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
呂本中
系列:關於描寫月亮的古詩詞
採桑子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註釋
1滿:指月圓。
2虧:指月缺。
賞析
這首詞是寫別情,上片指出他行蹤不定,在南北東西漂泊,在漂泊中經常在月下懷念他的妻子,因此感歎他的妻子不能像月亮那樣跟他在一起。下片寫他同妻子分離的時候多,難得團圓。這首詞的特色,是文人詞而富有民歌風味。民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這首詞也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很親切。民歌往往採取重複歌唱的形式,這首詞也一樣。不僅由於《採桑子》這個詞調的特點,像「南北東西」,「暫滿還虧」兩句是重複的;就是上下兩片,也有重複而稍加以變化的句子,如「恨君不似江樓月」與「恨君卻似江樓月」,只有一字之差,民歌中的覆疊也往往是這樣的。還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這首詞的「江樓月」,正是比喻,這個比喻親切而貼切。
這個「江樓月」的比喻,在藝術上具有特色。錢鍾書先生講到「喻之二柄」,「喻之多邊」。所謂二柄,「同此事物,援為比喻,或以褒,或以貶,或示喜,或示惡,詞氣迥異」。像李白《志公畫贊》:「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超妙而不可即也」,猶云「高山仰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是為「心服之贊詞」。黃庭堅《沁園春》:「鏡裡拈花,水中捉月,覷著無由得近伊」,「是為心癢之恨詞」。同樣用月作比喻,一個是表示敬仰讚美,一個是表示怨恨,感情不同,稱為二柄。「比喻有兩柄而復具多邊。蓋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於一功一效。取譬者用心或別,著眼因殊,指同而旨則異;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應多,守常處變。譬夫月,形圓而體明,圓若明之在月,猶《墨經》言堅若白之在石,『不相外』而『相盈』……。鏡喻於月,如庾信《詠鏡》:『月生無有桂』,取明之相似,而亦可兼取圓之相似。……王禹偁《龍鳳茶》:『圓似三秋皓月輪』,……僅取圓之相似,不及於明。月亦可喻目,洞矚明察之意,如蘇軾《吊李台卿》,『看書眼如月』。」(《管錐編·周易正義·歸妹》)同用月做比喻,可以比圓,比明亮,比明察,這是比喻的多邊。
這首詞用「江樓月」作比,在上片裡讚美「江樓月」「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是到處漂泊,永不分離的贊詞。下片裡寫「江樓月」,「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是難得團圓的恨詞。同樣用「江樓月」作比,一讚一恨,是在一篇中用同一個比喻而具有二柄。還有,上片的「江樓月」,比「只有相隨無別離」,是永不分離;下片的「江樓月」,比「待得團圓是幾時」,是難得團圓。命意不同。同用一個比喻,在一首詞裡,所比不同,構成多邊。像這樣,同一個比喻,在一首詞裡,既有二柄,復具多邊,這是很難找的。因此,這首詞裡用的比喻,在修辭學上是非常突出的。這樣的比喻,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用得又非常貼切,這是更為難能可貴的。作者經常在月下懷念妻子,所以產生上片的比喻;作者感歎與妻子難得團圓,所以產生下片的比喻。這些是作者獨具的感情,所以寫得那樣真實而獨具特色。
此詞從江樓月聯想到人生的聚散離合。月的陰晴圓缺,卻又不分南北東西,而與人相隨。詞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與「卻似」隱喻朋友的聚與散,反映出聚暫離長之恨。具有鮮明的民歌色彩。全詞明白易曉,流轉自如。風格和婉,含蘊無限。曾季狸《艇齋詩話》:本中長短句,渾然天成,不減唐、《花間》之作。《嘯翁詞評》:居仁直忤柄臣,深居講道。而小詞乃工穩清潤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