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在東都,宮中有怪。明日,召宰相,欲西幸。裴稷山、張("張"原作"西",據《國史補》改。)曲江諫曰:"百姓場圃未畢,請候冬間。"是時,李林甫初拜相。竊知上意,及罷退,佯為蹇步。上問:"何故腳疾。"對曰:"臣非病足,願獨奏事。"乃言二京陛下東西宮也。將欲駕幸,何用擇時?設有妨於刈獲,獨免過路賦稅。臣請宣示有司,即日西幸。"上大悅。自此駕幸長安,不復東矣。旬日,耀卿、九齡俱罷,而牛仙客進。(出《國史補》)
又 李林甫居相位一十九年,誅鋤海內人望。自儲君以下,無不累息。初開元後,姚宋等一二老臣,多獻可替否,以爭天下大體。天下既理,上心亦泰。張九齡上所拔,頗以後進少之。九齡尤謇諤,數犯上,上怒而逐之。上雄才豁達,任人不疑。晚得林甫,養成君欲,未嘗有逆耳之言,上愛之。遂深居高枕,以富貴自樂。大臣以下,罕得對見,事無大小,責成林甫。林甫雖不文,而明練吏事,慎守綱紀,衣冠非常調,無進用之門。而陰賊忍殺,未嘗以愛憎見於容色。上左右者雖饔人廝養,無不略之,故動靜輒知。李適之初入相,疏而不密,林甫賣之。乃曰:"華山之下有金礦焉,采之可以富國。上未知之耳。"適之善其言,他日,從容以奏,上悅。顧問林甫,林甫曰:"臣知之久矣。華山陛下本命也,王氣所在,不可發之。故臣不敢言。"上遂薄適之。因曰:"自今奏事,先與林甫議之,無輕脫。"自是適之束手矣。非其所引進,皆以罪誅。威震海內,諫官但持祿養資,無敢論事。獨補缺杜中猶再上疏。翌日,被黜為下邽令。林甫召諸諫官謂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之不暇,何用多言。君不見立仗馬乎?終日無聲,而食三品料;及其一鳴,即黜去。雖欲再鳴,其可得乎。"由是諫諍之路絕失。晚年多冤仇,懼其報復。出廣車僕,金吾靜街,前驅百步之外。居則以磚壘屋,以板幙牆。家人警衛,如御大敵。其自防也如此。故事,宰臣騎從,三五人而已。士庶不避於路。至是騎從百餘人,為左右翼,公卿以下趨避,自林甫始也。(出《譚賓錄》)
【譯文】
唐玄宗在東都洛陽,宮中鬧鬼怪。第二天,玄宗召集宰相們上朝議事,說自己想回駕西京長安。宰相裴稷山、張曲江勸阻說:"老百姓現在正忙於收割打場,請皇上等候到冬閒時再回駕西京吧。"當時,李林甫剛剛升任宰相。他心中暗暗體察到玄宗欲回駕長安的原因,待到退朝時,他假裝腳瘸留在後面。玄宗皇帝問:"腳怎麼瘸了?"李林甫回答說:"我的腳沒有病,不瘸。我是想單獨向皇上談談我對回駕西京的看法。"於是李林甫對玄宗皇帝說:"洛陽、長安二京,乃是皇上的東宮與西宮。皇帝要上哪宮,難道還用選擇日子嗎?如果會妨礙百姓們收割、打場。單獨免去他們的過路賦稅就可以了嗎。我請求皇上允許我指示有關部門,說皇上馬上就回駕西京,您看如何?"玄宗皇帝非常高興。就在這一天回駕長安,再也沒有上東都洛陽來。過了十多天,裴耀卿、張九齡(按:即裴稷山、張曲江。)都被免除宰相職務,玄宗皇上提升朔方節度使牛仙客為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領朔方節度使。
又 李林甫居相位十九年。在這十九年中,凡是才幹、名望、功業高於他的人,以及皇上看重的人,他都百般設計除掉。因此,自皇太子以下,沒有不感到恐懼的,連大氣都不敢出。玄宗皇帝剛剛即位時的開元初年,所用的姚崇、宗璟等一些老臣,多數人都向皇上推薦日後能替代自己為相的人。用以謀得國家太平,百姓康樂。他們知道,國家治理好了,皇上的心也就安了。宰相張九齡是玄宗皇帝親自選拔重用的人。在歷任宰相中,張九齡是資歷較淺、也較年輕的一位。但是他為人正直,多次直言衝撞玄宗皇帝。玄宗一怒之下,罷免了他的宰相,貶降為荊州長史。玄宗皇帝雄才大略,為人豁達,用人不疑。在晚年得到李林甫這樣的一位諂媚的宰相,從來不說玄宗皇帝不愛聽的話,這才養成了皇上聽不得逆耳忠言的習慣。玄宗皇帝寵愛倚重李林甫。自從李林甫為宰相後,玄宗皇帝就深居在宮帷中,貪戀聲色,恣意享樂。大臣以下的人,很少有機會見到玄宗皇帝,更談不上跟皇上講對國家大事了。不論大事、小事,都一律責成宰相李林甫去辦理。李林甫雖然不通曉詞賦文章,然而對官場上的事情卻精明幹練,恪守原有的綱常法紀,就是你再有奇才異學的官員士人,也沒有破格提拔任用的門路,一切都按常軌辦事。李林甫為人陰毒殘忍,隨意迫害人。從未有表露過喜愛誰與憎恨誰。玄宗皇帝左右的人,就連為皇上掌管烹飪的小吏,和做粗活的僕役,他沒有不籠絡收買的。因此,皇上的一舉一動,他馬上都知曉。李適之剛任宰相時,行事疏乎而不慎密,被李森甫設下圈套出賣了。一次,李森甫對李適之說:"華山下面有金礦,開採了可以給國家增加財富。但是皇上並不知道啊。"李適之相信了他的話,日後,將此事上奏玄宗皇帝。玄宗皇帝非常高興,徵詢李林甫。李林甫說:"我很久以前就知道華山底下有金礦。但是華山是皇上的本命啊。王氣所在,不可以開採金礦。因此,我不敢向皇上提起這件事情。"玄宗皇帝從此特別輕視李適之,對他說:"從今以後,凡是向我奏請的事,事先跟林甫商議一下,不要太輕佻隨便了。"從此,李適之的手腳被束縛住了,再也不能單獨向玄宗皇帝奏事。李林甫在任宰相期間,凡是不是經他引薦的人,都想方設法查找你的錯處,將你排擠出去,或者羅織罪名將你殺掉。由此,他的聲威震動海內。所有的諫官都老老實實地拿著俸祿維持生計,誰也不敢納諫議論朝政。補缺杜中猶不信邪,再次上疏玄宗皇上。第二天,就被貶黜為下邽令。李林甫召集諸位諫官說:"現今,上有聖明的皇帝,我們當臣子的,按照皇上的正確旨意辦事還來不及呢,何用你們多嘴多舌。你們沒有看到御苑內那些供儀仗使役的馬嗎?整天老老實實沒有一點響動的,可以吃到三品的草料,只要哪匹馬稍一鳴叫、不聽使役,立即趕出去。從今後,你們誰再隨意向皇上奏疏,他的下場就像那匹鳴叫不聽使役的馬一樣。"從此,向玄宗皇上納諫提意見的道路則被堵死了。李林甫到了晚年時,結下了許多的冤仇。他非常懼怕有仇人報復。因此,每次出行都廣置車輿僕夫,派許多宮中衛士將前邊百步之內的人群驅散,在兩旁警衛。他居住的府第都用磚砌屋,用木板做圍牆,派出許多家將僕夫日夜警衛,如臨大敵。他就這樣的設防保護自己。從前。歷任宰相出行過街,不過有三五個侍從隨行而已。士人百姓也無需在道兩旁躲避。而設置騎從上百人在左右護衛,讓公卿以下的人都得躲藏退避,是從李林甫開始的啊!
