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竇威傳》
竇威,字文蔚,扶風平陸人,太穆皇后從父兄也。父熾,隋太傅。威家世勳貴,諸昆弟並尚武藝,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諸兄哂之,謂為「書癡」。
隋內史令李德林舉秀異,射策甲科,拜秘書郎。秩滿當遷,而固守不調,在秘書十餘歲,其學業益廣。時諸兄並以軍功致仕通顯,交結豪貴,賓客盈門,而威職掌閒散。諸兄更謂威曰:「昔孔子積學成聖,猶狼狽,當時棲遲若此。汝效此道,復欲何求?名位不達,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久之,蜀王秀闢為記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稱疾還田里。及秀廢黜,府僚多獲罪,唯威以先見保全。大業四年,累遷內史舍人,以數陳得失忤旨,轉考功郎中,後坐事免,歸京師。高祖入關,召補大丞相府司錄參軍。
時軍旅草創五禮曠墜威既博物多識舊儀朝章國典皆其所定禪代文翰多參預焉。高祖常謂裴寂曰:「今之叔孫通也。」武德元年,拜內史令。威奏議雍容,多引古為諭,高祖甚親重之,或引入臥內,常為膝席。又嘗謂曰:「昔周朝有八柱國之貴,吾與公家鹹登此職,今我已為天子,公為內史令,本同末異,乃不平矣。」威懼,頓首謝曰:「臣家昔在漢朝,再為外戚,至於後魏,三處外家,陛下隆興,復出皇后。臣又階緣戚里,位忝鳳池,自惟叨濫,曉夕兢懼。」高祖笑曰:「比見關東人與崔、盧為婚,猶自矜伐,公世為帝戚,不亦貴乎!」及寢疾,帝臨問。尋卒,家無餘財,遺令薄葬。謚曰靖,贈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曰,詔太子及百官並出臨送。有文集十卷。
(選自《舊唐書·列傳第十一》)
竇威,字文蔚,扶風平陸人,是太穆皇后的堂兄。父親竇熾,是隋朝的太傅。竇威家世代都是功臣顯貴,幾位兄弟都崇尚武藝,而竇威專心研習文史,意志專一,自我堅守。兄長們都嘲笑他,稱他是「書癡」。
隋內史令李德林主持科舉,竇威在考試中考中甲科,被授予秘書郎的官職。竇威任期屆滿後應當陞遷,他卻堅守原職不願調任,任秘書郎一職十多年,他的學問更加廣博。當時各位兄長都因軍功官運通達顯貴,交往結識豪門權貴,家中賓客很多,但竇威仍是職掌閒散事務。各位兄長又對竇威說:「過去孔子積累學問成了聖人,仍然生活窘迫,在當時漂泊失意到那樣的地步,你效仿這種做法,又想追求什麼呢?功名地位不顯達,原本也應該是這樣了。」竇威笑笑沒有回答。過了很久,蜀王楊秀徵召他擔任記宣一職,因為楊秀做事大多不遵守法律,竇威自稱有病返回鄉里。等到楊秀被廢放逐後,他幕府中的官員大多獲罪,只有竇威因為有先見之明而得到保全。大業四年,竇威多次陞遷至內史舍人,因為多次陳述朝廷得失違背了皇上的旨意,被改任為考功郎中,後來因事獲罪免職,返回京城。高祖進入關中,徵召竇威補任大丞相府司錄參軍一職。
當時軍隊剛剛建立,五禮(指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被荒疏廢棄。竇威博學多識,熟悉很多以往的禮儀,朝廷與國家的典章制度都是他制定的,禪讓繼位的文書他也大多參與起草。高祖常對裴寂說:「竇威就是如今的叔孫通啊。」武德元年,竇威被任命為內史令。竇威奏議時儀態文雅大方,多引用古事進行說明,高祖非常親近器重他,有時將竇威領到臥室,常常與他促膝而談。又曾經對他說:「過去周朝(北周)有八柱國的顯貴官位,我和您的家人都擔任過這一官職,現在我已是天子,您是內吏令,我們本源是相同的,只是衍生出來的末流不同,竟這樣不平等了。」竇威害怕,叩頭拜謝說;「臣的家庭以前在漢朝時做過兩次外戚,到了後魏,三次成為外戚,陛下您成為了皇上,我家又出了皇后。臣又攀附成為外戚,忝列朝廷,自認為是濫竽充數,早晚都很謹慎害怕。」高祖笑著說;「近來見關東人和崔氏、盧氏結親,還自我誇耀,您家世世代代是帝王的親戚,不也很高貴嗎!」等到竇威臥病時,高祖親自前去探望。不久,竇威去世,家中沒有多餘的財物,留下遺言讓家人簡單安葬他,謚號是靖,贈同州刺史,追封為延安郡公。下葬那天,高祖下詔讓太子及百官一起前去為他送葬。留有文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