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論范增
蘇軾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選
蘇軾 論范增
【原文】
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1,稍奪其權。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歸未至彭城,疽發背死2。蘇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耳!然者當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於此去耶?曰:否。增之欲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人君之度也。增曷為以此去哉?《周易》曰:「知幾其神乎?」《詩》曰:「相彼雨雪,先集維霰。」增之去,當於羽殺卿子冠軍時也3。
陳涉之得民也,以項燕、扶蘇。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4;而諸侯叛之也,以弒義帝。且義帝之立,增為謀主矣;義帝之存亡,豈獨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與同禍福也。未有義帝亡,而增獨能久存者也。羽之殺卿子冠軍也,是弒義帝之兆也;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陳平雖知,安能間無疑之主哉?
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獨遣沛公入關,而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於稠人之中,而擢以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羽既矯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弒帝,則帝殺羽,不待知者而後知也。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中道而弒之,非增之意也;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殺卿子冠軍,增與羽比肩而事義帝5,君臣之分未定也。為增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則留,不合則去;不以此時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雖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項羽不亡。嗚呼!增亦人傑也哉!
【註釋】
1范增:項羽的重要謀臣,屢勸項羽殺劉邦而項羽不聽。
2疽(jū):惡瘡。
3卿子冠軍:指宋義。卿子:是對人的尊稱。冠軍:指楚懷王封宋義為上將,位在其他將領之上。
4心:楚懷王孫子熊心。項梁曾立熊心為懷王。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后,尊熊心為義帝。
5比肩:地位相當。
【譯文】
漢王劉邦採用陳平的計謀,離間分化了楚國的君臣關係。項羽懷疑范增跟漢王秘密勾結,於是逐漸削減了范增的權力。范增非常氣憤地說:「天下差不多已經平定了,君王您就自己治理它吧,希望您能把這把老骨頭賞給我,讓我回家去養老吧!」范增回去時還沒到彭城,就因背上患癰疽而死去。蘇子說:范增的離去是正確的。如果他當時不離去,項羽一定會殺死他。只是遺憾他沒早些離開罷了!那麼他應當藉著哪件事情離去呢?當初范增曾經勸說項王殺掉沛公劉邦,但是項羽沒有聽從,終於因此而失掉了天下,他應該在那時候離去嗎?(我)說:不對。范增想殺掉劉邦,是他作為大臣的責任;項羽沒有殺掉劉邦,也表現了他作為一個君主的度量。范增又何必為這件事而離去呢?《周易》上說:「能夠見微知著,那真是神明了!」《詩經》上又說:「觀察那下大雪的時候,就會看到先落下來的是小冰糝。」范增的離去,應當在項羽殺掉卿子冠軍的時候。
陳涉受到百姓的擁護,是因為打著項燕和公子扶蘇的旗號。項家的興盛,是因為擁立楚懷王的孫子為義帝;諸侯背叛項羽,是因為他又謀殺了義帝。況且義帝的被擁立,范增是主要的謀劃者呢。義帝的生死存亡,難道僅僅關係著楚國的盛衰,也同時關係到范增的禍福命運啊。沒有義帝被殺而范增卻偏偏能夠長久生存的道理啊。項羽殺害卿子冠軍,是謀殺義帝的先兆。他之所以謀殺了義帝,就是因為他開始對范增產生了懷疑,哪裡會等到後來陳平用反間計呢?東西一定是先腐朽了,然後蟲子才會生出來;人一定是先起了疑心,然後才會聽信讒言。陳平雖然很聰明,但他又哪裡能夠離間沒有疑心的君主呢?
我曾經評價過義帝,認為他是天下的賢明君主。只派劉邦進攻函谷關,而不派項羽;在眾多的人之中發現了卿子冠軍並提拔他做大將。不賢明能這樣做嗎?項羽假借義帝的命令殺害了卿子冠軍,義帝肯定不能容忍。這樣,不是項羽謀殺義帝,便是義帝誅死項羽,用不著聰明人點破也能看出來啊。范增當初勸項梁擁立義帝,諸侯因此而服從;中途又謀害他,並不是范增的主意。豈但不是他的主意,而且他一定竭力規勸過而未被接受。不接受范增的規勸而謀殺他建議擁立的義帝,項羽對范增的懷疑,一定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當項羽殺害卿子冠軍的時候,范增與項羽同為侍奉義帝的臣子,彼此之間君臣的名分尚未確定。替范增打算,有力量殺掉項羽就殺掉他,否則就離開他,難道不也稱得上是一位堅定果敢的大丈夫嗎?范增那時已經七十歲了,與項羽合得來就留下,合不來就離去。不在這個時候明智地做出是留是去的選擇,卻反而想依附項羽來建立功名,真是見識淺啊!即使如此,范增仍然是漢高祖劉邦所畏懼的人啊。范增如果不離去,項羽就不會滅亡。唉!范增也是一位傑出的人才啊!
【評析】
本文主要論證了范增沒有正確地選擇離開項羽的時機。作者認為,范增應該在項羽殺宋義時選擇離開。因為殺宋義後,項羽與義帝必不能再共存,項羽殺掉義帝,也就開始懷疑范增,范增應在他與項羽同侍義帝而尚無君臣名分時擇機離開。雖然作者認為范增在此事上不很聰明,但在文章結尾還是評價范增為人中的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