卷第二百四十一 諂佞三
王承休
王承休 蜀後主王衍宦官王承休,後主以優笑狎暱見寵。有美色,恆侍少王寢息,久而專房。承休多以邪僻奸穢之事媚其主,主愈寵之。與韓昭為刎頸之交,所謀皆互相表裡。承休一日請從諸軍揀選官健,得驍勇數千,號龍武軍。承休自為統帥,並特加衣糧,日有優給。因乞秦州節度使,且云:"原與陛下於秦州采掇美麗。旦說秦州之風土,多出國色。仍請幸天水。"少主甚悅,即遣仗節赴鎮。應所選龍武精銳,並充衙隊從行。到方鎮下車,當日毀拆衙庭,發丁夫採取材石,創立公署使宅,一如宮殿之制。兼以嚴刑峻法,婦女不免土木之役。又密令強取民間子弟,(明抄本"弟"作"女"。)使教歌舞伎樂。被獲者,令畫工圖真及錄名氏,急遞中送韓昭。昭又密呈少主。少主睹之,不覺心狂。遂決幸秦之計,因下制曰:"朕聞前王巡狩,觀土地之慘舒,歷代省方,慰黎元之傒望。西秦封域,遠在邊隅。先皇帝畫此山河,歷年征討,雖歸王化,未浹惠風。今耕稼既屬有年。軍民頗聞望幸,用安疆場。聊議省巡,朕選取今年十月三日幸秦州。佈告中外,鹹使聞之。"由是中外切諫不從。母后泣而止之,以至絕食。前秦州節度使判官蒲禹卿叩馬泣血,上表諫曰:"臣聞堯有敢諫之鼓,舜有誹謗之木,湯有司過之士,周有誡慎之鞀。蓋古者明君,克全帝道,欲知己過,要納讜言。將引咎而責躬,庶理人而修德。陛下自承祧秉錄,正位當天,愛聞逆耳之忠言,每犯顏而直諫。且先皇帝許昌發跡,閬苑起身,歷艱辛於草昧之中,受危險於虎爭之際。胼胝戈甲,寢寤風霜,申武力而拘諸原,立戰功而平多壘。亡軀致命,事主勤王,方得成家,至於開國。今日鴻基霸盛,大業雄崇。地及雍涼,界連南北。德通吳越,威定蠻陬。郡府頗多,關河漸廣。人物秀麗,土地繁華。當四海輻裂之秋,成萬代龍興之業。陛下生居富貴,坐得乾坤。但好歡娛,不思機變。臣慾望陛下,以名教而自節,以禮樂而自防。循道德之規,受師傅之訓。知社稷之不易,想稼穡之最難。惜高祖之基扃,似太宗之臨御。賢賢易色,孜孜為心。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用。聽五音而受諫,以三鏡而照懷。少止息於諸處林亭,多觀覽於前王經史。別修上德,用卜遠圖。莫遣色荒,母令酒惑。常親政事,勿恣閒遊。臣竊聞陛下欲出成都,往巡邊壘。且天水地遠,峻惡難行。險棧欹雲,危峰插漢。微雨則吹摧閣道,稍泥則沮滑山程。豈可鳴鑾,那堪叱馭。又復敵京咫尺,塞邑荒涼。民雜蕃戎,地多嵐瘴。別無華風異景,不可選勝尋幽。隴水聲悲,胡笳韻咽。營中止帶甲之土,城上宿枕戈之人。看探虜於孤峰,朝朝疑慮。睹望旗於峻嶺,日日堤防。是多山足水之鄉,即易動難安之地。麥積崖無可瞻戀,米谷峽何亞連知。(明抄本"知"作"如")路遇嗟山,程通怨水。秦穆圉馬之地,隗囂僭位之邦。是以一人出行,百司參從,千群霧擁,萬眾星馳。當路州縣摧殘,所在館驛隘少,止宿尚猶不易。供須固是為難。縱若就中指揮,自破屬省錢物,未免因依擾踐,觸處凌遲。以此商論,不合輕動。其類蒼龍出海,雲行雨施。豈教浪靜風恬,必見傷苗損稼。所以鑾輿須止,天步難移。況頃年大駕,只到山南,猶不關進發兵士。此時直至天水,未審如何制止。自當初打破梁原城池,擄掠義寧戶口。截腕者非一,斬首者甚多。匪惟生彼人心,抑亦損茲聖德。今去洛京不遠,復聞大駕重來。若彼預有計謀,此則便須征討。況鳳翔久為進敵,必貯奸謀。切慮妄構妖詞,致生釁隙。又陛下與唐主始申歡好,信幣交馳。但慮聞道聖駕親行,別懷疑忌,其必特差使命,請陛下境上會盟。未審聖躬去與不去?若去則相似秦趙爭強,彼此難屈;若不去,即便同魯衛不睦。戰伐尋興,酌彼未萌,料其先見。願陛下思忖。臣伏聞自古帝王,省方巡狩,弔民伐罪,展義觀風,然後便歸九重,別安萬姓。今陛下累曾遊歷,未聞一件教條。止於跋涉山川,驅馳("馳"字原缺,據明抄本補。)人馬。秦苑則舟船幾溺,青城則嬪采將沈。自取驚憂,為何切事?卻還京輦,不悅軍民,但郁眾情,莫彰帝德。憶昔先皇在日,未嘗無故巡遊。陛下纂承已來,率意頻離宮闕,勞心費力,有何所為?此際依前整蹕,又擬遠別宸居。昔秦皇之鸞駕不回,煬帝之龍舟不返。陛下聖逾秦帝,明甚隋皇。且無北築之虞,焉有南遊之弊?寬仁大度,篤孝深慈。知稼穡之艱難,識古今之成敗。自防得失,不縱襟懷。忍教致卻宗言將(明抄本"致卻宗言將"作"政衰可言"。)道斷,使烝民以何托,令慈母以何辜。若何(明抄本"何"作"不"。)慮以危亡,但恐乖於仁孝。