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州歷城縣令杜豐,開元十五年,東封泰山,豐供頓。乃造棺器三十枚,置行宮。諸官以為不可,豐曰:「車駕今過,六宮偕行,忽暴死者,求棺如何可得?若事不預備,其悔可追乎?」及置頓使入行宮,見棺木陳於幕下,光彩赫然,驚而出,謂刺史曰:「聖主封岳,祈福祚延長,此棺器者,誰之所造?且將何施?何不祥之甚?」將奏聞,刺史令求豐。豐逃於妻臥床下,詐稱賜死,其家哭之。賴妻兄張摶為御史,解之,乃得已。豐子鐘,時為兗州參軍,都督令掌廄馬芻豆。鍾曰:「御馬至多,臨日煮粟,恐不可給,不如先辦。」乃以鑊煮粟豆二千餘石,納於窖中,乘其熱封之。及供頓取之,皆臭敗矣。乃走,猶懼不免。命從者市半夏半升,和羊肉煮而食之,取死,藥竟不能為患而愈肥。時人云,非此父不生此子。(出《紀聞》)
【譯文】
齊州的歷城縣令杜豐,在開元十五年,皇帝上泰山祭天,由杜豐張羅供應。杜豐於是製造了棺材三十口,放在行宮中。各位官員認為這不行。杜豐說:「皇帝現在經過,六宮都隨行,忽然得急病而死的,臨時找棺材怎麼能找到?如果事情不預先作準備,那後悔就來不及了。」等到安排停頓,讓官員進入了行宮。官員看見棺材擺在帳幕下,光彩觸目驚心,就驚訝地出來了。對刺史說:「聖明的國君到泰山祭天,祈求福氣延長,這些棺材,是誰製造的?將要用它做什麼?多麼不吉利?」於是打算上奏皇帝。刺史讓人去把杜豐找來,杜豐逃到妻子睡覺的床底下,假稱皇帝已讓他死,他家的人都為他哭。後仗著大舅哥張摶做御史,從中周旋排解,才把這件事了結了。杜豐的兒子杜鐘,當時做兗州的參軍。都督讓他掌管馬圈裡的馬和草料。杜鍾說:「皇帝的馬極多,到了用的日子再煮小米,恐怕供應不足,不如先辦。」於是便用鍋煮了兩千多斤的小米和豆子,放入窖裡,趁熱封嚴了窖。等到張羅供應時取出一看,全都腐爛發臭了。於是逃跑,仍害怕不能免罪,就叫隨從的人買了半夏半升,和在羊肉裡煮著吃了,以便自殺。可是藥竟然不能藥死人,人反而更胖了。當時的人說:「除非這樣的父親生不出這樣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