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字,漢文帝時,公結草為庵於河之濱。帝讀老子經,頗好之,敕諸王及大臣皆誦之。有所不解數事,時人莫能道之。聞時皆稱河上公解老子經義旨,乃使繼所不決之事以問。公曰:「道尊德貴,非可遙問也。」帝即幸其庵,躬問之。帝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域中『四大』,王居其一。子雖有道,猶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公即撫掌坐躍,冉冉在虛空中,去地數丈,俯仰而答曰:「余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臣之有?」帝乃下車稽首曰:「朕以不德,忝統先業,才小任大,憂於不堪。雖治世事而心敬道,直以暗昧,多所不了,唯願道君有以教之。」公乃授素書二卷與帝曰:「熟研之,此經所疑皆了,不事多四矣,勿以示非其人。」言畢,失其所在。須臾,雲霧晦冥,天地泯合。帝甚貴之。論者以為文帝好老子之言,世不能盡通,故神人特下教之。而恐漢文心未至信,故示神變。所謂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耶。(出《神仙傳》)
【譯文】
有個不知姓名的人,漢文帝時在河邊蓋了間草房住,所以人們都叫他「河上公」。當時漢文帝非常喜歡讀老子的《道德經》,並命令王侯大臣們都要誦讀。但《道德經》中有些地方弄不懂,當時誰也講不明白。後來文帝聽說人們都說河上公非常理解老子經典中的深奧涵義,就派人拿著那幾個不懂的問題找河上公請教。河上公對文帝派的使者說:「研究老子的經典是件十分嚴肅認真的事,怎麼可以隔著很遠的地方間接地研究呢?」於是文帝駕臨河上公的草房,親自向河上公求教。文帝說:「《詩經》上說,普天之下都是君王的國土,國界之內都是君王的臣民。老子也說過:『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這就是說,君王也是『四大』之一。你雖然懂得道學,但你也是我的臣民嘛,為什麼不能尊重我,卻這麼高傲呢?」河上公就拍著手坐著慢慢騰空而起,離地有好幾丈,低頭看著仰視他的漢文帝說,「我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中間又不牽累人世的事,怎麼能算你的臣民呢?」文帝這才下了車向河上公跪拜說:「我實在是無德無才,勉強繼承了帝業當了皇帝,能力太小而責任大,常常擔心不能勝任。雖然身在皇位日理萬機,但心中更敬仰的是道術,由於自己無知蒙昧,對道學的精義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唯望道君您對我多多指點教化。」河上公就把兩卷經書授給漢文帝,並對文帝說:「回去後好好研究這兩卷書,道德經中的疑難問題就都解決了,我今天就不再多說什麼了。我這兩卷註解道經的著作,寫了已經一千七百多年了,只傳了三個人,算上你才四個人,希望千萬不要把它給不相干的人看!」說罷就突然不見了,只見雲霧蒸騰,天地一片迷茫。文帝后來十分珍視那兩卷經書。有些人論述說,因為文帝喜歡研究老子的學說,然而不能都弄通,所以上天特派了河上公下凡來傳授。又怕文帝不能堅信。才顯聖變化給文帝看。所謂聖人的心是永遠和百姓的心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