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06人品各卷_0407.【張文成】原文及譯文

唐張文成曰:"乾封以前,選人每年不越數千;垂拱以後,每歲常至五萬。人不加眾,選人益繁者,蓋有由矣。嘗試論之。只如明經進士,十週三衛,勳散雜色,國官直司,妙簡實材,堪入流者十分不過一二。選司考練,總是假手冒名。勢家囑請,手不把筆,即送東司。眼不識文,被舉南館。正員不足,權補試攝檢校之官。賄貨縱橫,贓污狼籍。流外行署,錢多即留。或貼司助曹,或員外行案。更有挽郎輦腳,營田當屯,無尺寸功夫,(明抄本夫作效。)並優與處分。皆不事學問,唯求財賄,是以選人冗冗,甚於羊群;吏部喧喧,多於蟻聚。若銓實用,百無一人。積薪化薪,所從來遠矣。"(出《朝野僉載》)
【譯文】
唐張文成說,乾封(高宗年號)以前每年選任官員超不過幾千人,垂拱(武周則天年號)以後,每年常常達到五萬人。人口沒有增多,可待選的官員卻增加起來,為什麼呢?這是有原因的。試論一下,比如明經進士們,三省六部文武衙門,勳戚散官以及其餘衙門的官員,真正有真才實學的,勝任所司職任的,十個中不過一兩個。選任官職的過程中,不是冒名頂替,就是權貴囑托。手不能提筆的,可以到東司任職,目不視丁的,又可以到南館去做官。正員沒有位置,就充任一些所謂權、補、試、攝、檢校之類的臨時官職。權錢交易,貪污受賄,一片糊塗。流外官送的錢多就留用,或者做屬官的助手,抄抄寫寫,或者在定員之外,又立名目。還有一些捧臭腳的,冒功營田的,不一而足。這些人,沒有一點真本事,都受到優越的待遇。都是不問學問,只認錢多錢少造成的。結果冗員甚多,有如羊群。吏部衙門整天鬧哄哄的,人來人往,多如螞蟻。要求才幹,百無一人。造成這樣的局面,原因很久遠了。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