況玉京金闕,寶殿珠樓,內苑上林,瓊池環圃,香風滿檻,瑞露盈盤。鈞天之樂奏九韶,回雪之舞呈八佾。簇神仙於清虛之境,列歌舞於閬苑之中。人間勝致,天下所無,時或賞游,足觀奇趣。何必須於遠塞,看彼荒山。不惜聖軀,有何裨益。方今岐陽不順,梁園已亡。中原有人,大事未了。且當國生靈受弊,盜賊橫行。縱邊延無峰火之危,而內地有腹心之患。陛下千年膺運,一國稱尊。文德武功,經天緯地。考逾於舜,仁甚於湯。百行皆全,萬機不擾。聰明博達,識量變通。深負智謀,獨懷英傑。方居大寶,正是少年。既成社稷之基,復把山河之險。但不遠聽深察,居安慮危。辟四門以求賢,總萬邦而行事。鹹有一德,端坐九重。使恩威並行,賞罰必當。平分雨露,遍及瘡痍。令表裡以寬舒,使子孫以昌盛。布臨人之惠化,立濟眾之玄功。選揀雄師,思量大計。振彼鴟張之勢,壯茲虎視之威。秣馬訓兵,豐糧利器。彼若稍有微釁,此即直下平吞。正取時機,大行王道。自然百靈垂佑,四海歸仁。眾心成城,天下治理。即目蜀都強盛,諸國不如。賢士滿朝,聖人當極。臣願百姓樂於貞觀,萬乘明於太宗。採藥石之言,聽芻蕘之說。愛惜社稷,醫療軍民。似周武諤諤而昌,知辛紂唯唯而滅。無飾非拒諫之事,有面折廷爭之人。因我睿朝,益我皇化。陛下莫見居人稠壘,謂言京輦繁華。蓋是外處凌殘,住止不得。所以競來臻湊,貴且偷安。今諸州虐理處多,百姓失業欲盡。荒田不少,盜賊成群。乞陛下廣佈腹心,特令聞見。且蜀國從來創業,多乏永謀。或德不及於兩朝,或祚不延於七代。劉禪俄降於鄧艾,李勢遽歸於桓溫。皆為不取直言,不恤政事。不行王道,不念生靈。以至國人之心,無一可保。山河之險,不足可憑。陛下至聖至明,如堯如舜。豈後主之相匹,豈子仁之比倫。有寬慈至孝之名,有遠見長謀之策。不信諂媚,不恣耽荒。出入而有所可征,動靜而無非經久。必致萬年之業,終為四海之君。臣願陛下且住鑾輿,莫離京國。候中原無事,八表來王。天下人心,鹹歸我主。若群流赴海,眾蟻慕膻。有道自彰,無思不服。匪惟要看天水,直可便坐長安。是微臣之至懇,舉國之深願。臣聞天子有諍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是以輒傾丹懇,仰諫聖明。不藉官榮,不沽多譽。情非訕上,理直憂君。雖無折檻之能,但有觸鱗之罪。不避誅殛,輒扣天庭。臣死如萬類之中,去一螻蟻。陛下或全無忖度,須向邊陲。遺聖母以憂心,令庶寮以懷慮。全迷得失,自取疲勞。事有不虞,悔將何在。臣願陛下,稍開諫路,微納臣言。勿違聖後之情,且允國人之望。俯存大計,勿出遠邊。"後主竟不從之。韓昭謂禹卿曰:"我取汝表彰,候秦州回日,下獄逐節勘之。勿悔!"至十月三日,發離成都,四日到漢州。鳳州王承捷飛驛騎到秦云:"東朝差興聖令公,統軍十餘萬,取九月到鳳州。"少主獨謂臣下設計,要沮其東行。曰:"朕恰要親看相殺,又何患乎?"不顧而進。上梓潼山,少主有詩云:"喬巖簇泛煙,幽逕上寒天。下瞰峨嵋嶺,上窺華岳巔。驅馳非取樂,按幸為憂邊。此去將登陟,歌樓路幾千。"宣令從官繼和。中書舍人王仁裕和曰:"采杖拂寒煙,鳴騶在半天。黃雲生馬足,白日下松巔。盛得安疲俗,仁風扇極邊。前程問成紀,此去尚三千。"成都尹韓昭、翰林學士李浩弼、徐光浦並繼和,亡其本。至劍州西二十里已來,夜過一磎山。忽聞前後數十里,軍人行旅,振革鳴金,連山叫噪,聲動溪谷。問人云:"將過稅("稅"原作"視",據明抄本改。)人場,("場"原作"傷",據明抄本改。)懼有鷙獸搏人,是以噪之。"其乘馬亦("亦"原作"不",據明抄本改。)咆哮恐懼,垂之不肯前進。眾中有人言曰:"適有大駕前,鷙獸自路左叢林間躍出,於萬人中攫將一夫而去。其人銜到溪洞間,尚聞唱救命之聲。況天色未曉,無人敢捕逐者。"路人無不流汗。遲明,有軍人尋之。草上委其餘骸矣。少主至行宮,顧問臣僚,皆陳恐懼之事。尋命從臣令各賦詩。王仁裕詩曰:"劍牙釘舌血毛腥,窺算勞心豈暫停。不與天朝除患難,惟於當路食生靈。從將("將"字原缺,據明抄本補。)戶口資饞口,未委三丁稅幾丁。今日帝王親出狩,白雲巖下好藏形。"翰學士李浩弼進詩曰:"巖下年年自寢訛,生靈餐盡意如何。爪牙眾後民隨減,溪壑深來骨已多。天子紀綱猶被弄,客人窮獨困難過。長途莫怪無人跡,盡被山王稅殺他。"少王覽此二篇,大笑曰:"此二臣之詩,各有旨也。朕亦於馬上構思,三十餘里,終不就。"於是命各官從臣。翰林學士徐光浦、水部員外王巽亦進詩。