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劉隨傳》全文翻譯

宋史·劉隨傳》
原文
    劉隨字仲豫,開封考城人。以進士及第,為永康軍判官。軍無城堞,每伐巨木為柵,壞輒以他木易之,頗用民力。隨因令環植楊柳數十萬株,使相連屬,以為限界,民遂得不擾。屬縣令受賕鬻漱,轉運使李士衡托令於隨,不從。士衡憤怒,乃奏隨苛刻,不堪從政,罷歸,不得調。初,西南夷市馬入官,苦吏誅索,隨為繩按之。既罷,夷人數百訴於轉運使曰:「吾父何在?」事聞,乃得調。
    後改大理寺丞,為詳斷官。李溥以贓敗,事連權貴,有司希旨不窮治,隨請再劾之,卒抵溥罪。遷右司諫,為三司戶部判官。隨在諫職數言事,嘗言:「今之所切,在於納諫,其餘守常安靖而已。」又奏:「頻年水旱,咎在執事大臣忿爭不和。請察王欽若等所爭,為辨曲直。」時下詔蜀中,選優人補教坊,隨以為賤工不足辱詔書。又劾奏江、淮發運使鍾離瑾載奇花怪石數十艘,納禁中及賂權貴。王欽若既死,詔塑其像茅山,列於仙官。隨言:「欽若贓污無忌憚,考其行,豈神仙耶?宜察其妄。」
    帝既益習天下事,而太后猶來歸政,隨請軍國常務,專稟帝旨。又諫太后不宜數幸外家,太后不悅。權同判吏部流內銓,以長定格從事,吏不得為奸。使契丹以病足痺辭不能拜及還為有司劾奏奪一官出知信州召為戶部副使改天章閣待制不旬日卒隨與孔道輔、曹修古同時為言事官,皆以清直聞。隨臨事明銳敢行,在蜀,人號為「水晶燈籠」。初,使契丹還,會貶,而官收所得馬十五乘。既卒,帝憐其家貧,賜錢六十萬。 
    (選自《宋史·劉隨傳》,有刪改)

譯文
    劉隨字仲豫,開封考城人。因為考中進士,做了永康軍判官。永康軍原來沒有城牆,常常砍伐大樹做柵欄,壞了就用別的木材換掉,非常耗費民力。劉隨於是下令在周圍種植楊柳幾十萬株,使它們相連接,當作限界,百姓於是能不再受打擾。所屬縣令受賄枉法,轉運使李士衡向劉隨求情,劉隨沒有答應。李士衡十分惱怒,就上奏說劉隨做官苛刻,不能從政做官,劉隨被免職還鄉,不能調任。當初,西南夷人賣馬給官府,被差役勒索折磨,劉隨依法查辦。離職後,幾百個夷人特此前來詢問轉運使說:「我們的劉大人到哪裡去了?」朝廷得知此事,劉隨才得調任。
    後來改任大理寺丞,擔任詳斷官。李溥因為貪贓敗露,事情牽連到權貴,主管的官員迎合皇上的旨意沒有深究,劉隨請求再次彈劾李溥,最終使李溥抵償罪行。升任右司諫,任三司戶部判官。劉隨在諫官職位上多次提出意見,曾說:「現在急迫的事,是接受諫議,其他的事保持常規安定罷了。」又上奏說:「連年不斷發生水旱災害,過錯就在主持政務的大臣相互爭鬥不和。請對王欽若等人的爭執予以調查,辨清是非。」當時詔令下到蜀中,挑選優伶補充教坊,劉隨認為這種地位低賤的人不值得動用詔書。他又彈劾上奏江、淮發運使鍾離瑾運載幾十船奇花異石,送給宮中和賄賂權貴。王欽若死後,詔令在茅山為他塑像,把他列入有尊位的神仙一類。劉隨說:「王欽若貪贓枉法毫無顧忌,考察他的行為,難道是神仙嗎?應該明察這件事的荒謬。」
    皇帝已經逐漸熟悉國家的事,但太后還沒有交還政權,劉隨請求軍隊國家大事,只聽皇帝的意見。又諫議太后不應當常到外戚家,太后不高興。暫代同判吏部流內銓,因為擅長制定規則和條例,所以手下辦事的人沒辦法作弊。出使契丹,借口雙腳患病疼痛,推辭不能下拜行禮。回朝以後,被主管的官員彈劾,降官階一級,出朝廷擔任信州知州。召入朝廷擔任戶部副使,改任天章閣待制,不到十天就去世了。
    劉隨與孔道輔、曹修古同時擔任諫官,都因為清廉正直出名。劉隨遇事精明果敢,在四川時,人們稱他「水晶燈籠。」當初,出使契丹回來時,他被貶官,官府回收了他的十五匹馬。去世後,皇帝同情他家貧困,賞賜錢六十萬。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