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李巨川傳》
李巨川,字下己,隴右人。國初十八學士(李)道玄之後,故相(李)逢吉之侄曾孫。父(李)循,大中八年登進士第。
巨川乾符中應進士,屬天下大亂,流離奔播,切於祿位,乃以刀筆從諸侯府。王重榮鎮河中,闢為掌書記。時車駕在蜀賊據京師重榮匡合諸籓葉力誅寇軍書奏請堆案盈幾巨川文思敏速翰動如飛傳之籓鄰無不聳動,重榮收復功,巨川之助也。及重榮為部下所害,朝議罪參佐,貶為漢中掾。時楊守亮帥興元,素知之,聞巨川至,喜謂客曰:「天以李書記遺我也!」即命管記室,累遷幕職。
景福中,守亮為李茂貞所攻,城陷,以部下數百人欲投太原。入秦,為華軍所擒。巨川時從守亮,亦被械系。在途,巨川題詩於樹葉以遺華帥韓建,詞情哀鳴,建欣然解縛。守亮誅,即命為掌書記。俄而李茂貞犯京師,天子駐蹕於華。韓建以一州之力,供億萬乘,慮其不濟,遣巨川傳檄天下,請助轉餉,同匡王室,完葺京城。四方書檄,酬報輻湊。巨川灑翰陳敘,文理俱愜,昭宗深重之,即時巨川之名聞於天下。昭宗還京,特授諫議大夫,仍留佐建。
光化初,朱全忠陷河中,進兵入潼關。建懼,令巨川見全忠送款,至河中,從容言事。巨川指陳利害,全忠方圖問鼎,聞巨川所陳,心惡之。判官敬翔,亦以文筆見知於全忠,慮得巨川減落名價,謂全忠曰:「李諫議文章信美,但不利主人。」是日為全忠所害。
(選自《舊唐書·文苑》)
李巨川,字下己,隴右人。唐朝建國之初「十八學士」李道玄的後人,前宰相李逢吉的侄曾孫,其父親李循在大中八年考中進士。
李巨川在乾符年間應進士試,適逢天下大亂,百姓流亡轉徙。李巨川急切於獲得官位,於是憑借文章依從地方諸侯幕府。王重榮鎮守河中,李巨川被徵召擔任掌書記。當時皇帝流亡在蜀地,賊寇佔據京師,重榮糾合各藩鎮的力量,協力誅殺賊寇。軍中信件與奏章堆積滿案。巨川文思敏捷,筆動如飛,傳遞到鄰藩,無不震驚,重榮立下收復京師的功勳,是得到了巨川的幫助。等到王重榮被部下殺害,朝廷決議歸罪於王重榮的部屬,李巨川被貶官擔任漢中掾。當時楊守亮擔任興元主帥,向來瞭解他,聽說巨川到來,高興地對客人說:「這是上天把李掌書記贈送給我啊!」立即任命巨川主管記室,多次陞遷擔任幕府中的職務。
景福年間,楊守亮被李茂貞攻擊,城池陷落,楊守亮率領部下數百人想投奔太原。進入秦地,被華州軍隊擒獲。巨川當時跟隨楊守亮,也被戴上鐐銬拘禁起來。在路途中,巨川在樹葉上題寫詩句來送給華州主帥韓建,詩句情感悲痛哀傷,韓建高興地解開他的捆綁。楊守亮被誅殺後,(李巨川)立即(被韓建)任命為掌書記。不久李茂貞進犯京師,天子逃難到華州,韓建憑借一州的力量,供給無數人馬,考慮到自己難以供給下去,派遣巨川向天下發佈公告,請求幫助遙送軍糧,一同匡護王室,修復(或收復)京城。四方的文書、回報的財物像車輻一樣集中而來。巨川揮筆陳說,文采事理都能使皇帝滿意,唐昭宗非常看重他,巨川的名聲立刻在天下聞名。昭宗返回京城,特地授予李巨川諫議大夫之職,仍然留下輔佐韓建。
光化初年,朱全忠攻陷河中,派遣軍隊向前推進,進入潼關。韓建恐懼,命令巨川拜見朱全忠表示真心歸順。(巨川)到了河中,鎮定地談論時事。巨川指明陳述利弊,(而)朱全忠正圖謀奪取天下(取代唐王朝),聽到巨川陳述的內容,內心憎惡他。判官敬翔,也憑借文章被朱全忠賞識,想到朱全忠得到李巨川後自己的名聲價值會降低,對朱全忠說:「李諫議文章的確好,只是對他主人不吉利。」這天李巨川被朱全忠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