至劍門,少主乃題曰:"緩轡逾雙劍,行行躡石陵。作千尋壁壘,為萬祀依憑。道德雖無取,江山粗可矜。回看成闕路,雲壘樹層層。"後侍臣繼,成都尹翰昭和曰:"閉關防外寇,孰敢振威陵。險固疑天設,山河自古憑。三川奚所賴,雙劍最堪矜。鳥道微通處,煙霞巢百層。"王仁裕和曰:"孟陽曾有語,刊在白雲陵。李杜常挨托,孫劉亦恃憑。庸才安可守,上德始堪矜。暗指長天路,濃巒蔽幾層。"又命制《秦中父老望幸賦》一首進之,今亡其本。過白衛嶺,大尹韓昭進詩曰:"吾王巡狩為安邊,此去秦享尚數千。夜照路歧山店火,曉通消息戍瓶煙。為雲巫峽雖神女,跨鳳秦樓是謫仙。八駿似龍人似虎,何愁飛過大漫天。"少主和曰:"先朝神武力開邊,畫斷封疆四五千。前望隴山屯劍戟,後憑巫峽巢烽煙。軒皇尚自親平寇,嬴政徒勞愛學仙。想到隗宮尋勝處,正應鶯語暮春天。"王仁裕和曰:"龍旆飄搖指極邊,到時猶更二三千。登高曉蹋巉岩石,冒冷朝充斷續煙。自學漢皇開土字,不同周穆好神仙。秦民莫遣無恩及,大散關東別有天。"洎至利州,("州"原作"周",據許本改。)已聞東師下固鎮矣。旬日內,又聞金牛敗卒,塞硤而至。其時蜀師十餘萬,自綿漢至於深渡千餘里,首尾相繼,皆無心鬥敵。遣使臣逼促,則回槍刺之曰:"請喚取龍武軍相戰。不惟勇敢,況且偏請衣糧。我等揀退不堪,何能相殺。"實無餘何,十月二十九日狼狽而歸。於棧閣懸險溪巖壑之中,連夜繼晝,卻入成都。康延孝與魏王繼踵而入,少主於是樹降。東軍未入前,王宗弼殺韓昭、樞密使宋光嗣、景("景嗣"二字原缺,據黃本補。)潤澄、宣徽州(明抄本無州字。)使李周輅、歐陽冕(明抄本"冕"作"晃")等。王承休握銳兵於天水,兵刃不舉。既知東軍入蜀,遂擁麾下之師及婦女孩幼萬餘口,金銀繒帛,於西蕃買路歸蜀。沿路為左衽擄奪,並經溪山,凍餓相踐而死。迨至蜀,存者百餘人,唯與田宗汭等脫身而至。魏王使人詰之曰:"親握銳兵,何得不戰?"曰:"憚大王神武,不敢當其鋒。"曰:"何不早降?"曰:"蓋緣王師不入封部,無門輸款。"曰:"其初入蕃部,幾許人同行?"曰:"萬餘口。""今存者幾何?"曰:"才及百數。"魏王曰:"汝可賞此萬人之命。"遂盡斬之。蜀師不戰,坐取亡滅者,蓋承休、韓昭之所致也。人多不知之。(出《王氏聞見錄》)
【譯文】
前蜀後主王衍在位期間,宦官王承休因為善於戲謔、狎玩,深得王衍的寵愛與歡心。王承休容貌俊秀,一向服侍王衍睡臥,長期成為王衍的專夜(按:既男妓。)。他經常用一些怪誕淫穢的事情來討取王衍的歡心,因此更加獲得後主對他的寵愛了。王承休跟成都府尹韓昭是莫逆之交,凡有所謀劃都宮內宮外互相串聯勾結。一天,王承休請奏王衍允許他從諸路軍中選拔出官府供給軍餉的(按:唐實行府兵制,土兵自備武器資糧,後逐漸改為官給。)幾千驍勇善戰的兵卒,單獨編成一隊,號稱為龍武軍,由王承休親自統帥,並且特殊增加衣服、糧食、兵械,每天都有特殊的優惠待遇。王承休奏請王衍授任他為秦州刺史,並且說:"我願為皇上在秦州搜尋采置佳人美女,供您享樂。秦州山明水秀,自古以來多出傾國麗人。臣赴任後,即請皇上巡狩天水一遊。"後主王衍所了非常高興,立即授予王承休秦州節度使的仗節綬印,派遣他立即去秦州上任。並將王承休新編的龍武軍,賜給他為衛隊隨行。王承休到達秦州下車伊始,當天就拆毀秦州原有的衙署,征發丁夫差役伐木採石,建造新的公署命使宅,規模宏大,裝飾豪華,一切都按皇宮的樣式建造。同時,他在秦州施行嚴刑厲法,婦女也同男人一樣去服勞役,采運山石薪木。又暗中讓手下親信強行索求民間青年男女,教授他們唱歌跳舞與演習各種樂器、伎藝。被索要來的青年男女,讓畫工為他們繪畫圖像,並註明名氏,派人緊急送回成都韓昭。朝昭立即秘密雖送後主王衍。王衍看到這些美女的畫像後,不由得淫心萌動,狂喜異常。於是立即決定巡遊秦州,發佈文告說:"我聽說父王當年出巡視察,親自察看土地耕種的好壞,百姓生活的憂樂,歷代君主巡視四方,都為黎民百姓帶去撫慰與希望。現今我朝西部疆土秦州,遠在邊陲。先皇經過多年的征討才將這塊地域併入我蜀國疆域,雖然施行了我朝法制,但是還沒有沾潤到我朝的更多恩惠。到現在,我朝百姓在這塊土地上耕種生息已經有些年月了。聽說,當地的軍民都非常希望我去視察,以安定疆界。於是,我暫且議定去巡察秦州,出巡的日期選定在今年十月三日。特此佈告朝廷內外,使你們都知道這樣事情。"告示文本發出後,立即有許多朝野人士懇切地勸諫後主王衍取消這次巡遊。王衍的母親痛哭流涕地勸阻他,最後用絕食的方法表示勸阻的決心。