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司空於頔以樂曲有《想夫憐》,其名不雅,將改之。客有笑曰:"南朝相府,曾有瑞蓮,故歌為《相府蓮》。自是後人語訛。"乃不改。(出《國史補》)
又 舊說,董仲舒墓,門人至,皆下馬。謂之"下馬陵",語訛為"蝦蟆陵"。今荊襄之人,呼"堤"為"提";留絳之人,呼"釜"為"付"。(按《國史補》作"晉絳之人","呼稜"為"笙",關中人呼"稻"為"討",呼"釜"為"付",故此處有脫訛。)皆訛謬所習也。(出《國史補》)
【譯文】
唐朝時,司空於頔認為樂曲《想夫憐》的曲名不夠文雅,想改換個曲名。有位客人笑著說:"南朝相府中,曾有瑞蓮。所以有首歌名《相府蓮》。'想夫憐'是後人的訛傳"。於是就不改了。
又 舊時還有人說,漢朝宰相董仲舒的陵墓,他的僚下、弟子去拜謁,都必須下馬方得進入。因此稱為"下馬陵",後人訛傳為"蝦蟆陵"。現在荊襄一帶的人,管"堤"叫"提";留絳一帶的人,管"釜"叫"付"。這些,都是訛誤而成了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