡有個擅長口技的人。一天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在客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裡面,裡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一起圍坐在圍幕前面。過了一會兒,只聽到圍幕裡面醒木一拍,全場安靜下來,沒有敢大聲說話的。
遠遠地聽到深巷裡的狗叫聲,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著呵欠,伸著懶腰,她的丈夫說著夢話。一會兒,小孩子也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被吵醒了。婦人拍著孩子餵奶,小孩含著奶頭還是哭,婦人一面拍著孩子,一面輕聲哼著哄他睡覺。又有一個大孩子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在這個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嘴裡哄孩子的哼哼聲,小孩子含著奶頭啼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呵斥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都發出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維妙維肖。全場的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斜瞇著眼睛,微笑著,暗暗地讚歎,認為表演得好極了。
沒有過多久,丈夫打鼾的聲音響起來了,婦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隱隱約約地聽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聲音,盆子等器具傾斜打翻的聲音,婦人在睡夢裡的咳嗽聲。客人們聽到這裡,心情稍微放鬆了些,漸漸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有一個人大聲呼叫:「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呼叫,婦人也起來大聲呼叫。兩個小孩子一齊哭了起來。一會兒,有成百上千人大聲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條狗汪汪地叫。中間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發出爆裂的聲音,呼呼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的。即使一個人有上百隻手,每隻手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每張嘴裡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啊。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嗦打抖,幾乎想要搶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了。撤去圍幕一看裡面,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註釋】
[1]節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題目為後人所擬。《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選的筆記小說。林嗣環,字鐵崖,福建晉江人,清代順治年間進土。
[2]會:適逢,正趕上。
[3]廳事:大廳,客廳。
[4]施:設置,安放。
[5]屏障:指屏風、圍帳一類用來擋住視線的東西。
[6]撫尺:藝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7]團坐:圍繞而坐。
[8]少頃:一會兒。
[9]但聞:只聽見。但,只。
[10]滿坐寂然:全場靜悄悄的。坐,通「座」。
[11]欠伸:打呵欠,伸懶腰。
[12]囈(yi)語:說夢話。
[13]既而:不久,緊接著。
[14]撫:撫摸,安慰。
[15]乳:餵奶。
[16]鳴:指輕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
[17]絮絮:連續不斷地說話。
[18]一時:同時。
[19]眾妙畢備:各種妙處都具備,意思是各種聲音都模仿得極像。畢,全、都。
[20]側目:偏著頭看,形容聽得入神。
[21]默歎:默默地讚歎。
[22]末幾:不久。
[23]齁(hōu):打鼾。
[24]作作索索:老鼠活動的聲音。
[25]傾側:翻倒傾斜。
[26]意少舒:心情稍微放鬆了些。少,稍微。舒,伸展、鬆弛。
[27]中間(jian):其中夾雜著。
[28]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力拉,擬聲詞。
[29]曳(ye)屋許許(hū)聲:(眾人)拉塌(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曳,拉。許許,擬聲詞。
[30]凡所應有,無所不有:應有盡有。形容聲音之雜。
[31]雖:即使。
[32]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種(聲音)。形容口技模擬的各種聲響同時發出,交織成一片,使人不能一一辨識。一端,一頭,這裡是「一種」的意思。
[33]名:說出。
[34]奮袖出臂:揚起袖子,露出手臂。奮,揚起、舉起。
[35]股:大腿。
[36]戰戰:打哆嗦,打戰。
[37]幾(jī):幾乎。
【賞析】

口技是一種傳統技藝。這種技藝是藝人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專心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口技的絕妙就在於能借一口摹擬出各種不同的聲響,給聽者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之感。

讀清代人林嗣環的《口技》,讀者對口技者的技藝無不『以為妙絕」。
其「妙絕」就在於口技者僅以「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己」,這些簡單的道具摹擬出惟妙惟肖的各種聲響。而僅靠這三百來字就把口技之『妙絕』表露得淋漓盡至,這不能不問讀者讚歎為文者的匠心!

一、一文兼二體(記敘文、說明文)。

《口技》從文體角度研讀可以作為場景描寫的記敘文來讀,也可以作為摹寫口技特色的說明文來讀。這「一文兼二體」之作是不多見的。

1、從場景描寫方面研讀,領略記敘文寫作的匠心。

如描寫深夜「火起」救火的場景。

(1)、由靜(或者微弱)到喧鬧,由單一響聲到紛響。

「鼠作作索索」,婦「夢中咳嗽」,寫聲音微弱、單一;「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寫聲音由微弱到喧鬧,由單一到紛繁。

(2)、由喧鬧到沸騰,由紛繁到應有盡有。

呼聲、哭聲、犬吠聲、火爆聲。聲、搶奪聲、潑水聲、「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又夾百千求救聲」……

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都具有了。至此,口技發展到了高潮。

2、從「掌寫口技特色」來品味,《口技》是說明文中上乘之作。

(1)、首尾一再說明設施簡單的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己。表明作者依靠的是「善」口技,而絕不是借助於多少外物,更沒有作假之疑。

(2)、摹寫口技特色,順序有條不紊。

「聲響」的說明順序是:由遠及近,由外到內;聲音由少到多,由單一到複雜;再由靜到動,由動到鬧;又由鬧轉靜,由靜轉大鬧。

二、側面描寫很好地烘托了正面描寫。

口技「妙絕」除了依於文筆描寫精彩,說明精當外,還賴於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藝術,尤其是側面描寫的運用,有力地烘托了正面描寫。

文章以正面描寫為主,側面描寫為次,兩者相輔相承,結合很密切。文首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口技」就是正面描寫的開始。跟著是側面描寫句:「滿坐寂然,無敢嘩者」。一個「滿」字,一個「無」字,點明了人人如此。這裡寫的是口技即將開演時的氣氛,實際上是在暗示,同時有力地烘托了表演者的口技之售」。

第四節的「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兒欲先走」句,寫賓客的神色。動作、情感、心理,無不形容盡致,猶如身臨火災現場。這更是成功的側面描寫,極其顯赫地突出了口技之「善」之「妙」。

三、議論精當,「妙絕」便絕。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這是議論句,精當地用在口技表演到了高潮之時。它是賓客心理活動的表白,也是給口技『妙絕」的鑒定。同時,也在喚起人們的思考,口技人竟然憑借一張口,一個舌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己」,就摹擬出了「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的複雜的聲響。

議論使文章更豐富了,自然把「妙絕」的口技推向了「絕頂」。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