前秦州節度判官蒲禹卿勒住王衍的馬韁、哭得眼淚帶血,呈上奏表勸諫說:"我聽說唐堯有讓人進諫勸戒的鼓,虞舜有讓人指斥責備的木械,商湯有專職檢查自己過失錯誤的官員,周朝有勸誡謹慎的小鼓。上述這些說的是,凡是古代的明君,他們都想方設法實現帝王的聖明之道,深知要想知道自己的過失,必須聽取正直的話。而且能夠敢於承認自己的過失、責備自己,能夠為治理黎民百姓的事情實行德政。皇上您自承奉祖廟的祭祀、接管簿籍(按:指繼承皇位。)以來,身居主管整個國家的重要位職,喜愛聽取逆耳的忠言,使得臣屬們都敢於冒著觸犯您的危險而直言勸誡。況且,先皇帝起自許昌寒微之士,但由佔據閬州起家,在草創基業時歷盡了艱辛險阻,時時面對著與虎爭鬥的危險。由於長期披甲執戈,手腳全身都磨出老繭,廢寢忘食、餐風宿露,憑藉武力征戰而制服了諸多的元酋,用赫赫的戰功而掃平許多割據的壁壘。冒著生命危險,侍奉唐主、守土裂疆,方能成就了這份家業,開創了我堂堂蜀國。現在,先皇開創的基業正值強盛興旺的時候,宏大的事業正欲發展壯大。我們蜀國疆域一直發展到雍、涼各州,疆界南北相連。我們的德政布及到吳越之地,威力懾服到南疆蠻夷的荒僻角落。我們蜀國治理郡、府很多,疆域在繼續擴大。人才濟濟。多出聰慧有識之士;土地肥沃,盛產稻粟豆麥之糧。而且,眼下正面臨著天下分崩離析之際,這正是成就萬代封疆建國偉業的最好的時機。皇上生下來就生活在富貴中,沒費操戈之勞就承繼了這麼宏大的基業。因此,喜歡娛樂享受,很少考慮利用這個大好的機會發展國家。我非常希望皇上您以儒家名教作為自己的操守。以禮樂加強自己的修養。遵守道德規範,承繼師傳古訓。深知這大好的江山基業得來的不容易,體察到黎民百姓耕種田畝的艱辛。珍惜先皇開創下的這份基業,像唐朝開國皇帝太宗李世民那樣事必躬親。尊重德才兼備的人,並接受他們的影響,專心致致地治理國家。虛妄的話不要聽,違拗的計謀不要採納。聆聽音樂用來提高自己的修養,用鏡、古、人"三鑒"來經常對照自己。少去各地的園林亭榭處去遊玩娛樂,多閱讀古代帝王留下來的經史,用來增長自己的才幹、經驗。應當特別加強高尚品德的修養,準備實現遠大的志向。且不要沉湎在恣情淫樂的享受中,也不要整日迷惑在酒宴上。經常親自處理國家政事,且勿恣意閒遊不務正業。我聽說皇上想要移駕出京,前去巡察邊境。天水遠隔千山萬水,地處荒遠,道路險惡難行。險要的棧道高入雲端,高峻的山峰直插霄漢。微微降些雨就可以沖毀棧道,稍稍滑些泥就會阻塞山路。這樣險惡的地方,怎麼可以行駛鑾輿,那堪騎馬?再加上,天水離敵國的京城很近,城邑特別荒涼,漢人與胡夷之人雜居,又名瘴癘嵐氣,沒有什麼特別的風光、美景。既沒有什麼勝景可覽,也沒有什麼幽境可覓。隴水悲鳴,胡笳嗚咽。軍營中看到的只有披甲執戈的兵士,城頭上住宿的儘是枕戈待旦的戍卒。在孤獨的烽火台上察看胡虜的動向,天天讓人擔驚受怕;遠望敵軍的旌旗插在險峻的山嶺中,日日叫你提防不懈。秦州是山多水足的地方,也是容易動亂難於治理的窮鄉僻壤。麥積山沒有什麼值得觀瞻留戀的,米谷峽也不能讓你流連忘返。一路上,儘是讓人驚嗟的不茅的荒山。沿途中,全是叫你怨忿不已的惡水。它本是秦穆公養馬的荒涼之地,東漢人隗囂簪位稱王的蠻夷之邦。雖然,皇上您一個人聖駕出巡,卻需要文武百官、警衛部隊、侍從伕役伴隨。千人簇擁,萬人警衛。這樣一支龐大的巡行隊伍,沿途經過的州縣一定會受到嚴重的騷擾與損害。況且,沿途驛站稀少而且房屋狹窄,住宿都成問題,飲食供應更是困難百倍的了。即使是皇上您派人指揮安排這一切,讓他就地籌措所需要的物資用品,勢不可免地要擾攘這些地方,使得所過之處受到摧殘與破壞。由此看來,皇上您且不可輕易巡行天水。您的出巡,猶如蒼龍出海,必然行雲布雨,怎麼能夠風平浪靜呢?所過之地一定會踐踏傷害莊稼的。因此聖駕不適宜巡行天水,請把一切準備工作都停下來吧。況且,近年來皇上的聖駕只巡行過山南,並且沒有派遣軍隊,加強山南的防務。此時直接巡行到天水,山南的防務還沒有確定和安排好。自從當初先帝攻破梁原的城池,搶掠裹脅義寧人丁。這些人被砍去胳膊的,不只一個人,被處死斬首的也有很多。這樣,皇上一定要遠巡天水,不但讓這些地方的人心生異志,而且還會損害皇上您的聖德名聲。皇上要巡行的天水離唐邦的京城洛陽不算遙遠,唐邦又聽說您的聖駕要巡行天水。假若唐邦事先有預謀準備,這次就要發生征戰。況且風翔很長時間就想進犯我邦,這次趁皇上遠巡天水,必然會陰謀策劃滋生奸心的。