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或出處:《啟顏錄》
古文《甕帽》原文:
梁時有人,閤家俱癡,遣其子向市買帽,謂曰:"吾聞帽擬盛頭,汝為吾買帽,必須容得頭者。"其子至市覓帽,市人以皂絁帽與之,見其疊而未開,謂無容頭之理,不顧而去。歷諸行鋪,竟日求之不獲。最後,至瓦器行見大口甕子,以其腹中宛宛,正好是容頭處,便言是帽,取而歸。
其父得以盛頭,沒面至頂,不復見物,每著之而行,亦覺研其鼻痛,兼擁其氣悶;然謂帽只合如此,常忍痛戴之,乃至鼻上生瘡,項上成胝,亦不肯脫。後每著帽,常坐而不敢行。
《甕帽》現代文全文翻譯:
梁朝的時候有個人,全家都是白癡,讓他兒子去市場買帽子,對他說:"我聽說帽子是用來裝頭的,你給我買帽子,必須是容得下頭的東西。"他的兒子到市場上找帽子,商人將黑色粗綢帽子給他,他見的那帽子折疊著沒有打開,說那沒有容得下頭的道理,看也不看就走開了。到了各個鋪子,一整天找不到帽子。最後,到瓦器店看見大口甕,以它那大腹空空,正好是容頭的地方,便說是帽子,買了回家。
他的父親用來裝頭,從頭頂到整個臉都被遮沒了,不再能看見東西,每次戴著它行動,也覺得磨得鼻子生疼,並且罩著很悶(呼吸不暢);但是認為帽子就該如此,常常忍痛戴它,以至鼻子上生瘡,脖子上長繭,還不肯脫掉帽子。後來每次戴帽子,常常坐著不敢行動。
【註釋】
[1]絁(shī):粗綢。
[2]胝(zhī):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