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選 負薪行》(杜甫)全詩翻譯賞析

杜甫詩選 負薪行
杜甫
系列:杜甫詩選|杜甫詩集
杜甫詩選 負薪行

【原文】
夔州處女發半華,四十五十無夫家1。更遭喪亂嫁不售2,一生抱恨長咨嗟。土風坐男使女立3,應當門戶女出入4。十猶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5。至老雙鬟只垂頸,野花山葉銀釵並6。筋力登危集市門7,死生射利兼鹽井8。面妝首飾雜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9。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十?

【註釋】
1半華:指頭髮斑白。形容老處女的樣子。四十五十:這裡是說有的到了四十歲,有的到了五十歲。
2嫁不售:嫁不出去。這句是說嫁不出是因為戰爭使得人民離散。
3土風:指當地的風俗習慣。重男輕女,因此男坐女立。
4這句以下就開始寫婦女出入操勞的事情。
5十猶八九:十有八九,說明非常普遍。應供給:指供給一家生活以及繳納苛捐雜稅等的錢。
6這句是說因為沒有嫁出去,所以仍然結著雙鬟(這是古代社會處女的標誌)。因為窮,所以把野花山葉與銀釵並插。
7登危:登高山去打柴。集市門:入市賣柴。這句形容婦女的辛苦勞作情狀。
8這句是說這些年老的處女,為了生計,不顧惜死生的去掙點錢。除了負薪之外,還負鹽,因此這裡說「兼鹽井」。
9這兩句描寫了負薪女的悲慘的生活和境遇,是詩人同情的話。石根:指山根。
十這兩句是杜甫代為抱不平的話。說她們所謂的醜,是由於生活的折磨,並不是由於地理環境之類的原因,這裡詩人以昭君為證。王嬙:字昭君,西漢元帝時宮女,後來出嫁到匈奴。在歸州東北方向四十里處,有一個村子叫做「昭君村」。

【譯文】
那些頭髮已經花白的夔州女人,到了四五十歲尚且沒有夫家。動亂不已的世道使她們嫁不出去呀,只能在終生的抱恨中悲傷歎嗟。當地的風俗使婦女恭順地侍候男人,她們不停地出外奔波,男人則終日守家。十有八九的女人們整天背柴而歸,靠賣柴的收入來供養全家。她們到老也只落得雙鬟垂頸,把野花和山葉與頭上的銀釵並插。將竭盡全力打來的薪柴送到集市,還要累死累活地去背鹽來掙錢謀生。與悲苦相伴的只有頭上的飾品和滿臉淚痕,衣著單薄地終生困居在狹窄的荒山腳下。難道說巫山的女人是因為粗丑才遭此命運,為什麼這裡又是養育了絕世美女的昭君之家?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到夔州後不久所作。詩中描寫那「四十五十無夫家」的處女,為了一家生計,不惜砍柴、賣柴,甚至到鹽井中背鹽來過活的悲慘經歷。她們未嫁的原因不是因為不漂亮,而是生活勞作把她們的風姿給遮掩了。杜甫把貧苦的勞動婦女作為題材並寄以深厚同情,在全部古典詩歌史上都是少見的。詩寫土風,故文字也就樸素。詩共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