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皇帝朝,以北狄頻侵邊境,大臣奏議:古者和親,有五利而無千金之費。帝曰:"比聞有一卿,能為詩而姓氏稍僻,是誰?"宰相對曰:"恐是包子虛、冷朝陽。"皆不是也。帝遂吟曰:"山上青松陌上塵,雲泥豈合得相親。世路盡嫌良馬瘦,唯君不棄臥龍貧。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諾從來許殺身。莫道書生無感激,寸心還是報恩人。"侍臣對曰:"此是戎昱詩也。京兆尹李鑾瞿擬以女嫁昱,令其改姓,昱固辭焉。"帝悅曰:"朕又記得詠史一篇,此人若在,便與朗州刺史。武陵桃源,足稱詩人之興詠。"聖旨如此稠疊,士林之榮也。其詠史詩云:"漢家青史內,計拙是和親。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豈能將玉貌,便欲靜胡塵。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帝笑曰:"魏絳之功,何其懦也?"大臣公卿,遂息和戎之論者矣。(出《雲溪友議》)
【譯文】
唐憲宗李純當皇帝的時候,北方的少數民族經常搔擾唐朝的邊境。大臣們奏議,有人主張用過去的和親辦法,並說和親有五項好處而又不用破費金錢。皇帝說:"近來聽說有一位臣能寫詩,但他的姓氏很少見,不知是誰?"宰相回答說,恐怕是包子虛、冷朝陽吧?都不是。皇帝便吟誦了這首詩:
山上青松陌上塵,雲泥豈合得相親,
世路盡嫌良馬瘦,唯君不棄臥龍貧。
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諾從來許殺身。
莫道書生無感激,寸心還是報恩人。
侍臣們回答說,這是戎昱的詩。京兆尹李鑾曾經要把女兒嫁給他,叫他改姓,戎堅決辭絕了。皇帝高興地說:"我還記得他和一首《詠史》詩,此人若是在的話(戎昱卒於貞元年間),我一定叫他去任朗州刺史,朗州所轄武陵縣的桃源,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好地方,詩人到那裡一定會寫出很多的詩作。"皇帝日理萬機,在議政時,又能引用這些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這實在是讀書人的榮幸。這首《詠史》詩是:
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夫人。
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
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皇帝笑說:"魏絳(春秋時晉國大夫,力主和戎,當年用和親的辦法,也太懦弱了。"於是,大臣公卿們便不再議論和親的辦法了。