因此,一定要考慮到不要輕信迷惑皇上聖心的話,導至不利的事情發生。還有,皇上剛剛與唐王互通友好,書信與錢貨可以往來。皇上要想到唐王聽說您親臨天水,產生什麼懷疑猜忌,他必然特殊派使臣邀請皇上在邊界上會盟相見。果真如此,不知道皇上您是去會盟還是不去?如果前去會盟,勢必會出現當年秦國與趙國爭奪疆土的場面,彼此都很難屈尊退讓;如果不去會盟,又會出現當年魯國與衛國不和的事情。尋找戰爭發生的原因,必須在戰爭還沒有萌生的時候,在它發生前就應預料到。希望皇上您能予以考慮。我聽說自古以來的明君聖主,巡視四方,或慰問百姓,或討伐叛逆,都擴大自己的德義,省察民風民情,然後便立即回到京都來,告別百姓。現在皇上您多次巡行出遊,未聽說您曾發佈或宣諭一條勸諭百姓的法律、制度。只是限於跋山涉水,勞頓驅役人馬。巡遊秦苑則舟船幾次翻溺,出行青城則嬪妃幾乎沉水。自取這些驚憂,難道是為了什麼急迫的事情嗎?還得還駕回京,使得軍人、百姓都不高興,只是讓人們心情憂鬱,一點也不能宣張皇上的義德。回想先皇在世時,從來沒有過無緣無故就出行巡遊的事情。皇上即位以來,隨意頻頻離開京城出遊,既勞心神又耗費人力財力,有什麼作為呢?現在正在向先前一樣整頓禁軍衛隊,又準備遠離京城出巡秦州。您想過沒有,從前秦始皇出巡鸞駕未歸而病死沙丘,隋煬帝巡行江南龍舟不返而就戮場州。皇上,您的聖德超越秦始皇,您的明智勝過隋煬帝。而且,北疆沒有修築長城的必要,怎麼會有隋煬帝南巡的弊端呢?做為皇上--一國之君主,應該寬懷仁厚、大度容人,至誠孝道、深懷善心。知曉百姓耕地種田的艱難辛苦,熟諳古今成敗興亡的緣由道理。自身提防得失,從不縱情享樂。怎麼忍心讓國家衰落、聖道斷絕(按:此處譯者認為明抄本貼切些,因此按明抄本譯出。)?致使黎民百姓沒有了依托,讓慈愛的母后失去了希望。如果不考慮到國家的危亡,只恐怕也會失之於仁慈孝道。何況京城成都,玉宇金闕、寶殿珠樓。皇宮內的御苑上林,瓊地四周環抱著花圃,陣陣花香佈滿整個宮院,祥瑞的甘露盛滿玉盤。要聽天上的仙樂,可讓宮中樂師演奏九韶之樂;欲觀回雪的舞蹈,方命梨園歌使獻演八俏之舞。可以在清虛的皇家寺院裡,跟神仙們頓著相聚;可以在華麗的宮中閬苑中,觀賞高雅的歌舞表演。人間最美好的景致都在我們的京城成都,可以隨時供皇上您遊樂觀賞,完全能滿足您觀奇獵異的意願。何必非去那麼遙遠荒僻的地方,去看那些荒山惡水呢?這樣不顧長途跋涉的勞頓對聖體造成的損害,又有什麼益處呢?現在正趕上岐山以南動亂不安,汴京的小朝廷已經滅亡。中原有人正在爭奪天下,政局處在動盪中。整個國家的黎民百姓正曹受苦難,到處都是盜賊橫行。縱然是我蜀國邊境沒有戰事的危險,中原內地尚存心腹之患。皇上您正逢千年難遇的大好時機。您以一國之君而稱尊天下,既有文德又有武功,身負經天緯地的才幹。您的孝道超越虞舜,您的仁德勝過夏湯。各種條件部已俱備,日理萬機不受干擾。您聰明睿智,博才明達;審時度勢,隨機變通;深謀遠慮,足智多謀;志向宏大,獨懷英才。且剛剛登上帝位,正值青春年少。既承繼下先皇開創的基業,又據有山川的險要。但是不遠聽深察,居安思危,也成就不了大業。須打開各路大門,廣泛延攬賢才。總領萬邦行使經國的大業,自始至終都具備這些德尚,莊嚴地位居帝位上面。使您的恩德與威嚴同時行使,獎懲分明,賞罰得當。平均分配您的恩惠,普遍照顧到窮困的地方。讓人民裡外都感到寬鬆舒暢,使子孫萬代永遠昌盛。廣佈澤德於黎民百姓。長立偉大的功業於勞苦眾生。同時,還要選拔精兵良將組成強大的軍隊,謀劃興邦立國的大業。制止住對方的囂張氣焰,壯大我們的威攝力量。餵養好戰馬,訓練好兵士,準備下充足的糧草,打制好堅利的武器。對方如果稍有舉動,我們立即大兵陳境平推過去。眼下正是成就大業的好機會啊!我們大力實行的是以仁義治理天下的王道,自然各種神靈都會保祐我們的。四海之內都會歸附我們的仁政,萬眾一心就會形成無堅不摧的鋼鐵長城,一定會治理好整個國家的。眼下我們蜀國特別強盛,所有國家都趕不上。我們蜀國賢達之士滿朝皆是,而且有您這樣聖明的皇帝在執掌這個國家的朝政。我唯一的願望就是:黎民百姓能過上貞觀年間的太平安樂的生活,皇上您比唐朝的開國皇帝太宗還要聖明勤勉。能夠納購良藥苦口之言,聽取我的這番淺陋的見解。倍加愛惜國家社稷,悉心療治軍民的疾苦。像周武王那樣聽取直言使國家昌盛發達,知曉辛紂王緘住人口,不聽勸諫最後滅國喪權的教訓。