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史·大公鼎傳》
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籍遼陽率賓縣。公鼎幼莊願,長而好學。成雍十年,登進士第,調沈州觀察判官。時遼東雨水傷稼,北樞密院大發瀕河丁壯以完堤防。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獨曰:「邊障甫寧,大興役事,非利國便農之道。」乃疏奏其事。朝廷從之,罷役,水亦不為災。瀕河千里,人莫不悅。改良鄉令,省徭役,務農桑,建孔子廟學,部民服化。累遷興國軍節度副使。時有隸鷹坊者,以羅畢為名,擾害田里。歲久,民不堪。公鼎言於上,即命禁戢。會公鼎造朝大臣諭上嘉納之意公鼎曰一郡獲安誠為大幸他郡如此者眾願均其賜於天下從之徙長春州錢帛都提點。車駕如春水,貴主例為假貸,公鼎曰:「豈可輟官用,徇人情?」拒之。頗聞怨詈語,曰:「此吾職,不敢廢也。」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天祚即位,歷長寧軍節度使、南京副留守,改東京戶部使。時盜殺留守蕭保先,始利其財。因而倡亂。民亦互生猜忌,家自為鬥。公鼎單騎行郡,陳以禍福,眾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聽命。」安輯如故。拜中京留守,賜貞亮功臣,乘傳赴官。時盜賊充斥,有遇公鼎於路者,即叩馬乞自新。公鼎給以符約,俾還業,聞者接踵而至。不旬日,境內清肅。天祚聞之,加賜保節功臣。時人心反側,公鼎慮生變,請布恩惠以安之,為之肆赦。公鼎累表乞歸,不許。會奴賊張撒八率無賴嘯聚,公鼎欲擊而勢有不能,歎曰:「吾欲謝事久矣。為世故所牽,不幸至此,豈命也夫!」因憂憤成疾。保大元年卒,年七十九。
(節選自《遼史·大公鼎傳》)
大公鼎,是渤海人,祖籍為遼陽率賓縣。大公鼎幼年時莊重樸實,長大後愛好學習。鹹雍十年,考中進士,調任沈州觀察判官。當時遼東地區雨水毀傷莊稼,北樞密院大規模調發沿河壯丁來修繕堤防。有關官署接受命令後嚴厲急躁,只有大公鼎說:「邊境要塞剛剛安寧,大規模征徭役,不是造福國家便利農業的方法。」於是上奏章陳述這件事。朝廷聽從了他的意見,停止了勞役,雨水也未造成災害。沿河千里之內,百姓沒有不高興的。大公鼎改任良鄉縣縣令,減省徭役,致力於耕織,興辦孔子廟學,管轄內的百姓順服並得到教化。大公鼎多次陞遷官至興國軍節度副使。當時有隸屬於鷹坊的人,以張網捕鳥為名,擾亂為害鄉里。時間長了,百姓不能忍受。大公鼎上奏皇上,當即命令禁止。正值大公鼎入朝,大臣告知(大公鼎)皇上嘉獎並採納他建議的事,大公鼎說:「一個郡得到安寧,確實很幸運;其他郡這種事還很多,希望把這一恩賜平均給天下。」皇上聽從了他的意見。大公鼎調任長春州錢帛都提點。皇上春天去遊獵,公主照例借貸錢財,大公鼎說:「怎麼可以停止官家用度,謀求個人人情?」拒絕借貸。因此聽到很多埋怨責罵的話,大公鼎說:「這是我的職責,不敢廢棄啊。」不久大公鼎被授予大理卿,所平反的冤假錯案很多。天祚帝即位後,大公鼎歷任長寧軍節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任東京戶部使。當時盜賊殺死留守蕭保先,最初是貪圖他的財產,後趁機帶頭作亂。百姓也互相猜忌,家人自相爭鬥。大公鼎單人匹馬巡行郡中,向百姓陳說禍福,眾人都扔下兵器叩拜說:「這不是欺騙我們,不敢不聽從命令。」安定和睦如故。大公鼎被授予中京留守,賜為貞亮功臣,乘坐驛車赴任。當時盜賊眾多,有些盜賊在路上遇到大公鼎,就在他的馬前叩拜,請求改過自新。大公鼎發給他們憑證,讓他們回家恢復舊業,聽說此事的盜賊接踵而來。不到十天,境內清平寧靜。天祚帝聽說後,加賜他為保節功臣。當時人心不安,大公鼎憂慮發生變亂,請求佈施恩惠來安定人心,(皇上)因此大赦天下。大公鼎多次上表請求退職,皇帝不同意。正巧奴賊張撒八率無賴聚集起事,大公鼎想攻打而沒有力量,歎息說:「我想辭官已很久了。因為被世事牽累,不幸到了這個地步,難道是天命嗎?」因而憂憤成病。保大元年大公鼎去世,享年七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