杜絕掩飾過失拒絕勸諫的事情,發揚當面批評殿上爭論的風氣。承襲我朝的聖明,發揚我皇的教化。皇上您不要只看到京城成都居民稠密,就說京城繁華。其實是京城以外的地方凌落殘破,無法居住生活,所以才都競相奔趨到京城中來,暫且苟活偷生。現在京外各州郡縣,官吏暴虐,魚肉百姓。百姓幾乎都不能正常地耕田種地操持家業。隨處可見許多荒蕪的田畝,到處都有成群的盜賊。因此懇望皇上廣派心腹之人,到各處去調查搜集材料報告您知曉。況且,蜀國有始以來創立基業的人,多數都缺乏深謀遠慮,宏圖大志。有的人德政施行不到兩朝,有的人國家的福祚延續不到七代。三國時蜀漢後主劉禪剛剛即位就歸降了曹魏的大將鄧艾,西晉時的蜀主李勢,桓溫率兵入蜀便立即順服。他們亡國的原因,都在於不能聽取直言勸戒,不能顧及朝中政務,不能施行仁義的德政,不體念黎民百姓的苦難。以至國人的心沒有一個忠誠於你,山河的險要也不足以憑借。皇上您最聖明,像唐堯,如虞舜,蜀漢的後主劉禪怎麼能跟您相媲美呢?西晉時的蜀主李勢怎麼能跟您相倫比呢?您有寬厚仁慈至孝的名聲,有遠見深謀圖強的策略。您從不聽信諂言媚語,從不恣情沉緬酒色。時事的變化,都有可以預兆的跡象;動靜相替、治亂更疊,無一不是經久的。只要皇上您能作好準備、因勢利導,就一定能建樹萬年不朽的基業,最終將成為四海之內的國君。我希望皇上暫且停住車馬,且莫遠離京都。靜候中原內地戰事息滅。八方前來朝拜您,普天下的人心都歸附皇上。就像諸條江河奔向大海,眾多螞蟻慕戀腥膻。有道德的人,自己就會擴大影響,威名遠震;無所用心的人,沒有人會仰慕服你的。非但要巡行天水,而且直接便可以坐在長安的金殿上。這是我這個作臣子的最大的懇求,舉國上下最深切的願望。我聽說天子有七位敢於直諫勸誡的忠臣,雖然無道,也不會失去他的天下。因此,立即說出我的真誠的懇求,來勸諫聖主您。不用記載在為官的檔案裡圖陞遷,也不想用此來沽得好的名聲,也不是有意詆毀皇上。而是講明事理為皇上擔心。雖然沒有漢朱雲折斷殿不監直言相訴的能力。但是卻有觸犯皇上的罪過。我不躲避被處死或者被流放的罪過,擅自叩啟宮門。我死就像大千世界中死去一隻螻蟻似的,皇上也許一點也不動心,必須出巡天水。讓皇太后在心中憂慮掛念,讓臣僚百姓為您擔心。完全不分得失,自己去找麻煩。一旦發生出忽意料的事情,後悔也來不及了。我誠懇地希望皇上您,稍稍打開些讓臣僚諫以的門路,微微採納一點我的勸諫。不要違背了皇太后的一片心願,暫且應允舉國上下對您的期望。安下心來準備立國興邦的大計,且勿遠行天水。"後主王衍一點也沒有採納蒲禹卿的意見與規勸,執意遠行天水。成都府尹韓昭指著蒲禹卿的鼻子說:"我拿來了你上奏皇上的表章,待到皇上巡狩秦州回來後,一定將你輔入牢獄中逐條審問你。到那時候,你不要後悔喲!"十月三日,後主王衍及文武百官和隨行人員從成都出發,開始遠巡天水的路程。四日,後主一行到達漢州。鳳州王承捷派驛吏信使飛馬來報,說:"東朝唐王派興聖令公,統師大軍十多萬人,定在九月兵進鳳州。"少主王衍還認為是臣僚們設下的計謀,想阻止他東行天水,回答使臣說:"我正要看看兩軍是怎樣互相廝殺戰鬥的,又有什麼可以顧及的呢?"不顧邊境發來的戰報,繼續率領臣僚們向天水進發。少主一行登上樟潼山,少主即興吟詩一首:"喬巖簇泛煙,幽逕上寒天。下瞰峨嵋嶺,上窺華岳巔。驅馳非取樂,按幸為憂邊。此去將登陟,歌樓路幾千。"少主宣詔命令隨行的官員們寫詩奉和。中書舍人王仁裕和詩一首:"采杖拂寒煙,鳴騶在半天。黃去生馬足,白日下松巔。盛得安疲俗,仁風扇極邊。前程問成紀,此雲尚三千。成都尹韓昭、翰林學士李浩弼、徐光浦都有和詩,都遺失了。少主王衍一行走到劍州西二十多里,深夜經過一座有溪水深谷的大山。忽然聽到前後幾十里路之間,都有隨行的軍族擊鼓吹號,喊叫聲山山相連,聲音震動溪谷。有人詢問發生了什麼事情?回答說:"就要經過山王(按:既虎。)吃人的地方啦!怕有兇猛的野獸追捕人,所以擊鼓鳴金喊叫。"說話的這個兵士騎乘的馬也驚恐地嘶叫不已,直往後退,用鞭子抽打它也不肯往前走。人群中有人說:"適才,在皇上大駕到來之前,有一頭凶獸從路邊右側的叢林中躍出來,在人群中撲倒一人用嘴叼著奔突而去。這個人被叼到溪洞裡面,還能聽到他呼救的叫喊聲呢。但是,天色未亮,不明這裡的情況,沒有一個人敢追逐那只凶獸去救他。"路上的人聽了這話後,個個嚇得都直流冷汗。待到天亮後,有幾個兵士按照凶獸的足跡一路尋找,在一片撲臥不堪的草叢中只找到了這個人的幾塊殘餘骸骨!少主一行來到劍州行宮,安頓下來後,少主問身邊的臣僚路上發生了什麼事?臣僚們爭相講述凶獸吃人的事情。少主聽了後,隨即命令臣屬們各賦一詩,紀詠這件事情。中書舍人王仁裕立即賦詩一首進獻給少主。這首詩是這樣的:"劍牙釘舌血毛腥,窺算勞心豈暫停。不與大朝除患難,惟於當路食生靈。從將戶口資饞口,未委三丁稅幾丁。今日帝王親出狩,白雲巖下好藏形。"翰林學士李浩弼也獻詩一首。這首詩是這樣的:"巖下年年自寢訛,生靈餐盡意如何。爪牙眾後民隨減,溪壑深來骨已多。天子紀綱猶被弄,客人窮獨固難過。長途莫怪無人跡,盡被山王稅殺他。"少主王衍看了這兩首詩後,哈哈大笑,說:"韓昭、李浩弼二位臣屬賦的詩各有題旨啊。我在馬上構思,行了三十多里,還沒有賦出一首詩來。"於是,命令其他臣僚寫詩隨從。翰林學士徐光浦、水部員外王巽也各有詩進獻。到了劍門,少主王衍終於賦出一首詩。詩是這樣:"緩轡逾雙劍,行行躡石陵。作千尋壁壘,為萬祀依憑。道德雖無取,江山粗可矜。回看成闕路,雲壘樹層層。"下面是隨行的侍臣們續寫的詩。成都府尹韓昭的續詩大意是這樣的:閉關防外寇,孰敢振威陵。險固疑天設,山河自古憑。三川奚所賴,雙劍最堪矜。鳥道微通處,煙霞巢百層。中書舍人王仁裕的續詩大意是這樣的:"孟陽曾有語,刊在白雲陵。李杜常挨托,孫劉亦恃憑。庸才安可守,上德始堪矜。暗指長天路,濃蠻蔽幾層。少主王衍又命令隨行群臣各自撰寫《秦中父老望幸賦》一首,進獻給他。現在這些詞賦都遺失了。過白衛嶺,成都府尹韓昭獻詩一首。詩的大意是這樣的:吾王巡狩為安邊,此去秦亭尚數千。夜照路歧山店火,曉通消息戍瓶煙。為雲巫峽雖神女,跨鳳秦樓是謫仙。八駿似龍人似虎,何愁飛過大漫天。"少主王衍和詩一首。詩的大意是:"先朝神武力開邊,畫斷封疆四五千。前望隴山屯劍戟,後憑巫峽巢烽煙。軒皇尚自親平寇,嬴政徒勞愛學仙。想到隗宮尋勝處,正應鶯語暮春天。中書舍人王仁裕和詩一首。這首詩的大意是:"龍旗飄搖指極邊,到時猶更二三千。登高曉蹋兒岩石,冒冷朝充斷續煙。自學漢皇開土字,不同周穆好神仙。秦民莫遣無恩及,大散關東別有天。"少主一行到達利州時,已經得到了後唐軍攻佔了固鎮的消息!十天之內,又聽說金牛戰敗而死,後唐軍塞峽而入。這時,蜀軍尚有十多萬人,自綿竹至漢州,陳兵在一千多里的防線上,首尾相連,但是都無心思跟入侵的唐軍戰鬥。派去使臣督戰逼迫急了,就調轉槍頭刺向使臣說:"請你調來龍武軍與敵戰鬥吧。龍武軍不但驍勇,他們還多得到武器裝備、糧晌。我們都是被挑選乘下來的不合格者,怎麼能夠跟敵軍相拚殺呢?"前去督戰的使臣一點辦法也沒有。少主王衍一行,於十月二十九日中途返回。在懸伏在險溪山谷的棧道上,夜以繼日地狼狽逃回京城成都。後唐的康延孝與魏王朱繼踵率兵進入城都,少主王衍立即樹起白旗歸降。在後唐軍沒進入成都前,王宗弼殺掉了成都府尹韓昭,樞密使宋光嗣、景潤澄,宣徽使李周輅、歐陽冕等。王承休手握精銳的龍武軍在天水,按兵不動。待知道後唐軍攻入蜀中後,才率領龍武軍及婦女孩童一萬多人,用金銀錦帛等買通羌人頭領繞道回蜀。一路上經常遭遇到當地夷、狄、胡人的騷擾、擄掠。同時在翻越大山、涉過溪水時,凍餓而死與互相踐踏而死的人不計其數。回到蜀地時,僥倖生還的僅僅有一百多人,只有王承休與田宗汭等人逃回來了。魏王朱繼踵派人責問王承休:"你身為蜀國重臣,手握精銳之師,為什麼不抵抗我唐軍的進入?"王承休說:"懼怕大王的神勇威武,不敢抵擋他的鋒芒。"來人問:"為什麼不早點投降?"王承休說:"都是因為大王的軍隊還沒有進入蜀中,沒有門路投降的緣故啊。"來人問:"當初進入西羌蕃人居住的地域時,有多少人和你同行?"王承休說:"一萬多人。"來人問:"現在還剩有多少人?"王承休說:"才有百餘人。"魏王聽到這裡,說:"你可以抵償這死去的一萬多人的性命。"於是將王承休處斬。前蜀的軍隊不抵抗進入的唐軍,蜀國君臣坐取滅亡,都是王承休、韓昭之流所造成的啊!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中的緣由。
卷第二百四十二 謬誤(遺忘附)
謬誤 益州長吏 蕭穎士 郗昂 張長史 蕭俛 崔清 何儒亮 於頔 苑抽 李文彬
蘇拯 竇少卿
遺忘 張利涉 閻玄一 郭務靜 張守信 李睍 張藏用
謬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